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调研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古都遗迹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2年6月调研地点:中国古都西安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古都西安的历史遗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历史价值、文化意义以及保护现状,为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 古城墙: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古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垣之一,调研团队对其历史演变、保护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2. 秦始皇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墓葬之一,我们对其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了解到了陵墓的最新保护措施。
3. 大雁塔:作为唐代代表性建筑,大雁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对其展览和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4. 历史街区:调研团队还对西安的历史街区进行了考察,包括回民街、碑林、钟楼等地,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和现状。
三、调研成果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西安古都的历史遗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虽然这些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但在实际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混乱、游客涌入、保护措施不力等。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这些遗迹保护工作的努力和投入。
我们认为,应加强遗迹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同时注重遗迹的合理利用,提高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掘。
四、调研建议1. 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保障历史遗迹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遗迹的损害。
4. 推动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
五、结语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中国古都西安的历史遗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代留下更加丰厚的文化遗产。
文化古迹调研报告

文化古迹调研报告文化古迹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及其保护情况,以及古迹对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了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作为主要地点,考察了西安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文化古迹。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参观了各个古迹,了解其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调研问卷:对参观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古迹的了解程度、参观感受和对古迹保护的看法。
3. 网络调研:通过文献、新闻等网络信息了解古迹的重要性、保护情况和影响。
四、调研结果1. 古迹概况:西安城墙:是中国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古城墙之一,建于明代,全长13.7公里,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规模壮观,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揭示了古代中国帝王陵墓的建造和文化风貌。
大雁塔: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古迹,始建于唐代,高64.5米,具有精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文化价值:古迹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们记录了我国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3. 受众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参观古迹的人群中包括学生、游客、学者等各类人群。
他们对古迹的保护重要性有共识,对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
4. 保护现状:古迹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商业开发带来的破坏、环境污染等。
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确保古迹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五、调研结论本次调研表明,文化古迹对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保护文化古迹是我们的共同责任,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迹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管理措施,保护古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六、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迹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2. 强化政府管理,加大对古迹保护工作的投入。
3. 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的古迹保护教育和活动,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篇一:【精品】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具体考察:第一站:XX地点:XXX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XX首站出发。
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XXX!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
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位于XX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
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XXX地点:参观XXX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9月8日晚我们从XX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
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一、前言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名胜古迹,进行了一次踏青之旅。
这次考察的地点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市。
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们一行人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的考察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评价和建议。
二、考察旅程第一天:中山陵我们一行人第一站来到了中山陵,这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质建筑群之一。
中山陵以严谨庄重的建筑和瑰丽的园林而著称于世。
我们在中山陵内漫步,欣赏着如画的园林景色,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山陵的建筑群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珍贵文物和展品,比如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和图片等等。
从中山陵出来,我们来到了南京市区,途中欣赏了沿路的美丽风景。
第二天:夫子庙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中心的著名景点——夫子庙。
夫子庙是南京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在夫子庙内,我们欣赏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明代建筑和文物等等。
夫子庙内还有各种文化气息浓厚的店铺,可以购买到很多传统文化商品。
下午,我们在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畔散步,欣赏风景、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礼品。
第三天:明孝陵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东郊,考察的是明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明孝陵。
作为中国明朝世系皇帝建陵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又以其庄严肃穆、布局严谨而著名于世。
在明孝陵,我们参观了望狱、太和殿、神道等历史建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宗庙建筑布局的严谨要求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对南京的评价和建议作为一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南京可以说是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从我们这次考察的经历来看,南京既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的城市风貌,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同时也有现代的商业和娱乐设施。
但是,我们也发现南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历史古迹调研报告

历史古迹调研报告历史古迹调研报告一、引言历史古迹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
为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古迹的了解,我们特意展开了一次历史古迹调研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们参观的两个历史古迹进行描述和评价,并给出一些建议。
二、调研目标1.增加对历史古迹的了解。
2.评估古迹保护工作的成效。
3.探索古迹的价值与意义。
三、调研内容1.古迹A: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
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的某一段长城。
这一段长城保存比较完好,墙体建筑结构严密,呈筑土夯筑的特点。
站在长城上,可以俯瞰附近山区的美丽景色。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2.古迹B: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我们参观了吉萨金字塔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庞大和精巧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展现出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和技术水平。
虽然金字塔的外表已经受到了时间的侵蚀,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埃及古代文明的辉煌。
四、评价1.古迹保护工作对于长城,我们观察到了一定的保护工作。
不仅有专门的保护人员巡逻,还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设施,如观景台和限制游客活动的规定。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长城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对于埃及金字塔,我们注意到保护工作相对较少。
游客可以在金字塔周围自由活动,甚至可以攀爬上去。
这样的做法对于金字塔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加强监管和控制。
2.古迹价值与意义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此外,长城连接了中国的北方边疆,具有防御和交通枢纽的双重功能。
埃及金字塔作为埃及古文明的杰作,证明了古埃及人民强大的建筑技术和社会组织能力。
金字塔也是埃及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他们对生命、死亡和来世的独特理解。
五、建议针对以上调研内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古迹保护工作,制定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值班和检查。
关于嘉兴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嘉兴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
嘉兴,这座充满韵味的江南小城,到处都藏着历史的痕迹。
我想通过这次调查,好好挖掘一下嘉兴那些有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看看它们现在过得咋样,顺便也向更多人显摆显摆咱嘉兴的独特魅力。
二、调查对象。
1. 南湖。
南湖可是嘉兴的标志性景点,那是一汪湖水碧波荡漾,就像嘉兴的一颗大明珠。
2. 乌镇。
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到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路走起来“咯噔咯噔”的,特别有感觉。
3. 西塘。
和乌镇有点像,但又有自己的小脾气,那古街古巷弯弯绕绕的,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不过是充满惊喜的迷宫。
三、调查方式。
1. 实地走访。
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亲自跑到这些地方去。
在南湖边,我一边吹着湖风,一边看那一艘艘游船在水面上晃悠;在乌镇和西塘,我就穿梭在古街古巷里,摸摸那些老房子的墙,看看那些古桥的栏杆,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2. 采访当地居民。
见到那些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大爷大妈,就凑上去跟他们唠嗑。
这些大爷大妈可热情了,知道我要了解古镇的事儿,那话匣子就像开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3. 查阅资料。
回家后还得补补课呀,从图书馆找些书,在网上搜搜资料,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细节。
四、调查结果。
# (一)南湖。
1. 现状。
南湖现在建设得可好了,湖边有宽敞的步道,很多人在那散步、跑步、骑自行车。
湖水也清澈得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湖心岛上的烟雨楼依旧静静地立在那,就像一位优雅的老者,看着岁月变迁。
2. 历史文化价值。
这可是有大意义的地方。
当年中共一大就是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的,这一事件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所以南湖不仅是自然美景,更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二)乌镇。
1. 现状。
乌镇现在可出名了,国内外的游客都挤破头往这跑。
古镇里有很多特色的小店,卖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像蓝印花布、乌镇酱鸭之类的。
晚上的时候,河边的灯笼都亮起来了,那景色就像一幅水墨画,再加上水上的乌篷船,船夫摇着橹,“欸乃”一声,仿佛把人带到了古代。
寻访古迹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古迹,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迹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行人于2021年暑期开展了寻访古迹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保护现状,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激发我们对历史的热爱。
二、实践活动概况1. 活动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2. 活动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咸阳市、河南省洛阳市3. 参与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大学生4. 活动内容:参观古迹、采访专家、实地考察、撰写报告三、实践活动过程1. 西安(1)兵马俑:我们首先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坑,了解了秦始皇帝陵的规模和布局。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相关专家,对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了解。
(2)大雁塔:随后,我们来到了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大雁塔。
在大雁塔内,我们参观了佛教文化展览,了解了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玄奘法师纪念馆,对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壮举表示敬佩。
2. 咸阳(1)乾陵:我们来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
在乾陵景区,我们参观了昭陵六骏、石刻群等历史遗迹,感受到了唐代帝王的雄伟气势。
(2)咸阳古城墙:我们还参观了咸阳古城墙,了解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
在古城墙上,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了古城墙的历史变迁。
3. 洛阳(1)龙门石窟: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龙门石窟,参观了奉先寺、潜溪寺等石窟群。
在石窟内,我们欣赏了精美的佛教造像,了解了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2)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白马寺,我们参观了塔林、钟鼓楼等建筑,了解了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四、实践活动总结1. 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古遗迹调研报告

古遗迹调研报告古遗迹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遗迹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调研古遗迹,可以了解和研究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文明进程。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某个具体的古遗迹,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推动保护和传承古遗迹的工作。
二、调研地点和时间:本次调研选择了某省某县的某个古遗迹作为调研地点,并于2021年8月进行了实地调研。
三、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研:首先,我们搜集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对该古遗迹的背景和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2.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观察了古遗迹的实际情况,包括遗址的位置、规模、建筑结构等方面。
3. 专家访谈:我们还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听取他们对古遗迹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和发现:1. 古遗迹的历史背景:该遗迹始建于唐代,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经过多次历史变迁,该遗迹有过多次的修缮和重建,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古遗迹的遗址:该遗迹位于一个山区,占地约500亩。
遗址保留了许多唐代建筑的遗迹,其中包括宫殿、寺庙、观景台等建筑群。
3. 古遗迹的保护情况:由于多年来的人为破坏和自然风化,遗迹的部分建筑已经严重损坏。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但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4. 古遗迹的价值和意义:该遗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对于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遗迹还具有旅游和教育的价值,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五、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保护工作:为了保护古遗迹的完整性和纯正性,我们建议在遗址周边设立保护区,并加强对遗迹的日常保护和管理。
2. 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提升古遗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古遗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参观和研究。
3. 引入专业机构和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我们建议引入专业的机构和人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培养和选拔一批研究人员,推动古遗迹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胜古迹调研
玉海楼
(玉海楼正面)
玉海楼,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三面环水,前后两进。
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玉海楼左临湖滨公园,与绿荫蔽天的古榕遥相辉映;三面环以池塘,前后凡两进,面阔各五间,楼有廊,前后相通。
大门有清李文田书“玉海书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联;前后厅堂分别悬以郭沫若和潘祖荫书的“玉海楼”匾额。
楼西首有“园厅”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两三人”诗意;又称“百晋陶斋”,厅前有园曰“颐园”,相传毁,园有荷花池,年年盛开。
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
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
建国以来,玉海楼经多次整修,目前已渐复旧观。
自从文物馆驻内办公以后,栽松莳花,美化了环境,并征集到大批古籍、字画和文物,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供人观赏。
玉海楼的特殊意义
玉海楼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私家藏书楼。
它如同一个文化坐标,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堪称当时温州文化的领军人物。
他们上接王开祖、林石、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开创的永嘉学派,后启晚清东瓯务实创新的事功学说。
特别是孙诒让,其后半生以弘扬传统学术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广布于世,并于国家变革之际,身体力行,革故鼎新。
玉海楼是孙诒让晚年藏书、读书、交游、研学的场所,自1888年其父孙衣言为他建楼至1908年离世,他的活动多以玉海楼为轴心。
这20年间,是晚清东西学冲突与融合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
其间还发生了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
孙诒让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积极投身兴儒救国,在寻求富国强民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将永嘉学派的经世之学传承发展,以达到“振世救敝”和“富强之原,在于兴学”的改良目的。
孙诒让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三部代表作为线,贯穿其治学一生,玉海楼也就成为他治学、研究和发扬永嘉学派的中心和标志。
(玉海楼一角)
人文历史
(末代大儒孙诒让)
玉海楼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南北朝向,在东西3条轴线上分别布
列玉海书楼、百晋陶斋、居室、后花园。
此匾悬于玉海书楼庭院前进,右无款,左款:“琴西世丈以深宁叟(宋王应麟)名其书额其藏书楼,且以公诸后生之能读书者,其用心深厚也!光绪己丑季春年潘祖荫”。
此款点出楼取名的出处(因孙氏父子仰慕南宋学者王应麟著作宏富,取其600卷巨制《玉海》为楼名),并盛赞孙衣言建楼之功德。
手书者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庵,江苏吴县人。
咸丰二年(1852)探花,授编修,迁侍读,以正直敢言有官声。
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补授工部侍郎。
同治七年调任户部侍郎,光绪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补授礼部右侍郎。
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潘祖荫题此匾为光绪己丑(1889),为玉海楼建成后一年,次年他即谢世。
潘祖荫好学,通经史,喜收藏,储金石甚丰,因与孙衣言的关系,早年即对孙诒让有耳闻。
如《籀庼居士六日生日寿诗有序》载:“居士少举于乡,不第,未尝试吏,诸公贵人,希识其面,然亦往往闻之。
故尚书潘祖荫,翁同龢咸负时望,各愿致诸门而不得”。
而孙诒让在写《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对当时新发现的彝器款识进行考证时,不少就得益于潘祖荫的宏富收藏,在写于1903年的《古籀余论后叙》一文中,对学术知交潘祖荫充满了怀念之情。
此匾究竟由孙衣言还是孙诒让请潘祖荫题字,后世无法考证。
但从匾的款识来看,由孙诒让出面的可能性较大。
建筑特色
玉海楼这个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筑群由玉海藏书楼、孙诒让故居和百晋陶斋组成,分别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条纵轴线上,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玉海楼建筑古朴,树木苍翠,绿荫蔽空,庭院四季花木芬芳醉人。
玉海楼是孙诒让藏书治学著述之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如郭沫若、胡乔木、费孝通、许嘉璐等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题词,毛昭晰、张文彬、罗哲文、张柏、史树青等知名专家学者也相继前来参观,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专家、学者、教授,也络绎慕名来玉海楼瞻仰和访问。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称赞玉海楼“国之瑰宝”。
1996年,玉海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玉海楼一角)
孙诒让故居的台门取名为“百晋精庐”,两旁的对联,“颐园松菊,玉海图书”,是孙诒让先生的手迹。
孙诒让故居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平面布局由门屋、客厅、正楼三进构成,并用天井分开,排列在同一纵轴线上,左右对称,四柱成间,继承了传统的定例。
百晋陶斋前面有个花园,叫“颐园”。
园内种植四季花木,古树葱翠,是少有的古朴清幽之处。
园中凿荷花池种植白莲,至今常年盛开不衰。
原来的台门上有孙衣言的手迹,写着“方石额”三个字。
这边是当年郭沫若书写中堂的刻石:“甲骨文之学创始于孙仲容,继之者为王观堂,饮水思源二君殊可纪念。
”这里的孙仲容就是指孙诒让先生。
旁边是孙衣言所写的对联:“务求知古如君举,尤喜能文似水心。
”是从孙衣言的善祠塾移置到此的。
(玉海楼特写)
客厅是当年孙衣言、孙诒让接待朝廷命官和高明贵宾的地方,当时两边立着“迥避”、“肃静”旗牌。
因为客厅的抬梁结构,往往雕梁画栋,因此也叫花厅,但这里的花厅古朴大方,这也就显示了孙氏是一清平官家。
客厅的中堂上悬挂着的这块蓝地金色的大匾额,外框金色云纹,格外醒目,上面写有“兄弟重游泮水,光绪十九年浙江学政陈彝立”。
这块匾额讲述的是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和叔叔孙锵鸣相继考取进士后,过了60年,再重访京都,参加进士相会的盛事。
孙诒让故居的正楼是仿四合院结构形式建造的,前后是楼房,左右是厢房,楼顶龙凤兽,独具浙南大户人家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天井开阔,夏天引来东南风,冬天阳光充裕,花草怡人,生活起居十分舒适。
它还有一个后花园,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
孙诒让先生在少年时,从乡下潘岱搬进县城,40岁时才搬到这里,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如《墨子间诂》、《周礼正义》等。
1908年,孙诒让先生逝世后,其家道日渐衰落,玉海楼和故居也作为家产分给他的五个儿子。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投入数百万元对其进行七次的保护维修,并在1996年开辟了孙诒让纪念馆、民俗文物陈列室等。
自己的速写
(玉海楼总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