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篇一:历史遗迹考察报告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15年7月9日开始了我们学校组织的历史遗迹考察活动,为期四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法门寺,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博物馆,华清池,咸阳博物馆,茂陵,昭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这一路上,我们目睹了各样的文物古迹,收获颇丰。

7月9日,早上6:00坐车出发,车沿褒河一路走,我坐的那辆车是王老师带的队,车一边开,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

听老师说,由于褒河水平面上升,以前的褒斜道现在部分已经处于水中了,从窗子望出去,依然可以看见栈道淹在水中痕迹。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考察活动。

中午12:00到了宝鸡,吃了午餐之后,就出发去法门寺了,远远就可以看见合十舍塔。

一.法门寺进入法门寺后,在佛光大道两边均是佛像,慈眉善目,形态各异。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中的佛骨舍利就藏在地宫中,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

法门寺中的大量唐代宝藏也均由地宫的显露而重现人间。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

地宫当中还有大量的琉璃器,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地宫中还有一种瓷器,质地非常细腻,空空如也的瓷碗看上去就和装满了水一样,可见唐代制瓷业之发达。

里面还有唐代服饰的图画及实物,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人的生活风尚和手工艺水平,有的工艺品我们至今是无法复制的,我深深地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首先,感谢您对历史遗迹调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我将以“历史遗迹-文明的见证”为主题,向您汇报此次调研的结果。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1. 目的:调研历史遗迹,了解其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从而推动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些遗迹,传承历史文化。

2. 背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历史遗迹受到了破坏和忽视。

通过调研,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方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同时与一些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

2. 过程:本次调研共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分别是长城、故宫和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全面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长城长城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线。

长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和环境破坏等原因,长城出现了脆弱的现象,亟待保护。

2. 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宏伟的建筑和宝贵的文物,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然而,由于游客过多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故宫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保护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3.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奇迹。

兵马俑作为一种独特的青铜器形式,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后世军事文化的影响深远。

然而,兵马俑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保护与利用建议1. 增强保护意识:加强人们对历史遗迹保护的认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形成全社会的保护共识。

2. 加强管理与修复:增加对历史遗迹的管理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保障遗迹的长期保存。

3. 合理利用与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历史遗迹的旅游、教育、文化活动等功能,实现遗迹的价值最大化。

参观历史遗迹的实践报告

参观历史遗迹的实践报告

参观历史遗迹的实践报告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历史遗迹。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独特魅力。

在这份实践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历史遗迹的参观经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首先,我参观的历史遗迹是一座古城遗址。

这座古城经历了数百年的兴衰,见证了历史的波澜壮阔。

当我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而繁荣的时代。

我用眼睛去扫描周围的古建筑、遗址和石碑,每一块砖、每一张石刻都散发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这座古城的参观充满了期待。

在古城的南门,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文明之城”。

这块匾额几乎是整个古城的标志之一,象征着这座城市曾经的繁荣和发展。

经过向导的介绍,我了解到这座古城是一个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商人和游客。

站在匾额下,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和荣耀。

接下来,我参观了城市的核心地带,那里现存着一座古代宫殿的遗址。

尽管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这座古宫依然展现出宏伟和庄严。

我沿着殿堂走廊漫步,想象着古时皇帝巡游的场景。

壁画上绘制的神秘故事和美丽图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随后,我参观了一个古代庙宇的遗址。

这座庙宇是古人虔诚祭祀的地方,也是他们对信仰的见证。

我进入庙宇,踏在石阶上,感受到庄严和肃穆。

殿内供奉的神像栩栩如生,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身处这个庙宇,我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人类对超越世俗的追求。

参观完这座历史遗迹后,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遗迹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更是历史的镜子,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自豪自己的文化传承。

此外,参观历史遗迹还让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历史遗迹是无价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保护修复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也了解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

革命遗址遗迹报告范文

革命遗址遗迹报告范文

革命遗址遗迹报告范文某座城市的革命遗址遗迹报告本报告旨在对某座城市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调查与描述,以便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梳理,我们对以下几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详细描述。

一、某某广场革命纪念碑该纪念碑位于某某广场的中央,高耸入云。

建筑结构为石质,十分坚固稳定。

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一组组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事迹,寓意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的宝贵生命。

纪念碑四周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作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心灵寄托,该革命纪念碑不仅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展示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建筑。

二、某某博物馆革命展览区某某博物馆建筑庄重典雅,其中设有革命展览区,用以展示该城市的革命历史。

在展览区内,陈列着众多珍贵文物、图片和实物,详细记录了该城市在革命时期的活动和战斗。

人们可以通过观赏展品,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某某博物馆的革命展览区是向公众普及革命历史知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某某红色教育基地某某红色教育基地是以革命纪念馆为核心,以周边红色遗址为支撑,打造的一处集红色教育、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方。

基地内有多个革命遗址,包括革命旧址、红色纪念碑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和互动体验,进一步了解该城市的革命历史,感受那段艰苦而充满荣光的岁月。

某某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为了通过互动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四、某某烈士陵园某某烈士陵园是对革命烈士的崇高纪念和告慰,也是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永久展现。

陵园内广阔的场地上矗立着一座座雄伟壮丽的纪念碑和墓碑,记载着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的名字。

烈士陵园始终保持整洁,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每年的革命纪念日,人们会在这里举行庄重隆重的纪念活动,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深敬意。

综上所述,某座城市的革命遗址遗迹是该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革命烈士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通过对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可以将革命的光辉演绎给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弘扬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报告(2篇)

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遗迹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活动。

本次考察以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目的地,对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本次考察的实践报告。

二、考察对象及背景1.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园的一部分。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共有三个坑,其中1号坑规模最大,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对研究秦代历史、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内,是唐代著名佛教圣地。

大雁塔建于公元652年,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而建,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

大雁塔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3. 华清池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唐代皇家园林。

华清池建于公元747年,原名“温泉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

华清池以其独特的温泉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三、考察过程及收获1. 秦始皇兵马俑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兵马俑的制作工艺、排列组合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形象逼真,展现了秦朝军队的雄伟气势。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秦朝的历史、军事、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大雁塔在大雁塔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历史背景,以及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大雁塔的宏伟建筑和精美的壁画,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考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佛教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华清池在华清池的参观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唐代皇家园林的韵味,了解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华清池的温泉资源被誉为“天下第一温泉”,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认识到历史文化遗迹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第1篇:历史遗迹调查报告---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

在这座让无数人瞻仰的革命历史圣地我们将进行一次访谈式的社会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增进人们对烈士陵园的了解和认识,并收集游客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建设革命历史遗迹而尽我们的一份微力。

整个调查共有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二.少年篇少年们全都出生在90年代以后,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着全新一代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和老师既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影响程度。

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对烈士陵园和广州近代的历史的了解作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来烈士陵园参观的少年学生有近60%都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组团的形式来到这儿的,他们来这儿基本上都是以大部队的形式参观游览。

2---当问到他们对烈士陵园的最深的体会时,他们这样答道:烈士陵园是个庄严的地方,和课本里讲到的公园很像。

特别是那些高大挺拔的常绿松柏和雄伟的纪念建筑更令少年们心怀尊崇,而对于里面的革命故事则不多人知道,凡知道者皆来自于老师或者老一辈的人。

他们更多的是只知道这里是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则表现不适,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至于每年的清明都会有很多家长带他们过来祭拜,或许这也是一种让他们增进认识的方式,对此我们也顺便与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而家长则普遍认为现在的少年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越来越薄弱,他们认为他们自己也有做的不过的地方,如自己本身也较缺乏这方的认识等,所以家长提出希望陵园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少年们能处身感受会更深,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认识。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少年们对4---个不错的晨运地点。

当然也不乏有些游客是专程过来了解烈士陵园的一些烈士及其英勇事迹的,强调自己对烈士无限的敬仰。

除了那些专门过来了解革命烈士事迹的游客外,其他的对于我们所问及的“是否了解烈士陵园里面的烈士事迹”这一问题都比较迷茫,并不了解里面的历史。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调查报告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调查报告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调查报告摘要:本文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背景介绍、历史价值、保护状况和对公众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对多个历史遗迹的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近代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加强对这些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引言:近代历史遗迹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历史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些遗迹,我们对多个近代历史遗迹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将对这些遗迹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一、背景介绍近代历史遗迹是指那些与近代历史事件相关的建筑、遗址、文物等,包括抗战遗址、革命纪念地、旧址、纪念馆等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了解和研究近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价值近代历史遗迹反映了近代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通过对这些遗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历史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些遗迹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某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三、保护状况尽管近代历史遗迹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遗迹正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一方面,部分遗迹的建筑结构已经老化,需要加强维修和保护;另一方面,一些遗迹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面临着土地利用和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因此,加强对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四、对公众的意义近代历史遗迹是公众了解近代历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这些遗迹,公众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事件的影响力,进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近代历史遗迹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结论:通过对多个近代历史遗迹的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近代历史遗迹的重要性和当下面临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遗迹,我们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遗迹的维修和保护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近代历史遗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考察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基地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基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考察内容1. 参观地点:我国某著名历史基地2. 考察内容:(1)了解基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2)参观基地内的文物古迹,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3)聆听历史讲解,了解相关历史事件;(4)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考察过程1. 考察前,我们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历史专家对基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考察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文物古迹,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3. 考察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考察成果1.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考察,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提升了历史素养。

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学习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历史事件,提升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参观历史基地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4.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察总结1. 考察活动组织严密,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关注历史,传承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希望学校能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砥砺前行。

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第2篇一、考察背景为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对某历史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旨在了解历史基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15年7月9日开始了我们学校组织的历史遗迹考察活动,为期四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法门寺,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博物馆,华清池,咸阳博物馆,茂陵,昭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这一路上,我们目睹了各样的文物古迹,收获颇丰。

7月9日,早上6:00坐车出发,车沿褒河一路走,我坐的那辆车是王老师带的队,车一边开,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

听老师说,由于褒河水平面上升,以前的褒斜道现在部分已经处于水中了,从窗子望出去,依然可以看见栈道淹在水中痕迹。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考察活动。

中午12:00到了宝鸡,吃了午餐之后,就出发去法门寺了,远远就可以看见合十舍塔。

一.法门寺进入法门寺后,在佛光大道两边均是佛像,慈眉善目,形态各异。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中的佛骨舍利就藏在地宫中,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

法门寺中的大量唐代宝藏也均由地宫的显露而重现人间。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

地宫当中还有大量的琉璃器,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地宫中还有一种瓷器,质地非常细腻,空空如也的瓷碗看上去就和装满了水一样,可见唐代制瓷业之发达。

里面还有唐代服饰的图画及实物,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人的生活风尚和手工艺水平,有的工艺品我们至今是无法复制的,我深深地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畅游在唐代文化中不知不觉就参观完了,已经快4点钟了,接下来就要回西安了,第一天的考察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很充实,也很有趣,并且学到了不少之前不了解的知识,很有收获。

第二天我们去了临潼,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及博物馆,华清池,虽然天气比较热,但是大家都兴致一点不减,深深地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博物馆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及秦始皇陵博物馆,我们首先去的是兵马俑一号坑,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

侗坑的最东端是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

他们是部队的前锋。

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

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

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

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

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

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

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 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 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

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

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在秦俑坑里面见到一小部分兵马俑的碎片,还有一小部分俑坑里面的碎片被收集,一些专家正在进行这些碎片的修复工作,专注而娴熟。

二.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

公元644年唐太宗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公元747年改名华清宫。

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

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

在华清池内,我们体会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也邻略到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情怀。

第三天我们去了咸阳。

一.咸阳博物馆咸阳博物馆虽然看起来有点小,但里面的文物数量,种类繁多,文物价值也不容小觑。

全馆现有九个陈列室,一个碑廊,陈列面积共一千一百平方米,主要陈列为: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陈列,咸阳碑石陈列,宗教文物陈列,以及咸阳出土历代马俑珍品展。

一展厅主要介绍秦都咸阳至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典型文物简要说明秦人早期的历史,突出商鞅变法、农业发展、军事实力、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

二展厅主要介绍秦咸阳一、二、三号宫殿遗址的建筑成就,重点介绍宫殿遗址的砖瓦建材、宫室壁画、铜质构件及排水设施、冷藏设施、取暖设施等建筑成就。

三展厅主要展示秦咸阳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和秦人墓葬区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丝绸等手工业制品。

使我们对秦汉时期的工艺水平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茂陵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因而得名。

它历时53年修建而成。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

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我们参观的茂陵博物馆是建在茂陵东侧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祁连山墓冢前。

因为国家政策的保护,我们参观的只是被开发的霍去病的墓。

站在霍去病墓的最顶端的亭子,我们所能看到的一直是茂陵的封土堆。

茂陵博物馆建馆27年间,动员当地群众交献文物和广泛征集茂陵文物达4000余件,其中不乏国宝文物,如错金银铜犀尊、玉雕铺首、鎏金马、鎏金银竹节熏炉等。

特别是鎏金马,通体用黄金打造而成,天衣无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艺术瑰宝。

三.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位于咸阳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为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

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从公元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公元743年,昭陵陵园持续建设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万亩,陵园内有187 座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昭陵陵园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长乐公主、韦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精品。

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博物馆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在昭陵,我们看到了许多唐代石刻以及壁画,感受到了唐朝宫廷生活气息。

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了,我们参观西安的古遗迹。

一,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第一展馆包括第一部分《人猿揖别》,距今115万年前的先民遗存。

第二部分《凤鸣岐山》,西周王都的丰富遗迹,第三部分《东方帝国》,秦帝国以兵马俑为代表的文物;第二展馆包括第四部分《大汉雄风》,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第五部分《冲突融合》,陕西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第三展馆:第六部分《盛唐气象》,中国古代鼎盛时期隋唐时代典型遗存,第七部分《告别帝都》,展示唐以后作为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

整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文化多的让人应接不暇,是展现古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佳场所!二.大雁塔,小雁塔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

建于唐景龙年间,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北广场规模宏大,主题景观为水景喷泉,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南端设置有观景平台。

音乐喷泉位于广场中轴线上,围绕喷泉有还不少细致的小景观,如北广场入口处的大唐盛世书卷铜雕,其后的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旁边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还有地面铺装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国美术特色的“诗书画印”雕塑等,甚至灯箱、石栏等建筑上都题有著名诗篇。

我们在大雁塔留下了欢乐的足迹。

此次考察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加了我的民族自豪感,也感受到不同的地域风情。

通过这次考察,不仅对我们的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比如佛学,文物的专业知识。

虽然本次专业考察时间有限,每个遗迹停留时间比较短,但我们看到的历史和书本上的历史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是真正触摸到那鲜活的历史,加深了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