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平煤八矿勘察设计毕业论文
平煤八矿二水平己一回风暗立井揭穿突出煤层实践

出危 险性 预测 , 标 超过 规 定 , 指 执行 局 部 防 突措施 , 不 超规定 则 向下 掘 进 , 掘至 距煤 层 顶板 2 m时 进行
工作 面预 测 , 指标 不超 则进行 爆破揭 煤 , 层揭开后 煤
收稿 日期 : 0 9—1 20 2—2 1 作者 简 介 :朱 伟 强 ( 9 6 ) 男 , 南 孟 津 人 , 程 师 ,9 9年 毕 业 17一 , 河 工 19
后 , 用 抽 放 钻 孔 对 煤 层 进 行 注 浆 。 否 则 , 充 钻 孔 利 补
1 。 直接 顶板 岩 性 为 2 4 m深 灰 色砂 质 泥岩 , 上 0, . 其 为厚 约 1 . 1 5m细砂 岩 , 底板 为厚 约 12m的深灰 色 . 砂质泥 岩 , 其下 为 1 . 中粒砂 岩 。 7 1m
至 下 口。
设 备 吨位 较 大又在 硐 室 内起 吊困难 , 进 至距 煤 层 掘 7m岩柱 再施工 抽放 钻孔 方法 不 可行 。经 充 分讨 论 结 合 以往 经验 , 决定 采 用 在上 口直 接施 工 瓦斯 抽放
钻 孔 的方 法 对 全 煤 层 进 行 瓦 斯 抽 施 消 突 。
层 。因此 , 工 中心 孔 前 必 须 先 对 煤 层 进 行 消 突 。 施
由于 突 出煤 层 顶 板 距 暗 立 井 上 口 1 . 反 井 施 工 7 5m,
水、 排矸 之用 , 心孑 打 好后 从 上 向 下 爆 破 循 环 掘 中 L
进 , 用 组 合 模 板 , 高 I2 掘 一 段 打 一 段 , 采 段 .5 m, 直
或延 长抽放 时 间。 当上 述 工序 完 成 后 , 反 井钻 机 用 由上 而下先 施工 1个 2 0m 小孔 , 后在采取 安 2 m 之 全防护措 施 的条 件 下 用 14 0 m 大 钻 头 自下 而 0 m 上反扩 1 中心孔 , 后 由人 工 从 上 向下 扩刷 至 设 个 最
平煤股份八矿热水泵房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应用

由于该热水的抽采需要井下热水泵 房、 地面水厂蓄水池 、 地 面职 工澡堂等多地点相互协作 . 环节较 多.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 出现井 下热水仓蓄满溢流至大巷 . 疏水 降压不及 时 . 造成采面工作环境压力
大、 温度高 , 职工工作条件恶略等现象 。 泵房的人工操作方式与集 团公
3 热水 泵 房 自动化 改造 方 案
由于热水泵房不作为 主排水 系统 , 是以疏水降压 、 节能降耗为 目 的. 所以途径地点较多 。 涉及 的范围也较广 : 热水仓一热水泵房一二水 平 中央变电所一 新副井 井筒一 地面水 厂蓄水 池一澡 堂温水 楼及浴
池 } 水调 度 在地面 蓄水池 安装一套 P L C从站 . P L C从站通过 蓄水池及温水
一
传输数据外 . 还收集热水仓内安装 的压力、 水位 、 电流传感器所采集数 据. 地面从站数据及热水仓数据全部 经过 P L C主站进 行分析处理 . 下 达相关指令 . 对 系统进行控制。 同时在泵房安装一套操作 台. 也可就地 控制。 当地面水位传感器采集的水位数据低于设定值时 . P L C从站首先 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 然后将信息传输到热水仓 P L C主站 , 主站收到 从站 的判断信号. 开始执行起泵程序 。 当地面蓄水池蓄满后 . 水位传感 器将监测数据传输 给 P L C从站 , P L C从站分析判断后 向热水仓 P L C主站 同样方式传送停泵信 息 . P L C 主站开始执行停泵程序 。 在热水仓泵房安装有 4 套 闸阀控制箱 . 可就地近控 . 也可远程控 制。闸阀控制箱为“ 一拖三” 形式 . 一套 闸阀控制箱可控制三套 电动闸 阀. 闸阀控制箱在 P L C主站 接有触点 。 当需要 开启或停止水 泵时 , 主 站向闸阀控制箱下达动作程序指令 . 闸阀控制箱根据指令 内容执行开 启或关 闭阀门命令。 通过矿井环网在地面排水调度安装监控 系统 . 通过该系统可监视 负压、 水位、 水温、 电流、 电压等参 数 , 同时可 以执行手动控制 、 一键控 制等操作
矿井井田的毕业设计

前言一、概况平煤集团公司十二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为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骨干矿井之一。
十二矿始建于1958年,先后经过多次扩界、改扩建,至2001年年产原煤104万吨,煤炭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十二矿共有七个采区,其中己一~己五已回采完毕,己六、己七正在生产,按照两采区储量和矿井生产计划,己六采区2003年回采结束,己7采区2010年采完。
十二矿依据平煤[1999]276号文,决定将该文调整边界的扩大区域即本矿三水平进行开发,布置接替采区,并将矿井三水平的生产能力扩大到1.50Mt/a。
二、设计依据1、平煤集团公司“关于八矿、十矿、十二矿己组煤开采边界调整的通知”,即“平煤[1999]276号”文;2、十二矿地测科编制的《平煤集团十二矿三水平地质说明书》;3、平煤集团公司“关于对十二矿三水平地质说明书的批复”,即“平煤地[2002]02号”文;4、平煤集团公司“关于十二矿三水平设计方案论证会议纪要”,即“平煤会纪[2002]50号”文;5、平煤集团公司“关于十二矿北山风井留设保护煤柱的意见”,即“平煤总[2002]18号”文;6、平煤集团十二矿三水平初步设计任务委托书;7、矿方提供的十二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设计结合大型矿井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特点,贯彻十二矿双高建设规划“年产1.50Mt,一井一区一面”,既要考虑现有设备、设施的利用和匹配,又要兼顾矿井的长远发展,本着10年不落后原则,尽量使用新设备。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该矿井三水平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稍偏西,倾角2°~10°。
井田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属双突高沼气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自然发火倾向,煤层及顶底板较软。
设计依据这些煤层埋藏情况和目前矿井的生产状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设计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各方案的主要优缺点,确定了北山风井作为十二矿三水平回风井的方案;2、设计分别对北山风井井筒布置、提升及井下运输、通风、排水系统等进行了论述分析,并确定了该矿三水平的各生产系统;3、设计布置三水平的采区巷道,并确定了该矿三水采掘面的个数及三水平达产后,由一个己15煤层综采工作面和一个己16-17煤层综采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
平煤股份八矿矿井水利用的合理配置及效果评价

第52卷第10期煤炭工程COAL ENGINEERING Vol. 52, No. 10doi:10.11799/ce202010004平煤股份八矿矿井水利用的合理配置及效果评价张平卿、赵伟2,刘小满3,张波4,王心义3(1.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 2.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4.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为缓解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减少不达标矿井水的排放,基于矿井水利用率、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要素构建了计算效果系数和综合效益的数学模型,并将效果系数和综合 效益用于平煤股份公司八矿矿井水利用方案的评价,确定了合理的配置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八矿 矿井水的合理配置方案是将二水平200m3/h的矿井水直接用于井下生产,327m V h的矿井水排至地 面进行处理;合理配置后效果系数达到0.48,比配置前增加了 70.8%,每年节约水处理费用1427. 88万元,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8%。
研究成果将为矿区经济稳步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生 活条件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矿井水;效果系数;综合效益;合理配置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59(2020) 10-0016-04Rational allo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mine drainagein Pingdingshan No. 8 MineZHANG Ping-qing' , ZHAO Wei2, LIU Xiao-man3, ZHANG Bo4 , WANG X in-yi3(1.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Co. , Ltd. ,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2. Xi * an Zhongd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X i’an 710054,China;3.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4.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A bstrac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mining areas and reduce thedischarge of under-standard mine wat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alculation effect coe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mine water utilization rate, economic benefit, environment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the effect coe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s were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ine water utilization plan of Pingdingshan No. 8 Mine, and a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plan was determ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scheme of the mine water in the eight mines is using 200m V h mine water of the second level directly for underground production, and discharging 327m3/h of the water for ground treatment;after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the effect coefficient increased by 70. 8% and reached 0. 48, the annual water treatment cost was 14. 27 million yuan, and the mine water utilization rate reached 78%.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area econom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esidents' living conditions.K eyw ords:mine water;effect coefficient;comprehensive benefit;reasonable allocation近些年随着我国环境意识与环保力度的加强,矿井水作为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矿井水的利收稿曰期:2019-10-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240 , 41972254);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CXTD2016053);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 SFRH611)作者简介:张平卿(1969—),男,河南方城人,高级丁程师,主要从事矿井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E-m ai]: zhangpingqing @ 126. com 〇通讯作者:刘小柄(1974—),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井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E-m ail: sxliuxm@ 126. com。
平顶山八矿已组煤层顶板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塌
局部开始由小到大按封闭式向外扩展 ,冒落厚度
图2 层状结构顶板 的失稳方 式
随冒落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冒落的起始地段的具体 部位主要取决于顶板岩体结构。采场 围岩的工程地 质研究及巷道工程实践证明,岩体结构控制着煤层 顶板的稳定性 ,不仅表现在稳定与否方面,还将控 制失稳的方式 、失稳 的过程及失稳的规模等。 对于具有块状结构老顶 ,由于岩性 坚硬单一 , 主要结构面的组数为 2— 3组 ,结构面尺寸和巷 道 尺寸大体相 当 结构面多为闭合状态或含少量充填 物 ,多具一定 连接力 ,面粗糙 由于结 构体强 度 高 , 以控制其稳定性和失稳方式 、规模的是结构 所
应用较广泛 H e — —m 强度准则计算八矿 己. 0k B 组 煤层顶板主要岩体的强度值 ,计算结果见表 1 。
衷 1 工程岩体 强度
2 矿 井地质特征
八矿井 田煤系地层厚度达 80m,八矿井田虽 0 构成李口复式向斜的西南翼 ,但在井 田内基本上却 是一个缓倾 的单斜构造 ,岩层倾 角 l 3 。 0— 0 。厚层 砂岩中残余构 造应力呈 N 1 2 。 2 — 8 E向,最 大主应 力 与 铅 垂 应 力 比值 为 11 .8~14 ,平 均 值 为 .6 13 。己. .2 煤层直接顶板主要由砂质泥岩或泥岩 或粉砂岩 与泥 岩互层组成 ,老顶 的主要岩性 为砂 岩 ,主要位于标高 一 5 2 0一一 5 70m范 围内。在三 期地壳运动作用下 ,己 煤层顶板 主要岩体 的结构 以块状结构 ( 岩老顶 ) 层 状结构和层状碎裂结 砂 、 构 ( 直接顶)为主,底板 主要岩体 的结构 以块 状 结构和层状块 裂结 构 ( 细砂 岩 ) 、层 状碎 裂结 构 ( 砂质泥岩)为主。采区下部的岩溶含水层距 己组 煤的距离超过几十米 ,除了导水构造带和大断层破 碎带外 ,下部的岩溶水对采 区围岩的影响不大。对
毕业设计-平煤八矿己15-13310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防治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平煤八矿己15-13310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摘要:八矿自84年10月13日发生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以来,累计突出34次,突出煤量3208吨,瓦斯量247700m3,最大一次发生在2000年10月15日戊二皮下,突出煤量562吨,瓦斯量30103m3,抛煤距离65m,并发生瓦斯逆流现象。
89年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97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为严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本文通过对平煤八矿的实际考察,收集己15-13310掘进工作面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通风旬报及瓦斯日报等方面基本资料,收集现采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及工艺、预测指标值和效果检验值,并现场考察工作面情况。
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为该矿己15-13310工作面的煤与瓦斯进行突出预测。
通过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为该矿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矿的瓦斯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知道意义。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平煤八矿四位一体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措施目录1引言 (1)2矿井概况 (3)2.1位置与交通 (3)2.2地形地貌 (4)2.3矿井基本情况 (4)2.4矿井通风系统 (6)2.5开拓开采 (7)2.6地质构造 (7)2.7瓦斯等级鉴定 (8)2.8己15-13310掘进工作面概况 (9)3工作面防突措施与方法 (12)3.1防突方法 (12)3.1.1单项指标法 (12)3.1.1.1煤的破坏类型 (12)3.1.1.2瓦斯放散初速度 (12)3.1.1.3煤的坚固性系数 (12)3.1.1.4煤层瓦斯压力 (13)3.2.2综合指标法 (13)3.2―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15)3.2.1突出危险性预测 (15)3.2.2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18)3.3.1严重突出危险工作面: (22)3.3.2突出危险工作面: (23)3.3.3一般突出危险工作面: (23)3.4防突措施及措施选定: (24)3.5突出防治措施 (24)3.5.1水力割缝技术 (24)3.5.2浅孔释放措施 (24)3.6 安全防护措施 (29)4突出预测指标值分析 (30)4.1掘进工作面测突出预测指标值的方法 (30)4.1.2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30)4.1.2 R值指标法 (31)4.1.3钻屑指标法 (32)4.2掘进工作面日常突出危险预测指标值 (32)5结论与建议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引言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2002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近14亿吨,2003年增至16亿吨,2004年达18.6亿居世界首位[1]。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下井体验生活感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下井体验生活感言
【实用版】
目录
1.体验背景及目的
2.井下工作环境及流程
3.体验感受及反思
4.对矿工的敬意与感悟
正文
【体验背景及目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位于我国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煤炭生产企业。
近期,为了深入了解矿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对煤炭行业的认识,我参加了一次下井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参与者亲身感受矿工的艰辛,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井下工作环境及流程】
在正式下井前,我们接受了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和穿戴设备。
随后,在矿工的带领下,我们乘坐矿车深入井下。
井下的环境非常闷热,空气中弥漫着煤尘和湿气。
我们参观了矿井的各个区域,包括采煤区、运输区、通风区等。
在采煤区,我们见证了矿工们操作机械进行采煤的过程;在运输区,我们看到了矿工们驾驶矿车将煤炭运出井口的场景;在通风区,我们了解到了通风设备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
【体验感受及反思】
这次下井体验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矿工们的艰辛与付出。
他们每天都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为了养家糊口,不辞劳苦地辛勤工作。
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煤炭,背后是矿工们辛勤的付出。
我们应更加珍
惜资源,倡导节能环保,为矿工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对矿工的敬意与感悟】
通过这次下井体验,我对矿工们产生了无尽的敬意。
他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平煤天安八矿煤的可选性分析

平煤天安八矿煤的可选性分析摘要:平煤天安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埋藏适中,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煤炭的筛分、浮沉试验等深加工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层;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可选性;平煤天安八矿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013-020 引言平煤天安八矿位于平顶山市东12km,面积约47.9km2。
311国道横贯井田中部,公路、铁路均可直达矿山,交通十分便利。
矿井开采煤层计4层。
煤炭储量3.73亿吨,截止2009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99亿吨。
1 地质特征平顶山煤田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崤熊构造区内。
煤田构造形态为一复式(李口)向斜;平煤天安八矿位于李口向斜西南翼,总体为一走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平顶山煤田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地层,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下、上石盒子组,含煤46层,地层总厚794.00m。
二1、二2煤层较稳定,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四2煤层属大部可采煤层。
平均煤厚:二1煤 1.71m,二2煤3.49m,四2煤3.66m。
二1、二2煤层以焦煤为主,四2煤以肥煤为主。
2 筛分试验本区采取筛浮大样3件,现以筛分试验来说明二1、二2、四2煤的自然粒度组成及质量特征(表1)。
由表知:二1煤:随筛分粒级的减小,①各粒级所占全样的产率呈波浪式变化,以6-3mm级产率最高;②除+50mm级外,灰分基本呈逐级降低趋势;③硫分亦呈波浪式变化,以13-6mm级硫分含量最高。
二2煤:随筛分粒级的减小,①各粒级所占全样的产率呈逐级增加趋势,以-0.5mm级产率最高;②灰分基本呈逐级降低趋势;③硫分变化比较大,以25-13mm级硫分含量最高。
四2煤:随筛分粒级的减小,①各粒级(除13-6mm级外)所占全样的产率呈逐级增加趋势,以-0.5mm级产率最高;②灰分呈逐级降低趋势;③硫分呈近正态分布,以6-3mm级硫分含量最高。
3 浮沉试验以各粒级为单元进行不同密度级的浮沉试验,经汇总后形成浮沉试验结果表,现以煤的浮沉试验结果(表2)说明二1、二2、四2煤的浮物产率及质量特征:二1煤:随着分选密度级别的增大,①各密度级所占全样的产率呈波谷形态变化,以1.50-1.60密度级产率最低;②灰分呈逐级增加的趋势,以大于1.80密度级的灰分最高;③分选密度ε±0.1含量以1.30密度级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境平煤八矿勘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矿区概况 (1)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1)1.1.2地形、地势 (1)1.1.3河流 (2)1.1.4气象 (2)1.2井田地质特征 (2)1.2.1井田的地层情况 (2)1.2.2主要地质构造 (4)1.2.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性 (4)1.2.4水文地质特征 (5)1.2.5瓦斯、煤尘及自燃 (6)1.2.6地温 (6)1.2.7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6)1.3井田勘探程度 (7)1.3.1勘探程度 (7)1.3.2地质勘探程度及精查勘探地质报告的评价 (7)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9)2.1井田境界 (9)2.2井田储量 (10)2.2.1矿井工业储量 (10)2.2.2矿井设计储量 (11)2.2.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1)2.3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5)2.3.1矿井工作制度 (15)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5)2.3.3矿井服务年限 (15)3. 井田开拓 (17)3.1概述 (17)3.2井田开拓 (17)3.2.1井田的划分 (17)3.2.2立井方案比较 (18)3.2.3方案比较 (19)3.2.4 确定方案 (23)3.3井筒特征 (23)3.3.1井筒数目 (23)3.3.2井筒特征的确定 (24)3.3.3井底车场 (27)3.4开采顺序及采区工作面的布置 (28)3.4.1开采顺序 (28)3.4.2同采区数目和回采工作面 (29)3.5井巷工程和建井工程 (31)3.5.1井巷工程计算 (31)3.5.2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31)4. 采煤方法 (34)4.1采煤方法的选择 (34)4.1.1概述 (34)4.1.2采煤方法的确定 (34)4.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5)4.2.1采区走向长度的确定 (35)4.2.2确定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 (36)4.2.3煤柱尺寸 (37)4.2.4采区上山布置 (37)4.2.5区段平巷的布置 (37)4.2.6联络巷的布置 (38)4.2.7采区同采工作面的个数及位置 (38)4.2.8采区车场形式选择 (38)4.2.9采区硐室 (40)4.2.10采区生产系统 (42)4.3采煤工艺设计 (42)4.3.1首采工作面概况 (43)4.3.2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43)4.3.3确定工作支护方式和采空区处理 (44)4.3.4工作面循环方式及循环作业图表 (44)5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50)5.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0)5.1.1选择原则及要求 (50)5.1.2选择矿井主扇的工作方法: (52)5.1.3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52)5.2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54)5.2.1风量计算 (54)5.3全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9)5.4风机选型 (62)5.5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66)5.5.1 概述 (66)5.5.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67)5.5.3粉尘的综合防治 (67)5.5.4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68)结论 (71)致谢 (73)参考文献 (74)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省西部.平煤天安八矿位于矿区东南部,西距市15km. 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2′9″~113°30′14″,北纬33°45′13″~33°47′26″,属卫东区管辖。
东距京广铁路线孟庙车站58km.孟平支线(孟庙~站 )斜穿井田,往西与焦枝铁路宝丰站相接。
许南(~)公路南北纵贯井田中部,至市区的程平路,在井田中部与许南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矿区面积41.42 km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煤炭市场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图1-1-1交通位置1.1.2地形、地势本井田东部和南部为开阔的冲积—洪积平原,冲积层厚度300~400m,地面标高+75~+80m,北部为丘陵及山地,由紫红色石千峰和灰白色砂岩组成,呈北西—南东走向,标高+~+399.5m,相对高差130~305m,最大坡度40度,山区沟谷发育,地形复杂,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1.1.3河流本区河流属淮河支流沙河水系,湛河流经井田东南部,最大宽度50m,流量0.08~7.8m3/s;沙河流经南及东部,河宽50~250m,流量0.8~5210m3/s,井田地势大部平坦,易形成小面积暂时性涝洼地。
1.1.4气象本地区属大陆性半干燥湿度不足带,年降雨量平均94.6mm,最大降雨量1323.6mm,年最小降雨量373.9mm。
最大蒸发量2825mm, 最小蒸发量1490.5mm,平均绝对湿度13.5mm, 平均相对湿度67%,冰冻期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
平均气温15℃,最高42.2℃,最低-15.3℃。
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的地层情况1寒武系崮山组:为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68米。
2石炭系上统组,厚度62~92m,一般80m左右。
该段为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含煤岩系可分四段:第一段巩县段,灰至深灰色铝土质泥岩,间夹砂质泥岩。
局部相变为砂岩。
顶部含煤一层(庚23),厚度0.05~2.33m,偶见可采点。
本段厚2~14m,平均8m。
第二段下部灰岩段,厚14~26m,一般为19m,以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L6、L7)为主,间夹砂质泥岩及煤线。
第三段中部泥砂岩段,厚23~29m,一般为25m,以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为主,间夹石灰岩(L4、L5),及薄煤七层。
第四段上部灰岩段。
厚24~31m,一般为27m,以灰及深灰色厚层细晶质石灰岩及薄层泥灰岩(L1~L3)为主,夹泥质粉砂岩、泥岩、薄层细砂岩及薄煤四层。
L1灰岩厚0.5-9.13m。
一般2m左右,该层灰岩距己16-17煤层0.9~29.51m,一般为5~8m。
L2灰岩厚0.4~14.9m,一般为9m,其与L1灰岩之间距为0.6~14.6m。
一般3~5m,该层灰岩有时有分叉合并现象,一般为不分层变薄至尖灭。
L3灰岩较稳定,一般4m左右。
3二叠系下统组(P¹1S)该组厚度29-43米,平均38米,分三段:第一段己煤段,灰至深灰色粉砂泥岩,己15、己16.17为主采煤层,第二段砂岩段,第三段香炭段。
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²1sh)该组厚约120m左右,分五段:第一段香炭砂岩段,第二段小紫斑泥岩段,第三段砂锅窑段,第四段大紫斑泥岩段,第五段戊煤下段,含薄煤三层。
5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¹2sh)该组厚约550m,分七段:第一段戊煤段含戊11、戊9-10、戊8三至四层煤,戊9-10为主采煤层,煤厚4.5m。
第二段戊煤上段,第三段丁煤段,夹丁3~丁7五层煤,丁5.6为主采煤层,厚度2.0m,第四段丙煤段,第五段乙煤上段,第六段乙煤下段,第七段甲煤段。
6二叠系上统组(P²2P),厚度90~120m,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²2sh)厚度300m,灰绿至绿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局部紫红色。
8新生界第三系(N)灰白色泥质灰岩沉积不稳定,厚4.4-13.7米。
9第四系(Q)厚度0~450m,第四系沉积最厚部位在矿井东部,主要为棕黄色,砂质、粉砂质粘土。
此外,近代沉积包括坡积、残积、堆积的岩块、粘土质砂、冲积砂卵石等。
1.2.2主要地质构造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井田无褶曲和断层,其本上是一个走向北西,倾北东,倾角平缓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1°~33°。
16号勘探线以西,浅部较陡11°~15°,深部渐趋平缓约6°~8°。
1.2.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性煤系地层所含煤层为戊8煤、戊9-10煤和戊11煤。
可采煤层为戊9-10煤一层。
所采煤层顶板为一、二级老顶,直接顶底版为中粗砂岩,无伪顶,无三软煤层,无冲击地压。
煤层风化带深度为128m.煤岩层综合柱状图1.2.4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井田属矿区水文条件较简单地区,其特点是表土后达10-450m其中厚的沾土隔水层。
煤系地层的地下水位均高于本水层露头,为承压水,有水力联系,故涌水量较大,正常涌水。
表1-2-4-1 涌水量1.2.5瓦斯、煤尘及自燃矿区各矿历年瓦斯鉴定结果,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6.3m3/min,相对涌出量为6.4m3/t.暂按三级瓦斯矿管理,通风按二级考虑.煤层煤尘爆炸指度为23.4~26%,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有自燃发火的倾向。
1.2.6地温在地表以下700m处地温为31℃.平均每100m增高2℃——3℃.井下地温高,为一级矿井.1.2.7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全区的煤层的变质程度,按层位排列,由上而下变低,同一煤层由浅而深增高,符合煤的变质规律,煤质牌号中灰低硫贫瘦煤.煤质松软,遇水易泥化,适用于作动力煤.表1-2-1煤层特性表1-2-2煤的工业分析1.3井田勘探程度1.3.1勘探程度地质勘探是省勘探队对煤田进行钻探工作,研究整个煤田,地质报告对煤层对比清楚,结果可靠,煤层厚度,结构,媒质牌号均已查明,主要结构基本控制。
1.3.2地质勘探程度及精查勘探地质报告的评价本区勘探工作是在文革时期完成的,根据地质报告及地质资料分析:1)地质勘探线垂直煤层走向的布置,勘探线间距及钻孔间距合理。
2)八矿井田高级储量比例合理,但深部钻孔较稀疏,可靠程度较差。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应长期作好水文地质工作。
4)瓦斯及风化带分布围等资料精确程度高,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好。
5)深部钻孔密度,从整体看有大的地质构造变化,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2.1井田境界井田境界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矿井的勘探线和煤层底板等高线,煤层露头划分,并无扩大的可能性。
井田围:该矿井东部以14号勘探线为界,与襄县城相邻,西以距20号勘探线以西225m为界,与十矿相邻,西南边界处与十二矿相邻,南以煤层露头为界,与叶县称相邻,北以戊9-10煤-400m等高线以北500m为界。
井田走向长5.5km,倾向长3.4km,最小3.00km,平均为3.2km,井田面积17.6km2。
如图2-1-1图2-1-1井田围2.2井田储量根据八矿地质精查报告组织的资料,对矿区进行A、B、C三级储精查报告组织的资料量的计算2.2.1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是勘探(精查)报告组织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