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漫话对联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
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
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
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人教版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成为医生好帮手强薇①近年来,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并开始在许多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例如,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英国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近日共同发布研究成果,称人工智能算法在诊断眼部疾病的精准度上超越了人类医生。
②这款人工智能算法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眼部的3D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成像技术,简称(OCT)图像,诊断与老龄化致盲有关的黄斑部退化、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目前,这一算法已能检测出超过50种威胁视力的眼疾,并能给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最迫切需要治疗的人,错误率仅为5.5%,远低于8位人类眼科专家6.7%—24.1%的“误诊率”。
以往,不同的医生对同样的3D成像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款人工智能的高精确度相当于25个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会诊的结果。
③更重要的是,这款医用人工智能可以向人类“解释”自己的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在“阅读”扫描患者眼部后,人工智能第一步将OCT分解成数个区域,并进行标注,这时产生的原始数据人类还难以理解;第二步分析各个区域的成像,然后用另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分类识别系统,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灶迹象,这时的数据对于人类而言具有解释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了以往人工智能算法“暗箱操作”的问题,有利于医生和病人了解其决策过程,对人工智能建立信任感。
④一名再资深的医生,其职业生涯中所见的病例也是有限的。
人工智能却凭借其读取和筛选信息的卓越能力,可以接触到庞大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数据。
据称,IBM开发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在短短17秒内能阅读3000多本医学专著、4万篇论文,这可能是人类穷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
⑤虽然说人工智能的诊断精准度优于人类医生,但现在就预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医生这个职业还为时过早。
一名医生能否让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病痛,不仅取决于其经验多少,对患者的态度以及细微的观察问诊,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题。
以中国为例,2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参考真实器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③自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织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则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
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杂,内部还布满细微的毛细血管。
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运送出来,这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
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它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
为了刻印血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打印。
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柠檬黄效果比较好,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漫话对联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
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
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
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
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
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
通过穷举、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
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
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
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
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①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①从儿童玩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餐送餐到银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服务,从驾校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巡检的安防机器人,可以说只要是能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都实现了完美的尝试,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能够实现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让人看得见,也能摸得着,让人们充分享受看随之而来的便利。
②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当前,你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快递送货站点。
你可能会以为这仅仅是一场自拍的结束,实则不然,这是顾客订购的货物到了,进行配送的虽然不是快递小哥,但这个“快递员”也非常准时。
京东无人机在2016年经历了多地、多次的成功试运营后,2017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启动了无人机日常配送运营,开始为周边的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③我国第一辆无人公交车在深圳开始试运行2017年12月2日,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在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
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
该系统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做出反应,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并且它还具备人工和智能驾驶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④医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上海有多家医院,已成功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
智能化机器看似无情无义,但诊断起来却是有理有据,它能够帮助医生结合既往病历,为患者制定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一些患者不必再长途跋涉来医院就诊,只需把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机器终端,智能机器会综合大数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及时把诊断结果反馈给患者。
同时,它还大大提升了疾病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⑤水下机器人大显身手“水下机器人”也称作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
它的活动范围大,在水下停留时间长,可以在水中做全方位的机动,还能钻入民居、古井等潜水员无法进入的地方寻找目标和拍摄画面,在紧急教援、水下勘探,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等复杂作业中常大显身手。
⑥绘画机器人Andy美图秀秀中的Andy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图像分割技术,辨识脸部、头发以及身体各区块。
通过对大量插画资料的分析和学习,构建出不同应用场景的图像生成模型,只要上传一张自拍照,Andy就能画出不同风格的插画像,风格多变。
人工一般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人物插画图,Andy只需短短几秒就能搞定。
⑦每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提醒人类,AI机器人时代正在款款走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超能查派》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1)对选文的说明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AI机器人时代正在款款走来。
B.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C.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
D.医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③段介绍了我国首次试运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B.第④段医疗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可远程诊病、反馈诊断结果,提升疾病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C.选文第⑤段说明水下机器人是一种适用于水下活动范围大、停留时间长的极限作业的无人遥控潜水器。
D.选文第⑥段把Andy完成一张插画图所用时间与人工通常用时作比较,突出说明Andy操作的便捷省时。
(3)下列对选文的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③段划线词语“实时”一词,强调说明该系统能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迅速做出同步反应,突出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B.选文第⑥段划线词语“一般”一词,对人工人物插画图所需要的时间做了限制,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C.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为空间顺序,从京东、深圳、上海等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D.选文的语言风格既平实又生动,其中“快递员”“超级助手”“大显身手”“款款走来”等词语使行文活泼而富有情趣。
【答案】(1)B(2)A(3)C【解析】【分析】(1)本文的标题是“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从文章第①段“从儿童玩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餐送餐到银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服务,从驾校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巡检的安防机器人,可以说只要是能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都实现了完美的尝试,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的概述内容可知,这篇文章的说明的内容是: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B。
(2)文章第③段中并未提及“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A。
(3)本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公分母分述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不是空间顺序。
据此C 项所说“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为空间顺序”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B;⑵A;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即可作答;⑵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⑶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文章知识迁移到材料并进行判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作答。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秦自民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
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
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
唯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亦责之。
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
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
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
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
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
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
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
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
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
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
”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
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
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
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⑪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⑫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
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
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⑬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
……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3)选文第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
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答案】(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2)B(3)举例子、打比方。
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