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腰肌劳损诊断与治疗PPT

腰肌劳损诊断与治疗PPT

日常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 饮食均衡等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游泳、瑜伽等
定期进行腰部按摩和热敷,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和放松
避免长时间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减 少腰部负担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 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 保持同一姿 势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1
腰肌劳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 美沙酮等,用于缓解肌肉紧 张和痉挛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布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和 炎症
镇痛药:如吗啡、曲马多等, 用于缓解剧烈疼痛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 西汀等,用于缓解抑郁症状
和焦虑情绪
物理治疗
热敷: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冷敷: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电刺激: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 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
稻壳公司
腰肌劳损诊断与治 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腰肌劳损的诊断Βιβλιοθήκη 01腰肌劳损的治疗02
腰肌劳损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03
01
腰肌劳损的诊断
症状表现
腰部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活动 后加重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 腿后侧或小腿
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弯腰困难
活动受限:弯腰、转身等动作受限
心理治疗:如认 知行为疗法、心 理辅导等
01
腰肌劳损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定期进行腰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自我诊断腰肌劳损的方法

自我诊断腰肌劳损的方法

自我诊断腰肌劳损的方法有些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腰痛的情况,往往都会觉得是累的,所以也不对这种情况特别的重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腰痛也是腰肌劳损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为了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帮助自己诊断腰肌劳损呢!1.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因,以进行初步判定。

引起腰肌劳损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腰部外伤史,外伤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长期反复的腰部活动及腰部过度负荷,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久站、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等。

2.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症状,以进一步判定。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酸痛不适,或呈钝性胀痛,可反复发作。

劳累、阴雨天气会使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可使腰部疼痛减轻。

患者常用手锤击腰部,以缓解不适,不能坚持弯腰工作,也不能久站久坐。

3.进行腰部检查,进行最终诊断。

患者腰部可出现压痛点,且多位于腰椎横突、骶棘肌及髂嵴后缘等部位;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部分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4.X线检查,以辅助诊断。

少数患者的X线片可发现先天性畸形和骨质增生,而大部分患者无异常出现。

腰肌劳损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什么呢?1、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这是腰肌劳损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之一。

2、注重劳动卫生腰部用力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弯曲的工作时,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这是腰肌劳损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之一。

3、注意避免跌、仆、闪、挫,这是腰肌劳损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之一。

4、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勿使肾精亏损,肾阳虚败,这是腰肌劳损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之一。

5.、体虚者,可适当食用、服用具有补肾的食品和药物,这也是腰肌劳损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之一。

腰肌劳损康复诊疗规范

腰肌劳损康复诊疗规范

腰肌劳损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腰肌劳损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

【临床表现】急性腰肌损伤腰部剧痛,腰部僵硬呈板状,轻者腰部疼痛,功能受限;重者腰部剧痛,功能障碍或丧失。

如因慢性腰肌劳损而诱发急性发作,其腰部症状与急性腰扭伤相同。

腰肌劳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腰骶部酸痛;二是活动时症状减轻,休息后加重;三是早晨起床后加重;四是弯腰过久时腰部疼痛明显,不能随意直起;五是腰部开始活动时,腰骶部有酸痛,活动一会后腰骶部疼痛缓解或消失。

慢性腰肌劳损的腰部长期有酸沉隐痛之感。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沉、风湿三项。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腰椎CT或MRI、骨盆X线片、肌电图等速肌力测试、步态分析等。

【康复评定】1.患者一般情况评定;2.疼痛评定;3.腰椎活动度的评定;4.肌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

【治疗方案】①消除致病原因,纠正不正确的工作习惯和体位等。

②休息,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③中药热敷: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按摩:按揉、整脊、推滚、叩打。

⑤理疗:多用中频脉冲,电磁波(TDP)等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⑥痛点封闭疗法。

⑦小针刀疗法。

⑧针灸疗法:针刺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髎、委中等,针刺后可在腰部穴加拔火罐,以散瘀温经止痛。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结核及肿瘤患者不宜针灸疗法;耳针刺腰骶区、神门区、肾区等,可稍作捻转,两耳同刺,留针10分钟,隔日1次,可连作2—3次。

⑨西药:止痛解痉药物,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吲哚美辛。

但不宜长期服用。

【预后评估】经上述正规治疗后一般均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是应注意腰背肌的锻炼,防止复发。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



1.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
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 轻者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 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2. X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 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特
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 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 不对称使两侧腰背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 背肌代偿性劳损。 4.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 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而变性, 从而引起腰痛。
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
慢性腰肌劳损
定义: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
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 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 又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 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 有一定关系。
解剖生理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
注意事项
3.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
事。 4.素体瘦弱或年老体虚者.尚需配合补养肝肾 的中药治疗。
功能锻炼
本病极易复发,除坚持治疗和纠正不良姿势及
体位外,尚需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 1.直腿抬高: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双腿伸直 并拢,同时慢慢始起,可至屈髋85-90度,再慢 慢落下。每次5—15遍,每天1—2次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 深层短肌。

43.腰肌劳损临床路径

43.腰肌劳损临床路径

腰肌劳损临床路径一、腰肌劳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肌劳损(ICD- 10: M54. 505)。

(二)诊断依据。

急性腰肌劳损:L有外伤史,尤其是受伤的方式对诊断很有帮助。

2.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腰肌剧烈疼痛。

3.腰部有明显的压痛,主要压痛部位在骼后上崎的内侧第四五腰椎旁伴有肌肉痉挛。

4.可以伴发反射性的腿痛,但是没有坐骨神经痛的体征。

慢性腰肌劳损:1.既往发生急性腰部扭伤或者长期从事体力活动过度劳累未得到规律有效的治疗2.腰部酸胀疼痛不适,腰部棘突两侧有固定的压痛点,在劳累后病情加重,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病史主要包括,形成慢性腰肌劳损,或者体质肥胖,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长期从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对症止痛药物治疗。

2.理疗。

3.传统针灸、推拿。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54. 505腰肌劳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L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生化全套、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全套、腰部磁共振或腰部CT声。

3.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肌骨超。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止痛药物:扶他林乳剂、口服解热镇痛药NSAlDS类。

2.理疗:中频、微波、超声波、冲击波、红外线。

3.针灸、推拿。

(八)出院标准。

腰部疼痛好转,步态良好,无明显脊柱弯曲,椎旁无明显压痛。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并发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十)标准费用:6900元。

二、腰肌劳损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肌劳损(ICD-10: M54. 50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出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标准住院日:20天。

腰肌劳损病历

腰肌劳损病历

腰肌劳损病历摘要:一、腰肌劳损的定义和病因1.腰肌劳损的概念2.腰肌劳损的病因二、腰肌劳损的症状和诊断1.腰肌劳损的症状2.腰肌劳损的诊断三、腰肌劳损的治疗和预防1.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2.腰肌劳损的康复训练3.腰肌劳损的预防措施正文: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的疼痛、酸痛、乏力等症状。

该病多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肌肉组织受损、炎症反应等。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不动、运动过度等人群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酸痛、胀痛,尤其是在劳累后加重;腰部肌肉紧张,可触及硬结;腰部活动受限,尤其是在疼痛剧烈时,患者可能出现跛行。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查体、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针对腰肌劳损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息:减少腰部肌肉的负担,避免疼痛加重。

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消炎痛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若疼痛较重,可考虑使用处方药物,如强的松等。

3.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缓解疼痛,改善腰部肌肉的功能。

4.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后,进行腰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稳定性。

要预防腰肌劳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调整座椅、床铺等。

2.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可选择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运动。

3.注意劳动技巧,避免腰部承受过重的负荷。

在抬重物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突然用力。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

腰肌劳损是什么原因 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

腰肌劳损是什么原因 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

腰肌劳损是什么原因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腰肌劳损是什么原因积累性损伤腰部是生活中活动频繁的部位,长期的劳作使腰肌受到牵张,久而久之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粘连。

当弯腰活动时即可产生腰痛。

患者腰痛时不能坚持某种姿势,腰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腰肌劳损患者常感觉腰部无力,阴雨天则腰酸背痛,长时间持续不愈。

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有人称之为无菌性炎症。

其他因素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可导致腰背组织劳损。

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降低。

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腰肌劳损。

二、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观麻木感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

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

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

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

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

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

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

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背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肌肉紧张等。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具有较好的诊疗效果,下面是关于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的具体介绍。

一、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腰肌劳损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具体包括:1.望诊:观察腰背部异常症状,如肌肉紧张、肌肉萎缩、腰椎畸形等。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病情相关描述和自述的症状表现,如腰部疼痛的性质、程度等。

3.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以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等。

4.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以了解体内的阴阳失衡情况。

二、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四逆汤、桂枝汤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药材组方。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

2.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和调理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等。

3.中医穴位贴敷疗法:选择适当的穴位贴敷患者的腰部,如肾俞穴、脾俞穴等,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4.针灸治疗:选择适当的针灸穴位刺激患者的经络,如膀胱经、肾经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血止痛、消肿等。

5.中医外治法:包括热敷、石灸、艾灸等方法,可以温热腰部、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三、中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理、锻炼等: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站立、坐着或弯腰工作。

定期休息,适当进行腰部暖身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搬运。

2.饮食调理:适当加入一些益气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以补充体内的营养成分,提高机体抵抗力。

3.锻炼: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如腹部收紧、腰背部伸展等,有助于加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稳定性。

总结起来,腰肌劳损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中医推拿、中医穴位贴敷疗法、针灸治疗、中医外治法等,同时还需调理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和锻炼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标准: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

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

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

上海市卫生局2003年腰肌劳损是指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损伤,或因寒湿侵袭腰部,造成腰部韧带、筋膜、肌肉的慢性劳损,以腰痛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活动功能受限的慢性疾病。

(一)诊断依据1.好发于有重体功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

有长期腰痛史。

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

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3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束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

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

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

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以排除骨性改变,并提供针对性手法操作的依据。

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线摄片。

腰椎X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

6.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MRI检查。

(二)证候分类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2.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

轻则俯仰不利,重则卧床不起,转侧困难。

舌紫暗,脉弦。

3.肾虚型: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觥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肌劳损诊断检查要点患者多有腰部过劳或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腰部酸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

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则疼痛加重,常喜用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

检查腰部外形多无异常,俯仰活动多无障碍。

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并有压痛,压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骶骨后面骶棘肌止点处,或髂骨嵴后部、腰椎横突部。

X线照片多无异常所见,少数患者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检查1.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2.年老或骨质疏松患者检查,可选择ECT检查、骨密度检查。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

腰肌劳损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的比例最大。

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

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两侧活动不一致,更易导致腰骰部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痛。

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

腰肌劳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部活动受限。

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慢性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劳损.诊断依据: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1)以掌根和拇指拨揉腰椎两侧肌肉数次,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再用拇指重按腰部“阳性反应点”及居髎、环跳、肾俞、志室、大肠俞、委中穴,每穴按压2分钟可反复数次。

接着用腰部后伸板法,患者取侧卧位用手掌搓揉腰部数次,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同时配合腰部侧板法左右各一次。

先扳患侧,再扳健侧。

有下肢放射痛者可在局部使用衮法,并配合按摩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

对于脊柱侧弯者在按摩前可先作腰部牵引。

(2)先掐人中穴再取三阴交、复溜、承山、委中等穴掐点揉按各数十次,尤其对“阳性反应点”一条索状压痛物,揉按100次,腰痛加脘骨、阳陵泉,背部加昆仑、委中。

因损伤而致腰痛者,用手指弹拨膝后、腘窝处的肌腱数十次,用力并应产生酸胀热感,平时在坐位休息时可用木棍顶在委中穴,每10分钟左右轮换一次。

2.自我按摩(也可由家属操作):先用手掌揉腰部20~30次。

再用肘部拨揉腰椎两侧(痛点处)20~30次,其间按压天枢、气海各一分钟,捏拿小腿后侧(腓肠肌一带)3~5次。

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作一次。

3.指针疗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前下,用右手食指弹拨左足昆仑穴,当弹拨右足昆仑穴时,用左手食指尖放于穴上,首先向下压力,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弹拨时术者感觉指下有一根筋在滚动,而患者感觉麻痛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两侧穴各弹拨三次。

(注意:只出现痛未出现触电者,腰痛可减轻,而不能消除,必须出现触电样感而麻至足心,腰痛才全消失)4.刮痧疗法:以酒精消毒刮拭部位及刮痧工具,然后沿大椎、天柱→大抒一段,天柱→魄户一段至膏肓、神堂。

配穴:命门→腰阳关一段,肾俞→腰根、委中刮拭,再刮膈俞,三阴交穴。

腰肌劳损一、西医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肌劳损关键在于锻炼腰背部肌肉,而锻炼腰背部肌肉最值得推荐的方法就是ldquo;大雁式rdquo;。

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犹如大雁在飞。

锻炼时,单独一次抬起动作要持续5秒钟,然后放松肌肉,休息3mdash;5秒,此为一个周期。

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做30个周期,长久坚持,就能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此外,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的动作也能对腰背部肌肉起到锻炼作用。

此方法还对感觉颈部肌肉不适的人有好处。

此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锻炼之余,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它们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人体,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

一天1次,持续10mdash;14天为一个疗程。

慢性腰肌劳损为慢性病,常常恢复较慢,不必操之过急。

娄教授强调,对于腰背痛,最关键在于平时的坐姿,一定要在僵坐一小时后换一个姿势。

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

二、中医腰肌劳损中医治疗的辨证分析腰肌劳损中医可认为因感受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或跌仆外伤所致。

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腰肌劳损临床治疗的辨证论治1、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二术苡仁汤 (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3)强腰散 (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煽冲)。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2、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 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水煎服。

3、肾虚型【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面色苍白,心烦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温、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

【方药】(1) 主方左归丸 (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

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 温肾止痛丹 (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

水煎服。

(3) 温肾通络汤 (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 补肾壮腰汤 (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5、其他4、淤血型【证见】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轻夜重。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祛瘀,通络止痛。

佐以补肝益肾。

【方药】(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