-动脉流速正常值
动脉流速正常值

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第一肋外侧缘处脉±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肱动脉内外上髁间±桡骨茎突平面桡动脉±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SPV(cm/s)PI85±22±锁骨下动脉±71±16腋动脉±±68±18肱动脉±±±51±26桡动脉近段±52±12桡动脉远端±±53±14尺动脉近端±±56±15尺动脉远端±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径(mm内动脉右左±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 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 90±21cm/s2.髂内动脉 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 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 96±13cm/s4.近段股总动脉 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 71±15cm/s5.股深动脉 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 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 74±13cm/s12cm/s± 56远段股浅动脉7.近段腘动脉 53±9cm/s远段腘动脉 53±24cm/s8.胫腓动脉干 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 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 56±20cm/s10.近段胫后动脉 42±14cm/s远段胫后动脉 48±23cm/s11.近段腓动脉 46±14cm/s远段腓动脉 44±12cm/s12.足背动脉 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秒3-2返流时间持续为级:II.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秒以内,可视为正常;-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内径2-6mm⑵峰值流速46-66cm/s⑶阻力指数-2.肝静脉波)或双相频谱a波、D波、S频谱形态:三相(⑴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主干内径12-14mm⑵最高流速15-25cm/s⑶平均流速±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s)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3.脾门静脉:内径>>附脐静脉:内径.4.5.冠状静脉:内径>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管径SPVEDV年龄RI组)(cm/scm/s(mm)()±±±±20~±~31±±±±±~±±41±51~±±±±61~±±±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频谱的频带增宽),加速度降低(动脉加速时间延长(⑷ ><3m/s2)与邻近腹主动脉SPV肾动脉狭窄段⑸ SPV>之比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中段-,远段-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 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
人体主动脉血液的平均流速

人体主动脉血液的平均流速人体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之一,它起源于左心室,承载着富含氧气的血液,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养分和氧气。
人体主动脉的平均流速是衡量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速度的一个指标,它对于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脏泵血能力、血管阻力、血液黏稠度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主动脉的平均流速约为每秒50厘米到100厘米。
这个范围是根据人体循环系统的需要来调节的,以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和循环的平稳运行。
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多普勒技术。
超声多普勒技术通过发送超声波来检测血流速度,并根据多普勒效应来计算出平均流速。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且精确可靠,已成为临床上评估主动脉功能的重要手段。
人体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在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态下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如,年轻人的主动脉流速通常较快,这是因为他们的心脏功能较好,血管阻力相对较低。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可能会逐渐减慢。
此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也会影响主动脉的流速。
因此,通过测量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超声多普勒技术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间接地评估主动脉的平均流速。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和主动脉横断面积来计算平均流速。
此外,一些新型的无创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有望为测量主动脉流速提供更多选择。
人体主动脉的平均流速是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的速度,它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运行状态。
通过测量主动脉的平均流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人体主动脉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动脉流速正常值

动脉流速正常值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锁骨下动第一肋外侧缘处脉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肱动脉内外上髁间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测值(mm)6.18±0.494.87±0.673.87±0.551.87±0.362.04±0.37内径锁骨下动脉5.64±0.79腋动脉3.79±0.64肱动脉3.62±0.65桡动脉近段2.5l±0.49桡动脉远端2.04±0.39尺动脉近端3.18±0.44尺动脉远端1.87±0.39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SPV(cm/s)85±2271±1668±1851±2652±1253±1456±15PI4.61±2.174.2l±2.293.66±2.033.35±1.563.95±1.913.56±2.04动脉内径(mm)左股动脉7.6±1.3腘动脉5.9±0.7胫后动脉2.5±0.4足背动脉2.3±0.4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90±21cm/s 右7.8±1.15.8±0.62.5±0.32.2±0.32.髂内动脉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71±15cm/s 5.股深动脉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56±12cm/s7.近段腘动脉53±9cm/s 远段腘动脉53±24cm/s8.胫腓动脉干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46±14cm/s 远段腓动脉44±12cm/s12.足背动脉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 内径2-6mm⑵ 峰值流速46-66cm/s⑶ 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 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⑵ 内径:3.门静脉⑴ 主干内径12-14mm⑵ 最高流速15-25cm/s⑶ 平均流速14.8±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脾门静脉:内径>0.9cm4.附脐静脉:内径>0.3cm5.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 SPV年龄组(mm)(cm/s)5.14±0.785.69±18.20~1525.21±0.587.28±26.31~1235.24±0.379.09±13.41~13851~5.37±0.587.44±8.347EDV(cm/s)31.88±11.2931.98±8.5729.83±8.9724.72±9.59RI0.64±0.170.64±0.160.63±0.150.65±0.155.30±0.461~377.9±19.924.74±8.0610.68±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 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 频谱的频带增宽⑷ 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⑸ 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 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0.5-0.6。
动脉流速正常值

动脉流速正常值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脉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SPV(cm/s)PI腘动脉 5.9±0.7 5.8±0.6胫后动脉 2.5±0.4 2.5±0.3足背动脉 2.3±0.4 2.2±0.3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85±20cm/s远段髂总动脉90±21cm/s2.髂内动脉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99±22cm/s远段髂外动脉96±13cm/s4.近段股总动脉89±16cm/s远段股总动脉71±15cm/s5.股深动脉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74±13cm/s远段股浅动脉56±12cm/s7.近段腘动脉53±9cm/s远段腘动脉53±24cm/s8.胫腓动脉干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20cm/s10.近段胫后动脉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23cm/s11.近段腓动脉46±14cm/s 远段腓动脉44±12cm/s12.足背动脉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内径2-6mm⑵峰值流速46-66cm/s⑶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主干内径12-14mm⑵最高流速15-25cm/s⑶平均流速14.8±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脾门静脉:内径>0.9cm4.附脐静脉:内径>0.3cm5.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年龄组管径(mm)SPV(cm/s)EDV(cm/s)RI20~5.14±0.7185.69±18.5231.88±11.290.64±0.1731~5.21±0.5187.28±26.2331.98±8.570.64±0.1641~5.24±0.3179.09±13.3829.83±8.970.63±0.1551~5.37±0.5487.44±8.3724.72±9.590.65±0.1561~5.30±0.4377.9±19.9124.74±8.060.68±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频谱的频带增宽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0.5-0.6。
颈动脉的流速峰值

颈动脉的流速峰值
颈动脉的流速峰值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确定的。
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探头在颈部进行扫描,以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实验室,颈动脉的流速峰值可能会略有差异。
一般来说,颈动脉的峰值流速(SPV)在收缩期(血流速度最快的时候)为每秒40-80厘米/秒,舒张期(血流速度最慢的时候)为每秒20-40厘米/秒。
颈动脉的流速峰值可以用于评估颈动脉的血流状况,以及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等疾病。
如果颈动脉的流速峰值异常,可能意味着存在颈动脉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颈动脉流速分级

颈动脉流速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颈动脉流速是评估颈动脉血流情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颈动脉内的血液流速是否正常,对于预防和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颈动脉流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颈动脉流速分级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一、正常颈动脉流速正常的颈动脉流速是指在受检者没有任何脑血管疾病或异常情况下,颈动脉内的血液流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正常颈动脉流速表现为双侧颈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在60-100cm/s之间,舒张期最大流速(EDV)在20-40cm/s之间,阻力指数(RI)在0.6-0.8之间。
正常的颈动脉流速表明颈动脉内血流畅通,无明显的狭窄或堵塞情况,是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轻度异常的颈动脉流速是指在受检者颈动脉内出现轻度异常情况,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此时,受检者的PSV高于正常范围,但仍低于中度异常范围,RI可能稍高于正常范围。
轻度异常的颈动脉流速表明受检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血管病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颈动脉流速分级是评估脑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分级病变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及时关注自己的颈动脉流速,保持脑血管健康,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脑血管健康,共同维护身体健康!第二篇示例:颈动脉流速分级是医学上对颈部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颈动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动脉之一,它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动脉之一,供应大脑和面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对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动脉瘤等,并且可以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在医学影像学和超声诊断领域,颈动脉流速分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颈动脉流速分级

颈动脉流速分级是根据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速度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种方法。
中华超声医学分会将颈动脉流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
一级:收缩期血流速度小于125cm/s,舒张期血流速度小于40cm/s,表示颈动脉狭窄小于50%。
二级:收缩期血流速度在125cm/s到230cm/s之间,舒张期血流速度在40cm/s到100cm/s 之间,表示颈动脉狭窄率在50%到70%之间。
三级:收缩期血流速度大于230cm/s,舒张期血流速度大于100cm/s,表示颈动脉狭窄率在70%到99%之间。
四级:管腔狭窄达到99%,几乎没有血流信号,接近于闭塞。
请注意,这些分级标准是基于超声检测的血流速度来判断的,而不是根据颈动脉狭窄的实际程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大脑中动脉流速正常标准

大脑中动脉流速正常标准引言大脑中动脉流速(Cerebral Arterial Flow Velocity,简称CAFV)是评估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大脑中动脉流速,可以判断大脑供血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血液循环方面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详细探讨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一、大脑中动脉流速概述大脑中动脉是指进入颅腔供应大脑的主要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大脑中动脉流速是指血液在这些动脉中通过的速度,可以通过超声多普勒等检查方法进行测量。
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正常范围是衡量大脑血液供应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二、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测量方法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测量一般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
通过超声探头贴近颈部或头部,可以获取到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流速值。
这种方法无创、简便、安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正常标准:1. 平均流速•成人:平均流速范围为50-100 cm/s。
•老年人:平均流速范围为30-60 cm/s。
2. 脉搏指数(脉搏血流与非脉搏血流的比值)•成人:值为2-3。
•老年人:值为1.5-2.5。
3. 心-脑时间(序贯非脉搏血流和脉搏血流的时间差)•成人:时间范围为150-200 ms。
•老年人:时间范围为180-230 ms。
四、大脑中动脉流速的临床意义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大脑的供血情况,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以下是大脑中动脉流速异常可能对应的临床意义:1. 血液供应不完全当大脑中动脉流速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导致脑缺血缺氧等疾病。
2. 血液供应过度当大脑中动脉流速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大脑的血管扩张过度,如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病变等。
3. 动脉硬化当大脑中动脉流速异常增快,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常见原因是动脉硬化,这会增加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血管
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
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脉
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内径SPV(cm/s)PI
锁骨下动脉 5.64±0.7985±22
腋动脉 3.79±0.6471±16 4.61±2.17肱动脉 3.62±0.6568±18 4.2l±2.29桡动脉近段 2.5l±0.4951±26 3.66±2.03桡动脉远端 2.04±0.3952±12 3.35±1.56尺动脉近端 3.18±0.4453±14 3.95±1.91尺动脉远端 1.87±0.3956±15 3.56±2.04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内径(mm)
左右股动脉7.6±1.37.8±1.1
腘动脉 5.9±0.7 5.8±0.6胫后动脉 2.5±0.4 2.5±0.3足背动脉 2.3±0.4 2.2±0.3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1.近段髂总动脉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90±21cm/s
2.髂内动脉93±18cm/s
3.近段髂外动脉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71±15cm/s
5.股深动脉64±15cm/s
6.近段股浅动脉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56±12cm/s
7.近段腘动脉53±9cm/s
远段腘动脉53±24cm/s
8.胫腓动脉干57±14cm/s
9.近段胫前动脉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46±14cm/s
远段腓动脉44±12cm/s
12.足背动脉30±10cm/s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
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
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
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
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
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腹部血管及其他
肝脏血管
1.肝固有动脉
⑴内径2-6mm
⑵峰值流速46-66cm/s
⑶阻力指数0.5-0.7
2.肝静脉
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
⑵内径:<10mm
3.门静脉
⑴主干内径12-14mm
⑵最高流速15-25cm/s
⑶平均流速14.8±3.7 cm/s
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
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
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
3.脾门静脉:内径>0.9cm
4.附脐静脉:内径>0.3cm
5.冠状静脉:内径>0.5cm
肾动脉
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 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
年龄
组
管径
(mm)
SPV
(cm/s)
EDV
(cm/s)
RI
20~
5.14±0.7
185.69±18.
52
31.88±11.2
9
0.64±0.17
31~
5.21±0.5
187.28±26.
23
31.98±8.570.64±0.16
41~
5.24±0.3
179.09±13.
38
29.83±8.970.63±0.15
51~
5.37±0.5
487.44±8.3
7
24.72±9.590.65±0.15
61~
5.30±0.4
377.9±19.9
1
24.74±8.060.68±0.14
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
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
⑶频谱的频带增宽
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
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
腹主动脉
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
甲状腺上下动脉
1.内径2mm
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
3.阻力指数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