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化合物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17-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汇编( 解析版)

2017-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汇编( 解析版)

专题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解析版)1.【2019 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B选项为有机物,其他均为无机物),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分。

同时穿插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概念。

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故A符合题意;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中银为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2.【2018 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 AB. BC. CD. D 【答案】B【解析】A.甲醇低温制氢气时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问题,不属于化学变化;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时与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 N2和 H2O,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属于化学变化;D.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其作为能源使用时发生化学变化。

3.【2017北京卷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答案】A【解析】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B、C、D中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故答案选A。

4.【2016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选B。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l HCl 杀菌消毒、强氧化剂、漂白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 +2H2O=2AlO2-+3H2↑【解析】【分析】金属A颜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说明B为金属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是H2,H2和Cl2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为盐酸溶液,盐酸与金属C反应产生F溶液是金属氯化物,该氯化物与Cl2还可以反应产生G,G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Al,C为Fe,气体甲是H2,气体乙是Cl2,气体丙是HCl;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Al,丙是HCl;(2)黄绿色气体乙是Cl2,该物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也用于杀菌消毒或用于物质的漂白;(3)Fe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固体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4)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高考化学推断题综合题专题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解析及答案

高考化学推断题综合题专题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解析及答案

高考化学推断题综合题专题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解析及答案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1)的系统名称是_________;的系统名称为__________。

(2)2,4-二甲基-3-乙基戊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1mol该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消耗氧气_______mol。

(3)键线式表示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二甲基辛烷 1,2,3-三甲苯 14mol CH3CH2CH=CH2【解析】【分析】(1)命名烷烃时,先确定主链碳原子为8个,然后从靠近第一个取代基的左端开始编号,最后按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称—烷烃名称的次序命名。

命名苯的同系物时,可以按顺时针编号,也可以按逆时针编号,但需体现位次和最小。

(2)书写2,4-二甲基-3-乙基戊烷的结构简式时,先写主链碳原子,再编号,再写取代基,最后按碳呈四价的原则补齐氢原子,1mol该烃耗氧量,可利用公式312n进行计算。

(3)键线式中,拐点、两个端点都是碳原子,再确定碳原子间的单、双键,最后依据碳呈四价的原则补齐氢原子,即得结构简式。

【详解】(1) 主链碳原子有8个,为辛烷,从左端开始编号,最后按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称—烷烃名称的次序命名,其名称为3,4-二甲基辛烷。

命名时,三个-CH3在1、2、3位次上,其名称为1,2,3-三甲苯。

答案为:3,4-二甲基辛烷;1,2,3-三甲苯;(2)书写2,4-二甲基-3-乙基戊烷的结构简式时,主链有5个碳原子,再从左往右编号,据位次再写取代基,补齐氢原子,得出结构简式为;1mol该烃耗氧量为3912⨯+mol=14mol 。

答案为:;14mol ;(3)键线式中,共有4个碳原子,其中1,2-碳原子间含有1个双键,结构简式为CH 3CH 2CH=CH 2。

答案为:CH 3CH 2CH=CH 2。

【点睛】给有机物命名,确定主链时,在一条横线上的碳原子数不一定最多,应将横线上碳、取代基上碳综合考虑,若不注意这一点,就会认为的主链碳原子为7个,从而出现选主链错误。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

2017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的量【考纲解读】1.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数目、质量、体积等之间的关系。

2.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之间的关系。

3.物质的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4.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关实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高考预测】纵观课改以来,关于物质的量的考察每年再现律均为100%,除了传统的“NA ”型选择题外,大多与新材料结合考察简单的计算能力,而在元素推断题中、工业流程题中更是频繁使用。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A ”,单位是mol -1,是用来衡量物质中所含粒子的物质的量的标准。

(1)含义:实验测定12g12C 中碳原子的个数(2)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背景选择题的六种设陷方式:关系式:n =AN N ;n =M m陷阱一 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 22.4 L·mol -1指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需考虑所给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高考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高考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注意]
4NO2+O2 和 4NO+3O2 从组成上均相当于 2N2O5,
即①、②两反应式都与 N2O5+H2O===2HNO3 等效。这不仅 是记忆①②两式的一种好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提供了 新的解题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 N、O 原子个数比进行 分析判断: <2∶5,剩余O2 N(N)∶N(O)=2∶5,恰好完全反应 >2∶5,剩余NO
[解析]
NO2、O2 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的计算关系式符合下
列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 若剩余的 2 mL 气体为 O2,则参加上式反应的 NO2 和 O2 的 总体积为 27 mL-2 mL=2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 的体 4 积为 25 mL× =20 mL,O2 的体积为 27 mL-20 mL=7 mL。 5 若剩余的 2 mL 气体为 NO,该气体由 NO2 和 O2 共同反应后 剩余了 6 mL 的 NO2 再单独与水反应而得,则按 4NO2+O2+ 2H2O===4HNO3 反应的 NO2 和 O2 的总体积为 27 mL-6 mL 1 =21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 的体积为 21 mL× =4.2 mL。 5
B.②③ D.①④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解析: 首先分析剩余的 2 mL 气体有两种可能。 如果剩余 2 mL 4 O2,则 V(NO2)= ×(12-2) mL=8 mL,则混 5 合气中的 V(O2)=12 mL-8 mL=4 mL。 若剩余的 2 mL 气体 1 是 NO,则混合气中的 V(O2)=(12 mL-2 mL×3)× =1.2 5 mL,D 项正确。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1.(14分)已知甲、乙、丙为常见的单质,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且丙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为淡黄色固体,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小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比D小2,B、X摩尔质量相同。

各物体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各反应条件略)请回答:(1)画出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所属晶体类型为晶体。

(2)在B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每有1mol电子转移,生成气体L(标准状况);(3)将C通入溴水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已知B和C可以发生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在101Pa时,4.0g乙在一定条件下与丙完全反应生成C,放出37.0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5)比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少4的M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把元素组成化合物MH5。

已知MH5的结构与氯化铵相似,MH5与水作用有氢气生成,则MH5的电子式为(要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下列框图中,A~M所代表的物质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F为单质;通常情况下,A、F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D、E为无色气体,F可溶于强碱的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的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代学式:A ,B ,C ,D 。

(2)I的电子式为,I与E在催化剂(如铂等)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G的水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G与K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L+F→A+M 。

②M→E+F 。

3.设X、Y、Z、A、B分别代表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Y m-和Z n-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Y和X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甲和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乙,甲和和乙都是共价化合物;③Z和X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丙,其分子与乙的分子所含质子数相同;④Y和A是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Y 和B是同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⑤Y、A、B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2024年高考化学(新高考专用)(学生版)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2024年高考化学(新高考专用)(学生版)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命题趋势►解题策略►真题回眸►限时检测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考向一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成分、性质及用途考向二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考向三“价类二维图”考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向四选择型综合实验考察无机物的性质、制备考向五“微型工艺流程”考察元素的性质与转化考向六无机工艺流程综合题考向七综合实验探究题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命题的基础,对任何知识的考查都脱离不了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因其在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分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性质的多样性而成为高考的热点。

预计2024年高考中,试题仍然涉及元素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与制备等知识,结合价类二维图、工艺流程、无机物制备等方式进行考察。

因此复习时,要求熟练掌握常考元素(如Na 、Mg 、Al 、Fe 、Cu 、C 、N 、O 、Si 、S 、Cl 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了解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扩展钴、镍、锰、铬等过渡金属的性质,希望复习时也要兼顾这些元素的学习掌握。

【策略1】扎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转化、易错点(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价-类二维图”存脑中2.“几种转化”要记清(1)常规转化①2Na +O 2=====△Na 2O 2②2Na +2H 2O ===2NaOH +H 2↑③2Na 2O 2+2H 2O ===4NaOH +O 2↑④NaOH +HCl ===NaCl +H 2O ⑤2Na +Cl 2=====点燃2NaCl ⑥2NaCl (熔融)=====电解2Na +Cl 2↑(2)拓展反应①Na 制备Ti :4Na +TiCl 4=====高温4NaCl +Ti 。

②Na 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 2O +Cu 2+===2Na ++Cu (OH )2↓+H 2↑。

③Na 与盐酸反应:2Na +2HCl ===2NaCl +H 2↑。

高中化学有机考点

高中化学有机考点

高中化学有机考点如下:
1.基本概念: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碳的特性和它在有机物中的作用。

2.烃的分类:
饱和烃、不饱和烃。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3.烃的性质:
燃烧反应。

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等。

加成反应:氢化、卤化、水合等。

4.烃的来源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

各种烃的主要用途。

5.烃的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酸、酯、胺等的命名、性质和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6.糖类: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定义和性质。

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性质。

7.蛋白质和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8.核酸:
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核苷酸的组成。

9.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有机合成中的绿色化学原则。

10.实验操作:
常用的有机实验操作和技巧,如蒸馏、结晶、萃取等。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化合物专题复习【考情快报】在高考中该部分知识的主要题型是直接考查常见无机物性质及其应用的选择题、框图推断题和以常见无机物的知识作为载体综合考查有关概念、理论、实验和计算的非选择题。

(1)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中侧重考查铁、铝、钠、铜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2)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中侧重考查SO2、NO、NO2、CO、Cl2、HNO3、H2SO4、碳酸盐等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基础回顾】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于Na、Al、Fe、Cu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其中:1.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的单质是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作供氧剂的是______。

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单质是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氧化物是Al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_______。

3.以上元素形成的氢氧化物中,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是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四种元素形成的金属阳离子共有__种,其中氧化性最强的是Fe3+。

它与单质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对于H、C、N、O、Si、S、Cl等元素形成的单质中(1)属于空气主要构成成分的是______,它们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2)能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是____,它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制备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___,其工业制取方法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在CO、CO2、SO2、NO、NO2、SiO2等氧化物中(1)能用做工业炼铁还原剂的是______。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_____。

(3)能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普通玻璃构成成分的是_____,它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稀硫酸中(1)常温时能使Fe、Al钝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2)清洗试管内壁上的单质铜通常选用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光易分解的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H2O2、NH3、H2S、HCl中(1)被称作绿色氧化剂的是_____,它与FeCl2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是___,该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常温时能相互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核心自查】一、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直线型转化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能“三合一”的反应有:NH3+H2O+CO2====NH4HCO3;4Fe(OH)2+2H2O+O2====4Fe(OH)3等。

5.常见的一种物质能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该物质可能为NaHCO3、NH4HCO3、(NH4)2CO3、HNO3或KMnO4等。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必备的“四个”特殊1.特殊结构原子个数比为1∶1的XnYn(n>1)型化合物通常是H2O2、C2H2、C6H6、Na2O2等。

2.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3)有色固体:红色(Cu、Cu2O);红棕色(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Fe3O4);淡黄色(S、Na2O2、AgBr)。

(4)有色液体或溶液:溴水(橙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 (紫红色)、Fe(SCN)3(红色)。

(5)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NH3、SO2、HCl等。

3.特殊反应(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硫或氮。

(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l(OH)3、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

(4)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铝、弱酸的铵盐(如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硫酸铵、硫化铵等)。

(5)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Li、Na、K、Na2O2。

(6)A物质加到B物质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A、B可能分别是CO2(或SO2)、Ca(OH)2,NaOH、铝盐,HCl、NaAlO2。

4.特殊的实验现象(1)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

(2)Cl2通入含Br-的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2通入含有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

(3)遇SCN-显红色或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是Fe3+。

(4)遇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或SO32-。

(5)遇过量HCl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iO32-。

(6)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或SO2,但将褪色后的液体加热又复原的是SO2。

(7)淀粉遇碘显蓝色。

(8)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的转化一定是:Fe(OH)2→Fe(OH)3。

【真题自测】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或完成需填内容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考频次:★★★★★1.考查转化关系(1)(2012·北京高考)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的原因是2Na+O2====Na2O2。

( )分析: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的原因是4Na+O2====2Na2O。

(2)(2011·福建高考)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但可通过Y得到W的一组是D项。

( )分析:D项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3)(2012·天津质检)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Na→Na2O2→Na2CO3→NaHCO3。

( )分析:Na点燃时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H2O、CO2反应生成NaHCO3。

2.考查实验探究(4)(2012·山东高考)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分析:铁与稀硝酸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

(5)(2011·广东高考)以下操作不能达到目的: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 )分析:NaOH和Mg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6)(2011·北京高考)通过以下实验方案能够测定出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

( )分析:取 a g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Na2CO3+H2SO4====CO2↑+H2O+Na2SO42NaHCO3+H2SO4====2CO2↑+2H2O+Na2SO4 因逸出的气体中既包括CO2气体,还有水蒸气,且无法确定二者关系,故依据增重b g无法进行计算。

二、元素化合物的计算高考频次:★★★★(7)(2012·大纲版全国卷)在常压和500 ℃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

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V3>V2>V4>V1B.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分析:选A。

常压和500 ℃条件下,水是气体,根据等物质的量物质分解关系式:Ag2O~O2,Fe(OH)3~H2O,NH4HCO3~NH3~H2O~CO2,NaHCO3~H2O~CO2。

(8)(2012·泉州四校联考)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 mL、2 mol·L-1的盐酸溶液中,若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固体质量为( )A.16.0 gB.19.2 gC.24.0 gD.30.6 g【解析】选C。

CuCO3和Cu2(OH)2CO3恰好完全溶解于盐酸后,所得溶液的溶质只有CuCl2,根据氯元素守恒得n(CuCl2)= n(HCl)= ×0.3 L×2 mol·L-1=0.3 mol,所以34.6 g混合物中铜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3 mol,由铜元素守恒得,将等量混合物分解得到的CuO的物质的量为n(CuO)=0.3 mol,故CuO的质量为0.3 mol×80 g·mol-1=24.0 g。

【热点考向1】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应用【典例训练】1.(2012·天津高考)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硫酸氢钠属于强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2)二氧化硅性质稳定,但是能与氢氧化钠、氢氟酸反应。

(3)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氯化铁。

【解析】选C2.(2012·福建高考)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 )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解题指导】根据铵盐与碱作用产生NH3,所以该物质与水作用应生成碱。

【解析】选B。

钠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NaOH能和NH4Cl发生反应:NH4Cl+NaOH NaCl+NH3↑+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