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1新人教版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方案一:运用导入栏导入
方案二:图片导入
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 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 典,而与他冋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 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 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 别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
师: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生:读“导入框”的内容,回 答问题。
让学生在回 顾上节课内 容的基础上 进行思考教 师导入时提 出的问题。




做探究第三课自主探究
师:督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发现疑难问题。
(2)学生小组内相互质疑释疑。
教师巡视指 导,检查学生 做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
生相互交谈,
[教师过渡]相传取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
展示
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
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要求各组推
提高
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他们就是尧、舜、 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
[教师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
选代表回答。
袖的?
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
你认U为尧舜
1.理解禅让制
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
禹又有什么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
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
样的优良品
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
质值得我们
2.实施该制度的是那些部落首领,其顺
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
学习呢?
序是什么呢
水,与群众冋甘共苦,在外
3.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尧舜禹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
夏朝禹时20038 4E46 乆37982 945E 鑞23779 5CE3 峣26904 6918 椘39684 9B04 鬄 24587 600B 怋38429 961D 阝 26820 68C4 棄e838706 9732 露c。

七年级历史 第3课 华夏之祖 教案 2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第3课 华夏之祖 教案 2人教版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人文初祖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方法1.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

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p12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

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

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

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资料: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

《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2 新人教版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2.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结案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讨论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农耕时代的两个主要的遗址,复述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生产情况(可以分小组有两名学生竞赛,比一比谁说的多)。

然后小结:一.二两课主要是从考古角度介绍了我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流传大量的故事,如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投影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多媒体投影本课的知识要点,前后位4人一小组,对所学内容交流,探讨。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3)黄帝及其属下有哪些发明创造?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4)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5)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2.教师给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巩固基础知识(1)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和,在一战中大败蚩尤。

(2)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

(3)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

(4)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尊称“人文初祖是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1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测、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故事。

2、认识涿鹿之战的意义。

3、理解黄帝是“人文始祖”的含义。

4、知道禅让制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综合的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运用资料简单的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禅让制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从“炎黄子孙”这个称谓入手,激发学生了解黄帝这个人物的兴趣,并区分“黄帝”和“皇帝”两个概念。

二、涿鹿之战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找出对战双方,时间,地点和结果。

总结:首先,战争确立了黄帝在炎黄联盟中的领导地位。

其次,炎黄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后来有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形成了后来的中华民族。

所以说,黄帝是我们公认的“华夏之祖”。

三、黄帝——人文始祖1、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始祖”?明确:因为黄帝和他的亲属,部下的有许多发明创造,所以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始祖”。

2、这些发明真的都是黄帝发明的吗?人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发明都归功于黄帝呢?不是,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历史上人们喜欢把发明创造归功于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

(三)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都有哪些优秀品质?舜和禹是怎么当上联盟首领的?明确: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侍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2、禅让制的本质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四)原始社会的终结——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板书设计第3课华夏之祖一、黄帝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1、涿鹿之战2、阪泉之战二、“人文始祖”——黄帝三、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的本质: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四、原始社会的终结--夏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教案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时刻】月日【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讲课【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学生了解远古传奇时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大体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奉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二、能力培育目标:①初步培育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全面、系统地试探问题和追踪历史进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学生熟悉咱们的先人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庞大的奉献。

②学生熟悉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慢慢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①黄帝——“人文初祖”。

二、教学难点:①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方式手腕】一、教学方式:启发法、讲述法(表达法、描述法、概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等。

二、教学手腕:传统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手腕、综合教学手腕。

【教具预备】教学实物、教学模型、教学挂图(图画、图表、地图)。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一、第2课温习巩固、检查。

二、《祭黄帝文》。

3、今天咱们来学习第3课《华夏之祖》。

二、正文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时刻:距今约四五千年二、人物:黄帝、炎帝(黄河流域)蚩尤3、进程:涿鹿之战4、结果:取胜蚩尤五、意义: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太长期进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骨干部份——华夏族。

(二)黄帝——“人文初祖”一、奉献:炎黄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取胜蚩尤,形成往后的华夏族;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结合讲义13页《传奇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奉献》讲解)(讲义13页孙中山对黄帝的评判)二、评判:“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三)尧舜禹的“禅让”一、“禅让”: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领袖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
----“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
各个小组根据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
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
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
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 P16页的练一练
2、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
时间( )名称( )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
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
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 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 人文初祖
夏朝
禹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