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一) (含答案解析)
2020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V 51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D。
2.紫花前胡醇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4O4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答案】B
详解:A.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4O4,A叙述正确;
(1)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
(2)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 I1(Na),原因是_________。I1(Be)> I1(B)> I1(Li),原因是________。
(3)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1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 O2(g) SO3(g) ΔH=−98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2020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

最新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选择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7.陶瓷是⽕与⼟的结晶,是中华⽂明的象征之⼀,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来⾃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经⾼温烧结⽽成C.陶瓷是应⽤较早的⼈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体分⼦在253 K冰表⾯吸附和溶解过程的⽰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NaOH溶液滴定邻苯⼆甲酸氢钾(邻苯⼆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变化曲线如图所⽰,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与离⼦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之和⼤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意图如下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现有⼯业合成氨,该⽅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下发⽣反应H 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还原反应⽣成NH3D.电池⼯作时质⼦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3.科学家合成出了⼀种新化合物(如图所⽰),其中W、X、Y、Z为同⼀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数是X核外电⼦数的⼀半。
2020高考化学广东卷

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广东)第I 卷(选择题,共72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xx 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A NaOHB NH 3·H 2OC AgNO 3D BaCl 2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B 除去C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 2CO 3溶液,收集气体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4.浓度为0.50mol ·L -1的某金属阳离子M n +的溶液10.00mL ,与0.40mol ·L -1的NaOH 溶液12.50mL 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 等于A 1B 2C 3D 4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 1>V 2>V 3B V 1>V 3>V 2C V 2>V 3>V 1D V 3>V 1>V 26.质量分数为a 的某物质的溶液mg 与质量分数为b 的该物质的溶液ng 混合后,蒸发掉pg 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化学试卷(选择性)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化学试卷(选择性)A.红山玉龙B.鎏金铁芯铜龙C.云龙纹丝绸D.云龙纹瓷器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024•广东)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答案:C 解析:A.红山玉龙是岫岩玉雕刻而成,成分为硅酸盐;B.鎏金铁芯铜龙主要成分为铜;C.云龙纹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D.云龙纹瓷器的成分为硅酸盐。
解答:解:A.红山玉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鎏金铁芯铜龙主要成分为铜,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C.云龙纹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D.云龙纹瓷器的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A.烧瓶壁会变冷,说明存在ΔH<0的反应B.试纸会变蓝,说明有NH 3生成,产氨过程熵增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说明有NH 4Cl升华D.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变大,说明体系压强增大答案:C解析:A.物质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B.天然气液化过程中是物质的三态变化,不存在化学反应;C.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水为共价化合物,选项电子式中缺少氧原子的孤对电子。
解答:解: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是物质的三态变化,无新的化学键形成,故B错误;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D.水为共价化合物,水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C。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PO43-、Cl- B.Fe3+、H+、I-、HCO3-C.K+、Na+、NO3-、MnO4- D.Al3+、Mg2+、SO42-、CO32-解析:A中Ag+和PO43-、Cl-因生成沉淀不共存;B中H+和HCO3-离子生成气体不共存,Fe3+和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D中Al3+和CO32-因互促水解不共存。
答案:C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解析: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是减小的,故A错;同主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是增强的,故B错;同周期的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弱,故对应碱的碱性也是减弱的,C正确;同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越来越多,故D错。
答案: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解析: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B错;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故C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
答案:C12.HA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OH-)>c(A-)>c(H+)C.c(Na+)+ c(OH-)= c(A-)+ c(H+)D.c(Na+)+ c(H+) = c(A-)+ c(OH-)解析:A明显错误,因为阳离子浓度都大于阴离子浓度,电荷不守恒;D是电荷守恒,明显正确。
2020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

2020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本文是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及解析。
题目涉及了物质性质、物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常见物质的除杂问题等知识点。
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关注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等方面,注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同时,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细节。
O=Na2H2O2可知反应物为2mol NaOH和1mol H2O,故反应物浓度比为2:1,而曲线上两个等电点的pH值相同,说明两种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C.由曲线可知,第一个等电点对应的是HA-和A2-的浓度相等,第二个等电点对应的是H+和HA-的浓度相等,由此可知,HA-的浓度在第一个等电点时大于第二个等电点,故C正确;D.由曲线可知,在第一个等电点时,A2-的浓度为0,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基础化学知识,需要理解实验意图和原理。
解答】1)制备FeSO4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仪器。
具体操作步骤为:精确称量FeSO4·7H2O固体的质量,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通过玻璃棒引流将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多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通过玻璃棒引流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中。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因此,答案为:托盘天平、烧杯、量筒。
2)盐桥的作用是维持电路的完整性,防止电解质的混合和反应,同时维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平衡。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HCO3-会与Fe2+发生双水解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Fe2+,因此应选择电迁移率尽可能相近的KCl作为盐桥中的电解质。
因此,答案为:KCl。
3)根据电流表的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因此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
2020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12N14O16 Na 23 S 32 Cl35.5 Ar 40 Fe 56 I 127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高考一卷)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高考一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贮存白磷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2.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谷物发酵酿造食醋B .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C .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D .大气中NO 2参与酸雨形成3.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 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 可与X 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 2X 2,Y 、W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W>X>Y>ZB .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C .简单离子的半径:W>X>Y>ZD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W4.下列关于C 、Si 及其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 .键能C C>Si Si ——、C H>Si H ——,因此C 2H 6稳定性大于Si 2H 6B .立方型SiC 是与金刚石成键、结构均相似的共价晶体,因此具有很高的硬度 C .SiH 4中Si 的化合价为+4,CH 4中C 的化合价为-4,因此SiH 4还原性小于CH 4D .Si 原子间难形成双键而C 原子间可以,是因为Si 的原子半径大于C ,难形成p-p π键 5.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2B.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2D.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6.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l−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B. 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强C. KMnO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D.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2.脑白金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对脑白金主要成分的推论不正确的是()A. 其官能团和营养成分与葡萄糖相同B. 其分子式为C13H16N2OC. 该物质能与溴水反应D. 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并生成乙酸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W与Y同族,W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点燃可以安静地燃烧,火焰为苍白色,且伴有白雾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 W与Z具有相同的最低化合价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以用于比较Fe3+、I2、Cl2的氧化性强弱B. 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能顺利流下C. 若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直至过量,灯光会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D. 用于吸收HCl气体能防倒吸5.如图所示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M由Na2O和Al2O3制得,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式为Na−e−=Na+B. 放电时,消耗32g正极活性物质,转移的电子为2molC. M的作用是导电和隔离钠与硫D. 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6.若ag CO2含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ab28B. ab14C. 28bD. 44ba7.在0.1mol/L的NH3·H2O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NH3⋅H2O⇌NH4++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 加入少量0.1mol·L−1NH4Cl溶液,溶液中c(OH−)减小D. 加入少量MgSO4固体,溶液pH增大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6.0分)8.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含80%~90%的Ca(OH)2,其余为焦炭等不溶物)为原料制备KClO3的实验过程如图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2:(1)反应I的目的是制备Ca(ClO3)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通入Cl2和O2比例、废渣量均一定的条件下,为使Cl2转化完全,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2)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A.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B.滤纸已破损C.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3)所加试剂Y选用KCl而不用KNO3的原因是______.(4)已知:4KClO3− 400℃ 3KClO4+KCl;2KClO3− 600℃ 2KCl+3O2↑.实验室可用KClO3制备高纯KClO4固体,实验中必须使用的用品有:热过滤装置(如图3所示)、冰水.①热过滤装置中玻璃漏斗的下端露出热水浴部分不宜过长,其原因是______.②请补充完整由KClO3制备高纯KClO4固体的实验方案:向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KClO3,______,在低温下干燥得KClO4固体.9.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和BaS制备高纯MnCO3的工艺流程如图:2K sp物质Fe(OH)2Fe(OH)3Al(OH)3Mn(OH)2 K sp1×10−16.31×10−38.61×10−32.31×10−12.7回答下列问题:(1)软锰矿预先粉碎的目的是______,MnO2与BaS溶液反应转化为M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保持BaS投料量不变,随MnO2与BaS投料比增大,S的量达到最大值后无明显变化,而Ba(OH)2的量达到最大值后会减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3)滤液Ⅰ可循环使用,应当将其导入到______操作中(填操作单元的名称)。
(4)净化时需先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填化学式),再使用氨水调溶液的pH,则pH的理论最小值为______(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c≤1.0×10−5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5)碳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0.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
水煤气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个可逆反应:反应①C(s)+H2O(g)=CO(g)+H2(g)ΔH1=+131.3kJ⋅mol−1反应②CO(g)+H2O(g)=CO2(g)+H2(g)ΔH2实验室模拟生产水煤气的过程中,维持水煤气发生炉的总体积不变,投入过量的焦炭粉,起始时充入水蒸气至体系总压强5kPa,在两种不同催化剂(Cat.1和Cat.2)的条件下测得如下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1、283.0kJ⋅mol−1,求反应②的ΔH2=______________=________kPa,该条件中CO2(2)条件I,200℃时,测得体系中的P CO=1.7kPa,则此时的P H2O的生成速率v=________kPa·min−1(3)条件II,温度高于160℃时总压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温度高于360℃时总压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催化剂Cat.1与Cat.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相同条件下,Cat.2的催化效果始终高于Cat.1b.从成本角度考虑,优先选择Cat.2c.使用条件I的最适温度为280℃d.120℃时,如果将条件II的时间延长,其总压可能大于条件III的总压=4.5kPa,求反应②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5)320℃时,测得体系中H2的平衡分压为P H2Kp=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1.氢、碳、氮、氧、铁、铜等元素及其化合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
(2)实验室用KSCN溶液、检验Fe3+。
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一定条件下,SCN−与MnO2反应可得到(SCN)2,试写出(SCN)2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
(3)FeCl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FeCl3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FeSO4常作补铁剂,SO 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
(4)CH3OH分子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键角:H−C−H______H−O−C。
(填“<”、“>”、“=”)CH3OH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的原因是________。
(5)已知C60分子结构和C60晶胞示意图(如图I、图Ⅱ所示):则一个C60分子中含有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与每个C60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60分子有________个,C60晶体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g·cm−3。
12.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8H17ClO2,其发生转化反应的过程如下图: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2)C→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F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
(3)化合物甲反应生成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2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②分子中含苯环,且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1:2:2:1:2的是______;(5)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中间体之一,广泛用于医药、香料、塑料和感光树脂等化工产品,参照上述反应路线,设计一条以A为原料合成的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___。
(6)立体异构中有一种形式为顺反异构,当相同原子或基团在双键平面同一侧时为顺式结构,在异侧时为反式结构,则的聚合物顺式结构简式为______。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A.氯离子很容易被吸附在氧化膜上,把氧化膜中的氧离子取代出来,故A正确;B.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说明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故B错误;C.强酸、强碱、强氧化性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KMnO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故C 正确;D.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发生吸氧腐蚀,故D正确;故选:B。
A.铝与氯盐溶液反应,阴离子与铝表面氧化膜作用也与OH−类似,阴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Al2O3晶体中高电荷、小半径的Al3+,削弱Al3+与O2−之间的静电作用,最终使这种阴离子取代O2−与Al3+结合为配位络离子而溶解,同时这种络离子又阻隔Al3+与O2−间的接触,促使O2−在溶液中与水作用转化为OH−并使氧化膜出现裂缝,在金属离子以及水分子、H+穿透孔隙与铝反应的协同作用下,使铝表面氧化膜溶解;B.NaHCO3受热分解;C.使蛋白质变性;D.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蛋白质的变性、钢铁的腐蚀等知识,属于学科内的综合,注重基础,难点在A选项,中学不太要求。
2.答案:A解析:解:A.脑白金中含有N—H、C=C以及,而葡萄糖只含有—OH和—CHO,营养成分不同,故A错误;B.脑白金中含有13个C、16个H以及2个N、1个O,分子式为C13H16N2O,故B正确;C.分子中含有C=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分子中含有,能发生水解,水解产物中有乙酸,故D正确.故选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含有的官能团,根据官能团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含有的官能团.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记元素周期表常见物质的位置和原子序数,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解答】依题意可推知元素W、X、Y、Z分别为H、N、Na、Cl。
A.常温常压下N的单质为氮气,故A正确;B.Na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可形成NaH、Na3N和NaCl,故B正确;C.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D.H和Cl都具有−1价,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D解析:解:A.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反应,对应的氧化产物氧化性弱,故A正确;B.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漏斗上下气压相同,保证液体顺利流下,故B正确;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灯光熄灭,继续加入硫酸,又逐渐变亮,故C正确;D.苯的密度比水小,仍会发生倒吸,故D错误.故选D.A.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反应;B.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漏斗上下气压相同;C.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的浓度呈正比;D.苯的密度比水小.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氧化性比较、试验基本操作、气体收集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及反应类型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易错题是A,根据M晶体的类型确定M的导电作用,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