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2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1、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
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②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
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
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③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
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
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④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
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诅.咒ǔ估量.iànɡ芜.杂wú 豁.然开朗huòB.即.使ì 诚挚.hì会晤.wù 旁稽.ī博采C.砥.砺dǐ 相勖.ù商榷.què 卓.有成效huóD.肄.ì业戳.子chuō蜕.变tuì 骇.人听闻hài【解析】A项“量”读“iánɡ”,B项“即”读“í”,D项“肄”读“ì”。
【答案】 C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肤浅嫉恨孜孜求学义愤填赝B.暇想履行心急如焚安之若素C.飘渺携手祟山峻岭汹涌澎湃D.承诺磐石不能自拔摇摇欲坠【解析】A项赝—膺;B项暇—遐;C项祟—崇。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______。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________的。
3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________的极乐世界。
4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________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出此下策。
A.情谊陶冶深邃未必B.情意陶醉深沉未尝C.情谊陶醉深沉未必D.情意陶冶深邃未尝【解析】“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意”指感情和心意。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陶醉”指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中。
“深沉”指性格沉着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邃”形容深远或高深不容易理解。
“未必”指不一定;“未尝”指不曾。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雕虫小技弭谤沦丧摇摇欲坠B.消声匿迹巍峨萎缩卓有成效C.坚忍不拔蓬勃签署责无旁贷D.骇人听闻充裕诬蔑豁然开朗3.依次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_____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_____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_____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③人们首先_____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④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_____。
A.以致或以及必需保障B.以致和以其必须保证C.以至或及其必须保障D.以至和以及必须保证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的称号。
B.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1998年,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竞选,一时间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敌人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市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逊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含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逊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一个人自信甚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高中语文必修2试题:第4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检测卷(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 <o) 泠然(In©蹇焉(ji d n) 鼎铛玉石(ch e ©扃牖(y o u) 万乘之势(sh B©C.慰藉(ji ) e 桂棹(zh a)愀然(qi u ) 倚歌而和(y i)辇车(ni d n) 不霁何虹(j )i答案D解析A项“窈”读y do B项“楯”读sh ufi C项“愀”读qi d。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 .殊途同归B .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 D .销声匿迹答案C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用错对象且褒贬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冲击本为正常。
D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契诃夫不仅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也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今年是契诃夫逝世110周年纪念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契诃夫戏剧全集》。
B •倭蝗,一种生活在1800万至2000万年前、大小相当于玫瑰花刺,主要以苔藓、藻类和真菌为食,这个物种非常不可思议。
C •安生世界名校英才遴选暨培育工程是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的一个项目,目的是旨在为中国普通高中生提供一个可以申请国际顶尖名校入学资格的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 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答案】B【解析】“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墨守成规”;第二空应填“故步自封”;第三空应填“抱残守缺”。
故选B。
2.填在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_。
A. 尊严就是勇猛B. 尊严就是利爪C. 尊严就是飞翔D. 尊严就是羽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题干中的内容构成排比句,根据前面“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两个句子可知,前后句是有关联性的,“水”的特点是流动,“火”的特点是燃烧,而且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以此来推断“鹰”的特点,根据选项分析,BD用了“利爪”“羽毛”的名词,不合要求,故排除。
AC比较,虽然“鹰”也有“勇猛”的特点,但是“飞翔”更符合作为鸟类的特点,因此排除A.故选C.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第4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蜷.缩(quán)兑.现(duì)磐.石(bān)长.足进步(cháng)B.哀悼.(dào)即.使(jì)诽.谤(fěi)束.之高阁(shù)C。
祈祷.(dǎo)压榨.(zhá)赎.罪(dú)义愤填膺.(yīng)D.镣.铐(liào)酷.暑(kù)戳.子(chuō)繁芜.丛杂(w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裨用典籍诅咒开城布公B。
沦丧狙击矫正相形见绌C。
娱乐毁誉争辨切磋技艺D。
招聘殷勤贻误珠丝马迹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
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C.7月中旬,世博文化中心将上演印度歌舞剧《宝莱坞入场券》;此外,牙买加地下之根雷鬼乐团、布隆迪大鼓表演团、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等团体的演出都代表了各国最高艺术水准。
D。
组织者重点推出了《三国演义》、《少林寺之武僧传奇》、《太极武当》……等皮影戏,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足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观众息息相关....,当主人公“厄运"来临,你想逃避都办不到,就像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B张承范敢以两千对六十万,证明了唐军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的勇气,在这曲末世风雨飘摇....的挽歌中,大唐雄武之风犹未泯灭.C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_测试卷(word版有配套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得以实现人生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信念坚定,执着奋斗的结诗的文学体式,那就是五言诗体。
就声律而言,五言诗以“二/二/一”的音响组成节拍,化板重为灵动,变平实为流走,加以其字句的结末一拍有半个音阶的休止符,正好便于间歇顿宕。
这种在整齐中寓有变化错落之致的声律,与汉语以单音节为基干的语言文字性能恰相适应,故而五七言诗终能发展壮大为古典诗歌的主导形式。
从语句表达功能着眼,“三字尾”作为意群的组合,天然地适应于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自由搭配,进而将整个五言句明晰地划分为“二/三”两个意义段,于是一句诗便能顺畅地表述一个完整的语意单位。
文人古诗还促成了诗歌意象艺术的完形。
意象艺术的完形,首先得益于先秦“比德式”思维的解体。
与此同时,东汉中叶以后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更使敏感的下层士子产生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并普遍渗入文人古诗之中。
这些作品多表现游子思归的情愫,但不限于单纯思念亲人或感叹失意,常将个人命运提到“忧生”的层面上来思考,成为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它让诗歌创作真正成了表达个体生命体验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而这正是诗歌艺术形象得以明确树立的前提。
(节选自陈伯海《唐前诗歌意象艺术的流变》,有删改)【注】“比德式”思维,由孔子开创,指的是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道德、品格、情操有相似之处,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能使人联想起某种美德。
5.下列不能说明乐府歌诗在两汉诗歌转型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的一项是()A.乐府歌诗的多向探索,为文人古诗的定格定型奠定了基础。
B.乐府歌诗“因物兴感”的意象思维活动突破“比德式”思维模式顺畅运行。
C.乐府歌诗的产生,缘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心理机制的广泛作用。
D.乐府歌诗里,人的情感体验结晶为诗歌意象,意象艺术开始发达。
答案:C解析:C不是谈乐府歌诗的作用,而是指乐府歌诗产生的动力机制。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乐府歌诗中最有特色的叙事诗以叙述和描绘为主,并不能体现乐府歌诗在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演变史上的标志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2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繁芜(wú)诅(zǔ)咒估量(liàng)嫉(jí)恨B.憔(jiāo)悴枯萎(wěi)巍(wēi)峨气馁(nǎi)C.砥(dǐ)砺端倪(ní)坚韧(rân)绚(xuàn)丽D.赎(shú)罪深陷(xuàn)毋(wǜ)庸契(qiâ)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豁然开朗安之若素应运而生卓有成效B.民不聊生种族岐视兑现诺言戍戌变法C.义愤填赝心急如焚倍受压榨迥然不同D.发愤图强祟山峻岭挺身而出至理名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此时此刻,我_______想起了50多年前在大学里度过的岁月。
_______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_______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_______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
A.不禁那还在即使B.不禁这正在即使C.不由这还在虽然D.不由那正在虽然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庆出生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他经常自豪地说:“我与伟大的祖国同龄。
”B.近日下水的大型画舫的外形与颐和园的石舫极为酷似。
C.她的冤屈终于得到伸张,她所蒙受的耻辱终于得到洗刷。
D.电影《泰坦尼克号》曾一度风靡全球,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C.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D.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旧有的医疗体制下,经常一人享受公费医疗,全家免费看病吃药的情况,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给病人自己造成危害。
B.上海市公布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新的突破,即着眼于“享有同等国民待遇”,鼓励外商在沪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C.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D.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贸易效率显得更加重要,企业的经营速度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而政府的行政速度则决定着企业的经营速度。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原来这车站和铁路线离山海关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向北张望,心想能远远地眺望一下也好。
和从四野里升腾起来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似的,迷离难辨。
①时已黄昏②竭力张望③任是瞪大了眼睛④苍茫的暮色⑤只有隐隐约约的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⑥也望不见山海关⑦笼罩着大地A.④③②⑥①⑦⑤B.①④⑦③②⑥⑤C.①③②④⑦⑥⑤D.④⑦①⑤②③⑥8.下列新闻报道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B.北京人喜欢吃大白菜,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的白塔那么高。
C.为了给村民们讨一个说法,从前年冬天开始,年近花甲的老村长就带着他和两个弟弟踏上了这漫长而艰辛的告状之路。
D.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剪裁、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9.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句是()A.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是西方第一个以非暴力形式展开斗争的人,他也因此于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B.二十世纪初,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
C.法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上帝创世说,推翻了物种不变的神话。
D.阿尔贝特•史怀哲创立并身体力行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其主要内容是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爱护并促进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不要伤害和破坏生命,不要阻止生命的发展。
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阅读下面一句话,完成10——13题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0.作者强调马克思逝世在“安乐椅上”,其目的是()A.说明马克思逝世太突然,竟没来得及离开办公桌。
B.说明马克思逝世时,没有任何痛苦,作者感到安慰。
C.说明马克思在逝世前几分钟仍在坚持工作。
D.说明马克思逝世时的神态很安详。
11、作者强调“两分钟”,其原因是()A.说明马克思逝世前的时间非常短暂。
B.作者感到太突然,没有思想准备。
C.对马克思这样快的离开人世,作者感到十分悲痛。
D.表现作者深感遗憾的惋惜心情。
12.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起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
B.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C.起转折的作用。
D.起递进的作用。
13.这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拟人B.借代C.讳饰D.比喻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4.第一段中先提“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D.从人们熟知的方面写起。
15.从后文的论证来看,文章却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16.对第二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冒号以后的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由两个复句组成的分句构成,是对“简单事实”也就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解释。
B.分句“人们首先必须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是个条件复句,这一分句通俗而又准确地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
C.分句“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是一因果复句,它以“从而”做连接词,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从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来看,条件复句是用因果复句所阐明的道理做“因”而得出的判断。
17.依次填入下列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18.对第五段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
“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一句,“这”指代“作为科学家”。
D.“这样”所指的是上一段所表述的内容,“这”指代的是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9.文中画线句子作为例证,要证明的一项是()A.他作为科学家,“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B.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C.马克思重视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
D.马克思非常重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发现。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3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更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
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斗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