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名词解释:化学风化•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

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69. 土壤自净类型:物理自净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70.土壤污染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71. 我们国家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答: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以上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72. 我国的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并谈谈南北方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73. 为什么制备1mm和0.25mm的所有土样都要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子?
59. 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以H2PO4 ̄1和H2PO4 ̄2为主。
60. 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答:①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固磷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对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调节pH至中性附近,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②土壤有机质 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其固磷作用往往较弱。③土壤淹水 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1、酸性土壤pH上升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20.农业上宝贵的土壤是团里结构土壤(选择题)。
21.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P82
22.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是什么?P86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 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C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 1C,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 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 阳离子代换量(CEC ): PH=7时,每Kg 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习题绪言1.概念: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他们更关心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供给、培肥及持续性。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的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我国四元素论)2.简述土壤的自然经济特性。

1.土壤资源数量有限性2.土壤资源质量可变性3.空间分布固定性3. 简述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生产力。

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彼此差异可能相差很大。

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土壤的生产力。

4.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固体土粒部分:1.矿物质 2.有机质粒间空隙部分:3.水 4.空气 5.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质,其中岩浆岩是主要矿物质。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质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

土壤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活称土壤的颗粒分析。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质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的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2.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的类型?石英、白云母、长石(正长石、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以及其他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3.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和卡钦斯基制有何不同?国际制三级分类制,砂砾,粉粒,黏粒。

卡钦斯基制为二级分类制,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

5.试述砂土,粘土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质地好坏,过砂,过粘如何改良?1.不同1)砂质土总空间孔隙度小,间粒孔隙度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但失水强烈。

黏质土总孔隙度大,粒间空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狭小,雨水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

2)砂质土养分少,缺少黏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弱,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得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得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得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得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得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措施)形成得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得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得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与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得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得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与改良得技术。

7、矿物:矿物就是地壳中得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得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得岩浆冷凝而成得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形成得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得组合形成得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得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得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得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得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与先形成得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得岩石。

14、变质岩:原有得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与化学活性物质得作用,改变了原有得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得新岩石。

二、土壤得本质特征?肥力得四大因子?答:土壤得本质特征就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得四大因子就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答: 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绪论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

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 (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

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

(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铝氧八面体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3、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区别?(简单题)高岭石:(1)1:1型的晶层结构。

(2)无膨胀性。

(3)电荷数量少。

(4)胶体特性较弱。

蒙脱石:(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

4、粘土矿物的南北方哪边肥力更强?为什么?(问答题)答:北方更强。

北方以2:1型矿物为主,含蒙脱石、水云母较多,土壤反应又多为中性或微碱性,因此,阳离子交换量一般较高,则保存养分的能力大。

其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永久性电荷数比较多,其粘结性、可塑、胀缩性比较强。

而南方以1:1型矿物较多,为红、黄壤地带,无机胶体以高岭石和含水氧化铁、氧化铝为主,土壤酸性大,pH值低,阳离子交换量小,晶格内的水铝片和硅氧片很少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无永久性电荷。

晶片与晶片之间形成氢键而结合牢固,水分子及其他离子难以进入层间,并且形成较大的颗粒。

因此其吸湿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较弱,富含高岭石的土壤保肥性差。

二、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动物、微生物残体 2)植物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2、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1)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2)土壤特性:a、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b、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c. 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d. 通气性。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e. 温度。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度。

(3)植物残体的特性:a、物理状态:新鲜程度、破碎程度、紧实程度。

b、C/N比:以25或30:1较为合适。

3、土壤腐殖酸的性质(重点)(1)腐殖酸的物理性质a、颜色: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呈褐色。

b、溶解性:富里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富里酸的一价、二价盐溶于水,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胡敏酸的一价盐溶于水,但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c、吸水性: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d.胶体特性:是土壤有机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e、腐殖物质的分子结构:胡敏酸(890-2500)大于富里酸(675-1450)。

(2)腐殖酸的化学性质a、腐殖物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b、化学组成:习惯上C以58%为其平均值。

c、含氧官能团:羧基、酚羟基、羰基、醌基、醇羟基、甲氧基等。

d、腐殖酸的电性:腐殖酸是一种两性胶体。

即可以带负电荷,也可以带正电荷。

而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

腐殖质的负电荷数量随pH质的升高而升高。

(3)腐殖物质的稳定性与变异性a、稳定性:在温带条件下,一般植物残体的半分解周期少于3个月,植物残体形成的新的有机质的半分解期为4.7-9年,而胡敏酸的平均停留时间为780-3000年,富里酸的平均停留为200-630年。

b、腐殖质的变异性:HA/FA值: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比值。

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一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1.0。

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1.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 比大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的土壤的HA/FA比较高。

4、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水、肥、气、热)(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C、N、P等。

(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胡敏酸可以加强植物呼吸过程,促进养分迅速进入植物体。

胡敏酸钠盐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的激素、异生长素、抗生素等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并能增强植物抗性。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腐殖质形成团粒状结构,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通气性和透水性。

土壤腐殖质是亲水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亲水基团,能提高土壤的有效持水量。

腐殖质为棕色至褐色或黑色物质,增加了土壤吸热的能力,提高土壤温度。

(4)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腐殖质胶体以带负电荷为主,从而可吸附土壤溶液中的交换性阳离子,因此,土壤有机质具有巨大的保肥能力。

腐殖酸本身是一种弱酸,腐殖酸和其盐类可构成缓冲体系。

(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具能与难溶性的磷反应,可增加磷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磷肥的利用率。

5、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跟土壤污染联系起来)(1)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吸附、还原作用,Cr3+。

(2)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3)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重要的碳库。

6、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补充)A 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熟化)B 施用有机肥C .种植绿肥D .秸秆还田三、土壤生物1、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1)温度 2)水分及其有效性(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之间较好。

) 3)pH 4)氧气和Eh值 5)生物因素 6)土壤管理措施 2、三大微生物的主次:细菌>放线菌>真菌 3、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1)化能有机营养型为主: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

2)化能无机营养型:以CO2作为碳源。

3)光能有机营养型。

4)光能无机营养型。

其能源都来自于光。

4、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1)温度 2)水分及其有效性(一般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较好) 3)PH 4)氧气和Eh值 5)土壤管理措施四、土壤质地与结构1、不同质地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改善?一、1)砂质土壤:通透性强;保蓄性弱;养分含量低;气多水少;温度高,土温变化快。

改善措施:应加强抗旱保墒措施,注意灌水技术; 少量多次的及时施肥,注意基肥与追肥并重,防止发生苗木早衰现象。

晚秋时节,苗木容易遭受冻害,对林木注意加强防寒措施。

2)壤质土壤: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气透水性好;养分丰富;耕性表现良好。

壤质土壤中水、肥、气、热以及植物扎根条件协调,适种范围较广,是农林业生产较为理想的质地类型。

3)粘质土壤: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水受涝。

改善措施:应注意改良粘质土壤,同时注意苗木的前期施肥和整个生长期的中耕、松土。

二、土壤质地的改良(改良的实质:改良土壤颗粒) 1)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2)引洪放淤,引洪漫沙。

3)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4)植树种草,培肥改土。

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1. 空气方面:不同大小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气协调。

2. 养分方面: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地协调快速而持久地供应。

3. 水分方面: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分、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4. 热量方面:水气协调的土壤土温也比较稳定。

5. 团里结构具有力稳定性、生物稳定性、水稳定性,团粒土壤宜于耕作,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3、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A、质地:砂质土壤密度多在1.4-1.7g/cm3之间; 粘质土壤密度在1.1-1.6g/cm3之间; 壤质土壤则介于上二者之间。

B、结构:团粒结构多的土壤密度相应降低。

C、有机质:富含腐殖质的土层一般结构良好,比较疏松,密度较小,约为0.8-1.2g/cm3D、土粒排列方式。

4、土壤孔隙的影响因素1)质地:粘土孔隙小,以无效孔隙和毛管孔隙占优势,但孔隙数量多,土壤总孔隙度高;砂土以通气孔隙为主,但数量少,土壤总孔隙度低;壤土的孔隙度居中。

2)结构:团粒结构多土壤疏松,孔隙状况好。

3)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多的土壤总孔隙度高。

4)土粒排列5)自然因素和土壤管理 5、孔隙与水汽的关系非活性孔隙:土壤中最细小的孔隙,其直径<0.002 mm。

由于孔隙过小,土粒表面所吸附的水膜已将其充满,其中水分的保存依靠极强的分子引力,不能移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成为无效水,因此,也称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直径范围为0.002 mm-0.02 mm,这种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所以水分能借助毛管引力保存在孔隙中,并靠毛管引力向各个方向移动,且移动速度快,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空气孔隙:孔径>0.02 mm。

这类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支配而排出,因而使这部分孔隙成为空气的通道,故称之为空气孔隙或通气孔隙。

土壤含水量达到全容水量时,其大小孔隙往往充满水,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数大孔隙充满了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