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理家,大有深意

合集下载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宛如一幅描绘封建社会众生相的宏大画卷,而探春理家这一情节,则如画卷中的一抹亮色,引人深思。

探春,虽为庶出,却有着非凡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

当家族面临诸多困境,她挺身而出,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改革勇气。

探春理家的背景是贾府经济日益困窘,管理混乱。

王熙凤生病期间,探春被委以重任。

她接手时,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

家中奴仆偷奸耍滑、中饱私囊,财务亏空严重,各项事务杂乱无章。

然而,探春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她首先从财务入手,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的点心纸笔钱,因为这是重叠的开支,毫无必要。

又免除了姑娘们每月的头油脂粉钱,因为买办们从中克扣,买来的东西质量低劣,姑娘们都是自己花钱另买,这一项开支纯属浪费。

这些举措看似细微,却体现了探春的精明和务实,她能够洞察到那些隐藏在日常开销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果断地加以改革。

在管理大观园时,探春推行了承包责任制。

将园子中的土地、果木等分配给有经验的婆子们管理,让她们自负盈亏。

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园子的产出,节省了开支,还调动了婆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效率。

这充分显示了探春的创新思维和管理智慧,她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探春在理家过程中,还展现出了难得的公正和果敢。

面对吴新登家的故意刁难,她毫不退缩,言辞犀利地予以回击,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对于那些妄图占便宜、破坏规矩的下人,她绝不姑息,坚决按照规矩进行处罚。

这种公正无私的态度,使得她的管理措施能够得以顺利推行。

然而,探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贾府衰败的命运。

这不禁让人感叹,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的社会制度和家族积弊面前是如此渺小。

探春的努力就像是黑暗中的一丝烛光,虽然明亮,却难以照亮整个黑暗的角落。

从探春理家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关于家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启示。

探春的改革措施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精简开支,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要建立公正公平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效率和效益。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犹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和家族的兴衰荣辱。

在这众多的情节中,探春理家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探春,这位贾府中的“玫瑰花”,精明能干,有胆有识。

当家族的管理出现混乱,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之时,她挺身而出,展现出了非凡的管理才能。

探春理家时,最先着手的就是对贾府的经济开支进行整顿。

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府中诸多不合理的花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项,日积月累下来,却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就比如说,府里少爷小姐们每月使用的头油脂粉钱,这一项的花费居然比外面买的贵了好几倍。

探春可不是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她立马决定废除这项不合理的支出,改让买办们到外面去买质量好又便宜的。

这一举措,看似只是节省了一点小钱,可往深了想,这不正是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改革的体现吗?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探春对大观园的管理改革。

她把园子承包给了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妈子们。

让她们各自负责一块地,种些花果蔬菜,收成除了上交一部分给府里,剩下的都归她们自己。

这可真是个妙招!既充分利用了园子的土地资源,又调动了老妈子们的积极性,还能为府里增加一些收入。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老妈子们接到任务时,脸上既兴奋又紧张的神情。

兴奋的是有了赚钱的机会,紧张的是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了探春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探春所展现出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还有她的果断和勇气。

她不怕得罪人,哪怕是那些在府里有些资历的老妈子们故意刁难,她也绝不退缩。

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妈子仗着自己在府里年头长,对探春的改革措施提出质疑,还在言语间有些不敬。

探春可没惯着她,当场就言辞犀利地反驳回去,说得那老妈子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忍不住为探春叫好,觉得她真是太厉害了!然而,探春的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贾府的状况,但最终也没能改变家族衰落的命运。

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

就好像你明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却还是被黑暗无情地吞噬。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巨著,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贾探春,她是贾府中的次女,被称为“理家”。

在小说中,贾探春以她的沉着、深思熟虑和聪明才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红楼梦中有关贾探春的章节,我深刻体会到了她对于家庭、道德和理性思维所持有的独特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红楼梦中贾探春角色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贾探春作为贾府中的一个女性成员,她以极为独特的角度来看待家庭和家族的重要性。

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女性都注重嫁人生子,以此来延续家族的血脉。

然而,与传统女性不同的是,贾探春在她少女时期就展现出了对于家庭的不同考虑。

她更加注重的是家族的繁荣与长久的发展。

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是相当前卫和不同寻常的,但正是因为她的独到之处让她赢得了家族成员的尊敬和信任。

其次,贾探春的处事方式可以说是相当成熟和理性的。

在红楼梦中,很多时候,其他人都会情绪化地做出决定,而贾探春总是能够保持头脑冷静地分析问题,并作出合适的回应。

她非常注重稳定和平静,从不做出草率且没有深思熟虑的决定。

这种处事之道不仅体现了她的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她对于个人感情和公共利益的高度负责。

此外,贾探春对于道德伦理的理解也非常深刻。

无论是家庭内部的纷争,还是与他人的交往,贾探春都能够站在正义的一方,坚持自己的原则。

她懂得尊重他人,并且追求真实与诚信。

在一个充斥着权谋和勾心斗角的贾府中,贾探春作为一个纯真而善良的人,她始终保持着她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这种坚守不仅为她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给了她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在的幸福。

最后,贾探春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像是贾府中的一盏明灯,能够使人在黑暗的夜晚找到前行的方向。

不仅仅是因为她智慧的头脑和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善良与真诚。

她是一个理智的家族之光,在她的引领下,贾府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保持永恒的价值。

通过阅读红楼梦中贾探春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她那强大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吸引。

探春理家的主要内容

探春理家的主要内容

《探春理家》是一部古典小说,著名的唐代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

该小说叙述了一对红叶夫妇的爱情故事以及探春理家的追求故事。

红叶夫妇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深爱的夫妻,他们分别是陆游和红叶。

陆游是一位官员,他因为贪污而被放逐,红叶却照顾他,把他接受住,后来他们结婚了。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完美,因为陆游因贪污而被放逐,他们夫妻无法共同生活,只能分开生活。

最终,他们还是重归于好,拯救了他们的爱情。

探春理家的故事以一位古代文人探春理家为主角,他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人生,探春理家放弃了贪污的金钱,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在自然中寻找他的心之所向,他的精神和心态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人。

小说的结局,陆游和红叶夫妇最终还是重归于好,红叶夫妇的爱情得以成功,而探春理家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他们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探春理家》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小说,它教会了人们爱情的真谛,提醒人们要追求真理的人生,不要被金钱所迷惑。

它赋予了读者一种正确的思想,为人们指引了一条正确的路。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

红楼梦探春理家读后感《红楼梦》这部巨著,就像一个庞大而精致的园林,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

而探春理家这一段,更是让我看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管理画卷。

探春,这个贾府中的“玫瑰花”,在接手理家这一艰巨任务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没有被家族的复杂关系和陈旧的规矩所束缚,而是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和整顿。

当我深入阅读这一段时,仿佛能看到探春那坚定而自信的眼神。

她一上任,就敏锐地发现了贾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那些不合理的开支、混乱的账目、懒散的下人,在她的眼中无所遁形。

她不像王熙凤那般严厉泼辣,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她懂得如何在不伤人面子的情况下,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就拿她处理赵姨娘兄弟的丧葬费这件事来说吧。

赵姨娘觉得自己的兄弟死了,应该多给些丧葬费,便跑来哭闹撒泼。

探春却不慌不忙,拿出旧例,有理有据地说明不能破例多给。

这场景在我脑海里清晰极了,赵姨娘那尖酸刻薄的话语,探春那冷静沉着的应对,都让我觉得仿佛置身其中。

我能感受到探春的无奈和坚定,她一方面要面对生母的无理取闹,另一方面又要坚守自己的公正立场。

还有她在大观园实行的“承包责任制”,那可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她把园子中的花草树木、池塘田地等分别承包给了府中的婆子们。

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开支,还让园子得到了更好的打理。

我能想象到那些婆子们得到承包权时的兴奋劲儿,也能想到探春在制定这个计划时的精心谋划。

她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比如如何分配任务,如何监督管理,如何奖惩分明。

这种细致入微的思考和大胆创新的举措,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探春理家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她的不容易。

周围的人对她有嫉妒的,有不服气的,有等着看她笑话的。

可她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她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真心希望能让贾府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让这个大家族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

比如在学校里组织一个活动,在工作中负责一个项目,都需要我们有探春那样的洞察力和决断力。

红楼梦87版第九集标题含义

红楼梦87版第九集标题含义

红楼梦87版第九集标题含义
【最新版】
目录
1.红楼梦 87 版第九集的标题概述
2.标题中的象征意义
3.标题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4.标题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正文
红楼梦 87 版第九集的标题为“探春理家”,这一标题概括了本集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集中,贾府三小姐贾探春开始着手管理家务,她以出色的才智和严谨的态度,使得贾府的家务焕然一新。

这一标题不仅揭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传达了探春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

标题中的“理家”二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首先,它象征着贾府的家政事务,意味着贾府的家务从此将由探春来打理。

其次,“理家”也象征着探春所代表的女性力量,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探春以女性之身,担当起家庭重任,显示了女性的能力和智慧。

在这一集中,探春的管理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通过精细的预算和严格的财务管理,使得贾府的家务得以有序进行。

她公正无私,不畏权贵,对贾府的家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一标题与故事情节紧密关联,观众通过这一标题,可以大致了解到本集的故事梗概。

此外,标题“探春理家”也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情感影响。

观众通过这一标题,能够感受到探春的坚韧和才智,对她的管理才华表示敬佩。

同时,观众也能够感受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对探春这一角色产生同情和共鸣。

第1页共1页。

红楼梦人物分析探春

红楼梦人物分析探春

红楼梦人物分析探春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她甚至有“玫瑰花”之诨名。

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社;理家;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发表“百足之虫论”。

远嫁。

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贾探春的外貌,在书中被这样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这好几个成语的连用,将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刻画得鞭辟入里,一位心深人俊的美人儿如在目前。

探春是天生的半奴半主的混合体。

她的父亲贾政是主子,而母亲赵姨娘则是贾府花了几两臭银子买来的奴才。

这种特殊的身份,使探春在那个大家庭里处境非常不妙。

她既不能象宝玉他们那样心安理得地做主子,也不能象袭人等那样,心甘情愿地做奴才。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探春的自然人性不断地发生着扭曲和变异,使她处处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在主子面前,她显得更象奴才,而在奴才面前,她则更象主子。

也许,血管里奔腾着一半奴才的血液,这让探春时刻感觉到深深的耻辱。

所以,她一直在痛苦地反抗着这一耻辱,努力地想做一个真正的主子。

可悲的是,在她的这种反抗里,她的身份地位倒是更接近了主子,可在心理上,她却更接近于奴才。

在探春小心翼翼地摆脱奴才身份地位的过程里,她在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社会化改造。

这种改造的结果是,她作为一个自然人的人性里所固有的一切天然的情感,特别是作为有情感的动物的亲情,慢慢地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只有那些社会人格中,在经过权衡利弊后再进行取舍的社会人性。

在看《红楼梦》时,许多人是欣赏或喜欢探春的,就连作者本人在写探春时,也似乎是充满着赞誉的。

但,只要我们静心地想想,探春真的就值得我们欣赏或喜欢么?只要我们不带个人喜好,客观地去考察一下探春的为人,我们就会发现,探春其实是一个完全被剥夺掉自然人性的人。

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概括

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概括

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概括
《红楼梦》中的“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主要集中在贾母家族中的探春一角,她是贾母的侄女,由贾母抚养成人。

以下是探春在小说中的一些主要情节概括:
出生与成长:
探春是贾母的侄女,出生在荣府。

她从小聪明伶俐,受到贾母的宠爱。

由于家庭原因,她成为了贾母抚养成人的养女。

与林黛玉的关系:
探春和林黛玉是表妹关系,她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姐妹般的感情。

探春性格温和,与黛玉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互相欣赏和关爱。

与贾宝玉的婚事:
探春原本与贾宝玉有婚约,但由于复杂的家庭情况和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这段婚事最终未能实现。

探春对宝玉持有宽容的态度,没有因此而产生过多的矛盾。

治家育人:
探春在荣府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她以贤淑和善的形象为榜样,成为众多贾家后人学习的对象。

她懂得理家治产之道,有过多次帮助解决家庭问题的经历。

临别离世:
探春在小说的后期,因病离世。

她的离世引起了贾府中众人的痛惜,也成为小说中的一次重要的人物生死离别。

探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温和贤淑、通情达理的女性形象,她在贾府中扮演着和谐沟通的角色,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性格特点和遭遇为小说增色不少。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春理家一回实际上是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个人共同管理荣国府。

王夫人知道凤姐病了不能够理事,只好派李纨出来处理家务,李纨又太软弱,王夫人就叫贾探春出来帮助管理,然后又请上了薛宝钗。

这是三驾马车执政,但是因为贾探春表现太抢眼了,所以大家习惯把它叫做“探春理家”。

正因为抢眼,许多读者都忽略了薛宝钗的表现,我们今天来分析下探春理家时宝钗都做了什么。

熟悉红楼的朋友都知道,“金玉良缘”从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开始拉开序幕,在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莺儿以及周瑞家的一干“王家人”的精心策划下,一场金玉良缘的传言就在贾府传播开来,更有元春赏赐的红麝串明确暗示了宝钗和宝玉的婚姻。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母借张道士提亲顺势就否定了“金玉良缘”:“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老太太根本就不提宝钗,在不动声色之中否定了“金玉良缘”,到第三十六回“(宝钗)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这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宝钗放弃了对宝玉的爱情幻想。

自此以后,薛宝钗与林黛玉和解,成为知心的姐妹和朋友。

然王夫人表面上像个没嘴的葫芦,很老实,整天吃斋念佛,但其实很有心计,是个大智若愚且很能隐忍的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促成“金玉良缘”的努力。

趁着凤姐生病的空当,把薛宝钗拉进管理团队,且地位在李纨、贾探春之上,薛宝钗借势“上位”。

笔者认为,李纨、贾探春都是荣国府的正经主子,怎么管都不过分,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而薛宝钗作为荣国府的亲戚,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参与管理贾府事务就非常不妥。

这不符合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原则,这次她不但接受了管理委托,而且表现得耐人寻味。

首先我们来看王夫人是怎么授权的,对李纨是“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对探春是“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一个是“令”,一个是“命”,合起来就是“命令”她俩协理荣国府的意思,她俩都是在王夫人领导之下的。

而对薛宝钗是“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

……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

他们不听,你来回我……。

”这个委托可不得了,这是代王夫人行使职权,即宝钗的地位是高于李纨和探春的。

薛宝钗协助王夫人坐镇上房,处理“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协助监理的是整个贾府的全面事务。

很显然,薛宝钗参与管理的事务比李纨、探春管理的事更重要、层次更高,相当于协助王夫人处理贾府与王公贵族的“外交事务”。

原文中还有一句话:“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

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

”粗粗一读很容易就略过了,“他二人”指的是李纨和探春,她俩的办公地点是在议事厅,而薛宝钗是在上房,应该就是王夫人的办公室。

探春处理亲舅舅赵国基死后赏银之事是偶发事件,薛宝钗不在场,她在上房,处理完后她才现身议事厅的。

即便到了议事厅,她也不轻易说一句话,探春蠲免学中点心、纸笔和姑娘们每月头油脂粉费用,不表态支持或是反对。

探春秉公执法,只支付了该给的二十两赏银,与赵姨娘发生了激烈冲突,蠲免费用更是直接针对小主子的、很得罪人的改革,宝钗依然没表态。

其实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会得罪人,表态支持会让涉及被改革的人听了心里不舒服,反对则得罪探春,所以自始至终,薛宝钗只观察不表态。

这天的午饭是在议事厅吃的,“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

”从座位尊卑次序来看,面南为尊,一般为长辈,其次是面西,宝钗面南显然是尊者位,李纨、探春的坐次均在宝钗之下,与前面的分析宝钗代王夫人行权是一致的。

宝钗确实认真负责,尽心履职,“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

以至于“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

”李纨和探春再怎么严,都是管自家事,但巡视整个荣国府,薛宝钗作为一个未出嫁的大家闺秀,在亲戚府上坐着小轿巡察似有不妥,虽然她的做法对肃整风气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探春的第三项改革是开辟财源,实行承包责任制,探春借鉴家仆赖大家的管理园子的经验,并以此管理大观园,将园圃、池塘等让园中婆子、媳妇等承包起来,对这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改革,宝钗表态了,不但表态了,还出谋划策让大家都得了利益,博得众家人都欢声鼎沸,更重要的是收买了下人们的心,殊不知美名很多时候是靠这些普通群众去传播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很有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拥护和爱戴。

王夫人安排宝钗协理工作大有深意,借凤姐生病的空当让宝钗参与管理贾府大小事务,展现了管理能力,让贾母等支持宝黛婚姻的一方无话可说,探春的表现光辉闪耀,宝钗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但从长远来看,探春理家一回最大的赢家其实是薛宝钗,因为这一次,为她最终与宝玉的金玉良缘赢取了极大的砝码。

从感情上来说,宝玉的意中人是黛玉,他们的爱情是精神层面的心心相印,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而宝钗实际上在做的,是实习当家宝二奶奶的身份,显示自己的能力,了解贾府的情况,为将来当家做铺垫。

在笔者看来,王夫人、薛宝钗及“金玉良缘”支持者的努力均无可厚非,感情的事非人力可强。

然宝钗黛玉,一个得人未得心,一个得心未得人,宁不悲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