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 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2016年11月22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日前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超级地球”,距离地球仅32.7光年,这个地球的“大表哥”正围绕着一颗红矮星(恒星)运行,被命名为GJ536b,这已经是近些年来外媒报道发现的至少是第五颗“超级地球”。(所谓“超级地球”,是指那些环境可能和地球类似、而质量通常为地球1到10倍的天体。由于可能适宜人类或其他生命生存,科学家们普遍怀疑这类行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因此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描述的“超级地球”是一颗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材料中所描述的“超级地球”GJ536b是近些年来外媒报道发现的至少第五颗“超级地球”,说明我们的

地球是宇宙问的一颗

A.普通行星 B.特殊行星 C.独特的行星 D.孤独的行星

3、“超级地球”GJ536b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A.“超级地球”6J536b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B.太阳为“超级地球”GJ536b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太阳与“超级地球”GJ536b的距离适中,使其地表温度适宜

D.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吸引了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图1中左为某火山景观,右示意地球部分圈层。完成4—7题。

4、图中表示地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左图的火LI|物质来源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6、左图的火山口附近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7、左图的火山灰能够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减弱大气反射

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1 7日)、秘鲁(21日)、智利(22日)进行国事

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B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日~22日)。】其对智利的国事访问是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当地时间22日14时20分许从圣地亚哥国际机场下飞机开始的。

读图2及材料完成8~14题。

8、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夏令时相当于西三区的时间)国际机场时,我们黔东南各地的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大约是

A.11月22日6:20 B.11月22日l:20

C.11月23日6:20 D.11月23日1:20

9、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贵州省凯里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习主席拉美之行期间(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贵州省凯里市昼长

A.逐渐增长 B.逐渐缩短 C.先增长后缩短 D.先缩短后增长

1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习主席访问智利期间的季节里,圣地亚哥主要受

A.甲控制 B.乙控制 C.丙控制 D.丁控制

12、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先从气候宜人的基多开始,再到“无雨之都”的利马,最后到达阳光明媚的圣地亚

哥。习主席该行程中可能看到的典型植被是

①热带雨林②热带草原③热带荒漠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从基多到利马再到圣地亚哥行程中看到的典型植被的变化,体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

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4、气象学家洛伦兹曾经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

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应效。事实是亚马孙雨林(Q地区)因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快,旱涝加剧,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上演了现实版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间断性

图3示意我国华北平原夏季某时刻的锋面气旋(单位:百帕)。完成15~17题。

15、地处冷气团的地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可能正在降水的地点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风力最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示意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地形雨的形成及水循环过程(局部)。完成18~20题。

18、图中环节③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势能 C.地壳运动 D.火山活动

19、构成海陆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水循环

A.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B.平均分配水资源

C.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D.诱发火山与地震

图5为“天路”上最艰险之路段——国道219叶城至大红柳滩景观。完成21题。

21、影响图中“天路”艰险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岩石

公元前1 000年前后,气候的寒冷和干旱加速了希腊迈锡尼文化衰亡。而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气候相对暖湿,我国实现秦汉大一统,也正是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鼎盛时期。从1 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世界多地的人类活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完成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干燥的气候一定会导致一个文明的消失 B.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促进一个文化的繁荣C.大江大河中下游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文明古国 D.文化兴旺和衰亡只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有关

23、全球气温升高对贵州目前的影响可能有

A.增加夏季制冷的能源消耗 B.抑制节能技术的培育

C.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低地 D.生态系统会更加稳固

当热带气旋的中心附近风力大于等于12级时就达到了台风或飓风(在太平洋上叫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

洋上叫飓风)级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生台风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几十次台风登陆东南沿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图6为某次台风或飓风卫星云图。完成24~2 5题。

24、图示卫星云图是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5、今年第22号台风“海马”(强台风级)于10月21日下午在广东汕尾到深圳一带沿海登陆。其登陆后给当

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A.降温减湿 B.和风细雨 C.寒冷干燥 D.狂风暴雨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图7左示意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右示意某日的太阳光照。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中国”第五大发明”申遗成功

今年11月30日下午,从埃塞俄比亚传来好消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

(1)左图中对应位置的节气(北半球)是:①,②,③,④。

(2)右图的节气对应左图地球的位置是,(填序号)。在右图所示日期,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规律是,我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古镇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旧州古镇旁的舞阳河在平直河段岸比较深。

(3)从中国”第五大发明”申遗成功到同学们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凯里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昼长的变化分别

是和。

27、图8示意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气压带名称:①,②,③。

(2)图中风带名称:甲,丙。

(3)在①④中以晴朗天气为主的是;乙和丁风带的风向分别是、。

(4)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在的控制下形成的,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是在④和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28、图9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表示侵入型岩浆岩的是,表示变质岩的是,可能含有化石的是。(选择甲乙丙丁填空)

(2)图中的外力作用主要有作用、作用、作用等。形成岩石丙丁的是活动,形成岩石乙的是作用,它们都属于内力作用。

(3)图中软流层属于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它和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9、图10示意四种天系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①,②,③。过境时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的是,容易形成晴朗天气的。

(2)图中②和③天气系统分别属于半球和半球。

(3)形成“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系统是,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主要是由形成的,能够

发展成为台风的是。(填图中的序号)

30、图11示意北半球洋流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在洋流①②⑧④⑤⑥中,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和。因为东北信风常年吹拂而

形成的是,因为中纬西风常年吹拂而形成的是。

(2)在甲乙丙丁四地能形成大渔场的是,其形成原因是。

(3)组成中低纬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是,其流动方向是 (顺或逆)时针。

(4)若该图位于太平洋,则洋流的名称①是、②是日本暖流。若丁地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

则⑥海域会受到影响吗? (会或是不会)。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州统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2016年11月22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日前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超级地球”,距离地球仅32.7光年,这个地球的“大表哥”正围绕着一颗红矮星(恒星)运行,被命名为GJ536b,这已经是近些年来外媒报道发现的至少是第五颗“超级地球”。(所谓“超级地球”,是指那些环境可能和地球类似、而质量通常为地球1到10倍的天体。由于可能适宜人类或其他生命生存,科学家们普遍怀疑这类行星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因此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描述的“超级地球”是一颗(B)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材料中所描述的“超级地球”GJ536b是近些年来外媒报道发现的至少第五颗“超级地球”,说明我们的

地球是宇宙间的一颗(A)

A.普通行星 B.特殊行星 C.独特的行星 D.孤独的行星

3、“超级地球”GJ536b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A)

A.“超级地球”6J536b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B.太阳为“超级地球”GJ536b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太阳与“超级地球”GJ536b的距离适中,使其地表温度适宜

D.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吸引了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图1中左为某火山景观,右示意地球部分圈层。完成4~7题。

4、图中表示地壳的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5、左图的火LI|物质来源于右图中的(C)

A.甲 B.乙 C.丙 D.丁

6、左图的火山口附近的岩石最有可能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7、左图的火山灰能够(C)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减弱大气反射

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1 7日)、秘鲁(21日)、智利(22日)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B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日~22日)。】其对智利的国事访问是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当地时间22日14时20分许从圣地亚哥国际机场下飞机开始的。

读图2及材料完成8~14题。

8、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夏令时相当于西三区的时间)国际机场时,我们黔东南各地的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大约是(D)

A.11月22日6:20 B.11月22日l:20

C.11月23日6:20 D.11月23日1:20

9、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贵州省凯里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B)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习主席拉美之行期间(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贵州省凯里市昼长(B)

A.逐渐增长 B.逐渐缩短 C.先增长后缩短 D.先缩短后增长

1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习主席访问智利期间的季节里,圣地亚哥主要受(C)

A.甲控制 B.乙控制 C.丙控制 D.丁控制

12、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先从气候宜人的基多开始,再到“无雨之都”的利马,最后到达阳光明媚的圣地亚

哥。习主席该行程中可能看到的典型植被是(B)

①热带雨林②热带草原③热带荒漠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从基多到利马再到圣地亚哥行程中看到的典型植被的变化,体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

异规律是(A)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4、气象学家洛伦兹曾经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

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应效。事实是亚马孙雨林(Q地区)因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快,旱涝加剧,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上演了现实版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C)

A.区域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间断性

图3示意我国华北平原夏季某时刻的锋面气旋(单位:百帕)。完成15~17题。

15、地处冷气团的地点是(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可能正在降水的地点是(D)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风力最大的地点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示意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地形雨的形成及水循环过程(局部)。完成18~20题。

18、图中环节③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势能 C.地壳运动 D.火山活动

19、构成海陆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D)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水循环(C)

A.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B.平均分配水资源

C.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D.诱发火山与地震

图5为“天路”上最艰险之路段——国道219叶城至大红柳滩景观。完成21题。

21、影响图中“天路”艰险的因素主要是(A)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岩石

公元前1 000年前后,气候的寒冷和干旱加速了希腊迈锡尼文化衰亡。而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气候相对暖湿,我国实现秦汉大一统,也正是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鼎盛时期。从1 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世界多地的人类活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完成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寒冷干燥的气候一定会导致一个文明的消失 B.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促进一个文化的繁荣C.大江大河中下游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文明古国 D.文化兴旺和衰亡只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有关

23、全球气温升高对贵州目前的影响可能有(A)

A.增加夏季制冷的能源消耗 B.抑制节能技术的培育

C.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低地 D.生态系统会更加稳固

当热带气旋的中心附近风力大于等于12级时就达到了台风或飓风(在太平洋上叫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叫飓风)级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生台风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几十次台风登陆东南沿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图6为某次台风或飓风卫星云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卫星云图是(C)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5、今年第22号台风“海马”(强台风级)于10月21日下午在广东汕尾到深圳一带沿海登陆。其登陆后给当

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有(D)

A.降温减湿 B.和风细雨 C.寒冷干燥 D.狂风暴雨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图7左示意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右示意某日的太阳光照。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中国”第五大发明”申遗成功

今年11月30日下午,从埃塞俄比亚传来好消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

(1)左图中对应位置的节气(北半球)是:①春分,②夏至,③秋分,④冬至。

(2)右图的节气对应左图地球的位置是④,(填序号)。在右图所示日期,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我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古镇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旧州古镇旁的舞阳河在平直河段右岸比较深。

(3)从中国”第五大发明”申遗成功到同学们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凯里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昼长的变化分别

是昼短夜长和昼先缩短后变长。

27、图8示意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气压带名称: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风带名称:甲东南信风带,丙中纬西风带。

(3)在①④中以晴朗天气为主的是④;乙和丁风带的风向分别是东北风、东北风。

(4)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在①的控制下形成的,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是在④和丙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28、图9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表示侵入型岩浆岩的是丙,表示变质岩的是乙,可能含有化石的是甲。(选择甲乙丙丁填空)

(2)图中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等。形成岩石丙丁的是岩浆活

动,形成岩石乙的是变质作用,它们都属于内力作用。

(3)图中软流层属于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它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9、图10示意四种天系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图中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①冷锋,②反气旋,③气旋。过境时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的是①③④,容易形成晴朗天气的②。

(2)图中②和③天气系统分别属于北半球和北半球。

(3)形成“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系统是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主要是由①形成的,能够发展

成为台风的是③。(填图中的序号)

30、图11示意北半球洋流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在洋流①②⑧④⑤⑥中,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④和⑥。因为东北信风常年吹拂而

形成的是①,因为中纬西风常年吹拂而形成的是③。

(2)在甲乙丙丁四地能形成大渔场的是乙,其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

(3)组成中低纬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是①②③④,其流动方向是顺(顺或逆)时针。

(4)若该图位于太平洋,则洋流的名称①是北赤道暖流、②是日本暖流。若丁地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

则⑥海域会受到影响吗?会(会或是不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