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研究报告的课题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

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定边县第三小学邱雪艳一、课题概述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广泛深入的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的提高鉴赏力和表现力。

同时音乐欣赏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发展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性情的目的,这一切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尽管欣赏教学如此重要,却并未被广大音乐教师所重视,真正进行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师也不多见,即使有的上了,也是敷衍了事,并未达到目的,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为代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研究目标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三、主要措施遵循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手段,通过课件,在呈现音乐作品的同时,把作者、作品资料以图文形式,作品的情绪、形象和意境等内容以画面的形式结合呈现,使学生音、图、文并茂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研究程序(一)、研究步骤1、2014年4月——2014年6月为实验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的理论,理清研究思路,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研究方案,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等。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之美,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课题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1.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通过文献分析法,我们了解到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目前,音乐欣赏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我们发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音乐课程设置较少,难以满足学生音乐欣赏的需求。

-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

- 评价体系不完善:音乐欣赏能力的评价标准模糊,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改进对策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音乐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音乐教育。

-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表演、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明确的音乐欣赏能力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本研究报告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音乐欣赏教学改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1] 张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 音乐时空, 2018(12): 56-58.[2] 李明.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5): 206-208.[3] 王瑞.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 艺术教育研究, 2017(24): 106-108.。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策略。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实施实证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将设计一项实证研究,选择一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评估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设计;4. 实证研究的实施和数据分析;5. 结果讨论和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 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2.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全面认识;3. 设计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5. 提出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制定研究计划;2. 文献综述阶段: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报告;3. 教学策略设计阶段:基于文献综述和实际需求,设计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4. 实证研究阶段: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新教学策略,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5.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阶段:对实证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文献综述进行结果讨论;6. 结果总结和对策建议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对策建议。

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

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

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Music Appreciation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s: A Research Plan for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Introduction:引言:In recent years,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has been widely acknowledged.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musical abilities and nurturing their artistic sensibilities. However, despi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lasses,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this age group.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lan aims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at promot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ection 1: Literature Review第一部分:文献综述The literature review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studies related to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s. It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goals,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that are typically addressed within these classes. Additionally, it will examine cur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by educators worldwide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chieving desired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view will also highlight gap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rming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is study can build upon.Section 2: Research Objectives第二部分:研究目标This section will outline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key aspects:1. Identify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aptur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es.揭示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兴趣的有效策略。

课题研究-【【素材】《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素材】《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观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提出缘由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气。

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肯定的审美能力。

音乐观赏教学就是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制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观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许多老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简单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音乐教学只要把唱歌唱好就行了;而有的老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观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观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德修养了。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观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观赏教学,培育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观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理论意义1)制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观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观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及学生观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进展供应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供应了保障.2、实践意义: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观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需进行反复观赏。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开题报告一、课题领导小组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邹燕副组长:韩娟组员:范建红、苟海燕2、承担课题的实验教师:雒东群二.课题的研究动机1.背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

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国人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更强调学生欣赏音乐,德国人说:“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虽用词不同,却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夫子,都懂得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

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音乐教育有着众多的功能,如: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它能使人精神高尚、心灵净化、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

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

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教孩子欣赏音乐,这个世界会多么悲惨啊,音乐可以改变人生。

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

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前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探究心切,好奇心强,心里处于不稳定的阶段。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优质音乐教育的关键之一。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音乐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接触音乐艺术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现状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呆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资源的应用,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反馈,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评估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将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动力。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创造积极的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强音乐气氛的营造。

可以在教学前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音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曲目,如广场舞音乐、蒙古族马头琴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手段现在的小学生都是“数字原生代”,他们对于数字化产品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接受度。

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投影仪、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音乐视频,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注重音乐感受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并不是要学会演奏乐器或唱歌,而是应该注重音乐感受。

因为音乐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让他们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精髓。

1.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学生应该注重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美。

比如,在播放音乐时,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通过听觉感受来了解音乐的内涵。

2. 引导学生形成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应该通过听觉感受来形成音乐形象。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来想象音乐的画面,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成自己的音乐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研究报告的
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目前,关于音乐是如何诱发情绪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由Juslin 和Vastfjiall提出的理论框架——六个心理机制(six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和由Konecni提出的中介说。

6个心理机制是Juslin和Vastfjall在2008年提出的,这是一个理论框架。

他们认为,没有一种单一的机制能够解释所有由音乐所诱发的情绪,而很多理论又没有得到合理验证。

因此,他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假设了六个涉及音乐诱发的情绪的心理机制:脑干反射(brain stem reflexes)、评价性条件反射(evaluative conditioning)、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视觉意象(visual imagery)、情景记,IL(episodic memory)、音乐期待(musical expectancy)。

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方式,其中心思想主要立足于此。

分阶段研究:
第一研究内容:学习感受、区别音乐情绪,让学生用表情表达出来
因为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所以,无论是演奏者、演唱者还是听者,其内心感受都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改变。

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研究课题,得益于现代研究科技的进步。

近年研究者利用fMRI,TMS,EEG 等对音乐与情绪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也有研究者对音乐的情绪表达、音乐情绪的测量等进行研究。

国外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西方的古典音乐作为刺激物,大
多数采用西方被试。

19世纪,达尔文和其同代研究者提出了“音乐情绪”这个概念——由音乐所诱发的强烈情绪,并与基本情绪有质的区别。

在这部分研究计划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自己的努力下,真正的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真正的去区分不同音乐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自己表达自己的感悟。

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
1,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他们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表达能力。

2,工具:调查问卷。

3,样本选取方法:分层
4,选取该方法的原因:因为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培训、教育的结果与
效果,选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第二,具体培训过程。

1,选择曲目。

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目,
分类别,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播放。

尤其要注意分类,分类标准可
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乐器的使用的不同、根据音乐
的风格等。

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探知何种音乐能够更好的被哪个年级(年龄
段)的学生理解。

2,分组进行讨论。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先入为主或是独断、专
横,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并且应该
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与表达。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二研究内容:展开丰富联想,展示丰富的音乐画面。

结合音画。

第一,问卷调查
1,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他们通过联想、图画表达对音乐的理
解的能力。

2,工具:调查问卷。

3,样本选取方法:分层
4,选取该方法的原因:因为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培训、教育
的结果与效果,选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第二,具体调查及培训过程。

1,选择曲目。

A.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一些画面感较强的音乐,以及一些
在欣赏过程中音乐形成的画面感较差的音乐。

通过循序渐进的给
学生播放,了解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通
过音乐感知、想象、通过描述或是制图来理解音乐的能力。

B.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目能够接受的曲目可能不同,尤
其要注意分类,分类标准可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
乐器的使用的不同、根据音乐的风格等。

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探知何种音乐能够更好的被哪个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进行指导。

2,分组进行讨论。

特别要注意的是:
(1)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收集学生构想的画面的内容、
构想画面的方式等,以便后续对学生进行指导。

(2)不应该先入为主或是独断、专横,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并且应该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
表达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与表达。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三研究内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聆听到的音乐。

音乐所传达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欣赏后欣赏着表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人可能情绪会发生变化,有人的行为会发生变化,有人可能会通过语音文字,有人可能会通过绘制图画或是制作工艺品。

本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
1,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表达音乐的不同方式是种类,以
及强度(如持续时间、频率等)。

2,工具:调查问卷。

3,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第二,具体调查过程。

1,选择曲目。

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
目,分类别,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播放。

尤其要注意分类,分
类标准可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乐器的使用的不
同、根据音乐的风格等。

2,目标: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不同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音乐表达的方式都有哪些等等情况。

3,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应该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的老师,如美术老师、语文老师等
合作,根据不同学生表达的方式与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四研究内容:综合欣赏音乐。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调查,以及后续对学生开展的指导工作,在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欣赏音乐”的实践,即通过给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类别的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表达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可以继续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了解与记录;教师应该积极的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