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公文文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公文中的综合表现。
对于目前公文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其概括为四大弊病:第一弊病叫“摆长蛇阵”。
如某地政府收到44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5000字,最短的7400字,平均每份超过万字。
三位分管领导每人平均要看十几万字,合300多页,这对上级领导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出现这种“长蛇阵”的原因,一是“流水帐”。
我细看了教育局的一份年终工作总结,全文共14700字,开头就用了1000多字概括一年来取得的总成绩,然后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个方面讲了五至七条具体做法,内容相互重叠,又颠三倒四。
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总结,焉能不是一本流水帐。
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综合概括,集中讲几点经验或体会,梳成几条辫子,这样文字精炼,且问题突出,抓到事物本质。
二是“各顾各”。
笔者走访了一位大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深有体会地说,有些总结写得很长,这并非秘书人员的本意,而是领导逼出来的。
办公室拟好总结初稿,或交单位几位领导同志去传阅修改,或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审定,但谁也不从总体上去研究这篇总结,而是“各顾各”,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片面认为涉及谁的文字多谁的成绩就大。
为此,各个分管领导均想将自己分管的工作写多一些,以致原来比较精炼的总结越改越长,越改越繁琐。
第二弊病叫“作假失真”。
准确性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受“文革”时期“假大空”作风的影响,公文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9日的一篇反映检查统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文章披露,某地区违反统计法行为8l件,其中属于虚报瞒报的就有71件5某个市将1987年秋季产粮抽样调查数337,286吨篡改为356,657吨,多报了l9,371吨;某地做结扎手术两万例,却上报四万例。
这种明日张胆的假报告,是对公文准确性的亵渎。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公文文风别仅仅是语言文字咨询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公文中的综合表现。
关于目前公文文风方面存在的咨询题,笔者将其概括为四大弊病:第一弊病叫摆长蛇阵。
如某地政府收到44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5000字,最短的7400字,平均每份超过万字。
三位分管领导每人平均要看十几万字,合300多页,这对上级领导来说是一具别小的负担。
浮现这种长蛇阵的原因,一是流水帐。
我细看了教育局的一份年终工作总结,全文共14700字,开头就用了1000多字概括一年来取得的总成绩,然后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个方面说了五至七条具体做法,内容相互重叠,又颠三倒四。
用这种办法写出的总结,焉能别是一本流水帐。
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综合概括,集中说几点经验或体味,梳成几条辫子,如此文字精炼,且咨询题突出,抓到事物本质。
二是各顾各。
笔者走访了一位大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深有体味地说,有些总结写得很长,这并非秘书人员的本意,而是领导逼出来的。
办公室拟好总结初稿,或交单位几位领导同志去传阅修改,或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审定,但谁也别从总体上去研究这篇总结,而是各顾各,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思考咨询题,片面认为涉及谁的文字多谁的成绩就大。
为此,各个分管领导均想将自己分管的工作写多一些,以致原来比较精炼的总结越改越长,越改越繁琐。
第二弊病叫作假失真。
准确性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受文革阶段假大空作风的妨碍,公文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别鲜。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9日的一篇反映检查统计法规执行事情的文章披露,某地区违反统计法行为8l件,其中属于虚报瞒报的就有71件5某个市将1987年秋季产粮抽样调查数337,286吨篡改为356,657吨,多报了l 9,371吨;某地做结扎手术两万例,却上报四万例。
这种明日张胆的假报告,是对公文准确性的亵渎。
行政公文的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

行政公文的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行政公文作为政府机关与公众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规范性。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分析行政公文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问题一:格式错误许多行政公文存在格式上的问题,如错用标题、字号不规范、错排行文等。
这些错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与规范意识。
同时,可以建立行政公文规范化的模板,让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
问题二:用词不当行政公文中常见用词不当的情况,如措辞模糊、术语使用不准确、重复使用相同词语等。
这些问题使得公文表达含义不清,造成信息传递的困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行政公文用语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常用术语的解释,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问题三:语气不恰当行政公文中有时出现语气不恰当的情况,如过于正式、过于书面化或者过于随意。
这些问题造成公文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机关应明确公文的受众对象,并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语气和写作方式,既注重庄重与规范,又与现实需求相协调。
问题四:信息不完整行政公文在信息传递方面常常不够清晰和完整,如遗漏重要内容、忽略必要细节等。
这些问题给工作人员和接收者带来了困惑,影响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机关应制定完善的公文编写流程,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公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问题五:审查不严格行政公文的审查环节常常存在疏漏和不严谨的情况,如错字、错别字、错误的格式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公文的形象受损和误导。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机关应建立高效的审查机制,确保每份公文在发布前经过严格的审核。
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审查能力和责任心。
总结:行政公文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格式错误、用词不当、语气不恰当、信息不完整和审查不严格。
为解决这些问题,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公文写作中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浅析

公文写作中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浅析1 公文写作中的不规范现象自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颁发以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质量,有的地方专门开展“公文质量年”活动,旨在提高公文的质量。
公文写作中各种不规范现象却频频出现,主要有:文种使用不规范,如臆造、滥用、错用、缺少、混用文种现象;格式不正确;文字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1.1 文种使用不规范1.1.1 臆造文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决议、决定、命令(令)等15种公文正式文种[2],但在实际工作中,文书工作者常常把事务性文书“申请、说明、汇报”等当作公文来用,如《关于XXXX的申请》《关于XXX的工作汇报》《关于XXX的情况说明》,甚至把“规定、办法、工作要点、方案”等当公文文种,如《XXXX工作方案》。
1.1.2 滥用文种行文单位文书工作者对《条例》中15种文种的性质、功能、适用对象、适用内容等认识不清,对自身职权范围、隶属关系、行文目的认识不明,同时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简公文,避免出现文山会海的要求下,滥用文种现象出现频繁。
本该使用正式文件,但是为精简公文,不管行文关系、隶属关系,一律采用便函。
1.1.3 错用文种行文过程中,常常遇到错用文种的现象。
本应该使用“请示”的,却使用“报告”,如《学校关于XXX拨款的报告》,从行文中,我们知道是需请求上级机关批复拨款的呈请性公文,但是却使用不需要批复的呈报性公文。
行文单位对文种认识不清,却苦苦等待上级机关的批复,这势必影响公文的目的。
两个单位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有些单位为奉承迎合受文单位而曲意降低本单位级别,抬高对方;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本该用“函”行文的,却用“请示、报告”行文。
如某专科学校的文书工作者对“函”与“请示”的定义、使用对象等不清楚,错误地拟了《XX学校关于与XXX学校合作办学的请示》。
另“通知、决定”和“通报”误用,一般的人事任免应用“通知”,而非《关于XXX的任免决定》;奖惩人员本应用“决定”却误用成“通知”。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1. 弊病一:冗长臃肿在公文写作中,冗长臃肿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公文在表达一点观点时,会使用大量的词语和句子,使得整篇文档显得冗长而不直观。
冗长的公文不仅让人阅读起来困难,还容易掩盖主要观点和信息,给沟通和理解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公文写作中注重简洁明了。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简洁:•使用简洁的词语和句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修辞和重复;•将复杂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分段并使用标题进行归纳;•使用有序和无序列表来呈现信息,使得文档更易读。
2. 弊病二:生僻词汇在公文写作中,有时会使用一些生僻词汇,这大大增加了文档的理解难度。
尽管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可以让公文看起来专业,但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这些生僻词汇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
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读者,避免给读者带来阅读和理解上的困扰。
如果必须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应在文档中提供相应的解释或者定义,以便读者理解。
3. 弊病三:被动语态滥用在公文写作中,被动语态的滥用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过多地使用被动语态会使得文档显得啰嗦和不直接,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
而且,被动语态还容易隐藏行动主体,不利于责任的明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滥用被动语态。
应使用主动语态来明确行动主体,使文档更加直接和简洁。
只有在特定需要强调对象而不强调行动主体时,才可以适当使用被动语态。
4. 弊病四:排版混乱在公文写作中,排版混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人在写公文时忽略了合适的标题、段落、分行、缩进等排版要素,导致整篇文档呈现出一片杂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重文档的排版。
应使用适当的标题和分段,使文档结构清晰明了。
同时,合理地使用分行和缩进,使得文档更易读。
另外,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也是重要的,可以提高文档的可读性。
总之,公文文风的四大弊病(冗长臃肿、生僻词汇、被动语态滥用和排版混乱)在各个领域的公文中都存在。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公文是公共事务、行政决策和公务活动中的重要文件,准确、简明、规范是公文所追求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常见的公文错误。
本文将从格式规范、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对公文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格式规范是公文编写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一些错误。
比如,有些公文会忽略页眉页脚的设定,导致文件底部信息缺失或错乱;有些公文会将单位全称或名称、地址等信息写在正文中,影响版面整洁;还有些公文会未按照统一的样式和字体要求进行排版,不利于阅读和审批。
针对这些错误,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公文格式规范的培训,提高文秘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起规范的公文模板,以便工作人员在撰写公文时参考;引入专业的排版软件,辅助文秘人员进行排版操作。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公文编写中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
常见的错误有:语句冗长、词汇不准确、逻辑混乱等。
语句冗长会使读者阅读起来困难,影响理解和理会;词汇不准确则会造成误解和误读;逻辑混乱则会使公文的结构变得松散,不利于理清思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公文写作的语言技巧培训,在编写公文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提纲挈领,确保逻辑清晰;同时,加强对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尽量使用准确、简练的词汇,避免口语化和生僻词的使用。
最后,思维逻辑是公文编写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公文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和准确的表述,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一些错误。
比如,有些公文在事实描述上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导致误导读者;有些公文在问题分析上欠缺深度,只是简单概括而没有深入剖析;还有些公文在论述观点上缺乏逻辑关联,导致整篇文档缺乏统一和一致性。
为了弥补这些错误,需要加强公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公文写作的审查和修改工作,确保公文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公文编写中常见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格式规范、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公文规范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加强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常见公文写作问题及应对策略

解析常见公文写作问题及应对策略公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关乎着一个单位的形象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剖析常见的公文写作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家提高公文写作效率和质量。
一、常见公文写作问题1、语言冗长、废话连篇:写公文是一项需要严谨专业的工作,但许多人却在写作时使用过多的修辞和废话,导致文字冗长、难以理解。
2、排版混乱、格式不规范:作为一份正式文件,公文的排版和格式应该呈现出规范、整洁、美观的视觉效果。
然而很多公文的排版和格式混乱不堪,给人留下拙劣甚至没素质的印象。
3、内容不严谨、思路不清晰:公文是要传达信息和指示行动的文字,因此内容的严谨性和思路的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内容不严谨、思路不清晰,读者将无法理解表述的意思。
4、用语不规范、无逻辑性:公文的文字应该准确无误,用词应该规范,逻辑应该清晰。
然而,许多人在写作时使用的词汇不够准确规范,逻辑也不够清晰,阅读起来困难重重。
5、公文缺乏人情味、缺乏温度:公文的文字应该严谨规范,但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情味和温度。
如果在公文中缺乏人情味,将容易发生对公文内容理解上的误差。
二、应对策略1、简洁明了、切忌废话连篇公文的阅读者通常是公务繁忙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写公文时必须切忌废话连篇。
应该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要点,让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公文中想要传达的信息。
2、排版规范化、格式整齐美观公文的排版和格式应该呈现出规范、整洁、美观的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认真遵循公文排版的标准和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行距、字体大小、段间距、页边距、标点符号等,只要在书写时按照这些规则来编排格式,就可以使公文看起来整齐、规范、美观。
3、精益求精、严谨考究公文的内容及表述应严谨精确,思路应该清晰有序。
要做到精益求精、严谨考究,在写作时应该明确当前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深刻领会文件要求,精确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
文文风问题初探

文文风问题初探最近笔者研究分析一些弊病公文的情况,深深感觉到公文风格和公文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权且称作公文的文风问题)。
在这里提出来,和秘书同行们商榷。
••••一、公文文风不正的现象。
••••权列以下八种:••••第一种,“长空文”。
繁琐冗长,内容空泛。
公文开头,照顾到“四面八方”。
如某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的开头语是这样写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地委、行署的精心安排,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专业队伍的忘我工作,全体干部、党员、群众的积极努力,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动员,终于打了一个漂亮仗,受到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扬……。
”文中,夹议夹叙,“穿鞋戴帽”、大段地引证,大段地摘抄、拐弯抹角、堆砌文字。
结束语是“三为一贡献”(为了XXX,为了XXX,为了XXX……作出积极贡献)。
从头到尾很难找出实质性问题。
今年初,笔者曾拜读了83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8000字,短的4600字,平均11400字。
最近看到一份某省级机关印发领导讲话的“红头”公文,共计59页,27550字,比一本普通杂志厚三分之一,使人望而生畏!••••第二种,“季节文”,一无新内容,二无新要求,三无新办法,旧文重抄,一劳永逸。
被下级称之为“万岁公文”、“不看早知道”。
••••第三种,“接力文”。
接到上级公文不作认真研究,也拿不出结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贯彻执行意见,而立即起草一个“贯彻执行的通知”、内容大致有三:其一,“上级公文非常重要”;其二,“各级要认真贯彻执行”;其三,“执行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上报”。
下一级接到之后,又立即下发一份“贯彻执行通知的通知”。
再下一级,又下发一个“贯彻执行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像接力赛跑一样,以致酿成一份公文下发,十份公文相伴的现象。
••••第四种,“虚实文”。
一些规定性、指示性公文却使用一些模糊任意、概念歧义的语言,如“该动纪的动纪,该动法的动法”,“原则上同意,望坚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执行不力者,追究领导责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公文文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公文中的综合表现。
对于目前公文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其概括为四大弊病: 第一弊病叫摆长蛇阵。
如某地政府收到44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5000字,最短的7400字,平均每份超过万字。
三位分管领导每人平均要看十几万字,合300多页,这对上级领导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出现这种长蛇阵的原因,一是流水帐。
我细看了教育局的一份年终工作总结,全文共14700字,开头就用了1000多字概括一年来取得的总成绩,然后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个方面讲了五至七条具体做法,内容相互重叠,又颠三倒四。
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总结,焉能不是一本流水帐。
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综合概括,集中讲几点经验或体会,梳成几条辫子,这样文字精炼,且问题突出,抓到事物本质。
二是各顾各。
笔者走访了一位大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深有体会地说,有些总结写得很长,这并非秘书人员的本意,而是领导逼出来的。
办公室拟好总结初稿,或交单位几位领导同志去传阅修改,或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审定,但谁也不从总体上去研究这篇总结,而是各顾各,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片面认为涉及谁的文字多谁的成绩就大。
为此,各个分管领导均想将自己分管的工作写多一些,以致原来比较精炼的总结越改越长,越改越繁琐。
第二弊病叫作假失真。
准确性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受文革时期假大空作风的影响,公文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9日的一篇反映检查统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文章披露,某地区违反统计法行为8l件,其中属于虚报瞒报的就有71件5某个市将1987年秋季产粮抽样调查数337,286吨篡改为356,657吨,多报了l 9,371吨;某地做结扎手术两万例,却上报四万例。
这种明日张胆的假报告,是对公文准确性的亵渎。
第三弊病叫虚张声势。
实用性是公文的精髓所在。
公文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实用,能解决问题。
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必须言及其实、言及其义、朴素无华、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目前,我们看到有的公文,当谈到今后想法时,动不动就是什么大举措、大行动、大发展等等。
当谈到具体问题时,动不动就是特大项目、特大影响、特大收效。
在总结工作成绩时,采用膨胀法,什么十大成果、八大变化、六大变革、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出现历史性的转变等。
在谈及缺点问题时,采用障眼法,如把生产下降叫做负增长,把上当受骗叫做缴学费,把行贿叫做感情投资,把游山玩水叫做社会考察。
在讲到体会时,动不动就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指导、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领导是关键、思想工作是根本,发动群众是基础、管理是先导,建立制度是保证。
我们不是说这种用语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说在文件中不问具体情况,不视具体对象,千篇一律的套上这些大话、空话,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表现。
第四弊病叫南辕北辙。
在公文写作中,由于粗心大意、马虎从事或胡乱套用,以至违反语法、违背逻辑,造成辞不达意。
这方面常见的问题:①用字上出现的差错。
如一个单位发出的开会通知,把务必参加写成勿必参加,令人啼笑皆非。
⑨标点上出现的差错。
一份文件,由于打字、校对人员马虎,弄错了标点,把本是该厂目前的生产,困难不大,能很快出现转机一句话,变成了该厂目前的生产困难,不大能很快出现转机,意思正相反。
⑨用词上出现的差错。
一份简报的标题是《农村卖粮高潮,电视机销路激增》,销路这个概念内涵不明,应当叫作销量。
一份报告中讲到河东区新出现不少夫妻老婆店,夫妻包括夫妻双方,紧接着又出现老婆这个概念,相同概念出现重复。
有的文件一度出现倒爷、大款、大腕等提法,严重混淆了一些问题的性质,有损公文的严肃性。
④判断不正确。
有一份文件讲:××市烧毁了价值四十万元的假烟,假烟有何价值可言?③用句上出现的错误。
某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革命工作人员牺牲病故证明书的通知》中有这样一段话: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由省厅统一掌握,经行署、市批准的因公牺牲革命工作人员来厅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