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瘫的中药配方
面神经麻痹(面瘫)效验方

面神经麻痹(面瘫)效验方牵正四物合剂(印会河)【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二石复正汤(王季儒)【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复正散(程爵棠)【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
若病重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
【主治】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歪斜、半面麻痹、面颊痛、咀嚼食物不自如、眉毛不扬、眼睑不能闭合、溢泪、口角流涎、鼻唇沟变浅、口淡泛味、苔薄白、脉弦紧。
【附记】据临床长期观察,本方对于单纯性面瘫,或因中风后遗所引起的面瘫,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蜈蚣朱砂散(王应萱)【组成】蜈蚣18条,朱砂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18包,每日服3次,每次服1包,用防风15克,煎汤送服。
小儿用量酌减。
6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祛风、搜风通络、止痉。
【主治】面瘫。
【附记】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影响面瘫疗效的因素有:①气血不足,可加黄芪30克煎汤送服;②瘀血停积,可加当归、红花、川芎各5~6克煎汤送服;③肌肉萎缩,可加黄芪60克以上煎汤送服,如此随证加用引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面瘫验方

中药治疗面瘫验方
于海英;吕新政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我院应用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硼砂3g,川乌3g,枯矾3g,分开研末后各取等量,量约火柴头大小,患侧鼻吸入,每日2-3次,3天后可治愈。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于海英;吕新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肿瘤医院,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2.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3.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4.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5.国医大师熊继柏面瘫经验方结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瘫中药医案分析报告

面瘫中药医案分析报告患者患有面瘫已有一段时间,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后,前来中医门诊求诊。
以下为该患者的中药医案分析报告。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55岁。
主诉左侧面部口眼歪斜,不能闭合左眼,言语不清。
判断与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情况,判断患者属于寒湿外袭引起的面瘫。
寒湿外袭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受到影响而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
因此,治疗重点应放在祛寒湿,活血化瘀,提升面部肌肉功能上。
治疗方案:1. 中药组方: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拟定以下方剂:- 陈皮10克,干姜6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羌活10克,白芷10克,当归12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三七10克。
- 方剂药材按照比例混合,煎服。
2. 治疗方法:- 患者每日取以上方剂煎服3次,每次服用半小时后,按摩面部肌肉5分钟,重点在鼻唇沟、颧颌沟、明目穴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张力。
- 患者需要避免寒湿的环境和食物,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受凉。
3. 随访及调整:- 患者每周到中医门诊进行一次随访,记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配方和剂量。
- 根据病情变化,可以适当加减药材,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每次随访的情况,面瘫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言语清晰度有所提高,左眼能够稍微闭合。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治疗面瘫需要时间积累,目前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总结:该患者的面瘫主要是由寒湿外袭引起的,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祛除寒湿,活血化瘀,提升面部肌肉功能。
治疗的过程中需注意随访调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配方和剂量。
医生和患者可以共同努力,提高治疗效果。
临沂孙大夫治疗面瘫(歪嘴风)的中药方

临沂孙大夫治疗面瘫(歪嘴风)的中药方
面瘫,又叫歪嘴风。
顾名思义,就是以口眼歪斜这一主症命名的病症,中医认为导致面瘫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劳作过度、正气不足、六邪的入侵等因素,这个病没有年纪、季节、甚至男女的限制,而且前区症状少难于预防,发病急。
而且随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的带来的压力,导致了患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巨大。
多年前,偶尔得到了临沂孙大夫的一贴治疗面瘫的中药方,多年临床效果很好,对说话跑风,喝水漏水的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特明显。
现把原方转发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方:川芎、皂角、防风、防己、荆芥、白芍、麻黄、白芷、杏仁、黄芩、甘草、独活、制附子、桂枝、制南星、绞股蓝各300克,用一公分筛子掺混粉碎,每160克一副药,一天一副,三煎三服(一副药煎三次,每次得药液一碗约250毫升,煎三次共得药液三碗,分早中晚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忌辛辣、烟酒、生萝卜、毛蛋。
此方对新患者7-15副便可治愈。
我曾治愈7年的歪嘴患者,喝了两个月的。
多年来,只要是面瘫患者,都没有辩证,拿来主义,很好用。
中药外用治面瘫

成膏 , 切成糖块状 , 每块约3g , 用时 用热水烫软 , 捻
摊 在 小 圆布上 , 贴敷 于患 测下 关穴 , 胶 布 固定 , 每贴
7~ 10 天
一
,
般3 贴见效 。
牙皂散 猪 牙 皂200g , 研 细 末 , 取适 量 以陈醋 调
如糊状 , 涂 于患侧颊车 、 地仓穴 之 间 , 每 日换药2 次 ,
能恢复者 , 则会留下 后遗症 , 故早 期治疗非常重 要 。 中
医 内冶以牵正 散为主方 , 配 合 中药外冶有裨益 。
牵正 膏 蓖麻 仁 10 g , 松 香30g , 分别 研 细 末 , 取
净水 1000m l煮 沸 后 , 倒 入 蓖麻 仁 , 煮5 分 钟 , 入松 香 ,
小 火 煮3 ~ 4 分 钟 , 倒 入 备 有 10 00m l 冷 水 的盆 中 , 捻 收
0 2 c .
m,
用纱布覆
盖, 每日
换药 1次 。
塞鼻散
枯矾 、
川乌 、
草乌各等分 ,
研末 ,
加麝
香 少许 , 用纱布包如 枣核大 , 左 歪 塞右鼻 , 右歪 塞 左
鼻 , 2 小 时取 出 , 每 日3 - 4 次 。
面 瘫 汤 荆 芥 、 防 风 各 15g , 牙 皂2 0g , 蝉 衣 、 大
裂扩 大 , 鼻唇沟 变 浅 , 面 部 被牵 向健侧 为 主 要 特 征 。 本
病 以2 0 ~ 40 岁 最 多见 , 男性 多于 女 性 , 起 病迅 速 , 在 几
小时 至 1- 2 天 , 面 肌麻痹达 高峰 。 如 调治得 当 , 持续 1~2
周可逐 渐恢复 ; 若治疗不及 时或不 当 , 以致 于 3 个 月不
中医秘方治疗面瘫神经麻癖

面神经麻痹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
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
病因不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1 . 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方剂] 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 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
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即将炒过与未炒过的蔟蓼草混合拌匀敷在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l 次,直到痊愈:一般在敷药10--20 分钟后,患侧面部即有牵拉感,用药一天症状即有所减轻。
治疗短的3 天,长的7--8 天,一般为 5 天。
[疗效]治疗25 例,除1 例因用药第2 天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4 例全部治愈。
[验证] 林、,女,56 岁。
口眼歪斜已7 天,经中药大秦艽汤、牵正散及西药治疗无效。
诊见:口眼右斜,左眼不能闭合,眼泪外溢,口涎淋漓不断,语言失利,前额皱纹消失。
用上方治疗,首次敷药20 分钟,患侧面部即出现强烈牵拉感,连用5 天,病愈。
随访 6 年,无复发。
2 .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面神经麻痹[方剂] 肉桂末2--6 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 克,川芎6 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 克,甘草 5 克,细辛 3 克,蜈蚣 3 条,地龙15 克,陈巴豆(1--2 年内药效最好)10--13 克。
[制用法] 内服药水煎服。
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
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
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
24 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 小时,共 3 昼夜。
敷药处一般有发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
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反应很快减轻消失。
面瘫有什么偏方

面瘫有什么偏方:”面瘫有什么偏方1、面瘫有什么偏方:羌活、荆芥、威灵仙羌活、荆芥、威灵仙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药罐中,加适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将药汁倒人玻璃瓶中;用毛巾遮盖住头面部,将患侧头面部对准瓶口,用热气熏蒸20分钟左右;待药液稍凉后,可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患侧头面部5—10分钟。
建议在每晚睡前用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为1个疗程。
2、面瘫有什么偏方:牙皂将牙皂15克捣碎,放入100毫升食醋内,浸泡8小时后待用。
用时取棉球蘸药液涂擦健侧口角的后方部位(即地仓穴与牵正穴之间的地方)。
每次用药液边涂边揉擦10~15分钟,每日可揉擦数次。
3、面瘫有什么偏方:鲜枸杞树根水鲜枸杞树根少量,加一定量的水,煮沸后倒入大口坛中,用几层笼布将口扎好,扒开鸡蛋大小的口,熏蒸患部四小时左右。
每晚一次。
为保温起见,可用棉被将药坛围起来。
面瘫患者要理性对待偏方的疗效,不能过度的依赖,把偏方当作不可缺少的辅助疗法。
治疗面瘫食物有哪些1.从少量食物开始,让患者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
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患者机体需要。
此外,根据患者的体质,合理调配饮食,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2.补充维生素B族元素,如B1、B2、B12等。
因为维生素B族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香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番茄、冬瓜、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等。
3.适量补钙。
由于面瘫患者大多是由于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的肌肉萎缩,而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所以补钙很重要。
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水果、胡萝卜、海带、芝麻、西瓜、奶制品等都是富含钙质的食物。
4.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洋葱、芥末、五香粉、咖喱粉等。
此类食物可上行头目刺激面神经,导致神经冲动加强,从而诱发疼痛。
面瘫的特效中药治疗方案

一、内服中药治疗方案1. 基本方剂组成:川芎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桂枝10g、白附子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炙甘草10g。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益气养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 加减法(1)若患者伴有头痛、项强,可加羌活10g、独活10g,以加强祛风通络之力。
(2)若患者伴有肢体麻木、乏力,可加党参15g、枸杞子15g,以益气养血。
(3)若患者伴有口眼歪斜较重,可加地龙10g、僵蚕10g,以加强通络之力。
(4)若患者伴有眼睑闭合不全,可加白僵蚕10g、蝉蜕10g,以加强祛风止痉。
(5)若患者伴有大便干结,可加大黄10g、芒硝10g,以通便泄热。
二、外敷中药治疗方案1. 基本方剂组成:白附子30g、白僵蚕30g、全蝎30g、蜈蚣30g、细辛20g、川芎20g、白芷20g。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患侧面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 加减法(1)若患者伴有头痛、项强,可加羌活20g、独活20g,以加强祛风通络之力。
(2)若患者伴有肢体麻木、乏力,可加党参30g、枸杞子30g,以益气养血。
(3)若患者伴有口眼歪斜较重,可加地龙20g、僵蚕20g,以加强通络之力。
(4)若患者伴有眼睑闭合不全,可加白僵蚕20g、蝉蜕20g,以加强祛风止痉。
(5)若患者伴有大便干结,可加大黄20g、芒硝20g,以通便泄热。
三、注意事项1.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受寒、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以免加重病情。
2. 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4. 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若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特效中药治疗方案,相信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