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村布局规划
村布局规划文本新

盱眙县古桑乡镇村布局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古桑乡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集镇工业小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镇化加快推进。
1.2基本任务在盱眙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古桑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古桑乡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古桑乡各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对现有多余的各类设施进行清理,对农业生产空间进行整理,对生态和特色文化进行保护。
1.3规划依据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5)29号文件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4、盱眙县域城镇体系规划5、古桑乡集镇总体规划6、古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4规划范围古桑乡全部行政区域,面积92.02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2.1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1)地理位置古桑乡位于盱眙县城南部,紧靠县城。
该乡东与穆店乡接壤,北与盱城镇相连,西与河桥镇毗邻,南与桂五镇相接。
古桑交通较便捷,盱(盱眙)明(明光)公路、盱(盱眙)铁(铁山寺)公路穿境而过,淮河从镇域北侧傍境而过,是苏北通往安徽的主要黄金水道。
(2)地形地貌古桑乡位于淮河中游,境内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为丘陵山区,最高的山峰海拔176米,丘陵山区土层浅薄,有些山体岩石裸露,水土易于流失;东部为平原地区,最低处海拔只有27米。
土壤主要有沙土、粘土等,保水保肥性较好,土壤植被主要是农作物。
(3)水文地质古桑乡西部为丘陵地形,但无较大滑坡、地震断裂带等地质灾害区;东部平原地区,不受淮河洪水影响。
工程地质承载力平原地区为100-120千帕(KPa),丘陵山区为140-200千帕(KPa)。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经济社会概况因集镇北土地庙旁有棵古老的大桑树,故此得名。
1965年成立公社时称古桑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称古桑乡。
XX镇村庄规划方案

XX镇村庄规划方案第一章规划背景近年来,我镇按照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提升工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镇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这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
因此,为提升我镇村庄的整体形象,促进农村居民共享村庄文明,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村庄计划建设。
第二章村庄概述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我镇现有XX个行政村,面积XX万余亩,人口3XX多人。
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
XX国道南北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全镇以种植业和家具加工业为主,具有十足的发展优势。
二、社会经济情况及村庄现状建设状况。
全镇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葡萄、核桃等,养殖主要发展猪、牛、兔、桑蚕等。
由于历史原因,镇内村庄村域内现有住宅建筑大都沿道路而建,错落无序,大多数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村内功能设施不全,绿化不成体系,环境卫生较差。
除个别住宅外观别致、造型新颖,达到小康型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房屋多为二、三层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建造的砖混结构楼房,房型老化、单一、陈旧,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
目前镇内存庄村域内道路经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已基本形成体系,但部分道路质量较差。
通村公路基本已达到村级公路标准,部分通组道路也已达到标准,大部分为碎石路。
四、目前主要存在问题1、镇内村庄分散建设,土地浪费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村庄中住宅布局较为凌乱,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难度,不利于节约土地,不利于生产力的协调和发展,给机械化耕作带来难度。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摘要:自然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和乡土文化、乡村风貌的空间载体,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本文以沛县镇村布局规划为例,对现状自然村以发展为目标导向进行界定分类,形成“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一般村”的村庄等级结构。
对条件较好的村庄提档升级,以此完善并丰富村庄等级结构,便于未来分类发展引导。
关键词:镇村布局;分类;产业引言村庄是人类聚落发展中一种较为初级的形式,一般自然村庄比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高、土地资源浪费大,没有达到集中、集约居住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从农村现状发展和建设来看,村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不同地区村庄产业发展呈现梯度性,且普遍缺乏产业发展载体,自我提升发展造血不足,缺乏有力的集体经济支撑,对农业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制约。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乡土特色的村庄、村落数量急剧减少,传统乡村风貌和历史文脉正逐渐丧失,亟需保护。
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省政府相继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4]43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意见,江苏省住建厅印发《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规[2014]389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于徐州市沛县进一步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技术规范。
现阶段,沛县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上一轮村庄规划中的不足问题逐渐显现,未综合考虑村庄分布特征及撤并的时序问题,片面强调以村庄撤并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忽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引导,建新不拆旧导致空心化和老龄化等现象突出。
沛县的村庄规划,亟需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城乡覆盖的规划体系,合理规划城乡空间功能布局,为全县村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与宏观指导。
最新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图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一、重要意义 (1)二、基本任务 (1)三、规划原则 (1)四、技术要求 (2)五、规划依据 (2)六、规划范围 (3)第二章规划理念与思路 (3)一、规划背景 (3)二、规划重点 (3)三、规划技术路线 (5)第三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5)一、区域位置 (5)二、历史沿革 (6)四、行政区划 (6)五、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6)五、社会经济概况 (7)五、人口与行政区划 (8)六、城镇建设概况 (9)七、村庄建设现状 (9)八、现状特色资源评估第四章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15)一、调查问卷设计 (15)二、问卷统计分析 (15)三、自然村实地走访 (20)第五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估 (20)一、上轮规划概况 (20)二、实施情况 (20)第六章相关规划解读 (20)一、城市总体规划二、片区规划三、集镇总体规划四、土地利用规划五、其他相关规划第七章村庄分类与布点规划 (21)一、村庄分类规划 (21)二、村庄布点规划 (23)三、村庄建设引导 (32)第八章镇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4)一、等级划分 (34)二、设置标准 (34)三、规划方案 (36)第九章镇村基础设施规划 (36)一、道路交通规划 (36)二、供水工程规划 (37)三、排水工程规划 (37)四、供电工程规划 (38)五、通信工程规划 (38)六、燃气工程规划 (38)七、环卫工程规划 (39)八、综合防灾规划 (39)第十章规划政策建议 (39)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39)二、长期管控、分类管理 (40)三、延续村庄肌理,保护和传承乡土特色 (40)四、配套农村人口转移等相关政策 (40)附表1: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村庄一览表 (41)附表2: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发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48)附表3: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规划发展村庄公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51)附表4:涟水县陈师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各行政村、自然村现状调研图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富平县淡村镇荆川村美好乡村规划

组织村民代表、社会团体等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充分听取 各方意见和建议。
媒体监督
利用媒体平台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反馈问题并推动改 进。
监督评估与调整改进
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调整改进方案
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02
03
道路网络布局
构建完善的道路网络布局, 确保乡村道路畅通无阻, 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桥梁、涵洞等,提高 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保障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安 全,包括设置交通标志、 加强交通管理等,降低交 通事故发生率。
04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THANKS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5年,即2023年至 2027年。
规划范围
以荆川村行政区域为规划范围,重点 考虑村庄建设用地和周边与村民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区域。
03
乡村空间布局规划
总体空间布局
1 2
3
生态优先
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布局,确保生态 安全。
可持续发展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 现乡村的长期发展。
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提升村民 文化素养和乡村文化软实力。
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
将生态保护贯穿规划全过程,实现经济发展与 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因地制宜
根据荆川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 特点,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
注重长期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录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第⼀章规划概况 (1)⼀、项⽬背景 (1)⼆、区位 (1)三、规划范围 (1)第⼆章现状综合分析 (1)⼀、⾃然条件 (1)⼆、⼟地使⽤现状 (2)三、现状基本特点 (2)四、现状建筑⾼度 (2)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六、现状道路交通 (3)七、现状市政公⽤设施 (3)⼋、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标与重点 (3)⼀、规划依据 (3)⼆、规划原则 (3)三、规划⽬标 (4)四、规划重点 (4)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规划范围 (4)⼆、规划规模 (4)三、功能定位 (4)第五章规划理念 (4)⼀、基本单元理念 (4)⼆、缓冲带理念 (5)三、城市设计理念 (5)第六章⽤地布局规划 (5)第⼀节规划结构 (5)第⼆节居住⽤地规划 (6)⼀、规划原则 (6)⼆、居住单元划分 (6)三、居住⼈⼝预测 (6)四、社区中⼼规划 (6)五、中⼩学规划 (6)六、表6-2-5 ⼩学⽤地和建筑标准 (7)七、幼⼉园规划 (7)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规划原则 (7)⼆、规划布局 (7)三、便利中⼼的建设模式 (7)第四节⼯业⽤地规划 (7)⼀、⼯业布局原则 (7)⼆、规划布局 (7)三、就业岗位推估 (7)第五节道路⼴场⽤地规划 (8)第六节市政公⽤设施⽤地 (8)第七节物流(仓储)⽤地规划 (8)⼀、物流⽤地 (8)第⼋节绿地、特殊⽤地与其他⽤地规划 (9)⼀、绿地⽤地规划 (9)⼆、特殊⽤地规划 (9)第七章⼯业产业发展规划 (9)⼀、现状分析 (9)⼆、⼯业发展指导思想 (10)三、产业择定 (10)四、产业布局规划 (11)五、⼯业发展政策 (11)六、都市⼯业发展理念 (12)七、⼯业发展实施措施 (13)第⼋章道路交通规划 (13)⼀、规划原则 (13)⼆、对外交通规划 (14)三、道路系统规划 (14)四、道路衔接规划 (18)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第九章绿地系统及⽔系规划 (18)第⼀节绿地系统规划 (18)⼀、绿地规划原则 (18)⼆、规划措施 (18)三、绿地系统规划 (18)第⼆节⽔系规划 (19)⼀、规划⽬标 (19)⼆、规划布局 (19)三、规划策略 (19)第⼗章城市设计引导 (19)第⼀节城市设计原则 (19)第⼆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第三节景观规划 (20)⼀、景观规划原则 (20)⼆、景观带规划 (20)三、景观节点规划 (20)四、城市景观轴线 (20)五、滨⽔景观建设 (20)六、居住景观设计 (21)七、⼯业区景观 (21)⼋、标志系统 (21)九、桥梁景观规划 (22)第四节⼴告规划控制 (22)第⼗⼀章市政公⽤设施规划 (22)第⼀节给⽔⼯程 (22)⼀、现状概况 (22)⼆、规划依据 (22)三、规划原则 (22)四、规划⽤⽔量 (22)五、⽔源选择 (23)六、给⽔管⽹规划 (23)七、消防⽤⽔ (23)第⼆节污⽔⼯程 (24)⼀、排⽔现状 (24)⼆、规划依据 (24)三、规划原则 (24)五、污⽔处理⼚规划 (25)六、污⽔管⽹规划 (25)七、污⽔提升泵站 (25)第三节⾬⽔⼯程 (25)⼀、现状概况 (25)⼆、规划依据 (25)三、⾬⽔量计算 (25)四、⾬⽔规划原则 (26)五、⾬⽔管⽹规划 (26)六、河道整治 (26)七、配合防洪规划 (26)第四节供电⼯程 (26)⼀、现状 (26)⼆、规划依据 (26)三、规划原则 (26)四、供电系统规划 (26)第五节电信⼯程 (27)⼀、现状概况 (27)⼆、规划原则 (27)三、电话容量预测 (27)四、通信线路规划 (28)五、局所及服务⽹点的设置 (28)第六节⼴电⼯程 (28)⼀、规划原则 (28)⼆、⼴播电视设施规划 (28)第七节燃⽓⼯程 (28)⼀、现状概况 (28)⼆、规划原则 (28)三、⽤⽓量规划指标 (29)四、⽓源规划 (29)五、燃⽓输配规划 (29)第⼋节供热⼯程 (29)⼀、供热现状 (29)⼆、规划指导思想 (29)四、供热规划 (29)五、管⽹敷设 (30)第九节管线综合 (30)⼀、⽬标 (30)⼆、管线种类 (30)三、设计依据 (30)四、管线位置 (30)五、管线布置 (30)第⼗节环境卫⽣ (31)⼀、现状概况 (31)⼆、规划依据 (31)三、规划⽬标 (31)四、⽣活垃圾、粪便产⽣量预测 (31)五、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31)六、环卫⼯程设施规划 (32)七、环卫机构及其他环境卫⽣设施 (32)第⼗⼆章综合防灾规划 (32)第⼀节抗震减灾 (32)⼀、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32)三、防御⽬标 (32)四、⼯程抗震规划 (32)五、避震疏散规划 (32)六、规划措施 (33)第⼆节防洪排涝 (33)⼀、规划依据 (33)⼆、规划原则 (33)三、防洪、排涝标准 (33)四、⼯程设施规划 (34)第三节消防⼯程 (34)⼀、现状概况 (34)⼆、规划依据 (34)三、规划原则 (34)四、规划⽬标 (34)五、公共消防设施规划 (34)六、消防安全要求 (35)第四节⼈防⼯程 (35)⼀、⼈防现状 (35)⼆、总体⽬标 (35)三、总体布局 (35)四、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35)第⼗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35)⼀、规划原则 (35)⼆、环境保护⽬标 (36)三、实施措施 (36)第⼀章规划概况规划范围腾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范围为:东⾄南北四路,南⾄东西六街,西⾄南北⼀路,北⾄东西⼀街,总⾯积约374公顷(3.74平⽅公⾥)。
永兴县鲤鱼塘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4-2030)

永兴县鲤鱼塘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4-2030)说明书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述 (1)一、规划指导思想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目标 (2)四、规划期限 (2)五、规划范围 (2)六、规划依据 (2)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2)一、鲤鱼塘镇概况 (2)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3)三、人口与村庄发展现状 (3)四、村庄建设现状 (10)五、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第三章与上层次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11)一、永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 (11)二、永兴县鲤鱼塘镇总体规划(2013-2030) (13)第四章镇域发展目标及产业布局 (13)一、发展目标 (13)二、镇域产业发展布局 (14)第五章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14)一、镇域人口预测 (14)二、镇域建设用地规模 (15)第六章镇域空间布局规划 (15)一、镇域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要求 (15)二、村镇布局战略 (16)三、村庄类型划分 (17)四、村镇空间布局 ............................................................ 18 第七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一、道路交通规划 (20)二、基础设施规划 (21)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3)一、现状概况 (23)二、规划原则 (23)三、总体目标 (23)四、规划措施 (23)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4)一、综合防灾规划原则 (24)二、防洪排涝规划 (24)三、抗旱规划 (24)四、消防规划 (25)五、森林防火规划 (25)六、防震规划 (25)七、其他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规划 (25)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5)一、规划期限与原则 (25)二、近期建设重点规划 (2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26)一、行政引导 (26)二、建设引导 (26)附表:鲤鱼塘镇各村庄布局规划一览表 (49)前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019版)》

《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019版)》批前征求公众意见_信息公开_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区导航 盐城 盐都 亭湖 东台 大丰 响水 滨海 阜宁 建湖 射阳
更多 >
盐城自然资源和规划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专栏)
站内检索 请输入检索关键字
检索
首 页
《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
为了进一步优化亭湖区镇村布局,明确自然村庄分类和布局,支持农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引导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提升乡村地区基本公共 件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19〕144号)的要求,依据《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技术指南》(试行2019版)及《盐城市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
目前《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019版)》成果已编制完成,为提高规划成果质量,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为亭湖区镇村建 迎广大市民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对《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019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符合国家中央要求、顺应群众期盼的民生重点工程。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要求,提升苏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 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苏发﹝2018﹞19号),明确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空间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进城入镇、尊重农民留乡意愿、 同时,要求到2020年,完成苏北地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到2 民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3、改善全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 2018年11月1日,盐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改善全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盐城市农村农民群 第一阶段:到2020年,完成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加快推进“空 第二阶段:到2022年,全市农民群众有改善意愿的老旧房屋建设和“空心村”改造基本到位,小城镇集聚能力和产业支撑力增强,建成一批具有 沿高速、铁路、国省道干线、重要水源地和风景旅游区等附近乡村镇容村貌明显改善。 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2019年3月,亭湖区委、区政府开展“一镇十村”试点工作,即创建一个示范镇(黄尖镇),十个示范村(各镇创建两个示范村)。通过通过成 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本次规划应积极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实江苏省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要求,着重探索出一条符合亭湖区镇村布局优化的实践 4、 规划指导思想 (1)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根据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到2035年进城、入镇、留乡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 (2)加强规划协调和规模管控,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 树立“多规合一”和“存量规划”理念,通过加强县域空间分区管控和引导,调整优化村庄布局,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有效利用 (3)顺应乡村发展规律,优化村庄布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尊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乡风民俗,加强留乡农民的村庄布局优化 (4)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条件 加强村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需要留乡的农民按照不同村庄分类改善居住条件,促进相对集中居住,优先改善低收入农 (5)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彰显乡村特色 准确把握各地乡村的差异性,挖掘本乡本土的历史、地理、文化特色,延续乡村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 5、 发展定位 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即长三角北翼现代农业示范区,沿海经济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盐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 规划将亭湖区打造成为环抱盐城市区的生态屏障,“都市近郊的菜篮子+后花园+旅游区”,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交通城乡网络体系,统筹生 体验带。 二、反馈方式 1、电子邮件地址:350127200@。 2、信函地址: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邮政编码:224002,联系人:李楠,联系电话:88165060。 3、意见反馈截止时间:2019年8月30日。 三、盐城市亭湖区镇村布局规划文本下载 四、图片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现状综述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2.1基本状况2.1.1区域位置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
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
镇域总面积67.6km ²,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
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
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²。
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土地肥沃,为发展“农、林、牧、渔”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1.3人口与经济全镇域总人口59650人,共17921户,户均人口3.3人。
全镇非农业人口3384人,农业人口56266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xx镇GDP增速为26.5%,人均GDP 增速为29%。
xx镇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9:49:32。
(详见表一)xx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表一2.1.4交通条件xx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
水运:新通扬运河为五级航道,贯穿xx镇域东西,其它河网分布密集,水运交通便利。
陆运:镇东侧有宁靖盐高速公路,西侧有新兴泰公路,328国道横贯东西,该镇拥有多条高等级公路,是泰州市和xx市的联络点。
铁路:宁启铁路从集镇北侧穿过,泰州火车站就设在xx镇境内。
2.2行政组织xx镇现辖23个行政村,共有 82个自然村庄。
统计指标见表二:xx镇行政组织一览表表二2.3镇域土地利用xx镇域土地总面积67.6km²,其中镇区建设用地189.84公顷, 占总面积的2.8%,耕地69073.7亩,占总面积的68.12%,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589.48公顷,占总面积的8.72%。
土地利用结构大体合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
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表三:xx镇用地指标一览表表三2.4配套设施概况2.4.1公共设施学校:镇域现有2所中学和5所小学,镇区和片区各有1所中学和1所小学。
镇区建有卫生院、市场、文化体育等设施。
各行政村对行政办公、文化站、卫生室等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配置。
2.4.2基础设施交通:内部南北向交通较为便利,东西向交通稍显不足。
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供水:镇区现状有2座水厂,建在镇区,取水为地下水。
污水:城镇现未实行雨污分流,没有铺设专业排污管道。
雨水:镇域水网发达,由排水管道收集,就近排入河体。
供电:镇区现设有35KV变电所,所有电力线均架空敷设。
燃气:现状镇域燃气为瓶装液化气。
电信:城镇有邮电局,开展邮政和电信等多项服务。
光缆已经联网。
广播电视:现有广播电视站,城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尚需完善。
环卫设施:公厕、垃圾站数量不够,生产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2.5历史遗迹在xx镇村庄内发现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百里村的十三里汪抗租遗址,西查村的净逸庵和关帝庙,在村庄布点时需作考虑。
在其它村庄未发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也没有古村庄或特色鲜明的村庄,在村庄选点时不作考虑。
2.6镇村布局现状各行政村人口、用地数量汇总见表四:xx镇村镇镇现状统计表表四xx镇自然村庄总数为82个,平均每个村庄686人,总体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乱,设施滞后,环境质量较差。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3.1规划原则与目标3.1.1规划原则3.1.1.1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3.1.1.2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3.1.1.3充分考虑高沙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选址;保留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地方特色。
3.1.1.4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3.1.2规划目标3.1.2.1农业发展空间满足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3.1.2.2城镇建设空间体现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3.1.2.3配合全市域主干公路网络化建设,形成覆盖整个市域的公路运输网络。
3.1.2.4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基础设施资源。
3.2 人口框算和用地规模控制3.2.1总人口框算根据xx市城镇体系规划以及xx镇总体规划,规划镇域总人口为6万人左右。
表五3.2.2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xx镇作为xx西片的重点中心镇,应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加速人口和产业向各级合理集聚,提高城镇建设质量,规划镇区人口规模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00公顷。
3.2.3村庄居住人口预测按区域发展前景的分析,xx镇在完成城市化过程以后,农村人口将保持在3.0万人的规模,用地则按规范要求控制在270公顷左右。
规划将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村等5个村并入镇区,共约有12574农村人口就地转为城镇人口。
其余村庄人口主要流向集镇。
3.3 村庄功能和布局规划3.3.1 村庄功能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对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3.3.2 村庄布局3.3.2.1总体布局结构全镇形成一个主镇区和一个片区以及18个行政村43个居住点的总体布局体系。
3.3.2.2镇区规划将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等5个行政村的14个自然村并入镇区,共约有12574农村人口就地转为城镇人口。
3.3.2.3村庄规划保留除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村以外的18个村庄,分别是:小冯甸、军铺、张家院、双虹、大冯甸、百里、夏棋、前窦、院庄、三舍、唐宁、杏林、东查、西查、徐庄、北庄、东石羊、西石羊等村庄。
(1)小冯甸村:位于镇域东南端,保持原行政村,合并周围自然村6个,规划4个居住点。
现状总人口3072人,规划总人口2300人,净迁出人口772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7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6.4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96亩。
(2)军铺村:位于集镇东南部,以原军铺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2个。
现状总人口2995人,规划总人口2300人,净迁出人口695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7公顷以下,可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7.3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10亩。
(3)张家院村:位于集镇南端,以张家院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406人,规划总人口1400人,净迁出人口1006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31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64亩。
(4)双虹村:位于镇域南部,以双虹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4个。
现状总人口2113人,规划总人口1600人,净迁出人口513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4.4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0.1 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02亩。
(5)大冯甸村:位于镇域西南端,以大冯甸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4个。
现状总人口2717人,规划总人口2100人,净迁出人口617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8.9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18.4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276亩。
(6)百里村:位于集镇西南部,以百里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118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618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30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50亩。
(7)夏棋村:位于集镇西端,以夏棋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763人,规划总人口1400人,净迁出人口1363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6.6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98亩。
(8)前窦村:位于镇域西南部,现状总人口2141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64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16.8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252亩。
(9)院庄村:位于镇域西南角,以院庄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2个。
现状总人口2041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54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5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75亩。
(10)三舍村:位于镇域东南角,以三舍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1421人,规划总人口1000人,净迁出人口42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9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6.88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103亩。
(11)唐宁村:位于集镇东部,以唐宁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