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

合集下载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04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和制定治疗方案。
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检查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等,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有助于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肿瘤等。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汇报人:XXX 2023-11-24
•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 面瘫的针灸治疗 • 面瘫针灸治疗的禁忌症 •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的时机
急性期
在面瘫发生的1周内,属于急性期 ,此时应积极进行针灸治疗,以 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退和神经功 能的恢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总结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也需要避免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严重器质性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 会因为针灸治疗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怀孕期间的女性
总结词
怀孕期间的女性也需要谨慎使用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虽然针灸治疗对于一些孕期常见病症(如孕吐、失眠等)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 怀孕期间的女性应该尽量避免针灸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针灸治疗面瘫的手法
01
02
03
急性期
采用浅刺、轻刺手法,以 避免对面神经造成刺激和 损伤。
恢复期
采用中等刺激、中等深度 刺激的手法,以促进神经 纤维再生和肌肉萎缩的预 防。
后遗症期
采用深刺、重刺手法,以 改善神经功能和防止肌肉 萎缩。同时可采用电针、 温针等综合治疗方法。

2024年面瘫最新-(多应用版)

2024年面瘫最新-(多应用版)

面瘫最新-(多应用版)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并减少并发症。

2.针灸治疗:针灸是传统的中国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

近现代临床应用表明,针灸对面瘫有满意的疗效。

针灸治疗通常与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3.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和面部康复训练,这些方法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物理治疗通常在急性期后开始,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功能重建。

4.脉冲射频治疗: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成为面瘫治疗的新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面神经解剖学损伤的FNP及其伴发的连带运动、面部神经微卡压综合征等疾病类型。

脉冲射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和对周围组织的最小损伤。

5.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尤其是高风险莱姆病患者,在等待检测结果时即启动抗生素治疗。

所有患者均应使用激素治疗,严重面瘫者还应使用抗病毒治疗。

总的来说,面瘫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脉冲射频治疗等。

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面瘫的类型、程度和病因。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改善预后方面显示出优势。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至关重要。

在上述提到的面瘫治疗方法中,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优势,为面瘫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神经修复治疗主要依赖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西医的精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这种方法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病因的治疗和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包括:1.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攒竹、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常常导致面部表情和说话困难。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面瘫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面部功能。

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素,以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

此外,还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再生。

2. 物理疗法: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颜面肌肉按摩、面部肌肉运动训练和电刺激。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加强面部肌肉,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3.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经络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结合西医治疗可以综合调理全身和面部功能。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气血运行和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5. 营养补充: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面瘫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面部肌肉的健康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6. 心理支持:面瘫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尊心下降和社交困难。

及早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困境,增强自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面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选择。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恢复面部功能的关键。

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面瘫针灸疗法

面瘫针灸疗法

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针对不同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
针刺取穴原则
选取合适体位,消毒穴位,进针,施加刺激,持续10-20分钟,留针10-20分钟,然后出针。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中应保持针刺穴位干净,严格消毒;注意刺激强度和时间,避免出血和疼痛;治疗期间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禁忌
对于部分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瘫,如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针灸治疗需谨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适用人群与禁忌
02
面瘫针灸疗法的中医学原理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联络脏腑和全身各部。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
奇经八脉
经络理论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小肠主液,心与小肠相互影响,调节体液平衡。
肝与胆相表里
肝主疏泄,胆主贮藏胆汁,调节消化功能。
脏腑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机制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促进身体自愈。
调整脏腑功能
针灸可以舒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经过针灸治疗后,多数患者的Bell麻痹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能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病情概述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06
面瘫针灸疗法的展望与未来发展
疗效与安全性的进一步研究
研究不同针灸方案、刺激参数和个体差异对面瘫针灸疗效的影响。

面瘫针灸治疗

面瘫针灸治疗

01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面瘫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
依据。
针灸治疗面瘫的标准化研究
02
制定针灸治疗面瘫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疗
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面瘫与其他疗法的结合研究
03
探索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的结合
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垂,无其他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 的方法,选取阳白、太阳、颧髎、 地仓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治疗
2次,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左侧面部肌肉 僵硬、嘴角下垂等症状明显改善,
面部表情恢复正常。
案例二况
患者年龄32岁,女性,因病毒感染出现右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
疗效影响因素
病程长短
病程越短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年龄
年龄越小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越轻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05
面瘫针灸治疗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轻度面瘫的针灸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受凉后 出现左侧面部肌肉僵硬、嘴角下
味觉减退等症状。
02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阳白、太阳、颧髎、地仓、
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
03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右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等症状明显改善,味觉
逐渐恢复。
案例三:重度面瘫的针灸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8岁,男性,因脑梗死后出现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闭目不全等症状 。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

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

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前言: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任何年龄段皆可以患病的面部筋肉麻痹性疾病,最多见的患者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并且男性患者数量显明多于女性患者。

而针灸分期治疗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显著效用,本文,针对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事点进行深入探究,为有效提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发挥积极作用。

一、辨因审证,明确诊断(一)症状立足于中医角度看待周围性面瘫,其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然后风寒或者是风热侵入人体的经络之中,导致面部筋脉阻滞且筋肉纵缓不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突然发病且患者漱口时其一侧口角出现漏水情况;患者病灶一侧的面部较为麻木、松弛且板滞;食物被迫停留于患者病灶一侧的齿颊间;患者病灶一侧的耳后、耳下以及面部会出现疼痛情况,并且患者舌前大部分味觉消退或者消失;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其病灶一侧会出现面肌痉挛等情况。

(二)体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病灶一侧会出现:额纹变浅或者消失;眼裂变大,眼晴无法完全闭合;唇角下垂,牙齿或有露出;病灶一侧做面部表面较困难。

二、分期论治,对证施法(一)急性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为患者发病后的前7d,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那么患者的急性期将会延续到10d左右。

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主要起到驱风祛邪以及通经活络的治疗效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针灸治疗主要以四肢取穴,此时最好不选或者少选取患者面部穴位,再结合辩证分型选择准确的穴位,然后给予患者实施局部TDP神灯进行照射治疗。

如果患者耳后有明显的疼痛感,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局部刺络拔罐放血。

风寒袭络证的患者选择泻足三里、泻风池以及泻合谷三个穴位;风热袭络证的患者应该选择泻足三里、少商放血、泻曲池以及泻合谷四个穴位;风痰阻络证患者应该选择泻阴陵泉、泻丰隆、泻太冲以及泻足三里与泻合谷五个穴位;气虚血瘀证患者应该选择泻三阴交、泻太冲、补合谷以及泻足三里四个穴位。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面瘫
㈠治疗
1.处方选穴
体针基本方:①阳白、四白、地仓、頬车、翳风、合谷。

②备用穴:阳白、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頬车、太阳、颧髎、风池、足三里、内庭。

随症配穴:不能皱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而后痛加完骨;眼裂增大加丝竹空透瞳子髎;气滞血瘀,面瘫经久难愈加下关、听会;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2.选穴说明
以局部腧穴、手阳明经血为主。

阳白穴为足少阳、手足阳明、百维脉之会,可疏调额部经气;以翳风、合谷祛风散害,舒经通络。

地仓、四白、頬车同用,以疏导面颊经气。

备用方以攒竹、地仓透穴为主,增加舒经活络作用;以风池、太阳、颧髎疏调经气;远取足三里、内庭穴以调补阳明经气。

3.操作方法
发病初期2周内取①组穴,头部腧穴针法宜较浅,合谷用泻法,同时可增加配穴。

病程2周以上取②组穴,头面腧穴针刺用泻法,足三里、内庭针用补法。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3天。

4.根据病情,选用或配合下列方法
灸法:取阳白、四白、頬车、下关、风池。

用隔姜灸法,每穴3壮,以有温热感为佳。

每周2次,6次为1疗程。

辅助用于陈旧性面瘫。

电疗:取地仓与頬车、阳白与瞳子髎。

通电10~15min,用断续波,通电量以患者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

适用于病程已有2周以上的治疗。

刺血拔罐: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地仓、口禾髎、夹承浆、頬车、下关、阳白、太阳、翳风。

配用小口径火罐拔吸5~10min。

隔日一次。

适用于难治性“面瘫”和面部有“倒错现象”。

穴位敷贴:取阳白、颧髎、下关、听宫、翳风。

以蓖麻仁50g、朱砂2g研成粉,每穴贴约1×1cm,用橡皮膏固定。

㈡相关病症
面肌痉挛
治疗要点:针刺常用穴与面瘫相同,以攒竹、四白、地仓、翳风、合谷等为主。

针刺手法较强,常用透穴,或用15~30枚毫针浅刺痉挛频发部位的皮部,但留针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15min,每次1~2次,抽搐减少后可以每周治疗2次。

还可以在四白、下关、翳风、做隔姜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