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研讨

合集下载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第一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介绍1.1 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1.2 倍数的性质讲解倍数的性质,如: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倍数的性质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因数2.1 因数的定义讲解因数的概念,如:一个数的因数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整数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2.2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如:通过试除法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第三章:倍数和因数的关系3.1 倍数和因数的联系讲解倍数和因数的联系,如: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它的因数的倍数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联系3.2 倍数和因数的区别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区别,如:一个数的因数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整数,而倍数是这个数的整数倍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倍数和因数的区别第四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1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两个数的最大的因数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4.2 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能够被这两个数整除的最小的倍数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第五章:倍数和因数的应用5.1 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5.2 倍数和因数在数学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如:解方程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倍数和因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6.1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如:欧几里得算法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6.2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如:通过两个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第七章:倍数和因数在数列中的应用7.1 倍数和因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如:找出等差数列中的某个数的倍数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7.2 倍数和因数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如:找出等比数列中的某个数的因数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第八章:倍数和因数在几何中的应用8.1 倍数和因数在几何中的应用概述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几何中的应用,如:面积的计算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几何中的应用8.2 倍数和因数在特定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特定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黄金分割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特定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九章:倍数和因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9.1 倍数和因数与素数的关系讲解倍数和因数与素数的关系,如:素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与素数的关系9.2 倍数和因数与完全数的关系讲解倍数和因数与完全数的关系,如:完全数是所有真因数(除了自身以外的因数)的和等于该数本身的数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与完全数的关系第十章:倍数和因数的教学研讨10.1 倍数和因数教学方法探讨探讨倍数和因数教学的有效方法,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等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提高教学效果10.2 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分析倍数和因数教学中的难点,如:学生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等分享解决难点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10.3 倍数和因数教学实践与反思分享倍数和因数教学的实践经验,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教学水平。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的观看方法,培育细致、有序的观看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存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它有脚。

)哪些同学观看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寻常观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认真观看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擅长观看、擅长思考的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比照,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观看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表达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留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沟通:(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教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适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设计意图:学生当小教师,增加傲慢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其次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秀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外形。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存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2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同学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洁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同学来说,就要按确定的挨次去观看事物,描写事物。

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

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

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公开课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共同进步。

二、活动内容1.主题确定: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难点或热点问题,确定适合的公开课主题。

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学科实际和教材要求来选择。

2.选派教师:在全校范围内选派出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3.公开课准备:教师根据公开课主题,撰写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4.公开课展示:分别安排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展示过程中还可以邀请专家或教研组成员进行评析和点评。

5.教学反思:公开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组织集体研讨,让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三、活动步骤1.确定公开课主题:根据学科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作为公开课的主题。

2.选派教师:从全校教师中选派一些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可以从学科组中自愿报名或由教研组安排。

3.公开课准备:教师根据公开课主题,仔细准备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和教学资源。

4.公开课展示:按照预定时间和地点,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展示过程中可以邀请专家或教研组成员进行评析和点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和改进意见。

5.教学反思:公开课展示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教研组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6.集体研讨:组织教研组或者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让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研讨教学难题,提出解决办法。

四、活动效果通过公开课教研活动,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公开课展示和评析,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公开课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

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

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

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的语言活动设计意图:这本书的封面很有趣,可以先让孩子看看封面并猜测动物是什么。

当告诉孩子这是只兔子时,他们会很惊讶并好奇想要知道没有耳朵的兔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传递快乐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图画内容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1.阅读绘本、理解内容,通过观察角色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没有耳朵的兔子从孤单伤心到快乐幸福的心理变化,懂得只要付出和友爱就能收获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活动过程:一、特别的兔子——了解兔子的特别之处和生活上的困难。

1.导入:询问孩子们见过的兔子长什么样。

2.通过播放PPT,认识各种形状不同的兔子耳朵。

3.通过播放PPT,认识绘本里的主人公,引出课题。

二、努力的兔子——体会兔子努力的心理。

1.认识说或想的符号。

2.猜一猜它会有什么本领。

3.了解这只没有耳朵的兔子的各项本领,如能跑、跳、挖洞和吃胡萝卜等。

三、孤独的兔子——体会兔子孤单的心理。

1.询问孩子们是否喜欢这只兔子,为什么。

其他兔子是否喜欢它。

2.观察其他兔子的表情和动作,了解他们对这只没有耳朵的兔子的态度。

3.猜测这只兔子在被孤立时的心情。

4.分享自己有过孤独感的经历。

经过修改的文章: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的语言活动设计意图:这本书的封面很有趣,可以先让孩子看看封面并猜测动物是什么。

当告诉孩子这是只兔子时,他们会很惊讶并好奇想要知道没有耳朵的兔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传递快乐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图画内容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1.阅读绘本、理解内容,通过观察角色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没有耳朵的兔子从孤单伤心到快乐幸福的心理变化,懂得只要付出和友爱就能收获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活动过程:一、特别的兔子——了解兔子的特别之处和生活上的困难。

1.导入:询问孩子们见过的兔子长什么样。

2.通过播放PPT,认识各种形状不同的兔子耳朵。

幼儿园研修总结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研修总结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研修总结公开课教案
教案主题:《探索色彩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基本颜色,并能够正确命名。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4. 激发幼儿对色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准备:
- 彩色水笔、颜料
- 白色画纸、调色盘
- 透明杯子、滴管
- 防护用品(如围裙、桌布)
- 相关颜色认知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开始课程前,教师先与幼儿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简单介绍今天的主题。

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一段有关色彩的短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发现探究
1. 颜色展示: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卡片的颜色名称。

2. 颜色混合实验:教师演示如何用滴管取不同颜色的颜料,在透明杯子中进行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3. 幼儿操作实践:每个幼儿分发材料,自己动手尝试颜色混合,记录结果。

互动交流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变化,教师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正确的引导。

归纳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颜色混合后产生新颜色的现象,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色彩的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实践,教师们体会到了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积极性高,对颜色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在实践操作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

结语:。

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精选2024)

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精选2024)

主要内容安排
介绍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 特点,包括在线教育、个性 化教学、跨学科学习等;
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如混 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合 作学习等;
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展示 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组织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探 讨各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惑,共同寻求解决 方案。
02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资源 ,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革。
03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 教育教学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公开课教研活动意义
01
02
0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公开课教研活动,教 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 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及时反馈结果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包括公开课的主讲人、 参与者、组织者等,以便他们了解公开课的效果和改进方 向,促进公开课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活动成果总结回顾
01
本次公开课教研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 氛围热烈,教师们对活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
02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与教师
授课专家
负责公开课的讲授,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 建议。
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听讲、思考、讨论,分 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
02
01
技术支持人员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线上直播和 互动答疑的顺利进行。
04
03
04 资源准备与支持保障
优质课件、教案等资源共享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研讨第一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介绍1.1 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关系1.2 倍数的性质介绍倍数的性质,如: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性质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1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如:用这个数分别除以自然数1,2,3,4,5…,一直除到商和除数互换位置结束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2.2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如:用这个数分别乘自然数1,2,3,4,5…,一直乘到积和这个数相等为止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倍数第三章:因数和倍数的应用3.1 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3.2 因数和倍数在数学中的运用讲解因数和倍数在数学中的运用,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数学问题第四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1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讲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4.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如:先求最大公因数,再用两个数的乘积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最小公倍数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五章:教学研讨与反思5.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等针对未达成目标的原因进行反思和调整5.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如:讲解、实例、练习等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调整5.3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分析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六章:倍数和因数在数列中的应用6.1 倍数和因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如:求等差数列中的某个数的倍数或因数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等差数列问题6.2 倍数和因数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如:求等比数列中的某个数的倍数或因数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第七章:倍数和因数在几何中的应用7.1 倍数和因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求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几何问题7.2 倍数和因数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如: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或三角形全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几何证明问题第八章:倍数和因数在物理中的应用8.1 倍数和因数在物理测量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物理测量中的应用,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算物体的体积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物理测量问题8.2 倍数和因数在物理公式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物理公式中的应用,如: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物理公式问题第九章:倍数和因数在化学中的应用9.1 倍数和因数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质量比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化学计算问题9.2 倍数和因数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选择合适的试剂、计算反应物的用量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第十章:教学研讨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倍数和因数在数列、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针对未达成目标的原因进行反思和调整10.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如:讲解、实例、练习等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调整10.3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分析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十一章:倍数和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1.1 倍数和因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计算、购物打折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实际问题11.2 倍数和因数在工作中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工作中的应用,如:生产计划、工作分配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工作问题第十二章:倍数和因数的扩展学习12.1 倍数和因数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讲解倍数和因数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数论、代数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其他数学问题12.2 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数学历史和文化讲解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数学历史和文化,如:因数和倍数的起源、相关数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倍数和因数的巩固练习13.1 倍数和因数的练习题提供一些关于倍数和因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13.2 倍数和因数的拓展练习题提供一些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包括综合题、应用题、创新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第十四章:倍数和因数的学习评价14.1 倍数和因数的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14.2 倍数和因数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进行评价,如:解题思路、答案准确性等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第十五章: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总结与展望15.1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等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15.2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展望对后续倍数和因数的学习进行展望,如:进一步探索倍数和因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习相关拓展知识等激发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性质、求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幼儿班公开课教学方法探究

幼儿班公开课教学方法探究

幼儿班公开课教学方法探究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公开课则是幼儿园教师授课能力和教育成果的一次展示。

如何进行一堂精彩的幼儿班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幼儿班公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提前准备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幼儿班公开课也不例外。

在授课前,幼儿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学习水平相符,不宜过于复杂,同时又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从各种平面和影像资料中收集和整理,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和童话故事,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环境准备教学环境也是幼儿班公开课的必要条件。

不仅要保证环境干净整洁,而且要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创造出一个温馨、舒适、具有学习氛围的环境。

教室装饰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图画和小装饰品,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学物资准备教学物资是幼儿班公开课的必备之物。

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教学素材,包括教具、玩具、辅助课件等,以便于教师能够在讲课时灵活地使用。

二、教学方法探究幼儿班公开课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以下是几种授课方法的探究:1.情景法情景法是指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变成一个小超市,让幼儿在购物过程中学习数学和英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学习的乐趣。

情景法的好处是符合儿童成长特点,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故事法故事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的想象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在讲解时配以绘本和卡通界面等帮助幼儿理解。

在故事讲解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扩展幼儿的知识领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游戏法游戏法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和生活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
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1、老牛、小马、松鼠、老马图片及头饰;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录音。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1、激趣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引导提问: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他怎样过河?过河了没有?)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坊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

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
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哪几
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四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6自然段)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三、细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
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
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出示小马
心想的话)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小马想想办法吧。

(生各抒己见)
1、师: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去请教一下别人,小马去请教了牛伯伯。

(课件出示老牛的话)
生读,老牛说话时候慢条斯理,声音也很粗,谁来试着读一读。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老牛说的话吗:(浅)
师:听了牛伯伯的话,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这时候从树
上跳下来一只松鼠,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课件出示松鼠的话)
松树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
的。

”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松鼠说的话吗:(浅)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
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
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多媒体出
示带有近义词“马上、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3)写——做改写句子的练习:用“不应该……而应该……”
的句式表达老马的意思。

(4)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5)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
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
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
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
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
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4、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它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
程中的一个小故事。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难题,
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六、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小马图片松鼠图片
浅既不像……也不像……深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公开课《小马过河》研讨记录
柴晓东:《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有许多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


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神态、动作却不同,如“连蹦带跳
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
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个单
一的“说”字。

于是,教学此课时,教者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
强化朗读训练。

王鑫:“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本科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边读边用曲线在文中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
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
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

学生读得投入,各种声音
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
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不厌倦”。

徐红英:教师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李艳萍:《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
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
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
分。

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刘小平:.营造童话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课一开始教师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
问妈妈的故事。

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
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
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
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管丽君:.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
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

因此,在课
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
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
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

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
活的本领。

.不足之处是: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们
取经。

公开课教学设计
呼兰区顺迈小学
董春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