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乡村地区正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有其独特性,在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的发展正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新时期下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也经历着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回顾江苏省历轮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新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城镇化;扬州市区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deepening, the country area is undergoing drastic transformation. The country is unique, and h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R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work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undergoes new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view of the past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in Jiangsu,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of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 and think of the new round work in Jiangsu.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 new-type urbanization ;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3- 29(6)

作者简介

罗小龙,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瑞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豫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眉舞,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博士。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

*

——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罗小龙 何瑞雯 刘豫萍 陈眉舞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中国乡村都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动的转型过程[1]。2000年代中后期,在“城乡统筹”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乡村转型,并呈现出农民就业非农化程度高、外出务工时间长期化的趋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2]和空心村[3]现象日渐凸显,传统的乡土社会正逐步消逝[4],引发了学界对乡村问题的持续关注。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出现了“从关心城市到关心乡村问题”的宏观政策拐点[5]。随着中共十八大“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我国镇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开始从“城镇的单视角转向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的双视角”[6]。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工作的重点将更关注镇村发展,促使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市民化、致富有出路、乡愁有所寄、权益有保障”[6]。由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村布局规划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时代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江苏省于2014年开始推进新一轮的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本文基于《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实践,对新时期下江苏省镇村规划编制的新探索进行总结,旨在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新城运动”的格局机制与管治研究(编号:41471133)。

2 江苏省历轮镇村布局规划检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7],到2000年代中期的“新农村建设”浪潮[8],再到近年来的“美好城乡建设”工程[9],江苏省关于镇村规划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城乡关系的不断发展,江苏省已开展了多轮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其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与反思。

(1)第一轮镇村布局规划(1995-1996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村镇规划标准》和《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江苏省开始展开关于镇村规划的实践探索。1995年以来,江苏省展开“两区”划定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村镇建设规划区),制定了中心村建设规划,并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建房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实施[10]。此轮规划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建设,对发展镇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成效。然而,这轮规划仅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才有条件组织实施,覆盖面并不广[11]。此外,规划中“中心村——基层村”的两级结构相对单一,对村庄特色保护的重视不足。

(2)第二轮镇村布局规划(2004-2006年)

2000年后,随着“城乡统筹”的提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江苏省全面启动镇村建设工程,并出台了《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指导镇村布局规划编制[12]。此轮规划致力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土地集约利用,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13]。然而,由于当时省内镇村情况复杂,加之规划师对城乡统筹内涵的理解尚有差异,导致出现了规划编制任务指向、镇域规划形式主义严重、镇村规划特色缺乏、政策保障乏力等问题,规划可操作性不强[11][14]。因此,该轮镇村布局规划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3)第三轮镇村布局规划(2014-2016年)

2014年,为了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提高镇村建设水平,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①,指导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展开。这一轮规划更注重“发展”的村庄,充分尊重农民和乡镇发展意愿,同时更重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再出现以往镇村建设中不符合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本文将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实证案例,总结江苏省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践经验,作为发达地区的江苏经验将对全国其他地区的镇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规划区概况

3.1 扬州市区镇村现状分析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沿岸。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扬州市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扎实,镇村发展态势良好。《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中心城区外围地区的21个镇(街道)(图1),共涉及到326个行政村,5492个自然村庄。规划区内村庄数量庞大,布局离散而不均质。此外,规划区内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村庄空间

呈现出不同特征,区域差异明显。

图1 扬州市规划区范围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2 扬州市上轮镇村布局规划检讨

2005年,在江苏省《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的指导下,扬州市邗江区和江都区(原江都市)分别编制完成了首轮镇村布局规划。此轮规划旨在引导“四个集中”,提出将扬州郊区范围内7573个自然村庄按照不同类型调整至951个规划居民

点,村庄撤并比例高达87.4%。

该规划自实施以来,对扬州市区镇村体系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村庄数量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得到节约,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初见成效,相关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而另一方面,该规划在实施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首先,规划提出的村庄撤并力度过大,操作相对困难;其次,缺乏对乡土特色的重视,部分历史建筑、街道随着村庄撤并逐渐消失;第三,由于政策制度尚不健全,未能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给部分确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带来生活上的困难。该规划的经验与教训为新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诸多启示。

2014年,扬州开展了新时期背景下的最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编制。通过对上轮规划的总结和反思,新版规划针对新时期镇村发展的要求,在规划思路、方法、内容和技术上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和转变,旨在编制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农民发展意愿、可操作性强的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引导扬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村庄的建设意愿,落实难度较大;同时因为征地拆迁等原因,较易引发各类纠纷、冲突和群体事件[15]。通过对“自上而下”规划模式不足的反思,江苏省本轮规划采取“村级酝酿,乡镇统筹,市县批准,省厅备案”的编制流程[16],在规划过程中强调由村级组织自下而上进行“民主规划”,旨在编制一个符合村庄自主发展意愿的新规划。

总体来说,规划编制工作经历了“自上而下指引——自下而上酝酿——各层级互动”的过程(图2)。在规划编制的前期阶段,依据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各乡镇访谈的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提出差别化的发展意见和指引,形成了《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纲要》,以此作为规划编制的技术纲领指导规划工作展开。首先,由各行政村结合自身村庄发展实际,向镇政府上报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的规划布点意愿。随后,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规划意愿进行统筹安排,完善本镇村庄布点规划,并将结果进一步上报扬州市政府。此后,规划局对各镇上报结果进行二次校核和统筹,拟定初步规划结

而下”的镇村规划模式不能

全面反映基层政府和农民对

图2 规划编制流程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作者自绘。)

果,与各区、乡镇政府进行充分的意见征询和沟通,逐步完善规划布点安排,确定最终的规划结果,并上报给省厅备案。

“自下而上”模式的探索,使规划编制更符合各村庄、街镇的自身实际和发展意愿。与此同时,规划师的角色从单一的规划“制定者”转换为“指导者”和“把关者”,促使了规划从“精英规划”向“民主规划”的转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个层面的良性互动,使得规划编制在关注公众决策的同时更趋科学合理。通过规划的编制可以看到,当代规划已经进入公共政策范式领域,规划民主变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新时期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应更多着眼于规划的“社会性”,通过集合“乡村社区”的不同利益方,催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奋发有为、造福桑梓”的强大内生力量,有助于引领乡村规划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

4.2 厘清半城市化地区村庄发展规律

本规划的覆盖范围位于扬州市城市郊区,城乡联系密切、流动频繁,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特征。规划从理论研究入手,以田野调查为依托,通过配额抽样和便捷抽样,对扬州市城郊地区城镇化趋势和农民迁居意愿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半城市化地区城乡流动的现状和特征。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到,扬州城郊地区正发生着剧烈的乡村变迁过程,呈现出如下规律。

4.2.1 镇村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本次规划区内的21个街镇的地理条件多样,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迥异,镇村发展的地域性差异较为鲜明。为避免再次形成“一刀切”式的政策,规划通过校核各镇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主城区关系特征,将规划区范围划分为滨江开发型、都市近郊型、都市远郊型和跨界发展型等四种类型。在滨江开发型地区,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农民就地城镇化特征明显。规划提出在这一地区严控农民建房,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在都市近郊区,由于过去政策严禁一切村庄建设行为,许多危旧房屋也未能进行改造。规划指出在这一地区政策制定要“有堵有疏”,允许有建房需求农民在规划定的区域内新建房屋;同时进一步扩大镇区农民集居点建设。在都市远郊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因此规划要求在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同时,鼓励农民向镇区集中;同时顺应建房潮流,在远离镇区的农村地域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以保证耕作半径。而在跨界发展型地区,规划引导这一地区镇村与泰州进行积极的跨界融合,协调城乡发展。

综上所述,规划综合考虑规划区地域差异,在明确各政策分区特征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为各分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与相应措施,引导镇村因地制宜、健康发展。

4.2.2 乡村衰退现象开始出现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迁移,规划区内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乡村衰退现象开始显现。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有38.3%的务工农民长期居住在城镇地区,且部分受访者表示,其家人也会随同进入城镇居住。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村庄内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村庄“空心化”趋势开始凸显。与此同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增加,城郊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变化。在问卷调查尽量选择年轻人的情况下,受访对象年龄仍偏向“老龄化”,六十岁以上受访者比例达37%。由此可见,扬州市城郊地区的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其中,远郊地区由于建房时间更为久远,房屋相对破败,乡村衰退现象更为突出。

针对村庄衰退这一现象,规划一方面提出推动村庄特色产业发展,夯实镇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引导村民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规划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的过程中强调“均等供给,按需配置”,避免过程性浪费。此外,规划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通过集中安置改善衰退村庄居民生活条件。

4.2.3 农民集中居住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建设管控不足,我国农村建房普遍较为粗放。为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城乡统筹,扬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到2014年末规划区范围内共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38个。从问卷调查数据看,有4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集中居住。其中,有63.6%的受访者表示原意进入镇区集中居民点居住,以享受镇区便利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另有36.3%的受访者由于乡土情结等原因,更倾向于在本村集中。

基于此,规划梳理总结出了一系列值得推广的农民集中居住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推动建设模式,是指上级政府颁布相关政策后,由镇级政府出台符合农民利益的具体拆迁补偿安置措施,引导农民迁入集中安置区。在此过程中,政府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民出售集中居

住区住房,让农民切实感受实惠。第二种是项目推动模式,是指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沿线的农民迁入规划安置区集中居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先建后拆,边建边谈”的方式引导拆迁农民迁入集中区。

为城镇服务乡村地区延伸的中心节点,发展为“康居村庄”;引导特色村通过依托自身特点、强化特色产业发展、营造特色村庄空间格局,发展为“美丽乡村”;此外,引导一般村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达到“整洁村庄”的要求[16]。“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的村庄结构体系,能有效引导村庄差别化发展,在切实带动基础良好、特色鲜明的村庄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尊重了村庄演变的规律。

5 结论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域的转型与重构正不断深化,镇村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江苏省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实践中可以发现,新时期下镇村布局规划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尊重基层组织及农民对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通过“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鼓励村镇自治和公众决策,避免不符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和强推农民上楼的现象出现,确保规划科学可行。其次,规划编制要立足理论研究,准确把握镇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厘清镇村发展趋势,其结果将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和依托。第三,规划通过构建“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的村庄布局体系,一方面,选择自身条件优良、富有挖掘潜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村庄,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指引措施;另一方面,对一般村庄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指引,充分尊重村庄发展规律,引导镇村良性发展,进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注释:

①《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

第三种则是村集体自发建设模式。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也有集中居住的意愿,辅以上级政策的支持,使农民集中居住工作易于进行。以上三种模式具有较强普适性,可对此类农民集中区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规划通过调研分析,立足半城市化地区特征,厘清了规划区村庄发展规律,并将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措施,构建因地制定的政策指引,保障规划有效落实。4.3 确立村庄分类发展体系

江苏省在针对本轮镇村布局规划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①中,对村庄分类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次规划依据上述政策规定,综合考虑扬州市各乡镇的发展情况,构建了“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的三级村庄结构体系(图3)。基于此,规划综合考虑各村自身条件和发展现状,依据生态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需要,从区位条件、村庄规模、文化属性、村庄环境、公共及基础设施、产业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周边资源条件等8个方面提出村庄分类原则,引导村庄正确把握自身定位,确保规划合理性。

依据各政策分区要求和村庄分类原则,结合各镇发展实际,本次规划共划定重点村312个,特色村23个,一般村4367个。其中,重点村的确定主要依据各行政村和各乡镇自主酝酿的名录,并由规划人员依据村庄分类原则进行校核,得出最终结果;特色村的确定既参考了各行政村、乡镇自主上报选点,又根据规划人员进行的实地调研踏勘结果,进行专家打分并确定最终特色村名录。

同时,规划还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做出具体发展指引,引导重点村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成

图3 村庄规划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见》(苏政办发[2014]43号)、《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14]389号)。

参考文献:

[1]张京祥,申明锐,赵晨. 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4,(05):1-7.

[2]王爱华. 新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城镇化视角的再审视[J]. 经济问题探索,2012,(12):91-96.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城市规划,2001,(06):8-13.

[4]罗小龙,田冬,杨效忠.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出地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对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2012,(10):1209-1213.

[5]陈昭,王红扬.“城乡一元”猜想与乡村规划新思路:2个案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08):94-99.

[6]张鑑,赵毅.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镇村布局规划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2015,(01):6-13.

[7]费孝通. 苏南乡村发展的新趋势[J]. 中国乡镇企业,1999,(11):4-6.

[8]游惠,吴静,陈枝. 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28-31.

[9]周岚. 乡村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江苏实践的专业思考[J]. 国际城市规划,2014,(12):1-7.

[10]赵锦新. 李鹏总理对江苏“两区”划定工作给予肯定[J]. 城市规划通讯,1997,(07):1.

[11]姚秀利.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村庄规划编制的回顾与展望

[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9.

[12]赵虎, 王兴平.基于城乡统筹理念的村镇规划改进措施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规划师,2008(10):10-13.

[13]陈小卉.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探索——以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5:6.

[14]罗小龙,田冬,孙浩浩,龚福海. 健康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2,(06).

[15]李阿琳. 社会管理创新趋势下的新型村镇规划研究[J]. 规划师,2013,(03):29-34.

[1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13):24-26.

责任编辑:张吉明

多规合一不可能做成厦门那样,城市规划做完,土地规划做完,两个再拼凑起来,这个就不行,应该在事前把规划的事权给它分割好,然后再来做。不能每次都像厦门、广州他们做的那样,图斑对起来,几十万个图斑不合,然后每一个图斑再去一个个对照,这个就很耗时,没有必要。应该在前面就有一个事权分割,土地规划做什么,城市规划做什么,大家把边界分清楚,然后再来做这个事情。我们希望把它做到一个语境里去,但是再下来就是它的分类体系,还有把空间分开,就是城市归城市规划做,土地归土地规划做,农田也归土地规划做,然后是不是内部的你就交给城市规划做,而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所有规划都要改,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该市场做的事情你不要去做。

我们做的试点可能与纯建筑学不一样,我们有社会学的方法,但我们的重点不在社会学的方法上,我们的重点还是发挥了我们地科院的优势,我最近刚刚拿到科学院给一个几百万的项目,但我觉得这些钱可能还不够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然科学的专家、特别是环境科学的专家组整合进来,让他们来帮我做乡村的自然环境改造,现在已经整合了三个单位的五个组,除了我们自己的组,其他五个组的自然科学家,包括生态中心做乡村分散化污水处理的专家组,他们改进的一项技术,可以将普通家用的马桶如同飞机上真空抽水马桶一样,用很小的管道,将废弃物集中收集,因其浓度很高,经过发酵处理可作为有机肥使用。我们想试验污水处理这样的一个方法,并将之推广。这是其中一个组,另外一个组在做有机肥,教农民如何做有机肥。在我们单位的几个小组做乡村的水系整理,现在的乡村很难看到小时候能见到的清水,我们将生态的方法带入其中做乡村的水系整理。科学院要求我们选两个点,一个点在常熟。我们现在坚持选在句容茅山,因为山上的水系比较好控制,常熟那个点最大的问题就是水系交错,没有办法实施。故而我们现在几个资源环境的组进来之后,再跟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从田野到餐桌的农村的产业链。这是科学院给我们几百万的资金,可我们预算下来可能还不够的。

责任编辑:吴年华(张吉明 刘骏 唐鑫 整理)

(上接第28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历史

2019届第一学期扬州中学十二月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选修 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 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导致分封制崩溃 C.维护了宗法制度 D.促使礼崩乐坏 2.《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行仁政 B.法先王 C.重礼乐 D.正其名 3.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 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 府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出现的前提是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国际减轻对豪强的依赖 C.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 D.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4.《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 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从中获悉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 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 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 5.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 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 法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 6.《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 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 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7.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军队的顽强抵抗,有西方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 得”。“这场战争” A.进一步被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1·

xx镇村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 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状综述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 (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

(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状况 2.1.1区域位置 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镇域总面积67.6km 2,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 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2。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村落分布空间布局发展思路

村落分布的空间布局发展思路浅析【摘要】如何合理安排县域村落分布的空间布局,是村庄体系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以县域自然村落为对象,基于村庄现状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村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的村庄发展策略和村庄布点调整思路,寻求一种相对直观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法。 【关键词】恭城;村落分布;村庄体系规划 【 abstract 】 how to arr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unty village layout, is in the planning of village system should focus on content, this paper gongcheng yao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county natural villages for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villag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village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clearly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village stationing adjust the thought, seek a relatively intuitive, the maneuverability is strong planning method. 【 keywords 】 gongcheng; village distribution; villag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村落分布空间的调整优化一直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树人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1的平方是1 B. -1的倒数是1 C. -1的相反数是1 D. -1的绝对值是1 2.如图,是把圆柱体沿上面的直径截去一部分后剩下的物体图形,它的 俯视图是() A. B. C. D. 3.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不含a-1的是() A. a2-1 B. a2-a C. a2-a-2 D. a4-1 4.已知不透明的袋中只装有黑、白两种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其中白球有2个, 黑球有n个,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摇匀,经过大量重复试验发现摸出白球的频率稳定在0.4附近,则n的值为() A. 2 B. 3 C. 4 D. 5 5.若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的形状,则图中∠1与∠2的数 量关系是() A. ∠1=2∠2 B. ∠1=3∠2 C. ∠1+∠2=180° D. ∠1+2∠2=180° 6.已知△ABC中,动点P在BC边上由点B向点C运动, 若动点P运动的速度为2cm/s,则线段AP的中点Q运 动的速度为() A. 1cm/s B. 2cm/s C. 3cm/s D. 4cm/s 7.如图,已知△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圆O,OD⊥AC于 点D,若E是BC中点,OD=3,则tan∠DEC=() A. B. C. D.

8.若2019个数a1、a2、a3、…、a2019满足下列条件:a1=2,a2=-|a1+5|,a3=-|a2+5|,…, a2019=-|a2018+5|,则a1+a2+a3+…+a2019=() A. -5040 B. -5045 C. -5047 D. -505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9.据国家海洋研究机构统计,中国约有1200000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该 数据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公里. 10.m=______时,方程会产生增根. 11.一元二次方程x(x-3)=0的解是______. 12.某篮球队5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是:183、187、190、200、210,现用 一名身高为195cm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210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方差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3.小磊将一把直尺和一只含30°角的三角板如图叠放,若 ∠1=82°,则∠2=______. 14.如图,若从一块半径是6cm的圆形纸片圆O上剪出一个圆心 角为60°的扇形(点A、B、C在圆O上),再将剪下的扇形 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______cm. 15.如图,在5×6的网格中,圆M的圆心M点坐标为(3,2),点A、B、C的坐标分 别为(3,4)、(3,0)、(6,0),连接AB交圆M于点D,连接DM并延长交圆M于点E,连接AE,则sin∠AED=______. 16.若点A(-3,n)、B(m,n)在二次函数y=a(x+2)2+h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 17.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把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则 下列5个函数:①y=-3x-1,②,③y=x2+1,④y=-|x|,⑤中的偶函数是______(填序号).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8),点B 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 90°至AB',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若反比例函数

【数学】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数学试题+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一数学2017.12 第Ⅰ卷(共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若{} 224,x x x ∈++,则x = . 2.计算:23 31log 98- ?? += ? ?? . 3.sin1320?的值为 . 4.若一个幂函数()f x 的图象过点12, 4?? ??? ,则()f x 的解析式为 . 5.方程lg 2x x +=的根()0,1x k k ∈+,其中k Z ∈,则k = . 6.函数()tan 24f x x π?? =- ?? ? 的定义域为 . 7.函数()2log 23a y x =-+(0a >,且1a ≠)恒过定点的坐标为 . 8.已知扇形的面积为2,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是4,则扇形的周长为 . 9.已知点P 在直线AB 上,且4AB AP =uu u r uu u r ,设AP PB λ=uu u r uu r ,则实数λ= . 10.设函数()sin 0y x ωω=>在区间,64ππ?? -???? 上是增函数,则ω的取值范围为 . 11.若关于x 的方程212 20x x a +-+=在[]0,1内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2.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若2AE DB ?=-uu u r uu u r ,则AE BE ?=uu u r uur . 13.已知函数()4 f x x a a x =+ -+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为32,则实数a = . 14.已知函数()()2 2,2 2,2 x x f x x x ?-≤?=?->??,则函数()()1528y f x f x =+--有 个零点. 第Ⅱ卷(共90分) 二、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3篇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3篇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下面是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乡村地区正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有其独特性,在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的发展正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新时期下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也经历着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回顾江苏省历轮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新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城镇化;扬州市区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deepening, the country area is undergoing drastic transformation. The country is unique, and h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R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work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undergoes new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view of the past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in Jiangsu,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of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 and think of the new round work in Jiangsu.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 new-type urbanization ;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3- 29(6) 作者简介 罗小龙,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瑞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豫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眉舞,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博士。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 * ——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罗小龙 何瑞雯 刘豫萍 陈眉舞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中国乡村都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动的转型过程[1]。2000年代中后期,在“城乡统筹”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乡村转型,并呈现出农民就业非农化程度高、外出务工时间长期化的趋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2]和空心村[3]现象日渐凸显,传统的乡土社会正逐步消逝[4],引发了学界对乡村问题的持续关注。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出现了“从关心城市到关心乡村问题”的宏观政策拐点[5]。随着中共十八大“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我国镇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开始从“城镇的单视角转向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的双视角”[6]。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工作的重点将更关注镇村发展,促使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市民化、致富有出路、乡愁有所寄、权益有保障”[6]。由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村布局规划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时代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江苏省于2014年开始推进新一轮的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本文基于《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实践,对新时期下江苏省镇村规划编制的新探索进行总结,旨在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新城运动”的格局机制与管治研究(编号:41471133)。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Mo-9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项符合题意 单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10-6m)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灰霾天气的形成与部分颗粒物在大气中形成了胶体物质有关 C.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空气中的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从而进入人体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18O2—结构示意图: B.H2O分子的球棍模型: C.Na2O2的电子式: D.甲基丙烯酸的结构简式: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该物质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用酸除去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MgO和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冶炼镁、铝金属 D.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水解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 +、NH 4+、I -、NO 3- B .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K +、Mg 2+、I -、SO 42- C .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1×10—13 mol·L —1的溶液中:K +、CO 32-、Cl -、NO 3- D .常温下,) ( H c K w =0.1 mol·L —1的溶液:Na +、K +、CO 32-、NO 3- 5、A 、B 、C 、D 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其中B 与C 为同一周期的相邻元素,A 与D 为同一主族。C 的单质是燃料电池的一种原料,D 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B 的氢化物沸点比 C 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C .A 与 D 可按等物质的量之比形成化合物,1mol 该物质可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为N A D .由A 、B 、C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Mg (OH )2悬浊液中加入FeCl 3溶液:3OH — + Fe 3+ == Fe (OH )3↓ B .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 —+O 2 +2H 2O = 4OH — +2I 2 C .用酸性K 2Cr 2O 7溶液检验酒精: 3CH 3CH 2OH + 2Cr 2O 72— + 13H + = 4Cr 3+ + 11H 2O + 3CH 3COO — D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2ClO - + SO 2 + H 2O == 2HClO + SO 32- 7、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图1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 .图2装置制取并吸收HCl C .图3装置量取8.5mL 的稀硫酸 D .图4装置模拟铁的腐蚀

扬州概况

扬州概况——精致扬州伴您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的千古佳句。花开如烟的三月,扬州到处弥漫着“烟雨江南”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一、地理地貌 扬州,简称扬。地处江苏省的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东和麋鹿之乡-盐城、凤凰城-泰州毗连,西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南临长江,与有着三千年历史的镇江隔江相望,北频淮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扬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市总面积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现下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和被誉为荷藕之乡的宝应。 二、历史再现 吴王夫差构筑邗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战国时称广陵邑,西汉初称江都,后多次更名,自隋朝以来始称杨州。原先是木字旁的杨,后来演变为提手旁的扬。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而扬州的出自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九州的扬州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福建、上海、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的苏南、苏中等地域。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中经东都洛阳,北至北京的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连接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得扬州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步诞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与生俱来的“运河第一城”。唐时扬州有“扬一益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到北京,看长城;到扬州,看运河。已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夜晚的扬州让人魂牵梦挠,乾隆水上游已成为夜晚的主打品牌。坐龙船、品点心、看夜景、听专职导游讲解古运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气候季节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年平均气温在14.8摄氏度左右。近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为均≥340天,是一个比较适合长期居住的优雅城市。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一个为人称道的精致扬州。 四、人口状况 现今扬州市总人口459.79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21.79万。虽然扬州不大,人口不多,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 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 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 (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 (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 (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

扬州市广陵区经济社会发展介绍

·电视专题片· 当代“广陵潮” ——扬州市广陵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纪实 一千多年前,由长江入海口形成的“广陵潮”,与浙江“钱塘潮”、山东“青州潮”,同为中国三大潮。 中国崛起的今天,扬州市广陵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时代大潮,同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推出片名:当代“广陵潮”】 广陵区为古代扬州的发祥地,舟楫的便利,让广陵演绎了无数风云际会的历史;漕运的繁忙,在广陵留下了许多令人遐想的传奇。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今天的广陵区已经在苏中地区率先跨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行列,并留下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 【片花:两城三区,描绘宏图】 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广陵区全力打造两城三区,城市面积由16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77.5平方公里,并形成了“环境园林化、功能区域化、资源集约化、设施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字幕:“两城三区”指广陵新城、广陵古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商贸物流园】 广陵新城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之间,有着天然的滨水环境,世界级的规划大师描画出现代都市水城的韵律,东方威尼斯的意境,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同步建设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和

生态环境的进程中,一座“宜居宜游宜创业宜就业”的新城,很快从蓝图变成了现实。通衢大道,花木扶疏;经典建筑,错落有致;现代产业,初具规模;商贸中心,呼之欲出;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明发商业广场已经封顶。 规划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广陵产业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公铁水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现代交通网络,让园区与世界紧密相连,而“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园区已有280个项目落户,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其“资源集约、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科技集结”的鲜明特点,使之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平台。 华东地区唯一的食品加工区——扬州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达6.6平方公里,被国务院批准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食品加工核心区”。目前,已吸引29家企业进园,累计投资额达30亿元。传统产业在这里都增添了“朝阳”元素,加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物流产业是扬州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之一,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由六大功能区构成,通运商贸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运河港一期工程、盐业智能化配供中心、汽车博览城、综合食品城等项目相继入驻。在信息集成体系的引导下,高效准确的物资配送链让周边企业成功实现了“零库存”。 百舸争流的京杭大运河上,文昌大桥像一道横卧波浪的彩虹,人们都说,她一头连着广陵区的昨天,一头托起了广陵区的明天。

江苏省扬州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2 3.(3分)(2014?扬州)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P(﹣2,3),则该函数的 图象的点是() y=

5.(3分)(2014?扬州)如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没有() 6.(3分)(2014?扬州)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若圆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是()

7.(3分)(2014?扬州)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MN=1 8.(3分)(2014?扬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6,AB⊥BC,AD⊥CD,∠BAD=60°,点M、N分别在AB、AD边上,若AM:MB=AN:ND=1:2,则tan∠MCN=()

B﹣2 DAC=∠ AC ==2 CE=2 ﹣ x= ﹣

= MCN==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9.(3分)(2014?扬州)据统计,参加今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的学生约36800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68×104. 10.(3分)(2014?扬州)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35 cm. 11.(3分)(2014?扬州)如图,这是一个长方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由图示数据(单元:cm)可以得出该长方体的体积是18cm3.

12.(3分)(2014?扬州)如图,某校根据学生上学方式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绘制出一个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若该校共有学生700人,则据此估计步行的有280人. 骑车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是× 13.(3分)(2014?扬州)如图,若该图案是由8个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则图中的∠1= 67.5°. ×

最新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图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一、重要意义 (1) 二、基本任务 (1) 三、规划原则 (1) 四、技术要求 (2) 五、规划依据 (2) 六、规划范围 (3) 第二章规划理念与思路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重点 (3) 三、规划技术路线 (5) 第三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5) 一、区域位置 (5) 二、历史沿革 (6) 四、行政区划 (6) 五、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6) 五、社会经济概况 (7) 五、人口与行政区划 (8) 六、城镇建设概况 (9) 七、村庄建设现状 (9) 八、现状特色资源评估 第四章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15) 一、调查问卷设计 (15) 二、问卷统计分析 (15) 三、自然村实地走访 (20) 第五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估 (20) 一、上轮规划概况 (20) 二、实施情况 (20) 第六章相关规划解读 (20) 一、城市总体规划 二、片区规划 三、集镇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规划 五、其他相关规划 第七章村庄分类与布点规划 (21) 一、村庄分类规划 (21) 二、村庄布点规划 (23) 三、村庄建设引导 (32) 第八章镇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4) 一、等级划分 (34) 二、设置标准 (34) 三、规划方案 (36)

第九章镇村基础设施规划 (36) 一、道路交通规划 (36) 二、供水工程规划 (37) 三、排水工程规划 (37) 四、供电工程规划 (38) 五、通信工程规划 (38) 六、燃气工程规划 (38) 七、环卫工程规划 (39) 八、综合防灾规划 (39) 第十章规划政策建议 (39) 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39) 二、长期管控、分类管理 (40) 三、延续村庄肌理,保护和传承乡土特色 (40) 四、配套农村人口转移等相关政策 (40) 附表1: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村庄一览表 (41) 附表2: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发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48) 附表3: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发展村庄公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51) 附表4: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各行政村、自然村现状调研图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①利用主体结构钢筋作避雷引下线工程量计算: 计算利用主体结构钢筋作避雷引下线工程量时,应按设计要求计算,当设计要求利用其 中两根主筋时,工程量应按被利用主筋总长度计。 例:某大楼高85m,此楼有6处利用主体钢筋作避雷引下线,每处要求利用两根主筋, 试计算工程量: 引下线工程量85×6×2=1020m ②设计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网,其工程量计算方法: 其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被利用主钢筋单根延长米L乘以设计要求利用基础钢筋根数n: L×n ---------(a)钢筋全长 ⑵、被利用钢筋全长除以6(按平均为6m焊接一处) (L×n)/6 -------- (b)连接处 ⑶、被利用钢筋单根长度乘利用根数n减一再除以6(按平均每6m两根主筋间跨接一处)

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规划;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 1.2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综合部署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确定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县级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可结合村庄居民建房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对以上要求进行简化,确定编制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并按照《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执行。 1.3 规划依据 1.3.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3.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 规划原则 1.4.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4.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4.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切实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1.4.4 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保护村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和历史文化,引导村庄适宜产业发展,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突出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 ( 2分) (2020·扬州)实数3的相反数是() A. -3 B. C. 3 D. ±3 2. ( 2分) (2020·扬州)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为的是() A. B. C. D. 3. ( 2分) (2020·扬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 ( 2分) (2020·扬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称美是我国古人和谐平衡思想的体现,常被运用于建筑、器物、绘画、标识等作品的设计上,使对称之美惊艳了千年的时光.在下列与扬州有关的标识或简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 ( 2分) (2020·扬州)某班级组织活动,为了解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设计了如下尚不完整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你平时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是()(单选) A. B. C. D.其他运动项目 准备在“①室外体育运动,②篮球,③足球,④游泳,⑤球类运动”中选取三个作为该调查问卷问题的备选项目,选取合理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6. ( 2分) (2020·扬州)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到达点B,向左转后又沿直线前进10米到达点C,再向左转后沿直线前进10米到达点D……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100米 B. 80米 C. 60米 D. 40米 7. ( 2分) (2020·扬州)如图,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点A,B,C都在格点上,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D,则的值为()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2006年试行版) 江苏省建设厅 2006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PAGEREF _Toc138092319 \h 1 第二章村庄布局... PAGEREF _Toc138092320 \h 4 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PAGEREF _Toc138092321 \h 7 第四章住宅... PAGEREF _Toc138092322 \h 9 第五章基础设施... PAGEREF _Toc138092323 \h 11 第六章绿化景观... PAGEREF _Toc138092324 \h 15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138092325 \h 18 第八章附则... PAGEREF _Toc138092326 \h 19 附件: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特制定《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及编制深度 1.2.1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要求进行。 1.2.2 根据建设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由县级村镇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商定规划编制深度。 1.3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综合部署村庄各项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 1.4.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4.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 1.5.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5.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5.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1.5.4 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地方特色。 1.5.5 村庄田园化的原则。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5.6 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健康生活。 1.5.7 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1.6 村庄建设类型 根据当地现有建设基础、建房需求等多种因素,可将村庄建设划分为整治型(含保护古村)、整治扩建型和新建型。 1.6.1 整治型村庄:不集聚或基本不集聚周边其它地区村民的村庄。 1.6.2 整治扩建型村庄:在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以现状村庄为基础,适度集聚周边地区村民的村庄。 1.6.3 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如因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