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背后的文化意义
《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大纲

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
Observing American Culture through Jeans 1.引言
1.1牛仔裤的历史和发展
1.1.1牛仔裤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1.1.2牛仔裤流行的趋势
1.1.3牛仔裤的演变过程
2.文献综述
3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
3.1牛仔裤对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影响
3.1.1牛仔的象征意义
3.1.1.1牛仔形象
3.1.1.2牛仔的守则
3.1.1.3牛仔的内涵
3.1.2 牛仔裤对牛仔的性格影响
3.2牛仔对美国其他本土文化的影响
3.2.1牛仔与文学
3.2.2牛仔与服饰
3.2.3牛仔与音乐
3.3 牛仔裤与美国现代社会的关系
3.3.1 平等性
3.3.2 独立性
3.3.3 自由性
3.3.4 民族优越性
4.美国文化对牛仔裤的影响
4.1美国嘻哈文化对牛仔裤的影响
4.2美国朋克文化对牛仔裤的影响
4.3美国休闲文化对牛仔裤的影响
5总结
5.1牛仔对全球的影响
5.2牛仔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个人的影响。
衣着时尚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_从牛仔裤来看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_万青

[收稿日期]2006-07-15[作者简介]万青(1978—),女,安徽青阳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助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INANTEACHERSCOLLEGE2006年第5期第8卷(总第39期)No.5,2006GeneralNo.39,Vol.8衣着时尚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从牛仔裤来看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万青(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浙江杭州310006)[摘要]传统的观念中,衣着时尚由于和女性喜欢穿衣打扮密切相关,而总被略带偏见的认为是肤浅、流于表面的边缘文化。
然而,翻开历史的篇章,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衣着时尚和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衣着时尚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精华,它是一种深刻的文化。
文章着重从衣着时尚的一个侧面———女裤的历程,即牛仔裤的性别权力关系变迁,来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意义的重新定义,也正是这种所谓的“肤浅”的衣着时尚,使我们看到了新的社会里,男性、女性的自由,平等的,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衣着时尚;牛仔裤;性别;权力关系;变迁[中图分类号]J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6)05-0050-03一、衣着时尚———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一提及衣着,一提及时尚,人们会不约而同的认为这是女人的事情。
一直以来,这种所谓的“穿衣打扮”被视为对于性别与性感的差异的表达。
由此,人们才逐渐将衣着时尚与女性化和轻薄浮华联系起来;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衣着时尚为什么会一再受到攻击与谴责,为什么在许多的社会理论研究中,它会一直被排斥在边缘化的位置。
英国社会学博士爱德华兹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社会学对时尚的忽视,反映了时尚在艺术领域远比社会科学领域更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然而,时尚是我们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活动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牛仔文化资料

牛仔文化引言牛仔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且充满魅力的文化现象。
从牛仔服饰到生活方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牛仔文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牛仔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起源与历史牛仔文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西部的牛仔时代。
当时,牛仔们身着牛仔裤、牛仔帽,骑在马上驱赶牛群,过着边远而艰苦的生活。
他们的服饰风格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牛仔文化。
随着美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牛仔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牛仔服饰的魅力牛仔服饰一直是牛仔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
从最初的牛仔裤、牛仔衬衫到如今的牛仔外套、牛仔靴,牛仔服饰一直以其朴实、耐用、时尚的特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不仅在时尚界备受推崇,牛仔服饰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首选。
无论是在休闲娱乐还是工作场合,牛仔服饰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牛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牛仔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许多品牌以牛仔文化为灵感,推出各类牛仔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一些牛仔文化节日和活动也逐渐兴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牛仔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既是一种时尚潮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和体验。
牛仔文化的影响牛仔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服饰风格,更是一种精神内涵。
牛仔粗犷、勇敢、自由的品质深深吸引着人们,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牛仔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传递着人们对自由、热情和冒险精神的追求。
无论是在时尚界、艺术领域还是生活中,牛仔文化都持续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结语牛仔文化作为一种充满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从起源到发展,从服饰到精神,牛仔文化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牛仔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启发和激励。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牛仔文化的魅力中,感受那种粗犷、勇敢、自由的品质,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
牛仔裤——美国文化

牛仔裤:一种理解美国大众文化的视角一天我发现我的125名学生中有118名穿着牛仔裤。
而其他7人也有牛仔裤,只是那天碰巧没穿罢了。
我不禁好奇,是否还有什么别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录音机、口红等等,能够如此流行?(T 恤衫虽然同样为很多人所拥有,但穿的人却少得多)学生群体在所有人口中也许不具代表性,但牛仔裤在同一年龄群的非学生当中,同样是广为流行的,而且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仅稍稍不那么普及罢了。
所以,着手一本有关大众文化的书,从思考牛仔裤开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让我们暂不考虑牛仔裤的功能性问题,因为功能性与文化几乎毫无干系,而文化关注的是意义、快感、身份认同,而不是功效。
当然,牛仔裤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服饰,它舒适、耐用,有时也很便宜,并只需要“低度保养”(low maintenence),但劳动服也有这些特点。
牛仔裤的功能性是其广为流行的前提,但它却无法解释牛仔裤为什么流行。
而且它尤其没有解释牛仔裤几乎横截每一种我们所能想到的社会范畴的独一无二的能力。
我们无法根据任何一种重要的社会范畴系统,如性别、阶级、种族、年龄、民族、宗教、教育等,来界定一个穿牛仔裤的人。
我们大概可以说,牛仔裤有两个主要的社会中心,其一是年轻人的,其二是蓝领阶层或工人阶级的,但这两个中心应被视为符号学意义上的,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也就是说,它们是意义的中心,而非社会范畴的中心。
于是一位人到中年的业务主管在星期天,穿着牛仔裤给自己郊外的草坪刈草时,他是把自己同青春活力(判然有别于显然更属于中年人的办公桌)以及劳动的神奇尊严联系起来--认为肉体的劳动在某种意义上要比有权有势更为可敬,这一信念根深蒂固于美国这个民族。
他们的先辈拓荒者们距离现在仅几代之遥,而这一信念在有权有势者中同样重要,而且异乎寻常地流传着。
我要求班上的学生简短回答一下,牛仔裤对他们意义何在?而他们的解释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讨论达成了一个相当一致的意义网络(这些意义围绕着一个新的中心)。
牛仔裤的故事

牛仔裤的故事
牛仔裤,这个源自美国的传统服饰,早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时尚单品。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西部的牛仔们穿着这种坚固耐穿的裤子在荒野中驰骋,从而奠定了牛仔裤的传奇地位。
牛仔裤最初是由一位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裁缝所发明的。
他在1873年申请了第一条牛仔裤的专利,从而开创了这一传奇时尚单品的历史。
最初,牛仔裤是为了满足淘金热潮中淘金者们的需要而设计的,因此它的面料非常坚固耐穿,可以经受住野外恶劣环境的考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仔裤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时尚符号。
它不仅在美国迅速流行开来,还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牛仔裤成为了反文化运动的象征,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从此,牛仔裤开始了它在时尚界的传奇征程。
如今,牛仔裤已经成为了时尚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休闲装的代表,更是许多人日常穿着的首选。
不论是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的衣橱里都会有一条或多条牛仔裤。
它的款式和颜色也在
不断地丰富和变化,从最初的蓝色直筒裤到如今的各种时尚款式,牛仔裤已经成为了时尚界永恒的经典。
牛仔裤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时尚史诗。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人们对自由、激情和冒险的向往,成为了永恒的时尚符号。
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坚韧和自由,正如那些最早穿着牛仔裤的牛仔们一样,它们在荒野中畅快奔驰,与时代同行。
牛仔裤的故事,就是世界时尚史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的象征。
它的传奇故事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延续下去,永远闪耀在时尚的舞台上。
文化意识—牛仔裤

牛仔裤1.创造者美国的牛仔裤之父是Levi Strauss,他是LEVI'S STRAUSS AND CO.创办人,也是美国牛仔文化历史的先驱。
牛仔裤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并不是牛仔们发明的。
牛仔裤是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西部出现的,它最初是为淘金工人制作的服装。
2.过程1829年Levi Strauss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Buttenheim)。
1847年十七岁时,他从德国移民至纽约。
19世纪40年代末,由于加州(California)发现了金矿使得美国出现了淘金热,而加州淘金热的消息一直使年轻的Strauss相当入迷,因此在1853年Strauss便搭船航行到三藩市。
当时他带了数卷营帐及蓬车用的帆布准备卖给迅速增加的淘金工人。
3.第一条牛仔裤的诞生1853由于当时淘金工所穿的衣服皆为一般棉布制作的,非常容易磨破, Strauss于是想出了用厚实的帆布裁出低腰、直裤腿、窄臀围的新式裤子;再后来,他放弃帆布,改用斜纹粗棉布,那是一种在法国纺织以不变色靛蓝染料染成的强韧棉布,穿起来更舒服。
由于此种裤子精干利落而且耐磨,因此也深得牛仔们的喜爱,渐渐便成为牛仔们的特色。
1871年Strauss申请专利并且成立了世界闻名的Levi’s公司。
21世纪Levi’s Strauss公司已成美国传统,对全世界的人来说,它代表的是西部的拓荒力量和精神。
而且牛仔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与时尚的融和体。
Blue jeans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attained a world-wide reputation. They have come to be considered as American icon. It was not until the late 1960s, however, that blue jeans moved into the mass market and became the universally worn clothing item. At the beginning, blue jeans were created for the Californian coal miners. It has crossed over class, gender, age, regional, national and ideological lines. This rather rugged homely-clothing embraces the American democratic values of independence, freedom and equality. Some Americans even consider jeans to be the national uniform or costume. Unlike any garment of the past, a pair of jeans has the unique ability to cover the differences of class distinction, background and status.内容总结(1)牛仔裤1.创造者美国的牛仔裤之父是Levi Strauss,他是LEVI'S STRAUSS AND CO. 创办人,也是美国牛仔文化历史的先驱(2)3.第一条牛仔裤的诞生1853由于当时淘金工所穿的衣服皆为一般棉布制作的,非常容易磨破,Strauss于是想出了用厚实的帆布裁出低腰、直裤腿、窄臀围的新式裤子。
牛仔裤承载的美国文化

前提ꎮ
牛仔裤耐磨结实ꎬ靛蓝染料的味道更易驱走荒野中出
没的响尾蛇ꎬ更加适合« 在路上» 一书中的浪荡生活ꎮ
20 世纪 70 年代ꎬ牛仔裤的外观发生了较大的变
第二ꎬ牛仔裤经典的靛蓝色调、别致的剪裁、独特
的饰品装饰、流畅的线条表现力ꎬ使其极具审美价值ꎮ
牛仔裤让男性更加挺拔潇洒ꎬ让女性更加婀娜多姿ꎬ体
化ꎬ最显著的特点是传统瘦身裁剪裤管演变为喇叭造
基金项目: 2018 年 度 武 汉 学 院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基 于 超 星 学 习 通 平 台 的 大 学 英 语 移 动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KYY201817) ꎮ
68
堆卖不出去的帐篷而发愁时ꎬ偶然听到了淘金工人们
2019. 3
日本出现了“ 太阳族” ꎮ ( 董薇ꎬ2003) 杰克凯鲁亚克
等沟壑ꎬ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和热爱ꎮ 因此ꎬ在某种
有这样一条牛仔裤让他们的致富道路更加坚实可靠ꎬ
意义上牛仔裤已经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代名词ꎮ
他们仿佛看到了财富的光芒ꎮ
1. 牛仔裤的发展历史
牛仔裤英文名是 “ jeans” ꎬ该词最早见于 1567 年
的意大利ꎮ 但当时与“ jeans” 读音类似的“ genoese” 或
傲地穿着牛仔裤ꎬ以此作为自己家乡的标志ꎮ 此时的牛
工作时的工装裤ꎮ
仔裤再也不局限于朴实工装或者严肃军服了ꎬ它代表一
1948 年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ꎬ一时间
全世界各 地 的 人 们 蜂 拥 而 至ꎬ 从 而 出 现 了 历 史 上 的
种更简单、更快乐、更浪漫的美国生活方式ꎮ
20 世纪 60 年代ꎬ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引发了年
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牛仔裤发明背后的故事

牛仔裤发明背后的故事牛仔裤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服饰,背后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它的发明与美国西部的开拓时代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一个名叫利维斯·斯特劳斯(Levi Strauss)的移民有着紧密的联系。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开拓潮。
无数勇敢的人们涌入这片富饶而未知的土地,他们需要一种坚固耐用的服装来应对极端的环境和艰苦的劳动。
这时,利维斯·斯特劳斯应运而生。
利维斯·斯特劳斯是一个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移民,他于1853年来到了美国旧金山。
当时他打算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潮中寻找机会。
然而,他并没有找到黄金,但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斯特劳斯的商业头脑告诉他,为开拓者们提供一种坚固耐用的裤子将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
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面料。
最终,他选择了一种叫做“帆布”的材料,这种材料非常结实耐磨,并且适合在野外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加裤子的耐用性,斯特劳斯还在裤子的关键部位增加了铜钉和铜扣。
这些铜钉和铜扣不仅可以增加裤子的结实程度,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特劳斯的牛仔裤逐渐走红。
它成为了西部开拓者们的标志性服饰,不仅因为它的坚固耐用,还因为它的舒适度和时尚感。
牛仔裤的设计还包括了方便的口袋和特殊的裁剪,使得穿着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存放物品和进行各种活动。
牛仔裤的成功也得益于斯特劳斯对于品牌的重视。
他在裤子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标志,这成为了后来利维斯(Levi's)牛仔裤的象征。
这个标志至今仍然保持着品牌的辨识度,并成为了时尚界的经典。
如今,牛仔裤已经成为了全球流行的服饰,它穿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选择。
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充满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故事,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创新,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总结起来,牛仔裤发明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创业和品牌建设的故事。
它诞生于美国西部的开拓时代,利维斯·斯特劳斯通过选择特殊的面料和设计元素,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耐用、舒适且时尚的服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仔裤背后隐藏的意义
今天上消费者行为学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照片,问我们牛仔裤后面隐藏着什么意义。
由此我想到了其背后引发的文化意义不得不引人思考。
文化顾名思义,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简单点说就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牛仔裤是美国西部牛仔的服装,传到中国后,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
我在这里所谈及的不是反对牛仔服装,而是背后的文化意义及谋略!牛仔裤里面包含着其文化的价值。
文化?什么文化?何种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深思!牛仔服装象征美国人对自由的崇拜,象征着美国人的热情、豪迈、奔放和勇猛。
但是牛仔服装到了中国,却变成了另外的一种文化——叛逆、畸形甚至是变态。
我不是反对牛仔服,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比较客观的,能够去正确对待它。
但是社会总是这样,有很多的面。
许多新生的一代将其看作世界的主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过度的叛逆、甚至心灵的变态。
当然这不是牛仔服饰惹出来的祸,而是社会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牛仔服装的流行其背后的实质意义是文化的占领!很多人认为我这是在危言耸听,认为我们的文化仍然存在着,认为我们的文化!是么?我们的什么文化存在着?习俗?东西情人节没有西方情人节热闹,春节没有圣诞节有味道吧!饮食文化?西餐厅比比皆是,咖啡屋尽斥眼球,肯德基麦当劳不绝于耳,国人的地方小吃却没几个了只剩下摆摊的了,茶文化还不及日本瘪三!服饰文化?西服穿的人不少,但那不是我们的,唐装现在没人过问了,韩服也有不少人欣赏,但是汉服却是无人问津!制度文化?现存的制度,除了官官相护、刑不上大夫、恩荫制,还有什么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如今的社会主义国人比资本主义国人还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学校文化?英语远比汉语重要,国语算个屁,英语不好你就去捡垃圾(这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对我说的)!汉服不能在中国流行更无法在国外流行,而牛仔服饰却在国内有半壁江山,这只是国人文化被占领的一个缩影!
外来文化对一国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五种(个人分法):一个是文化交流;一个是文化渗透;一个是文化侵略;一个是文化占领;一个是文化掠夺,它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如今的中国是哪种我不敢说,因为那有违官方说法,作为异类会被“河蟹”。
我来解释它们之间区别:文化交流,是一个好一面,它不仅指官方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民间的交流,其是有主客之分的;文化渗透已经是坏的开始了,它指别国文化进入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与本国或者区域文化没有了区别(当然区别是客观存
在的,只是我们已经麻木),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了这一部分,国人就不适应;文化侵略,就是他国文化在本国文化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相对控股”地位,本国的文化退居次位,服从别国文化,只发挥一般影响力,一部分文化出现“反抗”;文化占领,不言而喻,本国的文化已经“属于”异国文化,他国文化占据绝对支配地位,驾驭奴役本国文化,本国文化已经到了消失的边缘,只剩下极小部分在抗争;文化掠夺,此时的本国文化已被国人所忘记,已经退出了历史文化的舞台,国人只能在档案中看到他们的缩影,而国人对别国文化却顶礼膜拜!
如今我们国人的文化怎么样?我们来看看:大学里考汉语普通话的寥寥无几,英语四六级热火朝天;在天津的学校闭上眼睛,我以为是到了牛津;汉语普通话只对教师有要求,英语对谁都有标准;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文化被国人所铭记于心,中国的地方小吃被挤压的摆摊,然后被我们的伟大共和国城管以“影响市容”收拾了;我们的影视节目统统被国人冠以低俗抄袭,国外的电影那叫大片、经典,国外的电视节目那叫创意无限;我们说话要美式的,衣服要韩式的,吃饭要英式的,恋爱要法式的,浪漫要意大利式的,床上要日式的,运动要南美式的,休息娱乐要欧式的,写作要马克思式的等等。
放眼望去,全是外国式,但是国人却已经感觉不出来了!我们纯粹的文化已经消失殆尽,有人说这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文化交流必然会出现交融,差异性减少!是么?欧美语言文化里有几个汉字?国人的语言文化里有多少的
外来语?大学里有化妆舞会、圣诞Party,有国人的春节舞会。
元宵晚会吗?我们的国人在娱乐至死这句名言中践行着娱乐致死!
既然有果,那也必有因。
这就涉及到了教育的体制、社会准则、国人的价值取向、国家的管理等等。
改革开放,是的我们现在都开放了,什么都看开了,思想赶超欧美,素质向中东看齐,行为学习索马里,社会迈步晚清,党国坐享“河蟹”!毛主席时代,中国有很东西是自己的,领导人有自己的思想,政府有自己的箴言,社会有自己的准则,个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现在呢?我们没有了一切,自己的文化除了教科书里说说“古迹”!本国是一个内因,而反华列强就是一个外因。
冷战时期的美国、北约以经济、军事威慑中国,但那时的中国(特别是毛的时代),受他们的影响很小。
但是改革开放后,美国一方面一方面用所谓的GDP来迷惑中国人,一方面加大对中国的文化输出,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美国中情局的身影(据说美国中情局有一套对中国的政策)。
这些年国人被所谓的金钱、GDP冲昏了头脑,国民素质不断下降(表面看起来上升了),商人生财无道,医生没有医德,教师没有师德,政坛一片昏暗。
孙子兵法是中国的,但是美国却比中国人更会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如今的策略。
反华势力一方面利用经济和文化逐渐控制中国,一方面不断掠夺中国的战略资源,截断中国的崛起之梦。
如今我们可以抗衡反华势力的实力大不如从前,现在国人稍微好一点,总算有点觉悟了,可是
看看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
现在的中国要么爆发一下,要么彻底的沉沦,做第二个日本,甚至还不如日本。
如今我们说要复兴,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更需要觉悟上的复苏!改革开放以前美国看待中国军队是这样的:这是一只靠50%的意志力和50%的武器水平支撑的军队,没有人愿意和他对抗。
现在呢?美国国防文件称:这是一只有30%和70%的武器武装的部队,战斗力连阿富汗国民军都看不起。
改革开放,把中国军队的军魂也给开放掉了,看看现在的军人,一个比一个混,虽然高层已经在开始整顿军队了。
改革开放,对于国人来说永远很难去评价它!
物质是第一的,但不是绝对的!部分国人也已经觉醒了,我们失去的,我们还要找回来,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所有的所有。
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不仅仅是靠政府,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因为社会才是主流,而我们是组成社会的成员细胞。
努力吧,国人们,为了能使我们的《中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