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谢谢》
张晓风的三篇散文

张晓风的三篇散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张小娴的散文大都取材于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
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张晓风的散文,希望您喜欢!张晓风的散文一:重寻美丽的偶然许多年前,无意中在日本东京一家生活杂货店里买到一个漂亮的布袋,于是,以后每次重游东京,我都会去同一家店逛逛。
可是,自从那个布袋之后,我再没有找到称心满意的东西了。
有些东西,的确只会让你遇到一次。
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吧?因为一次美丽的偶然,我们爱上了一个地方,并且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惊喜。
可惜,那些惊喜却不在出现了。
虽然是这样,你也许还是会继续探访那个地方,直至你在另一处遇到一个更美丽的偶然。
无数次失望之后,仍然重临,只是因为不想错过。
我们多么害怕失之交臂?有时是一袭衣裳、有时是一件收藏品、有时是一个人,你不一定很想拥有,但是,错过了便太可惜。
我们不敢错过有过美丽回忆或美好经验的地方,不是放不开,而是舍不得。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乐于怀抱着一个微小的希望。
为了一个希望,即使花一点时间,或再失望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星期几的样子?你有没有发觉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样子?星期一的你跟星期三的你是有一点不同的。
这么细微的差别,也许只有你自己看得出来。
我觉得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我比较好看,而星期天和星期一就比较糟糕。
没人明白那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们永远不会是昨天或明天的自己,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同样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觉身边的人在星期六的样子比星期一可爱,也许是因为星期一的工作通常很沉重吧。
到了星期六,他会宽容很多(所以我会拣在星期六发脾气)。
你身边的人呢?你是否能够说出他一星期七天里脸上微妙的变化?还是已经没有感觉了?曾几何时,我们很努力去捕捉恋人身上的一切。
他指甲的形状、拇指的弯度、大脚趾头和第二只脚趾的长短,他牙齿的颜色,他的唇纹,他眼睛里黑和白的比例,他身上没穿衣服时的窘态,他充满情欲时,皮肤散发出来的味道……这一切一切终将消逝,我们惟有尽量记忆。
高中材料作文: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要求: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 【答案】我在张晓风曾经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
因为我在,我珍惜;因为我在,我乐观。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行员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连续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
双腿截肢后,人们表示非常的难过,可是他却十分乐观,认为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奇迹了,他感谢神明给了他再一次生活的机会,他说一定要好好把握。
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经过刻苦的锻炼,又回到了战场,重新驾驶歼击机,翱翔于蓝天。
不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对生活丧失信心,而整日整夜满脸愁容地哀叹自己生活的不容易,反而以超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就是“我在”。
只要“我在”,不论道路多么坎坷、曲折,都将从容地去面对。
我在,是一种大度与豁达。
因为我在,我感恩;因为我在,我欣慰。
曾经有一个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风高浪大,把船打翻了。
佛陀像一片树叶般地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精疲力竭地爬上岸来。
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他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傅:“谢谢师父。
”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都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
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在经历困难后,也许我们会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但是我们并没有失去自己。
只要“我在”,失去的一切总有一天会回来,也许我们还能得到更多。
没有什么比“我在”更美好的,因为我在,花开的声音更加亲切;因为我在,夏日的夜空更加深邃;因为我在,母亲的笑容更加生动;因为我在,明天的鸟啼更加清脆。
张晓风散文全文摘抄

张晓风散文全文摘抄张晓风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下面是一篇以张晓风散文作品为灵感的摘抄文章,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发和感受。
【摘抄1】《在阳光下,有你,很好》阳光在窗外灿烂,少年像一朵绽放的花朵,它在阳光的沐浴下,变得温暖而明亮。
我知道,这一刻,是你的呼吸留下的温度。
【摘抄2】《山与水》山是矗立的巍峨,不断吸纳大地的精华,托起千百年的积淀。
水是流动的清澈,汇聚天地的灵秀,柔化千山万水的峻石。
【摘抄3】《信笺的微笑》信笺是时间的定格,字迹是深深浅浅的点点画画。
而微笑,是永不相逢的相遇,寄托着望你归来的期待。
【摘抄4】《在山雾中,有孤独》山雾笼罩着大地,孤独在其中清晰可见。
它像一只幽灵,来去无形,融入了这座山峦和整个世界。
【摘抄5】《桃花源记》我走进桃花源,一片桃花的海洋。
纵身跃起,仿佛可以在这片花海中自由飞翔。
而那个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就在这片纯净的心灵江湖里。
【摘抄6】《时间的痕迹》时间是一枚碎镜,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许多断裂的痕迹。
我们可以凝视这些痕迹,拼凑出美丽和回忆。
【摘抄7】《思念的街角》思念的街角,我停留在那里,轻轻拂去昨夜唇边的泪痕。
远方的你站在人群中,微笑着向我走来,那笑容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摘抄8】《星空之梦》星空下,我拥抱着无尽的梦想。
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希望的眼睛,每一颗眼睛都告诉我,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摘抄9】《默契的语言》我们之间的默契是一种语言,比文字更直接,比声音更清晰。
它在我们的眼神交汇的瞬间,融入了我们的灵魂,变得永恒。
【摘抄10】《回忆的音符》回忆是音符,它在脑海中轻轻弹奏。
我闭上双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沉默的夜晚,聆听着那些音符,领略着过去的美好。
以上摘抄的文章展现了张晓风散文作品的一些特点,包括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语言。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摘抄,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笔触的深情和文学的魅力。
张晓风

张晓风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认识篇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等,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
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
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描写国家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
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
【素材解读】话题1:与病魔斗争张晓风在美国演讲时,第一次公开她过去二十个月来对抗大肠癌的心路历程。
她说,生病就要勇敢面对,好比走惊险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没有人可以帮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张晓风还引用中国神话中的典故,当孙悟空和妖精打架时,如果大叫妖精的名字,妖精便会自卑地逃走。
她说,当知道身体的对手是谁,对手也会逃走。
链接素材: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
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坚持研究, 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鼠标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通常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海内外,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话题2:爱国怀乡张晓风的童年是在大陆度过的,8岁时即随父母赴台。
应该说她对故国的记忆是朦胧的,但只要打开张晓风的散文集,我们就会发现纸上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任谁都会为她笔下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和灵肉交融的故园情结而震惊,而感叹!虽然张晓风对故园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张晓风,从唐诗宋词秦月汉关中获得了对故园的认识和印象。
张晓风散文精选

1.·读者喜欢它,我俯首感谢。
其实,严格的说,读者喜欢的应该不是我,而是在跟我的字句、我的心情相处时的他自己。
读者喜欢的是被触动的感觉,而感觉是他自己的。
至于我喜欢的是什么呢?我喜欢的是能拥有一片纸一管笔,我喜欢一张桌子,一点抢救出来的时间,加上一个还热心去叙述事情的自己。
我喜欢这来自半片木头的纸的洁净和芬芳,我喜欢那上面的生命的纪录和留痕。
就只是这样而已。
·而今,在写了那么多年之后,出书不再是兴奋的事,不再是清晨小鸟雀跃的喧呶聒噪,而是黄昏教堂清钟扬声之际的庄穆淡远。
·但此刻,面对死亡,文学好像全然无力招架,死亡是滔天巨浪,文学的小舟在其间又怎能抵御?“文学算什么?”我第一次问我自己。
·文学,一向如此高华,如此美丽,而现实人生却遍布生命千疮百孔的剧痛。
而文学一旦面对剧痛,又能如何?我的一本小书是有意义的吗?我在无人的长廊上垂泪。
啊,如果文学笨拙到无法触知死亡,如果文学碰不到人生最剧烈的悲情,则文学何益?出书何益?为书写一篇小序又有何益?2.·这小男孩皮肤光莹透红,和病床上那些比枯叶比槁木更黑皱的肤表相较,两者简直好像各自属于另一种生物。
·在整个死亡的阴影里,只有那孩子光洁的脸是一种救赎,他是新放下的一枚棋子,天机浑妙,可以挽回整盘棋的颓势。
·文学,仍是可加期待的。
一本书,仍有它出航的必要,是为序。
·深夜,灯下,我剪自己的指甲,用自己的指甲刀,我觉得幸福。
剪指甲的声音柔和清脆,此刻我是我,既不妻,也不母,既不贤,也不良,我只是我。
远方,仍有一个天涯等我去行遍。
·不,我想,那老妇人,她不是说我们一样,她是说,我很好,好到像她生命中最光华的那段时间一样好。
不管我们的社会地位有多大落差,在我们共同对着一堆金色柑仔的时候,她看出来了,她轻易就看出来了,我们的生命基本上是相同的。
我们是不同的歌手,却重复着生命本身相同的好旋律。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读后感(5篇)

最新《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5篇)《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篇一应老师的要求,我和妈妈去购置了一本《张晓风散文集》。
得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这一看便不可拾掇。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到山中去》就深深地被折服了。
她对景物,心理等的描绘真是无微不至且恰到好处,普通人难以做到她那样的语句优美,仿佛感同身受的愉快。
我就从《到山中去》这篇文章中闻到了她所述的山之气息。
那种草木的清香一如她的文字般令人心醉神迷。
此刻的文字越来越浮夸了,总能看见许多新词新用法时代在进步。
但在这样躁动的中国文坛里,已难以看到张晓风这样的古典气息,一种浪漫。
或许是她超乎常人的细腻与深度才能写出如此美的文章。
而不是用好词好句建筑起的风花雪月,看似优美,毫无意义。
只是为了卖弄自我的那一点点的文采。
这样不是在污辱文字吗?!所以这就是我喜欢她的一点,她不会让我觉得她故弄玄虚。
看完好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我从内心里敬仰她。
她很感性,她懂得观察与考虑,配合她精准的描绘这一切一切都是我要学习的。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的意境还远远不够。
然而在看完她的文章,她的故事后,我才懂得这一点。
夜晚,临睡前,端起一本书,关掉了爱听的流行音乐。
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种在现代化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质朴,从她字里行间里对情,爱,树,山,人的表达中表达。
急躁而疲惫的心竟在看书时变得清爽畅快,这想来也是奇怪的事情。
真的不知怎样形容,她了我,太多太多。
她的悲凉与温暖我都能感受,或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给我一抹触摸不到的清新。
我置身在泉水中被典雅熏陶着,那里有无限的可能,天马行空。
唯有一个美字能形容这座宁静的心灵花园,被细雨滋润,同时又被阳光包围,灿烂而悲伤地开满了文字的花朵。
一切的不可能,在笔尖的旋转下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会一向追随着,抵达此岸。
《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经典散文集篇二“为什么不让我今生今世看见一次哈雷!”也许是因为阴雨挡住了日食时,我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这句话激发了我心中的共鸣,就好似第一次遇见朋友时,找到共同语言的冲动。
张晓风散文《谢谢》

谢谢我深爱这两个字,这是人类共有的最美丽的语言。
凡不肯说“谢谢”的人,是一个骄傲冷漠的人,他觉得在这个世界过的是“银货两讫”的日子。
他是工商业社会的产物,他觉得他不欠谁,不求谁,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他该得的,所以他不需要向谁说“谢谢”。
但我知道,我并不“该”得什么,我曾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该”爱我,没有人“该”养我,没有人“该”为我废寝忘食。
我也许缴了学费,但老师那份关怀器重是我买得到的吗?我也许付了米钱,但农民的辛劳岂是我那一点儿钱报答得了的?曾有一个得道的人说:“日日是好日!”用现代语言表达,我要说:“每一天都是感恩节。
”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黄昏,而是现在,我要学习说“谢谢”。
在日风渐薄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发现涌自内心的谢意,不管是对人的,还是对天的。
其实,值得感谢的岂止是天、地、日、月、星辰?天地三光之上的主宰岂不更该感谢?在这个茫茫大荒的宇宙中,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而这样理直气壮地坐享一切呢?我们曾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曾预定过陽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曾纳过税吗?我们曾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如果花香要付钱,如果无边的年年换新的草原和地毯等价,如果喜马拉雅山和假山一样计石块算钱的话,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遗产够付吗?如果以金钱来计,一个人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观赏令人感动泣下的一个新生婴儿发亮的眼睛和挥舞的小手呢?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古老的故事里记载:“汉武帝以铜人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
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其实,汉武帝的手法是太麻烦了,承受天露是不必铸造那样高耸入云的承露盘的,如果上帝给任何卑微的小草均沾上露水,他难道会吝惜把百倍丰富的天恩给我们吗?要求仙,何须制造“露水如玉屑”的特殊饮料呢?只要我们能像一个单纯的孩童,欣然地为朝霞大声喝彩,为树梢的风向而凝目深思,为人跟人之间的忠诚、友谊而心存感动,为人如果能存着满心美好的激越,岂不比成“仙”更好?那些玉屑调露水的配方并没有使一个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取得应有的平静祥和,相反的,在他老年时一场疑心生暗鬼的蛊惑里,牵连了上万人的性命。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打开这本书,翻动着纸页,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韵味,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一本书中,仿佛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感情和意义。
这本书便是《张晓风散文》。
她的__总能让我悲喜交加,让平凡的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具自己的一番特色。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
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
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这选自书中的其中一篇:《画晴》。
晴天可以画出来吗?当然可以了。
就如这段,这是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天空蓝得像宝石,山绿得像翡翠。
洒在山谷上的阳光无比温柔,就如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立即,一种欢快,轻松,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此时的心情不也如那阳光一般明媚、晴朗起来了,那“画晴”也画到了心中,原来晴天不仅是晴朗的天气,它还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也是一个个奇妙的文字。
可以生动地画在心中,也可以温柔地写在心里。
此时,我就像与张晓风心连心,因为我读懂了她的内心。
当进入她的写作世界时,便没有了自己的情感,一会儿为那无私奉献、生命力脆弱的昙花默然流泪,一会儿又为那浪漫、可爱、美丽的桃花飞舞的景象赞不绝口。
就是这种悲喜结合,咖啡与方糖融合的感受,让我读懂了张晓风的散文。
这种感觉是美妙的,因为它让我走进了另一个书的世界。
一会儿忧伤,一会儿欢喜,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
当我读它的时候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有一种陶然的幸福。
”合上书,望着远处,我忽然对这些平凡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张晓风散文》读后感2我不禁被这深厚的书香味吸引了。
没错,这就是《张晓风散文精选》。
这本书以一篇篇有意义的散文的形式使人懂得一个个人生哲理,并令人从她细腻的__中备受感动、启发以及深思,还从她不华丽而朴实真诚的话语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要属《人生的什么和什么》了。
这篇__是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为大家叙述的,写了一个人正在开车,收音机转到一个不知什么台的台上,正播着安静讨好的小提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我深爱这两个字,这是人类共有的最美丽的语言。
凡不肯说“谢谢”的人,是一个骄傲冷漠的人,他觉得在这个世界过的是“银货两讫”的日子。
他是工商业社会的产物,他觉得他不欠谁,不求谁,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他该得的,所以他不需要向谁说“谢谢”。
但我知道,我并不“该”得什么,我曾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该”爱我,没有人“该”养我,没有人“该”为我废寝忘食。
我也许缴了学费,但老师那份关怀器重是我买得到的吗?我也许付了米钱,但农民的辛劳岂是我那一点儿钱报答得了的?
曾有一个得道的人说:“日日是好日!”用现代语言表达,我要说:“每一天都是感恩节。
”
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黄昏,而是现在,我要学习说“谢谢”。
在日风渐薄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发现涌自内心的谢意,不管是对人的,还是对天的。
其实,值得感谢的岂止是天、地、日、月、星辰?天地三光之上的主宰岂不更该感谢?在这个茫茫大荒的宇宙中,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而这样理直气壮地坐享一切呢?我们曾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曾预定过陽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曾纳过税吗?我们曾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
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如果花香要付钱,如果无边的年年换新的草原和地毯等价,如果喜马拉雅山和假山一样计石块算钱的话,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遗产够付吗?如果以金钱来计,一个人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观赏令人感动泣下的一个新生婴儿发亮的眼睛和挥舞的小手呢?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古老的故事里记载:“汉武帝以铜人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
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
其实,汉武帝的手法是太麻烦了,承受天露是不必铸造那样高耸入云的承露盘的,如果上帝给任何卑微的小草均沾上露水,他难道会吝惜把百倍丰富的天恩给我们吗?要求仙,何须制造“露水如玉屑”的特殊饮料呢?
只要我们能像一个单纯的孩童,欣然地为朝霞大声喝彩,为树梢的风向而凝目深思,为人跟人之间的忠诚、友谊而心存感动,为人如果能存着满心美好的激越,岂不比成“仙”更好?那些玉屑调露水的配方并没有使一个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取得应有的平静祥和,相反的,在他老年时一场疑心生暗鬼的蛊惑里,牵连了上万人的性命。
他永远不曾知道一颗知恩感激的心才是真正的承露盘,才能承受最清冽的甘露。
中国人的谦逊,总喜欢说“谬赏”、“错爱”,英文里却喜欢说“相信我,我不会使你失望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能接受的是前一种态度,当有人赞美
我或欣赏我时,我心里会暗暗惭愧,我会想:“不!不!我不像你说的那么好,你喜欢我的作品,只能解释为一种缘分,一种错爱。
古今中外,可欣赏可膜拜的作品有多少,而你独钟于我,这就使我感激万端。
”
我的心在感激时降得更卑微、更低,像一片深陷的湖泊,我因而承受了更多的雨露。
到底是由大地来感谢一粒种子呢?还是种子应该感谢大地呢?
都应该。
感谢会使大地更温柔地感到种子的每一下脉动,感谢也会使种子更切肤地接触到大地的体温。
“谢谢”使人在漠漠的天地间忽然感到一种“知遇之恩”。
“谢谢”使我们忘却怨尤,豁然开朗。
让我们从心底说一声:“谢谢!”——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人,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