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第三章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 随着《规程》的颁布,这几十年幼教界对游戏的 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从政策法规上、观点上强调重视幼儿游戏权利的 保障
➢ 从理论上探讨游戏的功能及其在学前期的意义, 并试图建立自己的幼儿游戏理论
➢ 用科学的方法对游戏的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对 游戏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2024/3/14
(三)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几种形式
1.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上彼此分离 2.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 或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又回到教学中解决 3.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 的学习,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 为中心的学习”
2024/3/14
• 案例:游戏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融合 前期设想: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能否就是一个 主题游戏开展的过程?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看 冬冬带来的奥特曼的碟片。晨晨说:“我家也 有奥特曼的片子。”萧萧说:“我家还有恐龙 的片子呢。”孩子们开始讨论起动画片来,何 不就动画片开展一个主题呢?我们引导孩子们 开展讨论:你看过哪些动画片?你最喜欢哪一 部动画片?动画片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孩子 们各抒己见,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中心问题—
第三章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2024/3/14
内容
2024/3/14
一、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法规地位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首次提出
•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第二十条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 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是幼儿园教 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2024/3/14
• 《规程》在二十四条对幼儿园游戏做了具 体的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 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应充 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 作玩具,根据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_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研究 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 一、对游戏的理论研究
❖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游戏 ❖ 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
❖ 心理学角度 ❖ 文化角度(社会学角度) ❖
起看吗? 接下来, 教师组织了一个阅读活动, 可怜的“小猴” 就这样一直被晾在一边, 没人再理它。教师只在活动
中 偶尔提到“小猴”喜欢和坐得好的小朋友玩;小猴最喜
欢 李某某了, 因为他听得可认真了。活动最后, 教师提出 要求: 现在, 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看书, 边讲讲书中的故 事, 也可以讲给小猴听哟。( 幼儿却没有响应, 只在自 己的位子上阅读)
问题三:脱离生活
教师显然只考虑了游戏的连贯性, 却忽 视了游戏带给幼儿的真实体验。
这样的游戏虽然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却 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让幼儿 学会生活”
案例:
大班活动开始, 教室里响起了电话铃声, 执
教老师拿起玩具电话:“喂, 小猴在吗?”配班
老师扮演的小猴说:“我是小猴, 欢迎你们来 我家做客……”几个男孩笑起来:“是张老 师啦, 不是小猴。”一个小女孩说:“啊, 又 要做客? 我不要去。”
❖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 有人区分了游戏框架、背景及其与之有关的方面等 概念,他们认为,文化让人们懂得去期待些什么以及 如何去区分现实和假装的游戏。儿童通过其行为表明, 当他们进入或没有进入游戏情景时,他们能够区分游 戏和非游戏。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 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 1、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案【篇一:幼儿园课程教案】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二)、基本问题: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a.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无计划、无组织b.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
(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前言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各学习领域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二节语言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数学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四节科学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五节美术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六节音乐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七节社会领域的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第一节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中的设计和实施第二节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坟
第三节不同结构化程序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第七章当代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一节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第二节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第八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第一节中国纪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第二节当代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
第三节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的一般能力 学业知识和技能 o-----------------------------------------------o 游戏 游戏与教学不同程度的结合 完全结构化教学 <<--------对儿童自然发展的强调 --------->>对将儿 童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的强调结果的强调从Fra bibliotek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游戏的背景
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三、 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和活动不容易被定义或分类。学
者们建议在定义游戏时,应分析游戏活动的多种特征
或建立一系列标准来确定儿童的游戏行为,而不只是 去关注儿童游戏活动时的单一行为。
在幼儿园课程中你认为怎样处理教学不因漏斗会漏沙装丌满小孩子便把手指头塞到当外国的小孩子用小铲子把沙装在漏斗中漏斗底去堵住漏口当沙装满时便把它移到瓶子旁边把手指放开将沙漏放进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从手指拿开到对准瓶口沙便漏的差丌多了这时孩子会锲而丌舍一点一点累积手指移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突然之间孩子开窍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对准瓶口再倒沙瓶子很快的就满了这时孩子会发出胜利的笑声高兴的回头看妈妈妈妈会拍手以示鼓励
儿童在幼儿园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并非可以简单地 区分为“游戏”和“非游戏”
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
3.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 学习 4.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
第二节 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游戏》课程编号:051324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懂得游戏在教育教学和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课程内容:第一章游戏概论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特征和功能2、游戏理论3、幼儿游戏的发展。
4、游戏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的特征和功能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游戏的概念、早期理论及代表人物知识拓展要求:能掌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其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游戏的分类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分类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学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游戏的分类知识拓展要求:了解自主性游戏第三章角色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角色游戏概述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第四章表演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表演游戏概述2、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设计知识拓展要求: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第五章结构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结构游戏概述2、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及方案设计知识拓展要求:幼儿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第六章规则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规则游戏概述2、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编制。
教学重点: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知识拓展要求: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七章亲子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亲子游戏概述2、家庭亲子游戏3、幼儿园亲子游戏。
第三章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编号:而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干预方式。
【交流讨论】请学生互相说一说,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你有没有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进行干预,你是怎么干预的?(三)观察游戏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讲解】通过游戏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和游戏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对游戏活动进行观察(一)游戏观察的准备1. 确定游戏观察目的所谓观察目的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观察的表述,即通过观察要了解什么现象或问题。
【师生讨论】最近班上的幼儿对搭建立交桥非常感兴趣,为了丰富幼儿经验,支持幼儿搭建,教师在建筑区的墙上贴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
现在教师想知道,建筑区墙饰对幼儿建构游戏有没有支持作用。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确定什么样的观察目的、观察目标和具体的观察内容?【总结】观察目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一定的观察动机引发的。
当观察者对某个现象感兴趣,但凭借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无法对其做出确切的解释或判断时,就产生了观察的动机和观察的需要,观察目的应运而生。
观察目的是观察活动的起点,有了观察目的就可以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即观察目标和观察的内容。
2. 制订游戏观察计划(1)确定游戏观察的目标【注意事项】①一个观察目的需要多次观察才能完成,每次观察前要确定一个或以上观察目标。
【举例】要完成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和游戏状况的观察目的,我们可以将之分解为如下的观察目标:★幼儿游戏中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幼儿的游戏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幼儿游戏中的社会性(通常和谁一起玩,认识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三章目标)

艺术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 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幼儿园课程目标特点
学科性、知识的系统性不明显; 整合性、一般发展性更突出。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 们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确定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 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 的教育效果; 2.从幼儿的角度表述 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
(二)表述的性质
目标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行为目标和一般性 目标。 行为目标:指的是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 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如, “说出……”、“指出……” 、“区分……”。 一般性目标:是一种比较宽泛的、非特定性的 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幼儿)学习后身心 的一般变化。如“知道……”、 “适应……”。
教育 方针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 目标 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 展”。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同教育目标的关 系? 总体对部分;概括对具体;普遍对特殊
健康领域目标
课程 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基本 取向和基本依据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导读
• 游戏是童年幸福的象征,游戏的情境性让经验有了归宿,游戏的生活性阐释
了童年生活幸福的根源,游戏的自主性揭示了幼儿的“生命密令”,游戏的 愉悦性表明了游戏魅力的内源。情境性、生活性、自主性、愉悦性是游戏的 精神,更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游戏 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认知发展特 点,同时还满足了幼儿童年幸福生活的需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除了确保幼 儿丰富多元的自发性游戏活动以外,还应当把游戏活动的要素与精神渗透入 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 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一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一、游戏与幼儿教育 • (一)游戏的情境性与幼儿教育 • (二)游戏的生活性与幼儿教育 • (三)游戏的自主性与幼儿教育 • (四)游戏的愉悦性与幼儿教育
•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 (一)对幼儿游戏权利的保障 • (二)创造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的需要 • (三)让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的需要
第二节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 一、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 (一)行为主义课程模式与游戏 • (二)银行街课程方案与游戏 • (三)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 (四)瑞吉欧课程方案与游戏 • (五)苏联幼儿园课程模式与游戏 •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源自• 一、自发性游戏鹰架化 • (一)创设互动性游戏环境,引发和支持自发性游戏 • (二)提供鹰架性游戏指导,拓展和丰富自发性游戏
• 二、教学活动游戏化 • (一)分离式 • (二)交叉转换式 • (三)融合式 • (四)互生式
• 三、生活活动趣味化
思考与练习
• 1.“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 2.举例说明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 3.请改编或创编一例教学游戏。 • 4.请设计一例融合式教学活动,并详细分析说明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