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

合集下载

以新塘牛仔发展历史写一篇作文

以新塘牛仔发展历史写一篇作文

以新塘牛仔发展历史写一篇作文在广东,有一个地方叫新塘,这里的牛仔产业可是有着一段令人惊叹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塘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

那时候,人们主要以务农为生,生活简单而平静。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一些敏锐的商人嗅到了商机。

他们发现牛仔服装在国外市场非常受欢迎,而国内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于是决定在新塘尝试开办牛仔服装厂。

刚开始的时候,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厂房就是几间破旧的民房,设备也是东拼西凑来的二手货。

工人们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没什么专业的技术,全凭着一股热情和勤劳的双手。

我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时候的缝纫机声音从早响到晚,“哒哒哒”的声音仿佛是在诉说着大家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牛仔服装,款式简单,做工也比较粗糙。

但即便如此,这些产品还是被勇敢的商人带到了广州的服装市场去销售。

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买!这小小的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塘牛仔的名声渐渐传开。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工厂也越来越多。

这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

竞争变得激烈了,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款式。

于是,有人开始去大城市学习先进的技术,有人则引进了新的设备。

记得有一家工厂,老板为了能做出更好的牛仔裤,亲自跑到香港去请师傅。

那师傅可牛了,一来就对工厂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布料的选择到裁剪,再到缝纫和最后的洗水工艺,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经过一番努力,这家工厂生产出来的牛仔裤质量大幅提升,款式也紧跟时尚潮流,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慢慢地,新塘牛仔不再只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开始走向国际。

外国的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工厂里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能按时完成订单,大家经常加班加点。

我邻居家的大哥就在一家牛仔厂工作,他说那段时间累得回家倒头就睡,但心里却特别有成就感。

在发展的过程中,新塘牛仔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比如环保问题,牛仔服装的洗水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牛仔裤名镇发展困局

牛仔裤名镇发展困局

牛仔裤名镇发展困局作者:蒋明倬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08期原材料上涨、资金乏力、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缺乏品牌知名度、环境污染……这一切都让这个专业镇步履蹒跚。

阿发和小高半蹲在地上,旁边还蹲着一个新来的打版师和拿样品的人,面前的地上摆了8个皮质的标牌,所有人都在等着阿发的意见。

沉默了一会,阿发指着“JMT MHZY”几个稍显僵硬的字母说,“这里改一下,字母一定要连起来,看着会活一点”。

拿样品的人点了点头,收了东西,迅速走了。

阿发是新塘镇大墩村晨鹏服装厂里最资深的打版师,在这家专门做牛仔男装的工厂,已经工作了3年。

从广州向东30公里,坐40分钟大巴,就会到达新塘镇——全国牛仔裤第一名镇。

全球每销售三条牛仔裤,就有一条来自新塘。

新塘作为牛仔裤专业镇,规模让人叹为观止,有近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相关企业,1000多个已注册的牛仔服装品牌,从事牛仔服装行业的外来人员10万多人。

这个行业因为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使该地区迅速富庶,一直让人引以为傲。

有人把这样的小镇称为时尚之都。

这种光鲜的称呼背后,让人依稀想起的是巴黎、米兰、佛罗伦萨。

但踏足牛仔裤名镇新塘,才会发现,它与真正的时尚之都相去甚远,且危机四伏。

打版师一年四季牛仔时装,每一季光从阿发手里出来的版就有80个。

在晨鹏,卖得最好的款式也会在半年之后就消失了。

新塘牛仔裤一直就没有什么太知名的品牌。

一旦有个叫小魔鱼的小名牌出现,满街上就会出现无数类似的牌子,小魔鬼、魔鬼魂、小费鱼……所谓的打版师打新版、出新款,也都是各家大同小异。

所有产品都是主销二三线城市的批发市场。

靠销量赚一些辛苦钱。

开工厂的人越来越多,利润也逐渐摊薄。

这种低水平不断重复的设计,一直是新塘牛仔发展的掣肘。

每个月至少有两个周末,阿发都会坐上大巴车去广州,到站西路的服装市场去看版,每年他会自费去两次香港。

2010年,他还去了一趟韩国,看别人设计的牛仔时装是他唯一的学习机会。

巴黎、米兰、纽约这样真正的时尚之都,不要说去培训,就是去旅游,阿发连想都没想过。

广州牛仔批发市场盘点

广州牛仔批发市场盘点

广州牛仔批发市场盘点
广州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牛仔批发市场,其它省的批发市场都是从广州进的货,那么,广州不同的进货市场都有何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进货达人的经典进货指南。

第一站:增城新塘服装商贸城()
评价:这里为全中国最大的牛仔城,广州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低档服装的最佳拿货点,一定要去看看。

第二站:十三行
位置:荔湾区十三行路。

评价:这里的1到3楼为低档,比沙河贵一些,但不看好,4楼及4楼以上楼为十三行精华乃至全中国服装精华之所在。

十三行新中国大厦,如果是定位中高档的话,你一定去十三行3楼以上,不要在1到3楼去看,也不要到沙河去,就是这里了。

第三站:广东第二大服装尾货市场
位置:昌岗中路,信合广场往芳村方向50M处。

评价:这个地方的跳楼货有几条街,女装多,仔细挑有不少好东西,价格很便宜。

比方说:一般的牛仔裤,长裤15,中裤12,短裤10。

当然,还是可以砍价的,东西很杂,不要急,最好是先把几条街逛过一遍,再慢慢挑选,毕竟路也不是太长。

第四站:火车站及周边服装城
位置:就是广州火车站周边;白马商贸大厦
评价:白马,最高档的服装城,一楼韩版女装非常漂亮,价钱也贵,打包都要100元,去白马一楼是重点,靓女一饱眼福。

第五站,华南最大的服装尾货批发市场,广大和锦东
位置:石井
评价:做服装的一定要知道,虽是尾货,但有些货真是物美价廉啊,位置在石井庆丰路,
从火车站往北往清远走一段路。

编者记: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个全面的时尚女装店,衣、裤、鞋、袜、帽、包,都全部包含,就要多走几个地方,对市场的特性了解下。

广州新塘牛仔城介绍和攻略

广州新塘牛仔城介绍和攻略

新塘国际牛仔城坐落在广东省增城市的南部新塘镇,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新塘镇荣膺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新塘国际牛仔城是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贸易为主,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设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商贸城。

广州国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是以牛仔纺织品贸易为主,集贸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商贸城。

它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牛仔商贸城。

牛仔城占地300亩,拥有1100多间商铺,总投资人民币5亿元。

它位于广州、深圳、香港交汇点,是粤港经济枢纽的“黄金走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牛仔城配套设施齐全,为客商休闲度假提供全面的高素质的服务。

市场介绍:新塘镇是全国闻名的牛仔之乡,它拥有2600多家牛仔制衣及相关企业,每天生产牛仔系列服装250万件,占全国总生产量的60%,是中国最大的牛仔服装产业基地。

每年一届牛仔服装节,盛况空前,海内外客商云集,是牛仔服装交易的大平台。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中国牛仔第一城。

与广州世贸中心、中天广场、天河城广场同被誉为最具时尚商城。

新塘国际牛仔城坐落在广东省增城市的南部新塘镇,目前全镇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80000多名从业人员,1000多个已注册的牛仔服装品牌。

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新塘镇荣膺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新塘国际牛仔城是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贸易为主,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设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商贸城。

新城国际牛仔城商场是经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的理想大型商场。

商场两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首层、二层铺位共800多个,第三层为商务办公中心,第四层为铺位租户仓库。

商场内通道宽敞,备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货运电梯、电话通信及完善的消防系统。

商场附近设有大型停车场和发往各地的大型货运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

全国60%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全国30%出口的牛仔服装来自新塘,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250万件牛仔服从新塘流出去。

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

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

新塘之衰这其实是个烂摊子。

去年4月的一天,李志祥(化名)站在破旧、凌乱不堪的民居内,看着两个车工和十几台二手衣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是一年前从他的朋友阿成那里接手来的牛仔制衣厂的所有资产。

阿成经营了不到半年,资金周转不开,打算遣散几十个工人,然后关门。

李志祥起初很犹豫不决,他在制衣业唯一的经验,是10年前通过姑父的关系在一家制衣厂当了3个月车工。

“你把工厂接了,我还有四个档口(销售摊位),接的单可以维持你的生意。

”阿成游说他。

李志祥最终决定冒险一试。

但是命运跟李志祥开起了玩笑。

两个月后,因为订单数量始终没有增加,阿成的四个档口难以为继,全部关掉。

自己赔了20多万。

对于李志祥来说,那更是噩梦的开端。

工厂失去了所有加工订单的来源,在这个依靠人际关系建立的产业生态系统里,李志祥没有任何优势。

“那个时候是脑袋发热,以为前途光明,哪知是一片黑暗。

如果能想象得到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我怎么也不可能去接手。

”李志祥告诉《环球企业家》。

原因是,李志祥赶上的并不是好时候。

中国工厂生产廉价商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志祥接手的这家工厂,隐藏在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一栋普通的四层民居内。

每层100多平方米。

一层已出租,二三层是缝纫,最高一层是裁剪和办公室。

李的工厂最值钱的资产,是二三十台衣车。

新塘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牛仔裤之都。

类似这样的工厂新塘有5000家左右,每年生产8亿到10亿件牛仔服装,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这相当于中国60%的产量,并贡献了全国出口量的40%。

它们被运往世界各地,摆在Polo、CK、MUDD等国际知名服装商的货架上。

这样的故事你并不陌生。

在过去20多年间,许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南方小镇无意间成为许多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如果你驱车行进于那些高等级的公路上,路边层层叠叠的户外广告牌会不断提醒你已经到了何处:灯具、钮扣、电钻、皮鞋……可能还有很多产品你此前从未听说过。

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这位一流经济学家在1990年初第一次定义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在某个狭小地理空间中,会像磁石一般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个产品的所有供应链制造商,从而具有其他分散生产方式不可比拟的运输及采购低成本。

中国断_l绝孙的产业(32)

中国断_l绝孙的产业(32)

斷子絕孫的產業光鮮時尚背後的中國服裝專業鎮新塘鎮地處珠江三角住,位於廣東省增城市南部,珠江的主要支流東江北岸。

和很多高速發展的工業鎮一樣,新塘鎮街道繁華;各種製衣廠招牌在街頭林立。

在新塘鎮的國際牛仔批發城裡,批發本地產牛仔褲的市場規模很大。

據當地政府統計,2008年新塘年產2.6億多條(件)牛仔服裝,占到全國牛仔服裝產量的60%以上,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退場門量的40%。

在這裡,不管是商鋪門市,還是鄉村的民宅,隨處可見正在手工處理牛仔服裝的工人和村民。

從早到晚,都有工人把一堆堆的牛仔服裝或布料從廠房的二、三樓拋到地面,再送上貨車。

圖為工人正在簡陋的大棚裡加工牛仔褲。

當地的許多婦女、老人甚至孩子都會做一些剪線頭的工作來貼補家用。

圖為新塘鎮大敦村的一家牛仔製衣廠裡,孩子跟父母一起工作,每天為牛仔褲剪線頭200條左右,每條賺一角五分錢。

綠色和帄組織的人員正在新塘鎮大敦村附近一條被污染的河流邊調查。

村民們反映說,排污嚴重的時候,這裡的河水簡直已經不是污水,而是毒水。

味道惡臭刺激,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皮膚還會發痒甚至潰爛。

新塘,從工廠排出的牛仔布絨纏住了閥門。

洗水和漂染影響到工廠附近的環境和居民生活,更影響到從事這些工作的工人的生活。

從湖北來的車衣工表示,跟很多民工一樣,他的十個指頭也被染成藍色,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皮膚瘙癢的感覺。

圖為每天早上,工人在牛仔洗水廠的廢水中撈出用來打磨牛仔褲的石頭。

這是新塘鎮一家牛仔洗水廠排出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了蜿蜒圍繞村莊小河,而這些河水最終流向東江。

這些污水未經任何處理,便被直接排入東江。

一名工人正在一家牛仔洗水廠的車間裡工作。

新塘鎮西洲村的村民說︰“又不是不讓他賺錢,家人還得靠車牛仔衣服為生。

但生產的同時也要乾淨,不要把環境污染啊。

”新塘鎮街頭的各類招工廣告,徵人的工作都和製衣相關。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汕頭市潮陽區西北部的谷饒鎮。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xx名镇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

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

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揭秘四大xx名镇的前世今生【编者按】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

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

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增城xx“xx之都”玩上阿里巴巴每条裤只赚一两块上世纪80年代初,增城新塘镇镇属企业与香港商人合办信托制衣厂开始,“牛仔”成了新塘的标志。

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一系列与牛仔服装相关的近4600家企业随后集群出现在新塘,从业人数约30万人———牛仔纺织业已成新塘第一支柱产业。

坊间逐渐流传出一句口号“一团棉花到了新塘,就可以成为一条牛仔裤。

”此言非假,官方数据显示,新塘牛仔行业去年总产值达402.97亿元,占全国牛仔服饰的60%以上。

一时间,家家户户做牛仔服的景象出现在新塘。

然而,新塘牛仔服大多是贴牌生产,4000多家牛仔服企业中,仅有注册品牌1420个,其中广州市著名商标以上仅有6个。

“星星多,月亮少;牌子多,名牌少。

”如何升级,已在新塘官方及民间达成共识———要有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背后,包含着销售渠道。

看牛仔裤背后的环境代价

看牛仔裤背后的环境代价

洗水和漂染,影响环境和居民生活,及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 的生活。从湖北来做车衣工的罗先生跟很多民工一样,十个 指头因为布料而染成蓝色,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皮肤瘙痒的 感觉。图为每天早上,工人在牛仔洗水厂的废水中捞出用来 打磨牛仔裤的石头
新塘,从工厂排出的牛仔布绒缠住了阀门
新 塘 , 污 水 未 经 任 何 处 理 便 被 直 接 排 入 东 江
中国香港,购物者正在街边挑选打折的牛仔裤。据分析师估 计,2006年的牛仔裤全球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农,BreadDenim公司老板詹森·费罗。 在洛杉矶的高档服装业,BreadDenim占据核心地位。费罗和 他的竞争者发现,他们使用100%有机棉面料制作的洗旧牛仔 裤拥有广阔的市场,每条售价200至300美元
看牛仔裤背后的环境代价
—前行的艰难 前行的艰难— 前行的艰难
美国纽切尔西的高古轩艺廊 达明·赫斯特2008年春季时装展,两名男模身穿WarholFactory李维斯牛 仔裤系列走秀
美国纽约 身穿牛仔裤的超级名模海蒂·克拉姆为德国服装公司Rosner拍摄广告
美国伊利诺斯州景色山 在Costco牛仔裤货架前的购物者 最初的牛仔裤不过是工人们的耐穿耐磨工作裤,现在早已脱下“卑微” 的帽子,成为很多人衣橱中的必备品
美国加州洛杉矶的AllAmericanWash工厂,一条条挂在传送 带上的牛仔裤被进入烤箱以制作做旧效果
美国加州洛杉矶,高档牛仔裤制造商AllAmericanWash的一 名工人正为一条仔裤制作猫须效果
斯里兰卡阿维萨维拉,牛仔裤行业为斯里兰卡提供了近100 万个就业岗位
据当地政府统计,2008年新塘年产2.6亿多条(件)牛仔服 装,占到全国牛仔服装产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俄罗斯、 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量的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塘之衰这其实是个烂摊子。

去年4月的一天,李志祥(化名)站在破旧、凌乱不堪的民居内,看着两个车工和十几台二手衣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是一年前从他的朋友阿成那里接手来的牛仔制衣厂的所有资产。

阿成经营了不到半年,资金周转不开,打算遣散几十个工人,然后关门。

李志祥起初很犹豫不决,他在制衣业唯一的经验,是10年前通过姑父的关系在一家制衣厂当了3个月车工。

“你把工厂接了,我还有四个档口(销售摊位),接的单可以维持你的生意。

”阿成游说他。

李志祥最终决定冒险一试。

但是命运跟李志祥开起了玩笑。

两个月后,因为订单数量始终没有增加,阿成的四个档口难以为继,全部关掉。

自己赔了20多万。

对于李志祥来说,那更是噩梦的开端。

工厂失去了所有加工订单的来源,在这个依靠人际关系建立的产业生态系统里,李志祥没有任何优势。

“那个时候是脑袋发热,以为前途光明,哪知是一片黑暗。

如果能想象得到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我怎么也不可能去接手。

”李志祥告诉《环球企业家》。

原因是,李志祥赶上的并不是好时候。

中国工厂生产廉价商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志祥接手的这家工厂,隐藏在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一栋普通的四层民居内。

每层100多平方米。

一层已出租,二三层是缝纫,最高一层是裁剪和办公室。

李的工厂最值钱的资产,是二三十台衣车。

新塘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牛仔裤之都。

类似这样的工厂新塘有5000家左右,每年生产8亿到10亿件牛仔服装,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这相当于中国60%的产量,并贡献了全国出口量的40%。

它们被运往世界各地,摆在Polo、CK、MUDD等国际知名服装商的货架上。

这样的故事你并不陌生。

在过去20多年间,许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南方小镇无意间成为许多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如果你驱车行进于那些高等级的公路上,路边层层叠叠的户外广告牌会不断提醒你已经到了何处:灯具、钮扣、电钻、皮鞋……可能还有很多产品你此前从未听说过。

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这位一流经济学家在1990年初第一次定义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在某个狭小地理空间中,会像磁石一般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个产品的所有供应链制造商,从而具有其他分散生产方式不可比拟的运输及采购低成本。

不过,波特也警告说,外部威胁(如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以及内部僵化(过度合并、卡特尔式的垄断形态、群体思维抑制创新等)将使之失去竞争力。

新塘这样的南方小镇模式正在走向衰败—虽然它会倔强地将这一变化称为转型。

虽然它侥幸逃过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击,但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已上涨到想以想象的程度:棉纱的价格已翻了一倍,即使开出月薪5000元的工资也难以招满工人。

痛苦的磨蚀在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摧毁着这些南方小镇的经济安全。

在新塘的一条颇有国际化风情的小街上—许多作坊式工厂会把它的产品出口国的国旗图案喷印在残旧的玻璃窗上,一些小工厂已接近停工和关门。

海外订单已大幅减少,偶尔掉下来的订单也几乎无人问津:仅有每条几分钱的加工利润让许多代工厂不愿接单:如果出现质量残次,最后的结果甚至是赔钱。

现实是,替代新塘的地方还没有。

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本更低,但产业成熟程度和规模都无法和中国相比。

“服装公司应该警醒,因为‘一次性服装’的日子结束了。

”驻香港的行业分析师阿特金斯说,“他们这些年来总想花少量的钱,获得更多利润,掠夺中国的生产线,现在开始尝苦果了。

”出路?许多代工厂已转做内销—为淘宝这类网上商家生产高仿真的名牌牛仔裤。

曾经从东欧各国攫取下世界牛仔裤制造之都称号的新塘,快成为全球牛仔裤的仿冒之都了。

旧世界从广州到增城新塘客运站,一下车就会被摩的司机团团围住。

摩的是当地主要的运营交通工具,它们的后座上大多铺着牛仔布,这似乎在提醒你,你已来到了一个被牛仔裤包围的世界。

在新塘商会会长湛学驹的印象中,牛仔裤产业发端之前,新塘只有8万人左右,整个小镇也只有解放路、建设路等6条马路,每条不到10米宽。

新塘镇临近广深交通要道,是广(州)佛(山)都市圈和深(圳)、(东)莞都市圈的交集区域,107国道穿过整个镇区。

与东莞隔着东江相望。

1980年5月,新塘镇政府与港商黄林合作,办起了新塘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新塘镇制衣厂。

1981年公社企业又与港人温炳良合作,开办勤昌制衣厂。

有服装制造就需要有洗漂,一个香港老板在大敦村那边办了洗漂厂。

1982年,新塘镇又与港商黄国雄合作,办了金冠制衣厂。

黄国雄财力雄厚,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各式衣车达430多台,年收入580万港元,远销欧美日本,名声大振。

这家工厂为后来新塘发展民营企业打下了人才基础。

此后,新塘的牛仔制衣厂四处开花,带动了全镇夹纱、织布、纺线、纽扣、衣车、衣针各产业的兴起,配套慢慢齐全。

2002年,新塘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最为鼎盛的2004年前后,如果走进新塘牛仔第一村大敦村,马路上你几乎看不到人,男女老少都坐在各自的衣车前埋头劳作。

以毫无技术含量的剪线头为例,每条工钱是0.15元,从事这个工种的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在新塘的巷子里,经常能看到那些民居一楼的门口,堆放着一堆牛仔裤,那些妇女或坐在小凳上,或干脆坐在牛仔裤堆上,边聊天边剪线头。

但大部分沉默不语,担心聊天会分神。

当地牛仔加工制造业的繁荣,推进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1990年代初镇区开始规划,以107国道为界,向北推进。

以往的荒山遍野,在轰隆隆的推土机和震耳的炸山声中被开发。

以创兴等为代表的工厂渐次落户,催生了一块全新的工商业区。

很多人不知道POLO、CK、MUDD等品牌的牛仔裤,曾经出自位于新塘的这家名叫创兴的龙头企业。

创兴创立的时候,吴会东才是个20岁的小伙子,在新塘一家很大的制衣厂当了3个月裁缝。

后来,就在1990年代初那一拨新塘全民牛仔加工总动员的浪潮中,吴会东牵头、兄弟姐妹几个凑钱买了18台衣车,奋身投入了加工业。

其妻缝纫技术精湛,由她坐镇工厂,吴会东则主攻外围客户扩展。

创立4年后,吴会东注册了两个自主品牌:创兴、HITWON。

2000年,吴看到了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创兴很快接到了第一个国际知名品牌POLO的出口代工单。

在此之前,虽然新塘的牛仔以出口为主,占据全国出口量的20%左右,但创兴一直走内销路线。

当时POLO 的老板来到创兴时,惊讶地说,为什么一开始不是找创兴?MUDD后来也找到了创兴,他们给的订单量即便是5000人的工厂也做不完,一年产量数百万条不足为奇。

当时创兴甚至一个月能出100万条牛仔裤去美国。

不过渐渐地,吴会东发现海外订单的蛋糕其实并不好切,他们几乎没有议价权。

创兴常务副总经理李恩记得很清楚,2004年一次和美国客户谈价格时,对方每个工序都要减1分钱。

“以前都是几毛几毛,到2004年都是按分来谈,我们觉得没法做了。

”李告诉《环球企业家》。

创兴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自那以后,创兴又转回内销,加强研发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产业链中加强议价的能力。

不过,转型也付出了代价,那一年,创兴裁减了起码10个车间、数百个工人,占据当时工厂规模的1/4左右,是创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动。

正因为转型早,创兴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其方法是,不直接做出口,由其他国内出口商下单。

“新塘的生产工艺精细、品质高的牛仔裤,通过温州那些商人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东欧肯定打不过我们。

”李说。

黑户在新塘,有不少牛仔加工制衣厂都无牌无照,藏匿于大街小巷的居民楼中,李志祥的工厂也不例外。

“加工厂利润本来就微薄,如果再去交税,我们没法活了。

”他说。

某种程度上,正是像这样的工厂支撑了新塘整个牛仔上下游产业链的运转,解决了数十万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客户并不介意他们打交道的工厂是“黑户”。

阿成的四个档口关了之后,李志祥的订单来源彻底断了。

他隐约感到,这条路走错了,更让他绝望的是,这是条不归路。

李只能开始疯狂地四处寻找加工单。

只要能找到订单,车间就能运转。

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一个多月,幸运之神悄然降临,去年5月2日,李志祥遇到了贵人。

他在太平洋工业园认识了一个经理,“你有多大能力我就给你多大量的订单。

”后者说。

李志祥第一次只接了400条的单。

这个工厂都是帮美特斯邦威、七匹狼加工。

后来每单数千条的订单源源不断到来,但李志祥却没有抓住机会。

由于没有经验,走纱、次品面料都被做成了成品,结果返工率大,被扣了数万元货款。

忙活了一整年,记账本上却清晰地记录着他的负债。

“再这么做下去,死路一条。

”他后来意识到,与其等人家给订单加工,一条裤子靠几毛几毛地赚,还无谈判能力,不如自己接单,起码利润环节多一点。

去年9月开始,他开始转为接单经销模式,从挑选面料、缝纫、洗水、包装一条龙服务,而不仅仅帮人家加工。

一天晚上,三个30岁上下的年轻人,将一条钉满闪钻的女士牛仔裤平铺在案板上。

其中一个男的对着李志祥说,“你帮我加工,两个款,每个款200条左右,钻你不用管。

5块钱,做不做?”李志祥翻来覆去地看,嘀咕了几句。

没一会儿,3个年轻人走了。

“5块钱怎么做啊,一条赚几毛钱,量多还好,就那么几百条。

我吃饱了撑的啊?”李发了几句牢骚。

郭力(化名)是李志祥的合伙人,原来在上海一家商贸公司上班,在业务来往中两人互相认识,因为他擅长业务,去年年底,李志祥邀请他到新塘,一同经营工厂。

以温州为中心,长三角一带也是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分布区,制衣为其一。

但去年年底,郭力在新塘呆了一个月后,他决定放弃上海转战新塘。

这个24岁的小伙子非常瘦,左手上自己用针刺上了“爱情”、“龙”和鹰头图案的纹身。

他喜欢穿一件黑色衬衫和泛着灰银光的西裤,把自己打扮得很成熟。

“我要经常跟客户谈价钱,穿的太随便没有说服力。

”郭说。

他的QQ签名是成大志,他不只想做销售这一环,还想涉足上游生产。

新塘与上海相比在牛仔制衣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离厂房所在民居10米远的地方,就是绣花厂,专门负责包装的档口,也只在20米远的小巷对面。

从他们的工厂出发,开车不需1分钟,往东就有专门出牛仔裤纸样的公司,往西就是汇太中路、友谊路等好几条专门卖面料的马路,汇集了数百家面料档口,如果要买纽扣、线等辅料,到集中地东坑三横路附近也只需5分钟车程。

在那里,你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钮扣。

唯一车程比较远的,是位于西洲的洗水厂。

但在30年前,这一切都不存在。

新塘第一家民营牛仔制衣厂成立的时候,采购面料需要到上海、山东—凡是有商场卖布的地方去找。

配件甚至需要从香港买过来,买纽扣还要开着车到全珠三角去找。

漂染最开始也没有正规厂,只能找农村的青砖磨,做表面处理。

手工搅拌的土方法在1980年左右维持了两年。

除了棉花没法在新塘生产,新塘牛仔裤产业涉及三十多个行业,形成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完善生产系统,是目前全国产业链最完善、年产量最大、产品系列档次最齐全、贴牌生产以及出口最大的牛仔服装集群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