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寺庙、城墙等多种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特色和气韵生动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建筑主要包括三种风格,分别是汉、唐、宋式建筑。
其中,汉式建筑风格受到中原地区传统建筑的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风格之一;唐式建筑风格则是在汉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文化底蕴;宋式建筑则是在唐式基础上发展的,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建筑技艺上,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装饰手法而著称。
木构建筑技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精湛的连接技巧和细致的雕刻,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和美观。
传统的装饰手法包括雕刻、壁画、彩绘等,这些手法在建筑物的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气息。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古典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风水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
建筑物中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象征,如雕刻、绘画、书法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化魅力。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感悟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感悟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选修了一门建筑艺术赏析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建筑作品,如何从中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文化和情感。
首先,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让我对建筑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我了解到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更注重对人文精神和理性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建筑艺术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的。
其次,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建筑作品中感受文化和情感。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课程中,老师引导我们从建筑的外观、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去感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代表了古希腊人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则体现了宗教信仰和情感的奔放。
通过对不同风格建筑的赏析,我学会了如何从建筑作品中读懂文化的内涵,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最后,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还让我对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工程技术。
在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施工的工艺和流程。
通过学习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我了解到建筑艺术是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的。
只有掌握了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通过这门建筑艺术赏析课程的学习,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对建筑的历史、风格和技术的学习,我了解到建筑艺术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的。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课程类别:课程属类:艺术类课程学分:3学分计划课时:40教学组织:适用范围:全院学生先修课程:课程部门:教研室:制订人:批准人:第一部分前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一、引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著名建筑,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古希腊建筑(一)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
它采用多立克柱式,柱子粗壮有力,给人以庄重、稳定之感。
其建筑比例协调,展现出古希腊人对和谐与美的追求。
(二)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除了帕特农神庙外,还包括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建筑。
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其独特的女像柱闻名于世,这些女像柱栩栩如生,体现了古希腊高超的雕刻技艺。
三、古罗马建筑(一)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之一。
它的建筑结构复杂,可容纳数万名观众。
椭圆形的设计使得观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有较好的视野,其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混凝土。
(二)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穹顶直径巨大,是古代世界跨度最大的穹顶建筑。
穹顶顶部有一个圆形的天窗,光线透过天窗洒入殿内,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四、中世纪建筑(一)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其高耸的尖塔、巨大的玫瑰花窗和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教堂内部空间宽敞,光线透过彩色玻璃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二)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它的建造历时数百年,其双塔高达157 米,十分壮观。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五、文艺复兴建筑(一)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标志。
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采用了创新的建筑技术,成功建造了这个巨大的穹顶。
(二)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它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其内部装饰豪华,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六、现代建筑(一)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造型独特,犹如一组即将扬帆起航的帆船。
它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形式,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
(二)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建筑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建筑案例不仅代表着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本文将对一些建筑史上的经典案例进行赏析,探究其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1. 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Istanbul, Turkey)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壮丽建筑和华丽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建筑特有的穹顶和拱顶构造,使建筑内部空间显得宏伟壮丽。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穹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其创新的结构设计可谓惊艳了当时的世人。
此外,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镶嵌着金壮丽的摩赛克花纹,彰显了拜占庭艺术浓厚的宗教氛围。
2. 古罗马斗兽场(Rome, Italy)古罗马斗兽场,即斯帕尔坎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以其独特而坚固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斗兽场采用了椭圆形的平面布局,便于观众观看比赛。
其庞大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技术令人称奇。
斗兽场的外墙使用了大量的石材,并巧妙地运用了拱门和圆柱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这座建筑曾经举办过大规模的角斗士和野兽对决,成为古罗马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3. 埃菲尔铁塔(Paris, France)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法国文化的象征。
该建筑高达324米,是19世纪末的建筑壮举。
埃菲尔铁塔采用了铁结构,结构稳定且轻便,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铁塔的外观设计简约大方,融合了工业化时代的现代主义风格。
它成为法国首都巴黎的标志之一,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赫尔辛基大教堂(Helsinki, Finland)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芬兰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也是该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曾经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的庆祝剧院。
教堂外立面由粉红色花岗岩砌筑而成,宏伟壮观。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古希腊神庙,风格庄重而庄严。
教堂顶部的圆顶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且完成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中,“巴洛克”建筑生动
活泼、随意不拘的丰富变化,表露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自由民主意愿迸发的喜悦(见图
2-4);
图2-4 罗马西班牙广场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建筑反映了加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和竞争法则(见图2-5);
图2-5 法国马赛公寓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后现代主 义建筑反映了高科技带来的社会
天坛祈年殿藻井(见图2-18)利用木结构特点,将逐渐扩大的圆环 与辐射两种要素交织,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图2-18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此外,重复是可以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从而产生了各种韵
律,这也是当代各种曲线建筑和变异软体建筑的源头。美 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见图2-19), 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四、对比和相似
图2-14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见图2-14)是二战后市中心街区里 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意大利设计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秉承《城市建筑学》的思想,认为旧建筑不应被拆 毁而应作为一个新单元纳入综合体中。如此一来,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立面形式就在这栋综合楼里表现出了对比和 相似关系。
“多样”是建筑创作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对“多样”不进行处理,建筑甚至一个城市必将混乱
杂陈。混杂不可能产生艺术,只有经过“统一”的整合,才能让建筑和城市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2-8 北京故宫
我们只要从空中俯瞰一下北京故宫(见图2-8),
就可以发现故宫建筑群是一个主从分明、
协调统一的伟大艺术作品。它采用左右对称
图2-12 “模数”体系
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借助于
黄金分割与人体尺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数” 体系(见图2-12)。由于这些矩形都因为黄金分割
《建筑艺术赏析》——05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寻踪

三、灵动恢宏的建筑空间
(三)蕴涵“科学”与“理性”的有机空间
伊东忠太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中曾对中国古代 建筑的配置形式专门做了一番研究,最后得出结 论:中 国主要的传统建筑“大都以同样方针配置之”。
四柱所形成的“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构 成的单元基础,“一而再,再而三”,从平面与 竖向重复演进。
即以不变的“单位”组合形成“变化”的居住空 间去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三、灵动恢宏的建筑空间
(四)以不变应万变的“活”空间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体系的空间概念与西方石构建 筑源于承重墙结构的空间分隔概念不同,是一种类
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流动空间”。
就整个单体建筑而言,由于外墙不承重,门窗可自 由开启,因而根据不同的需要都可以演化成不同形 制的建筑空间。如四面围墙,称其“堂”;四面开 敞,谓之“亭”等。 而在单体建筑内部,可以根据实用和艺术的要求灵 活处置,利用镶板、屏风、隔扇等各种罩等构件对 空间进行分隔,空间隔而不断,互相渗透。就整个 建筑群而言,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各个独立 的单体建筑之间及单体与环境之间展现出封闭或开 放的姿态。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达到完美和谐的 统一。
(二)装饰图案
1.动物类
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中游的,只要这种动物 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富足、力量,平安或吉祥,就会被人 们所喜爱,自然也会被广泛运用到建筑中。例如,民居的门 窗上常雕刻有代表着福禄寿喜的蝙蝠、梅花鹿、白鹤和喜鹊 (见图5-18)。
图5-18 江西延村古民居的一处“福禄寿喜”雕刻
如取材于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将相和、杨家将的故
事,贯穿了封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宣 扬和教育。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忠、孝、节、义”四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 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 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 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 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 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 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埃及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 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 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
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 兰风格派和勒· 柯布西耶倡导 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 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 建筑空间和体量。
迈克尔· 格雷夫斯
•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同时也是 一位工业设计师。格雷夫斯首先以 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 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 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 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 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迈克尔· 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 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 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 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
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 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 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 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 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 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
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 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 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 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与卢 浮宫有关的电影有《卢浮魅影》等。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 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 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 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 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 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 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 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 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 高38米,直径32.72米, 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 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 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 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 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埃菲尔铁塔: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
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 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 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 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 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 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
塞普 .迈耶
•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 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 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 杂多变,轮廓生动。R. 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 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 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 有一扇形中庭,内部空 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 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 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 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 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瓦尔特· 格Βιβλιοθήκη 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 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 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 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 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 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 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 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 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 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 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 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 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 校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 的影响
理查德· 迈耶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 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 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 的理论为基础,他表面材料 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 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 俗。他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 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 系。在建筑内部运用垂直空 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 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 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语 汇,并重新组合于几何空间。
罗伯特· 文丘里
罗伯特· 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 20世纪美国建筑设计的功能主 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 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 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 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他反对密 斯· 范· 德· 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 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 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 喻性。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 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
•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 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 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 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皮亚诺 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实现 了人、建筑和环境完美的和 谐,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 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 展性。
菲利普· 约翰逊
• 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 约翰逊的早期作品明显受 密斯· 范· 德· 罗的影响;50 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 转向新古典主义。
帕提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 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这 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 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勒· 柯布西耶的简介
• 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 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 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 的旗手”。他和瓦尔特· 格罗 皮乌斯(Walter Gropius )、 路德维格· 密斯· 凡· 德· 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 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 的主要代表”
路德维希· 密斯· 凡德罗
•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 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 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 筑师密斯· 凡· 德· 罗和菲利 普· 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 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 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 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 这种倾向的代表。
路易· 康
• 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 康发展了 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 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 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 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 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 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 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 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伦佐· 皮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