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八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含)

第 2 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2-2-1所示),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的同样空间内粒子散布的是()A.B.C.D.2.读图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请你仔细察看、剖析对照图2-2-2所示的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1) 从微观角度剖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由此剖析,分子与原子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B.氢原子C.氧分子D.水分子4.人们从长久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下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的是________;能说明微粒间存在间隔的是________;能说明微粒不一样,性质不一样的是________。

(填序号)①美酒飘香②不一样的花儿有不一样的香味③液化气用钢罐储藏④轮胎爆胎⑤物体的热胀冷缩⑥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灭火⑦非抽烟者遇到被动抽烟的危害5.识图填空:(1)一个氢分子由两个 _______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 _______构成。

(2)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 和 _______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和 _______构成。

(3) 由图可知,分子不一样是因为构成分子的原子_______ 或_______不一样。

6.“一滴水中约有 1.67 × l0 21个水分子”说了然( A.分子很小 B .分子能够再分 C .分子之间有缝隙)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以下事适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说错误的选项是()选项事实解说A B C一畦春韭,十里稻花香水冰后体大211 滴水中大有 1.67 ×10 个水分子分子不断运水分子体大分子很小D6000 L氧气加后可装入容40 L的瓶中分子有缝隙8. 氧气在降温、加的条件下可成淡色液体,此程中生化的是A.氧分子的大小 B .氧分子之的缝隙C.氧气的化学性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种9.如 2-2-4 所示是水分子分解表示。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下列模型符合化合物的是()A. B. C. D.2.“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B.C.D.3.根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原子、②是分子 B.汞原子可变为水分子C.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 D.氯化钠由氯、钠两种元素组成二、分子的定义和分子的特性4.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5.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A.B.C.D.6.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A. B. C. D.7.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和,分裂出来的又重新组合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

可见,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构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8.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9.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单选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作用力,而原子没有2.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B.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 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D. 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4.用“○”与“●”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5.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鑫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

你赞同()A. 小倩B. 小丹C. 小鑫D. 小娜6.N5+是一种具有爆炸性的高能材料,已知一个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

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微粒中的质子数为34B. 每个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 该微粒由5个氮分子构成D. 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7.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A. B. C. D.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完第二章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d 相对应的是()A. 原子、原子核、分子、核外电子B. 原子、分子、原子核、核外电子C. 分子、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分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9.1999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 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单选题1.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A. 5∶1∶2B. 1∶2∶2C. 1∶1∶1D. 2∶3∶12.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 ”表示的是()A. 氮分子B. 氯分子C. 氯化氢分子D. 甲烷分子3.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A. ①②⑤B. ①③C. ④⑤⑥D. ③⑤4.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5.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A. B. C. D.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7.美国曾发射“嗅碳”卫星,用于探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如果每个小球表示一个原子,则下列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A. B. C. D.8.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9.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B. C. D.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 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13.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资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资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资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B. 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

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A. 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B. 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C. 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D. 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是()A. 黄铜B. 医用酒精C. 硫酸铜溶液D. 空气5.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D.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6.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C60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金刚石B. 氖气C. 硫酸铜D. 氮气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C. D.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氧气B. 水银C. 金刚石D. 氯化钠10.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HeB. NH3C. CuD. NaCl11.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2.2 物质和微观粒子模型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2.2 物质和微观粒子模型练习(含答案)

2.2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点击要点1.是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

2.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和,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和;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3.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4.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课堂讲练例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表示为( )巩固训练1 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2 物质的构成与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是( )A.原子→分子→物质B.分子→原子→物质C D巩固训练2 下列实验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是( )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得到硝酸钾晶体B.碘的升华C.水通直流电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D.以上都不是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3.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它们是不同种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5.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白磷自燃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聚集而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唯一粒子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8.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河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测试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测试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是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A. 马路上尘土飞扬B. 公园里落叶随风飘荡C. 烟囱上浓烟滚滚D. 餐桌上饭菜飘香2.夏天,人们常在开空调的室内放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A. 水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C. 水分子的运动变快了D.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雷电交加C. 秋天,桂花飘香D. 冬天,雪花飘飘4.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有空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5.蔗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更容易变成糖水,这是因为()A.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慢B. 在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较快C.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快D. 在不同温度时,分子运动得一样快6.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c表示用手碰一下棉线的一边;d表示这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边。

这个实验说明()A. 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B. 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存在引力D. 分子间有空隙7.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A. B. C. D.8.下列因素中,影响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是()。

A. 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的多少B. 物体温度的高低C. 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大小D. 分子之间的空隙9.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大致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烧菜容易变咸的原因是()。

A. 盐分子减少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 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于扩散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1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卷版+解析)2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卷版+解析)2

2020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要点1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出和氧原子构成.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碳原子和氧原子可以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2.分子和原子◆要点2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氢原子质量的数量级为10-27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Δ基础题系列1.(2018•浙江宁波改编)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2.(2016•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3.(衢州校级月考)物质的构成与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是()A.原子→分子→物质B.分子→原子→物质C. 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有质量和体积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原子大C.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米D.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5.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氧离子6.用新制的凉开水养鱼,往往会使鱼离奇死亡,其原因是()A.新制的凉开水中不含氧原子B.水被加热后变质了C.新制的凉开水中不含氧元素D.水中缺少氧气7.(大庆校级期中)关于二氧化碳和干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8.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高锰酸钾晶体研磨后变成粉末B.打开酒精灯灯帽,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温度升高,冰雪消融D.水通电后能生成氢气和氧气9.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正确的是()A.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B.小丹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C.小鑫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D.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10. (山东省临沂市一模)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库独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C ) A. 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D ) A .分子――→构成
物质――→构成
原子 B .分子――→构成
原子――→构成
物质 C .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
物质 D .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
物质
构成
3.下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A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若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B )
A. B.
C. D.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6.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第6题)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

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7.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8.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D)
9.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科学方法能测得某个原子的质量,其数量级一般是(D)
A. 10-10千克
B. 10-20千克
C. 10-8千克
D. 10-26千克
1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 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11.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第11题)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各写出一条即可)
1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D)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固态碘和碘蒸气都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即属于同一种物质,同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因此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可以使淀粉变蓝。

13.如图所示是一个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每一个单元表示的就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每个单元中的黑色小球代表碳原子,白色小球代表氧原子。

(第13题)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你能看出一个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且“C”在前“O”在后,用字母表示二氧化碳的符号是CO2。

【解析】(1)图中每一个单元表示的就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因此二氧化碳其实是由许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该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按题中要求,用字母表示二氧化碳分子,可写成CO2。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题)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3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5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4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3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解析】(1)由微观模型图可直接看出(1)中的每种分子由几种原子构成,每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

(2)分子由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水分子由氢、氧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

因此,比较可得出: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都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但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所以分子也不同,因此,比较可得出: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