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蛇串疮总结及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中医外科蛇串疮

中国医学中医外科蛇串疮

水痘
三、临床表现
1、好发季节、人群 多发于春秋季节,以 成年患者居多。
2、症状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 皮肤灼热刺痛,或伴轻度发热,全身不 适,倦怠乏力,纳差,头痛等前驱症状。 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出现 在皮疹出现之后,皮肤刺痛轻重不等, 儿童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 大到皮损范围之外。
♦ 目前现代医学对它的定义仍无统一的意 见。众多学者对PHN的定义主要有3种: 1、HZ皮损愈合后继续存在的疼痛;2、
从皮疹出现开始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期 段(1个月、3个月或6个月)的疼痛;3、 皮疹愈合后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期段(1 个月或3个月)的疼痛。
♦ PHN患者异常痛觉包括自发性、持续性灼痛或 持续性深在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痛或阵 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由非疼痛 的、移动的、皮肤刺激诱导而引起的剧烈疼 痛)。以上痛觉伴有自主不稳定性,可因物理、 精神紧张而加重疼痛程度,反之可因松弛而使 疼痛缓解。某些PHN患者的疼痛强度与感觉缺 失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还有的患者感觉缺失 部位的周围有一过度区,即受累皮肤与临近的 正常皮肤之间,无害刺激能引起难忍的疼痛并 广泛辐射。
♦在疱疹发出后,初起应与单纯疱疹鉴 别,如果水疱继发感染需与脓疱疮作鉴 别诊断。
1、热疮
2、脓疱疮 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皮损分 布与神经走向无关。自觉瘙痒,疼痛不 明显。
五、治疗
♦ 辨证论治 (一)内治 1、肝经郁热
疼痛重者加川楝、延胡索、磁石、龙骨、牡 蛎、珍珠粉等;壮热不退加水牛角粉。 2、脾虚湿蕴 纳呆腹胀加大腹皮、炒枳壳、广木香、焦三仙 等;皮损渗液较多加生黄芪、淮山药等。或选 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或应用砷剂,受外伤、劳累、感染等影 响时,病毒被激活而沿神经哦轴索达到 相应神经所支配的皮肤,而产生皮肤损 害,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 生神经痛。

蛇串疮病例体会

蛇串疮病例体会

蛇串疮病例体会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以下是一份关于蛇串疮病例的体会:
1. 疾病特点:蛇串疮通常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疱疹,伴明显的神经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瘙痒和灼热感。

2.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皮疹特征,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3. 治疗:早期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和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蛇串疮。

4. 疼痛管理:神经痛是蛇串疮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非常重要。

5. 康复和预防: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

预防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等。

6.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包括传播途径、症状管理和预防复发的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通过对蛇串疮病例的诊治,我深刻体会到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同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康复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此外,患者教育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

蛇串疮的健康教育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也被称为蛇蚓疮或蛇痒疮。

它是由于蛇咬或蛇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和炎症。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蛇串疮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1. 蛇串疮的症状蛇串疮通常在蛇咬或蛇毒进入人体后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 疼痛和灼热感:蛇咬部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灼热感。

- 红肿和水肿:受咬部位会出现红肿和水肿,伴随着局部皮肤的发热。

- 溃疡和溃烂:严重的蛇串疮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和溃烂,甚至形成坏疽。

2. 蛇串疮的预防预防蛇串疮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注意环境:在蛇活动的地区,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草丛、灌木丛或沼泽地等可能有蛇存在的地方。

- 穿着适当: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将皮肤暴露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

- 使用防蛇工具:在蛇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使用防蛇工具,如长杆或蛇夹,来防止被蛇咬伤。

3. 蛇串疮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并出现蛇串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及时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 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抗生素药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 使用止痛药:如果疼痛严重,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 就医咨询:对于严重的蛇串疮,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蛇串疮是一种由蛇咬或蛇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和炎症。

预防蛇串疮的关键在于注意环境、穿着适当和使用防蛇工具。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并出现蛇串疮,及时清洁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使用止痛药和就医咨询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健康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蛇串疮,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蛇盘疮医术专长综述

蛇盘疮医术专长综述

医术专长综述一、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蛇串疮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等。

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成带状分布,红肿,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致病的原因: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年迈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堵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总之,本病初期长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二、医术专长适应症:1、中药外敷家传“斩蛇散”;2、内服家传“斩蛇丹”3、于“天柱穴”刺血拔罐。

无不应手取效。

蛇串疮之症,看似简单好治疗,然失治或治不得法,疼痛就会越来越重,可以造成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医术安全性描述:1、外用药“斩蛇散”:雄黄、蜈蚣、蟾酥、蜗牛、朱砂、冰片、麝香七位中药为末用白酒调匀外敷。

2、中药内服“斩蛇丹”蟾酥、乳香、没药、血竭、朱砂、白梅花、雄黄、珍珠、沉香、石决明,麝香、硼砂、冰片、葶苈子、牛黄、熊胆胆汁熬水为梧桐籽大小的丸药,吃时以2粒以大葱葱白包裹捣烂温酒送服,盖被取汗。

专门治疗蛇串疮、疔毒恶疮、痈疽发背等一切无名火毒之症如上所述,安全可靠。

四、有效性:雄黄、蜈蚣皆为治蛇串疮之君药,我们家传这两样外敷内服的中药治疗蛇串疮上百年了,无不应手取效。

五、中医医术渊源:1、我生于中医世家,舅爷是我们北镇市中医院著名中医外科医师,生前一直致力于“蛇串疮”等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

我父亲也是中医,在北镇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工作。

我从小耳熏目染,非常喜爱中医,初中毕业就到“沈阳中医药学校”念书,毕业后就到我爸爸单位――北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和爸爸学习怎么治病救人,爸爸也和舅爷一样擅长治疗“蛇串疮”等外科疾病。

2、学习和掌握的中医典籍主要学习《中医外科》。

六、中医医术渊源证明材料我生于中医世家,舅爷是我们北镇市中医院著名中医外科医师,生前一直致力于“蛇串疮”等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外科学蛇窜疮

中医外科学蛇窜疮

定期随访和复查重要性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随访和复查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潜在的问题 并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精 准有效。
提供专业指导
在随访和复查过程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 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和促进康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蛇窜疮的中医病因病机
阐述了蛇窜疮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包括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脏腑 功能失调,湿热内蕴,复感外邪而发病。
蛇窜疮的临床表现
详细介绍了蛇窜疮的症状特点,如皮损形态、分布、伴随症状等,以便学员准确识别和 诊断该病。
蛇窜疮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等全身症状,望诊时需留意患者的面 色、精神状态等。
闻诊在蛇窜疮中应用
听患者主诉
通过听取患者对于疼痛、瘙痒等 自觉症状的描述,有助于了解病
情轻重及演变过程。
闻气味
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可能出现异味, 如腥臭等,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技巧
闻诊时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注意 询问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等关键信息。同时,留意病变部位 有无异常气味。
切诊手法和判断依据
切诊手法
通过触摸病变部位,了解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及局部淋巴结情况等。同时, 可轻轻按压以观察疼痛反应。
判断依据
根据望、闻、问三诊所得信息,结合切诊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若患者皮肤出现 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等病变,伴有明显疼痛或瘙痒症状,且可能伴有全身症 状,即可初步诊断为蛇窜疮。
03
心理调适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湿敷、口服中成药、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确有专长 蛇串疮 综述

确有专长 蛇串疮 综述

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为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

在西医称之为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1.内治法
分证论治:
①肝经郁热证
治则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组成: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蕴证
治则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组成: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气滞血瘀证
治则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组成: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法:疱疹密集处进行刺络拔罐,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
刺,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佳,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

2.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发于胸胁部、颜面、下肢等部位的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和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蛇串疮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者。

3.医术安全性
采用口服中药和刺络拔罐相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药均为无毒副作用的,并且采用辩证论治。

刺络拔罐只在病损处皮肤进行,保证治疗的安全。

4.医术有效性
临床观察接受内外治结合的患者86例,治愈67例,占77.91%;有效11例,占12.79%;总有效率可达90.70%。

5.医术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若患者吃中药后出现胃脘不适的症状,可以暂时停服中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需要全面分析诊疗,必要时积极去大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有感冒、劳累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性损害。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Hunt综合征)。

(8)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水痘样疹者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主症:①皮损鲜红;②疱壁紧张;③灼热刺痛。

次症:①口苦咽干;②烦躁易怒;③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湿蕴证主症:①皮损颜色较淡;②疱壁松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措施
1、概述:蛇串疮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每多缠腰成串而发者又名缠腰火丹。

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局部刺痛。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

本病多见于春、秋季,患者以成人居多。

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其次为面部(尤其是额部),也可发生于四肢或其他部位。

2、临床疗效评价:2015年共收住蛇串疮患者54人;其中肝经郁热证32人,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证患者12人,予以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患者10人,予以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西医疗法予以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保持心情舒畅、着衣宽松以减少皮损摩擦,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3、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经过医务人员的宣教与指导治疗,已纠正多人的认识误区,但在对半病的针灸治疗仍有许多不足。

针灸治疗可取穴位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予以平刺,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疼痛日久者可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