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单元测试题(二)
第七章欧姆定律单元测试二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测试题一.我来选(38分)1. 关于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电阻,但是电阻和电压、电流无关。
2、如图所示的各个电路分别按到同一电源上,已知R l=20欧,R2=30欧,R3=50欧,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最小的()A B C D3、如图10-4所示的电路,当滑片P向右滑动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路的M、N点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连接情况是()A.M接A、N接BB.M接B、N接DC.M接C、N接AD.M接C、N接D4、右图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设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R的电流为I,改变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记下多组实验数据.某同学对其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U增大n倍,R就减小为原来的1/nB.不论U怎样变化,U与I的比值不变C.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D.当U、I均为零时,R也为零5、如图12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灯L1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但L2不亮,这可能是()A、灯L2断了B、电流表烧断了C、电流表短路D、灯L2短路6、一只标有电阻值20Ω的定值电阻,若通过的电流是0.5A,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0V B.10VC.0.025V D.条件不足7、两只电阻组成并联电路,R1与R2电阻值之比是4:1,通过这两只电阻的电流之比:()A. 4:1 B.3:1 C.1:3 D.1:48、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起来的总电阻为8欧,则将它们并联起来的总电阻为:()A、4ΩB、1/2ΩC、2ΩD、1/4Ω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甲、乙灯泡规格相同,当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现用电压表进行检测,量出 A、B两点间的电压为0,B、C两点间电压为6V,造成开路原因可能是:()A、电源接触不良B、开关接触不良C、乙灯接触不良或灯丝断了D、甲灯接触不良或灯丝断了10、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11、两个电阻并联接在某一电源上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3 :5,而它们串联接到同一电源两端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A、5:3B、8:3C、5:8D、3:512、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灯L2两端的电压为2伏,则电压表的示数为:()A.2伏B.4伏C.6伏D.8伏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判断14、图23—4是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值的电路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读数是6V,电源电压为12V.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加一会后突然熄灭,则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A.正常发光时的2倍B.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12VC.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为零D.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6V15.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没有必要的是:()A. 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八上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如图,直线a∥b,∠1=50∘,则∠2的度数为( )A. 40∘B. 50∘C. 55∘D. 60∘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哥哥比弟弟只大5岁了,理由是弟弟明年比今年长大了1岁B. 若△ABC≌△DEF,则∠ABC=∠DEFC. ∠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差不多D. 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的角也必是对顶角3. 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AB的垂线a和b,得到a∥b.理由是( )A.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D.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 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B. ∠2=∠3C. ∠1>∠4+∠5D. ∠2<∠55. 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7∘时,∠1的度数为( )A. 37∘B. 43∘C. 53∘D. 54∘6.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9的算术平方根是3B. 数据−2,1,0,2,2,3的方差是83C. y=kx+b(k,b为常数)是一次函数D.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7. 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延长BC至E,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DCE>∠ADBB. ∠ADB>∠DBCC. ∠ADB>∠ACBD. ∠ADB>∠DEC8. 如图是汽车灯的剖面图,从位于O点的灯发出光照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出的光线BA,CD都是水平线,若∠ABO=α,∠DCO=60∘,则∠BOC的度数为( )A. 180∘−αB. 120∘−αC. 60∘+αD. 60∘−α9. 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A. 180∘B. 360∘C. 270∘D. 540∘10. 如图,△ABC中,将∠A沿DE翻折,点A落在Aʹ处,∠CEAʹ,∠BDAʹ,∠A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CEAʹ=∠BDAʹ+∠AB. ∠CEAʹ−3∠A=∠BDAʹC. ∠CEAʹ=2(∠BDAʹ+∠A)D. ∠CEAʹ−∠BDAʹ=2∠A二、填空题(共6小题)11. 命题“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的条件是,结论是,这个命题是命题.12. 如图,若AB∥CD,∠A=110∘,则∠1=∘.13. 如图,AB∥CD,EF分别与AB,CD交于点B,F.若∠E=30∘,∠EFC=130∘,则∠A=.14. 如图,将分别含有30∘,45∘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图中角α的度数为.15. 如图,点E是AD延长线上一点,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BC∥AD,则可添加的条件为.(任意添加一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16. 一个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点A,CD平行于地面AE,若∠BCD=150∘,则∠ABC=∘.三、解答题(共5小题)17. 补全证明过程:(括号内填写理由)如图,一条直线分别与直线BE,直线CE,直线BF,直线CF相交于A,G,H,D,如果∠1=∠2,∠A=∠D,求证:∠B=∠C.证明:∵∠1=∠2,(已知)∠1=∠3,()∴∠2=∠3()∴CE∥BF,()∴∠C=∠4,()又∵∠A=∠D,()∴AB∥,()∴∠B=∠4,()∴∠B=∠C.(等量代换)18.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ʹ,Cʹ的位置上,EDʹ与BC的交点为G,若∠EFG=55∘,求∠1,∠2的度数.19. 如图①,在三角形ABC中,∠BAE=1∠BAC,∠C>∠B,且FD⊥BC于点D.2(1)试推出∠EFD,∠B,∠C之间的关系;(2)如图②,当点F在AE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推导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写出结论.20.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求证:∠B+∠1=2∠2.21.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4,1),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C平分∠OAB.(1)求证:∠OAC=∠OCA;(2)如图②,若分别作∠AOC的三等分线及∠OCA的邻补角的三等分线交于点P,即∠POC=1 3∠AOC,∠PCE=13∠ACE,求∠P的大小;(3)如图③,若∠POC=1n ∠AOC,∠PCE=1n∠ACE,猜想∠OPC的大小.(用含n的式子表示)答案1. B2. B【解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 正确.3. B 【解析】由题意得 a ⊥AB ,b ⊥AB ,∴a ∥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 A【解析】∵∠1 和 ∠2 是对顶角,∴∠1=∠2,故A 正确;∵∠2=∠A +∠3,∴∠2>∠3,故B 错误;∵∠1=∠4+∠5,故③错误;∵∠2=∠4+∠5,∴∠2>∠5,故D 错误.故选A .5. C【解析】如图,∵AB ∥CD ,∠2=37∘,∴∠2=∠3=37∘,∵∠1+∠3=90∘,∴∠1=53∘.6. B【解析】A .√9=3,3 的算术平方根是 √3,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B .数据 −2,1,0,2,2,3 的平均数是 1,方差=16×[(−2−1)2+(1−1)2+(0−1)2+(2−1)2×2+(3−1)2]=83,原命题是真命题,符合题意;C .y =kx +b (k ,b 为常数,且 k ≠0)是一次函数,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D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A【解析】A 选项无法判断;∵∠ADB 是 △BCD 的一个外角,∴∠ADB >∠DBC ,∠ADB >∠ACB ,故选项B ,C 均成立;∵∠ACB 是 △CDE 的一个外角,∴∠ACB >∠DEC ,∴∠ADB >∠DEC ,故选项D 成立.8. C【解析】连接 BC ,∵AB∥CD,∴∠ABO+∠CBO+∠BCO+∠OCD=180∘,又∠CBO+∠BCO+∠BOC=180∘,∴∠BOC=∠ABO+∠DCO=α+60∘.9. B 【解析】过点P作PA∥a,∵a∥b,PA∥a,∴a∥b∥PA,∴∠1+∠MPA=180∘,∠3+∠APN=180∘,∴∠1+∠MPA+∠3+∠APN=180∘+180∘=360∘,∴∠1+∠2+∠3=360∘.10. D【解析】如图,由折叠得∠A=∠Aʹ,∵∠CEAʹ=∠A+∠1,∠1=∠Aʹ+∠BDAʹ,∴∠CEAʹ=∠A+∠Aʹ+∠BDAʹ=2∠A+∠BDAʹ,∴∠CEAʹ−∠BDAʹ=2∠A.故选D.11. 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假12. 70【解析】如图,∵AB∥CD,∴∠2=∠A=110∘.又∵∠1+∠2=180∘,∴∠1=180∘−∠2=180∘−110∘=70∘.13. 20∘【解析】∵AB∥CD,∴∠ABF+∠EFC=180∘,∵∠EFC=130∘,∴∠ABF=50∘,∵∠A+∠E=∠ABF=50∘,∠E=30∘,∴∠A=20∘.14. 140∘【解析】如图,∵∠ACB=90∘,∠DCB=65∘,∴∠ACD=∠ACB−∠BCD=90∘−65∘=25∘,∵∠A=60∘,∴∠DFB=∠AFC=180∘−∠ACD−∠A=180∘−25∘−60∘=95∘,∵∠D=45∘,∴∠α=∠D+∠DFB=45∘+95∘=140∘.15. ∠A+∠ABC=180∘或∠C+∠ADC=180∘或∠CBD=∠ADB或∠C=∠CDE(答案不唯一)【解析】若∠A+∠ABC=180∘,则BC∥AD;若∠C+∠ADC=180∘,则BC∥AD;若∠CBD=∠ADB,则BC∥AD;若∠C=∠CDE,则BC∥AD,故答案为∠A+∠ABC=180∘或∠C+∠ADC=180∘或∠CBD=∠ADB或∠C=∠CDE(答案不唯一).16. 120【解析】如图,过点B作BG∥CD.∵CD∥AE,CD∥BG,∴∠C+∠CBG=180∘,BG∥AE,∴∠BAE+∠ABG=180∘,又易知∠BAE=90∘,∴∠ABG=90∘,∵∠C=150∘,∴∠CBG=30∘,∴∠ABC=∠ABG+∠CBG=90∘+30∘=120∘.17. 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8. ∵AD∥BC,∠EFG=55∘,∴∠2=∠GED,∠DEF=∠EFG=55∘,由折叠知∠GEF=∠DEF=55∘,∴∠GED=110∘,∴∠1=180∘−∠GED=70∘,∠2=110∘.19. (1)∠EFD=90∘−∠FED=90∘−(∠B+∠BAE)=90∘−∠B−12∠BAC=90∘−∠B−12(180∘−∠B−∠C)=90∘−∠B−90∘+12∠B+12∠C=12(∠C−∠B).(2)(1)中推导的结论仍成立,∠EFD=12(∠C−∠B).2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2∠BAD,∵∠1=∠B+∠BAC,∠2=∠B+∠BAD,∴∠B+∠1=∠B+∠B+∠BAC=2∠B+2∠BAD=2∠2.21. (1)∵A,B的纵坐标相等,所以AB∥OC,∴∠BAC=∠OCA,又AC平分∠OAB,∴∠OAC=∠BAC,∴∠OAC=∠OCA.(2)由(1)得∠OAC=∠OCA,∴OA=OC,∴∠OAC=∠OCA=45∘,∴∠ACE=135∘,∵∠POC=13∠AOC,∠PCE=13∠ACE,∴∠P=∠PCE−∠POC=13∠ACE−13∠AOC=13×(∠ACE−∠AOC)=13×(135∘−90∘)=15∘.(3)∠OPC=45∘n .证明:∠OPC=∠PCE−∠POC(∠ACE−∠AOC)=1n(135∘−90∘)=1n=45∘.n第11页(共12 页)第12页(共12 页)。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测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冠疫苗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神舟十号”返回舱使用了多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材料D.“嫦娥5号”抓取的月壤中含有的氦-3,可表示为3H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 与D2O 互为同素异形体B.乙二醇(HOCH2CH2OH)和甘油(CH2OHCHOHCH2OH)互为同系物C.(CH3)2CHCH2CH(CH3)2的名称是2,5-二甲基戊烷D.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 种,其沸点各不相同3.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球棍模型以及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有机化合物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3种B.该有机化合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H CH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23D.1mol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可以产生9molCO2和7molH2O4.某油脂在常温下呈液态,其中一种成分(链状结构)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该物质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其酸性水解产物有6种D.其碱性水解产物有4种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的分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所含电子数为7N AC.常温常压下,0.5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2N AD.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烷和丙烯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为3N A6.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苯B.乙烷C.甲烷D.丙烯7.下列各组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烯和环丙烷B.乙烯和己烯C.乙炔和苯D.乙醇和乙酸8.下列由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 9.甲、乙两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乙能发生酯化反应B.甲和乙互为同分异构体C.甲和乙互为同系物D.甲的分子式为C8H10O210.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23Fe O Δ−−−→ +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B .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C .可用Br 2/CCl 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D .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为71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 .实验Ⅰ探究乙烯能与Br 2反应B .实验Ⅰ探究苯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 .实验Ⅰ探究乙醇的还原性D .实验Ⅰ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1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B .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C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 .羟基的电子式:13.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B .油脂→水解甘油和高级脂肪酸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 .纤维素→水解葡萄糖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 .淀粉→水解葡萄糖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A.数为20的氯原子:37Cl B.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C.氨气的电子式为: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15.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质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2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A.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二、填空题16.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_Cl;Ⅰ红磷;Ⅰ 正戊烷;Ⅰ白磷;ⅠⅠ ;Ⅰ 3517Cl;Ⅰ371717.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稀硫酸,加热3~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稀硫酸。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二)++2022_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二)(总分:90分时间:75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30分)1.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B.船C.人D.水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图中的各种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A.图A和BB.图A和CC.图A和DD.图B和D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弹簧对手的拉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是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7.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等于9.8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B.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D.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8.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重心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力C.外形规则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D.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越不易翻倒9.如图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9×103Kg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3N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4N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10.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了墙的推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用力握小橡皮球,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力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推他一下,他便向后退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与平行线》单元卷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完卷试卷:9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32分)1.如图,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往往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这是因为()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其他的路行不通2.若P,Q是直线AB外不重合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垂直B.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平行C.过点P的直线一定与直线AB相交D.过点Q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3.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P,F是∠APD内的一点,已知FP⊥AB于P,且∠FPD =50°,则∠CPA的度数是()A.30°B.40°C.50°D.60°4.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MN所截,交点为E,F,且HE⊥MN,若∠HEB=40°,则∠DFN的度数为()A.30°B.40°C.50°D.60°5.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的邻补角是()A.∠BOC B.∠BOC和∠AOF C.∠AOF D.∠BOE和∠AOF 6.如图,点E在CD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A.∠C=∠5B.∠C+∠BDC=180°C.∠1=∠2D.∠3=∠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如果a∥b,a∥c,那么b∥c(3)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4)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8.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C.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9.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性质:.10.下列语句是有关几何作图的叙述.①以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AB到点C;③作∠AOB,使∠AOB=∠1;④作直线AB,使AB=a;⑤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它的对边AB的平行线.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即可)11.如图1,将一条两边互相平行的纸袋折叠.(1)若图中α=70°,则β=°(2)在图1的基础上继续折叠,使得图1中的CD边与CB边重合(如图2),若继续沿CB边折叠,CE边恰好平分∠ACB,则此时β的度数为度.12.如图,在直线a的同侧有P、Q、R三点,若PQ∥a,QR∥a,则P、Q、R三点(填“在”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13.如图,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六个交点,那么,平面内有10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个交点.14.如图,下列条件①∠1=∠4,②∠2=∠3,③∠A+∠ABD=180°,④∠A+∠ACD=180°,⑤∠A=∠D,能判断AB∥CD的是.(填序号)15.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点O,CO⊥OE,OF平分∠AOE,∠EOF=64°,则∠BOD的大小为.16.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个交点,最少有n个交点,那么m ﹣n=.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86分)1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直接写出图中∠BOD的对顶角为,∠DOE的邻补角为;(2)若∠AOC=8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1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E⊥OF.(1)若∠DOE=32°,求∠BOF的度数;(2)若∠COE:∠COF=8:3,求∠AOF的度数.19.如图,AB∥CD,CD∥EF,BC∥ED,∠B=70°,求∠C,∠D和∠E的度数.20.如图,AB∥EF∥CD,∠ABC=54°,∠CEF=142°,求∠BCE的度数.21.同一平面内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或区域);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4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请分别画出图来.由此可知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22.作图题:(只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3)过点B作AB的垂线.23.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32分)1.解: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这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2.解:PQ与直线AB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B、D均正确,故选:C.3.解:∵FP⊥AB,∴∠APF=90°,∵∠FPD=50°,∴∠DPB=180°﹣∠APF﹣∠FPD=40°,∴∠CPA=∠DPB=40°,故选:B.4.解:∵HE⊥MN,∴∠HEN=90°,∵∠HEB=40°,∴∠BEN=∠HEN﹣∠HEB=90°﹣40°=50°,∵AB∥CD,∴∠DFN=∠BEN=50°,故选:C.5.解:因为构成∠1的两边与直线AB和EF有关;从直线AB来看,∠1的邻补角是∠EOB,从直线EF来看,∠1的邻补角是∠AOF,∴∠1的邻补角有∠EOB,∠AOF,故选:D.6.解:A、当∠C=∠5时,可得:AC∥BD,不合题意;B、当∠C+∠BDC=180°时,可得:AC∥BD,不合题意;C、当∠1=∠2时,可得:AC∥BD,不合题意;D、当∠3=∠4时,可得:AB∥CD,符合题意.故选:D.7.解:(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2)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正确;(3)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故错误;(4)应该是“在同一平面内”,故错误.正确的只有一个,故选A.8.解: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不属于尺规作图;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不属于尺规作图;C、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不属于尺规作图;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属于尺规作图.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9.解: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之和等于180°,故答案为:邻补角之和等于180°.10.解:①以O为圆心作弧可以画出无数条弧,因为半径不固定,所以叙述错误;②射线AB是由A向B向无限延伸,所以叙述错误;③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可以作一个角∠AOB,使∠AOB等于已知∠1,所以叙述正确;④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所以叙述错误;⑤根据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可以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它的对边AB 的平行线,所以叙述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③⑤.故答案为:③⑤.11.解:(1)根据上下边互相平行可知,α=∠OAD ,∵α=70°,∴∠OAD =70°.又∠OAD +2β=180°,∴β=55°.故答案为:55.(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折叠两次后形成的三个角都相等,根据题意可知,折叠两次后形成的三个角与折叠后的∠ACE 都相等,而这四个角的和为180°,故每个角为45°,∴∠ACB =90°,即α=90°,由(1)中可得,β=(180°﹣90°)=45°.故答案为:45.12.解:∵PQ ∥a ,QR ∥a (已知),∴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在.13.解: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6个交点,……十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5+6+7+8+9=45个交点,故答案为:45.14.解:①若∠1=∠4,则AB ∥CD ,符合题意;②若∠2=∠3,则AC ∥BD ,不符合题意;③若∠A +∠ABD =180°,则AC ∥BD ,不符合题意;④若∠A +∠ACD =180°,则AB ∥CD ,符合题意;⑤若∠A =∠D ,无法得到AB ∥CD ,不符合题意.故能判断AB ∥CD 的是①④.故答案为:①④.15.解:∵CO ⊥OE ,∴∠COE =90°,∵∠EOF =64°,∴∠COF =26°,OF 平分∠AOE ,∴∠AOF =∠EOF =64°,∴∠AOC =64°﹣26°=38°,∵∠AOC 与∠BOD 是对顶角,∴∠BOD =38°.故答案为:38°.16.解:如图所示:4条直线两两相交,有3种情况:4条直线经过同一点,有一个交点;3条直线经过同一点,被第4条直线所截,有4个交点;4条直线不经过同一点,有6个交点.故平面内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即m =6,n =1,则m ﹣n =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86分)17.解:(1)∠BOD的对顶角为∠AOC,∠DOE的邻补角为∠EOC,故答案为:∠AOC,∠EOC;(2)∵∠AOC=80°,∴∠BOD=80°,∠AOD=180°﹣80°=100°,又∵∠BOE:∠EOD=2:3,∴∠DOE=80°×=48°,∴∠AOE=∠AOD+∠DOE=100°+48°=148°,答:∠AOE的度数为148°.18.解:(1)∵OE平分∠BOD,∴∠DOE=∠EOB,∵∠DOE=32°,∴∠EOB=32°,∵OE⊥OF,∴∠EOF=90°,∴∠BOF=∠EOF﹣∠EOB=90°﹣32°=58°;(2)∵∠COE:∠COF=8:3,∴设∠COE=8x,∠COF=3x,∴∠EOF=5x,∵OE⊥OF,∴∠EOF=90°,∵5x=90°,∴x=18°,∴∠COF=3x=54°,∴∠DOE=180°﹣∠COF﹣∠FOE=180°﹣54°﹣90°=36°,∵OE平分∠BOD,∴∠DOB=72°,∴∠AOC=72°,∴∠AOF=∠AOC+∠COF=72°+54°=126°.19.解:∵AB∥CD,CD∥EF,∴AB∥CD∥EF,∴∠C=∠B=70°,∠E=∠D,又∵BC∥DE,∴∠C+∠D=180°,∴∠B+∠E=180°,∴∠E=110°.答:∠C,∠D和∠E的度数分别是70°、110°、110°.20.解:∵AB∥CD,∴∠ABC=∠BCD=54°,∵EF∥CD,∴∠CEF+∠ECD=180°,∵∠CEF=142°,∴∠ECD=38°,∴∠BCE=∠BCD﹣∠ECD=54°﹣38°=16°.21.解: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如图:;三条直线最多分成可将平面分成7个部分,如图:;四条直线最多分成可将平面分成11个部分,如图:;n条直线最多分成可将平面分成2+2+3+4+…+n=个部分.22.解:如图,(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即AE就是所求;(2)在直线AE上,到A距离是5个格长的点就是D,则CD就是所求与AB平行的直线;(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作直线,就是所求.23.解:图象如图所示,∵∠EAC=∠ACB,∴AD∥CB,∵AD=BC,∠DAC=∠ACB,AC=CA,∴△ACD≌△CAB(SAS),∴∠ACD=∠CAB,∴AB∥CD.。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的距离为()A.3B.-3C.4D.-42.设点A(m,n)在x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0,n为任意实数;B.m=0,n<0C.m为任意实数,n=0;D.m<0,n=03.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2,-2),“马”位于点(1,-2),则“兵”位于点()A.(-1,1)B.(-2,-1)C.(-4,1)D.(1,-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A.(-2,6)B.(-2,0)C.(-5,3)D.(1,3)5.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3,4),(1,7)B.(2,2),(4,3),(1,7)C.(-2,2),(3,4),(1,7)D.(2,-2),(4,3),(1,7)6.如图,将长为3的长方形AB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D(6,3),则A点的坐标为()A.(5,3)B.(4,3)C.(4,2)D.(3,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则三角形ABO的面积是()8.如图,坐标平面上有P,Q两点,其坐标分别为(5,a),(b,7),根据图中P,Q两点的位置,则点(6-b,a -10)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已知点P的坐标为(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A.(3,3)B.(3,-3)C.(6,-6)D.(3,3)或(6,-6)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 017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 015,2)B.(-2 015,-2)C.(-2 016,-2)D.(-2 016,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七年级三班座位按7排8列排列,王东的座位是3排4列,简记为(3,4),张三的座位是5排2列,可简记为_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4,1)向左平移__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1).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________.15.已知点N的坐标为(a,a-1),则点N一定不在第________象限.16.已知点A的坐标(x,y)满足+(y+3)2=0,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17.已知点A(a,0)和点B(0,5),且直线A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的值是________.18.如图,在5×4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O,A,B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在第四象限内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长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3,2).点D,E分别在AB,BC边上,BD=BE=1.沿直线DE将三角形BDE翻折,点B落在点B'处,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三、解答题(21题6分,22题8分,25题12分,26题14分,其余每题10分,共60分)21.如果规定北偏东30°的方向记作30°,从O点出发沿这个方向走50米记作50,图中点A记作(30°,50);北偏西45°记作-45°,从O点出发沿着该方向的反方向走20米记作-20,图中点B 记作(-45°,-20).(1)(-75°,-15),(10°,-2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在图中标出点(60°,-30)和(-30°,40).22.如图,已知火车站的坐标为(2,1),文化宫的坐标为(-1,2).(1)请你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写出体育场、市场、超市的坐标.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1)和点B(m+3,-4)都在直线l上,且直线l∥x轴.(1)求A,B两点间的距离;(2)若过点P(-1,2)的直线l'与直线l垂直,求垂足C点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1)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1B1C1;(3)求△AOA1的面积.25.如图,长阳公园有四棵古树A,B,C,D(单位:米).(1)请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2)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公园决定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EFGH用围栏圈起来,划为保护区,请你计算保护区的面积.参考答案一、1.【答案】C2.【答案】D解:因为点A(m,n)在x轴上,所以纵坐标是0,即n=0.因为点A位于原点的左侧,所以横坐标小于0,即m<0.所以m<0,n=0,故选D.3.【答案】C解:由“帅”与“马”的位置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知“兵”位于点(-4,1),故选C.4.【答案】D解: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加上3,纵坐标不变,则Q点的坐标为(1,3),选D.5.【答案】C解: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4,-1),(1,1),(-1,4)的横坐标分别加上2,纵坐标分别加上3,得(-2,2),(3,4),(1,7).故选C.6.【答案】D解:由长为3,可知A点的横坐标为6-3=3,纵坐标与D点相同,即坐标为(3,3).故选D.7.【答案】D解:此题首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画出三角形ABO,然后运用转化思想将点的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底BO=2,高为3,所以三角形ABO的面积=×2×3=3.8.【答案】D解:由P,Q在图中的位置可知a<7,b<5,所以6-b>0,a-10<0,故点(6-b,a-10)在第四象限.9.【答案】D解:因为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所以|2-a|=|3a+6|,所以a=-1或a=-4,当a=-1时,P点坐标为(3,3),当a=-4时,P点坐标为(6,-6).10.【答案】B二、11.【答案】(5,2)12.【答案】513.【答案】(-1,3)14.【答案】(2,-2)解: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15.【答案】二16.【答案】(2,-3)17.【答案】4或-4解: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得,5|a|·=10,解得|a|=4,所以a=4或a=-4.此处学生容易只考虑一种情况.18.【答案】3;(1,-1)(答案不唯一)19.【答案】(2,1)解:由题意知四边形BEB'D是正方形,∴点B'的横坐标与点E的横坐标相同,点B'的纵坐标与点D的纵坐标相同,∴点B'的坐标为(2,1).20.【答案】(2n,1)解:由图可知n=1时,4×1+1=5,点A5(2,1),n=2时,4×2+1=9,点A9(4,1),n=3时,4×3+1=13,点A13(6,1),…,所以点A4n+1(2n,1).三、21.解:(1)(-75°,-15)表示南偏东75°距O点15米处,(10°,-25)表示南偏西10°距O点25米处.(2)如图.22.解:(1)如图.(2)体育场、市场、超市的坐标分别为(-2,4),(6,4),(4,-2).23.解:(1)∵l∥x轴,点A,B都在l上,∴m+1=-4,∴m=-5,∴A(2,-4),B(-2,-4),∴A,B两点间的距离为4.(2)∵l∥x轴,PC⊥l,x轴⊥y轴,∴PC∥y轴,∴C点横坐标为-1.又点C在l上,∴C(-1,-4).24.解:(1)C1(4,-2).(2)△A1B1C1如图所示.(3)如图,△AOA1的面积=6×3-×3×3-×3×1-×6×2=18---6=6.25.解:(1)A(10,10),B(20,30),C(40,40),D(50,20).(2)如图,E(0,10),F(0,30),G(50,50),H(60,0),另外令M(0,50),N(60,50),则S=S-S△OEH-S△FMG-S△HGN=50×60-×10×60-×20×50-×10×50=1 950(平方米),所以保护OMNH区的面积为1 950平方米.。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脂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B.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乙醇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4.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B.两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名称为1-甲基丙烷B.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为同一物质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充填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用新制的Cu(OH)2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B.CH3CH2OHC.C6H6D.CH3COOH1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莽草酸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3.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14.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5%的B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B.D、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由B、D制备E时用到的浓硫酸只作脱水剂15.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D.1 mol柠檬酸最多可与4 mol NaHCO3发生反应16.能说明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A.苯的一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C.苯的间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D.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3分)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如图为合成X的一种流程。
第七章 单元测试题(二)

第七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布朗运动也停止B.布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D.悬浮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少,布朗运动越不明显3.从下列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A.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4.如图1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空隙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6.如图2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
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乙分子在P 点(x =x 2)时,加速度最大B .乙分子在P 点(x =x 2)时,其动能为E 0C .乙分子在Q 点(x =x 1)时,处于平衡状态D .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 ≥x 17.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 .油酸未完全散开B .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 .求每滴体积时,1 mL 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8.如图3所示,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图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 .上图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 .实验中可以看到,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D .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二、填空题9.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其内部分子可看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若某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快速拉出桌布茶具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留在桌面
B.图中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经过努力没提起哑铃说明哑铃所受的拉力小于或等于重力
D.划船是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船桨的作用力
9.关于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理量
实验序号
F1/N
F2/N
F1和F2的夹角
合力F/N
1
4
5
θ1
8.7
2
4
5
θ2
8.3
3
4
5
θ3
7.8
备注:θ1<θ2<θ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F1+F2,且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
五、综合能力题
24.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还跟别的因素有关吗?
19.010
三、作图与简答题
21.如图所示
22.人和马原来处于运动状态,马碰到绊马索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止,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跌倒。
四、实验探究题
23.(1)D(2)①不能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②用剪刀将纸片剪成两块
(2)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再把棋子摆放在铁钉间的木板面上,沿斜面自上而下冲水,发现棋子不容易被冲下斜面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
阅读上文,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除了与物体_______大小有关外,还与物体的________大小有关。
A.小超在竖直方向上仍受平衡力的作用
B.小阳跳下后,爬犁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了
C.由于小超速度减慢了,所以她的惯性减小了
D.小阳跳下后,爬犁所受的摩擦力减小了
5.如图5所示,嫦娥三号的着陆器携带月球 车将在月球的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为避免着陆器与月球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选择松软的月球表面降落
(4)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但也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上述的物理定律 (选填“矛盾”或“不矛盾”)。如图16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可以沿直线匀速下降,原因是。
23.(8分)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同学们讨论认为甲图的实验设计优于乙图的实验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以下是选用甲图的实验部分步骤:
①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B.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
C.临近月球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
D.临近月球时打开降落伞减速
6.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图6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将水从桶中泼出B.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C.骑车上坡前奋力蹬车D.洗手后用力甩干
7.夏季的强台风给沿海城市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使树木不被台风连根拔起,用拉索固定树木,如图7所示,哪种方法能使拉索对树木的拉力与风力平衡?( )
A.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运动
C.立刻静止在空中 D.慢慢上升,逐渐静止
2.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10.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平行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15.甲同学用80N的力推着重为120N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到的阻力为;乙同学用100N的力推着该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对乙的作用力;若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乙同学用200N的力,拉着小车减速运动,则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16.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将一个小瓶挂在氢气球下,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如图10(a)所示,瓶与水的总重为1牛,松手后,小瓶静止;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水的质量,如图10(b)和(c)所示。松手后,小瓶分别向下、向上运动。他还用DIS设备测出小瓶每次受到的拉力大小都为1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实验说明:甲图中是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乙图中是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请你解释一下:歼击机在战斗前为什么要抛掉副油箱?
(3)请举出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质量的一个例子。
(4)在本文第二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中所控制的量是:两车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和两车的_____________改变相同。
(1)如图17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二、填空题
11.如图9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12.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相对是静止的;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水火箭在发射时,不停地用打气筒往火箭中打气,通过一个自行车的气阀门,让空气进得去出不来,逐渐增大“动力舱”中的气压,待到气压增强到一定程度后,火箭中的“高压水”就会冲开密封塞,高速喷射而出……刹那间,“唰”的一声,水花四溅,一道强大的水柱将火箭猛烈地推到了天上,如果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如果所受的力突然消失,则火箭将()
3.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如图2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图3中的( )
4.如图4所示,小阳和小超一起坐在爬犁上在水平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小阳怕撞上前面的人,急忙跳下爬犁用50N水平向后的力去拉爬犁做减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18.如图11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是N,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N。
三、作图与简答题
19.如图12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动。请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木块滑动的方向,并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1)由图(a)可知:;
(2)由图(b)和(c)可知:。
17.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当物体下落的速度达到收尾速度后,其所受空气阻力物体本身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22.如图15所示所示是小明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滑块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观察记录滑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下表是小明组的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滑块运动的距离就越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A4.C5.C6.B7.D8.C9.D10.B
二、填空题
11.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