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庄子与屈原的思想情感比较

The Comparison in Thought and Emotion between
Zhuang Zi and Qu Yuan
作者: 邓成林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7期
主题词: 庄子 屈原 哀怨 愤激 孤独
摘要:庄子和屈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
作为诗人的哲人与哲人的诗人,二人的情感世界都绚丽多彩。
然而,学界在研究二人的哲理与诗性时,似乎忽略了他们情感世界的研究。
如果深入到二人情感世界中就可发现,虽然"哀怨"、"愤激"、"孤独"是庄屈情感基本特征,但仔细研究,二人情感世界又不同。
本文通过解读庄屈的情感世界,以求深化对庄屈的研究。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目录绪论: (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4)3(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 (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 (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 (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 (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 (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 (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 (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 (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 (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10)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11)(一)相同之处 (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 (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 (13)(二)不同之处 (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 (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 (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 (16)结论 (16)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2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汪娟指导老师:王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
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
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
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
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
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一、相同点
1.想象丰富而奇特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屈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在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方面。
2.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庄子更多地从思想内核上,体现出楚文化的色彩,如对道家思想的发挥,逍遥、等万物、齐生死等观念。
屈原则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二、不同点
1.文学性与哲理性上庄子浪漫主义充满哲理,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屈原则形象思维丰富,文学性强,哲理性弱。
2.在语言上庄子善造新语,如“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屈原则善于从民间语言中如方言、口语吸取养料。
此外,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
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含答案)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书经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4.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20.司马迁,字子长。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淮南子》。
22.《诗》到了__.汉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_ 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29.《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32.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前551年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孟子》》。
古文学——精选推荐

古文学1、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
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2.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的阶段。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 ,杨德贵,平顶山师专学报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杨德贵(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摘要]庄子与屈原都是追求人格尊严与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两人都有超凡脱俗之志,庄子的超脱是勘破世情之后的自保与自适,而屈原则是遭受打击之后以我主沉浮的自信去超越现实、开辟光明之路的不屈与抗争;两人都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庄子是以残损肉体为代价换取健全的“道德”,而屈原则是以内美带外美,以外美增内美,内外兼修。
庄子与屈原的追求,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不同的内涵;两条道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演进着一场空前的历史变革,一股强大的思潮剧烈地冲击着旧的社会观念,传统的思想意识面临全面的挑战,人们的心灵在寻找归宿。
社会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常规。
在这拔地而起的思想变革的狂飚之中,游荡着庄子与屈原这两个思想的精灵,似天马行空,不可羁绊,充分展示了人类个性精神的巨大魅力和照人的光彩。
他们以卓绝的艺术技巧、深邃的思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浪漫的情思、狂放的风格,建构了两座遥遥相对而又款曲暗通的人类精神的不朽艺术殿堂。
一、共有的超凡脱俗之志及其不同的内涵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引起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设想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然而天下沉浊,道不得行,动辄有性命之忧,居生不乐,无限的创造力、满腔的救世热忱都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其作用点。
于是庄子、屈原二人便跳越于时代之巅,放眼辽阔的宇宙,把自己的理想移出现实之外,寄托在另一个世界,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人格的彻底昭示。
他二人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但是在“超凡脱俗”这一点上,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具有不同的内涵。
庄子的超脱是彻底地“看破红尘”后的自保与自适。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摘要】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他们的作品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相比较,差异也是显著的。
【关键字】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①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①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政治态度对他们风格的影响两者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他对时代有绝望感,窒息感,对现实抱以一种不得已的消极态度,对人世间事物抱以不得已的超脱态度,强调独志和自化。
庄子和屈原自由飞翔的不同作文

庄子和屈原自由飞翔的不同作文Zhuangzi and Qu Yuan were bot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and writers who have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庄子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作家,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One of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lies in their concepts of freedom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life. 他们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他们对自由的概念和对生活的态度。
Zhuangzi, known forhis Daoist philosophy, emphasized the idea of spiritual freedom and inner contentment, while Qu Yuan, a patriotic poet, pursued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social justice. 庄子以道家哲学著称,强调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的满足,而屈原作为一位爱国诗人,追求表达的自由和社会公正。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philosophical beliefs, Zhuangzi advocated the concept of "ziran" (自然), or naturalness, which promotes the idea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world and embracing the changes that come with it. 从他们的哲学信仰的角度来看,庄子倡导了“自然”的概念,即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接受其中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浪漫主义的源泉是上古神话,神话以它奇妙的幻想启发着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并以它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得题材,先秦时代,受神话影响最深,走上浪漫主义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屈原约前340——前278,庄子约前369——前286)。
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二人身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同样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很不满,同样崇尚人格美。
但最多的还是不同点。
一相同之处1、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朐箧〉〉)“圣人不知,大盗不止。
”“绝圣弃之,大盗乃止。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以论议〉”对于现实社会他既如此憎恶,在其心目中自有一个理想社会存在。
〈〈至乐〉〉篇的寓言:庄子到楚国去,在路上见到一个髑髅。
庄子想让髑髅复活,髑髅却托梦给庄子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利,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可见他所向往的,先是一种没有君臣之别,不受束缚的生活。
《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也就意味着泽雉宁可自由自在地过艰苦的生活,却不愿在樊笼中养尊处优。
这种向往跟他的崇尚自然的观念是分不开的。
并且他视相位如腐鼠,视忠君为可笑,决不应千金之聘,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为着他心中的理想,他还要达到“吾丧我”的境界,并在《人世间》里提出了“心斋”的论点。
屈原更是理想主义者,他对当时战乱分裂的社会很不满,他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社会。
就是楚国要富强壮大,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
从〈〈惜往日〉〉可看出他的法治主张: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统一全国的理想。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可见他的理想与愿望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及对腐朽势力的贪婪、嫉妒、荏弱的揭露和批判并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
〈〈离骚〉〉及〈〈九章〉〉就是他追求理想、反抗邪恶的战斗历程的形象反映。
2、崇尚人格美的倾向崇尚人格美是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所力倾的,他们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性行高洁的人格。
庄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自由而高昂的境界,鄙视凡俗。
《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中,他一就描绘了大鹏鸟的伟大而高傲的形象。
鹏鸟硕大无比,在其鼓翼起飞时海水激荡,狂飙起涌,及其展翅天际,由下方的一切在其眼中都不过是春日泽中游气和尘埃一样的渺小,整个下界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这就是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形象写照: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
并且庄子认为天下沉浊,社会太黑暗,所以不为金钱所惑,不为高官显位而动心,不愿与统治者合作,在《庄子》一书中有记及楚王用重礼聘请他为相,被他所拒绝的事,此外,庄子最藐视那些溜须拍马、厚颜无耻、不择手段、逢迎主子、骗取高官厚禄的小人。
如《列御寇》篇中他与宋人曹商,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庄子道直秆宁肯穷困终生,也不与小人混迹。
屈原同样具有这种高尚的人格,他不愿与旧贵族同流合污,为使楚国富强状大,最终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进行不懈努力,他所强烈坚持的两项主要原则: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大大触犯旧贵族集团的利益。
所以“制宾夺稿”实际上并非屈原与上官居大夫个人之间的斗争,而是楚国新旧两派政治势力进行搏斗的表现。
正因为这样屈原才遭到整个旧贵族势力的排挤与打击,虽进行了坚韧顽强的斗争,但遭受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迫害,被谪居汉北,被放江南,流放到湘西地区的深山穷谷,为了不当俘虏,又再下沅江,穿过洞庭湖而至湘水流域,最后就在长江东北的汨罗江没水自杀,从身殉国。
虽然遭遇如此坎坷,他仍然保持了坚强的斗志,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他都坚信他所斗争了一生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这期间《哀郢》、《涉江》、《惜往日》都证明了这一思想,《衷郢》对腐朽的旧贵族势力作了极其尖锐有力的揭露,对国家人民以至楚国的山川风物倾注其深刻的眷恋,在这之后又写了《涉江》从诗中可看出,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仍然保持坚强斗争的性格,同时也坚信他所为之一生的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死之前的《惜往日》对他自己一生的斗争作了最终的概括,使人清楚地看到他最根本的思想主张,就是出于爱国主义而强烈要求在楚国实行法治,使国家富强起来。
然而由于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极其强大,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私利,必须支持“背法而心治”,所以屈原的理想与主张尽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还是被反动的旧贵族势力所催残,以至于扼杀了,所以他的诗篇充满了壮美充满了高洁。
二、不同之处1、因出身经历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人,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也就是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
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都有闪光的文章著世。
但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善于自我安慰,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兼文学家,但庄子这样知识分子,只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社会地位相当低,不得不承受种种束缚和压迫,如果他胆敢反抗,就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不自由,他出于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政治始终抱着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一种反抗的不合作的态度“终身不化,经快吾志焉”。
所以他的作品也带有疏远和冷峻的风格,同时还带有超然。
而屈原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并且本身就是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之职,并且楚民族独特历史发展进程形式的热爱祖国,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精神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滋养了他的爱国激情和持正不阿、奋斗不止的抗争精神。
所以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势的兴衰。
由于二人不同的政治态度,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做文章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批判社会,而在于崇尚自然,在于为困境中的人类寻找精神的家园,他为人只是内心炽烈、激世之情无法掩饰的自然流露。
洒脱超然,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致力于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故创作风格冷峻超然。
而屈原的终极目标是中国最终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故他致力于法治,而时刻担心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前途,对朝野上下的贪婪愚忘之风的迫害贤良,祸国殃民的群小切齿痛恨,对自身的价值和也所坚持的理想充满自信,所以他愤概难平,种种忧怨,郁结心头,故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郁愤缠绵的风格。
2、因思想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庄子和屈原政治态度迥异,故形成了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即消极与积极。
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由于他为人正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屈于权势利益,所以他对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现象都能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用辛辣和冷峭的文字〉。
如《养生主》中对当时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批判精神,《肢箧》中“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不治矣”。
对国君、诸侯表示了极大的憎恶,所以他对黑暗社会是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对邪恶势力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但对美好事物是热情赞美歌颂。
他歌颂残疾怪人的高尚情操,对所有有德之人,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赞美“德人”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要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
屈原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进步理想,他的崇尚的品格充满了他文章的自始至终。
如《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以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写下了这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罕见的抒情长诗,屈原虽然身处逆境,在思想上产生去留抉择的激烈冲突中,仍坚持着进步的理想和崇高的品格,所以屈原的诗篇是壮丽的,他的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来塑造,从而表达了他的节操,志向,忧患,理想,从而抒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是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3、消极浪漫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虽然屈庄二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充满着强烈的不满,但庄子找不到出路,所以他的作品常主张采取避世的态度,而偏重于内心的快安宁、舒畅,不是积极地会创造一个合乎自然的环境,并将死当作了人生的最终解脱和真正的快乐,从这一点上说,庄子的哲学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庄子的浪漫主义是为他的无主义,悲观厌世的人生服务的,所以我们说庄子的浪漫主义是消极,庄子的消极浪漫主义常引起没落阶段的共呜。
而屈原作品却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但仍保持坚强的斗争性格,同时也坚信他所为之斗争了一生的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以及他追求理想和光明的进取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显示其积极的一面,并且他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提出了“举贤授能”,实行法治,他反对当时的贵族制度,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主张整顿朝纲,明政治,由于他这些富国强民的理想和措施以及一生的不懈努力,我们说他是积极的浪漫主义。
4、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庄子主张:“得意而忘言”。
主张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借助比喻、夸张、想象、象征、暗示等方法,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去联想、想象、领悟无限的“言外之意”,以获得比语言文字已经表达出来的更为广阔的内容。
他的夸张新奇怪诞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广数千里,不知究竟有多长。
又说有鸟名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的恢弘气度古今独此一人。
他的夸张令人惊叹,令人倾倒。
他的比喻千姿百态、变化莫测。
有明喻,有暗喻,宣颖曾评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洗之妙。
且喻后出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
屈原则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这是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的《离骚》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如《离骚》中神游天国的一段描写,日神羲和为他驭辔,月神望舒为他导路,雷师为他具备行装,以至风鸟、飞龙、云霓都供他自由驱使,扶桑,咸池,不周,都是他所至的地方,其想像三大胆,构思之奇特,幻想之丰富,古今罕有。
还出现了众多灵异事物,所以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律,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壮阔画面。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手法的是四次求女,即一求“高丘”之神女,二求洛水之宓妃,三求有娀之侠女,四求有虞之二姚。
诗中的浩荡仪仗队伍的呼拥下突然驻足楚国上空不忍离去则,把诗人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