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

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知识] 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一、引言温湿度控制是现代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尤其在特定场所,如仓储、温室、实验室等环境中,合理的温湿度控制对于维护物品的安全性和品质非常关键。
本篇文章将探讨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标准进行评估,确保生成有价值且高质量的文章。
二、评估温湿度控制的基本概念1. 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温湿度控制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物品对温湿度有不同的敏感度,合理控制温湿度可以避免物品受潮、霉变或过热等问题,保护物品的完整性和品质。
2. 温湿度控制的原理温湿度控制基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通常使用传感器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控制装置调节加热、制冷、加湿或除湿等设备来实现温湿度的控制。
三、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的设计目标是开发一种精确、稳定、可靠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够在给定的温湿度范围内维持环境的稳定性。
设计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精确性: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测量和调节环境的温湿度。
- 稳定性:控制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的温湿度水平。
- 可靠性: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自动检测故障并及时修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灵活性:控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温湿度控制。
2. 硬件设计- 传感器选择:选择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是基于电阻、电容或半导体的传感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控制设备选择: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加热、制冷、加湿或除湿设备,并配备高效的控制装置,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数据采集和处理: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能够实时收集温湿度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
3. 软件设计- 控制算法设计:基于传感器测量数据和控制设备的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算法,以实现温湿度的精确调节和稳定控制。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
它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可以节省能源并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其优势和实施步骤。
设计方法:1.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来测量室内温度和湿度。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测量。
2.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算法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逻辑控制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3.控制策略:根据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
例如,可以设置温度上下限和湿度上下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4.反馈机制: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时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
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及时纠正温度和湿度的偏差,提高系统的响应性和稳定性。
5.能源管理:设计能源管理策略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和室外温度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较低功率的运行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势:1.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增加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舒适度。
2.节约能源: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和能源管理策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并减少碳排放。
3.提高空调系统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只控制温度,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根据湿度的变化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实施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系统所需的控制范围和精度。
2.传感器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并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
3.控制算法设计:根据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和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和优化。
本科毕业设计---花窖温度湿度测控系统设计自动控制

┊┊┊┊┊┊┊┊┊┊┊┊┊装┊┊┊┊┊订┊┊┊┊┊线┊┊┊┊┊┊┊┊┊┊┊┊┊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此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对花窖的温湿度控制实现自动化,科学化,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结合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控制环境条件,使花卉在不适宜生长发育的反季节中可获得比自然下室外生长更优良的环境条件,达到对花卉的优质,高产,时节的控制。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对美丽的花卉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这种对养殖花卉为生计的园林工人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手工培养花卉是一个挑战,花卉一般都采用温室栽培,要充分利用好温室栽培这种高效技术,就需要一套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用以对不同的花卉生长的各个时期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的监控。
由于我国从国外引入的自动温湿度测控系统侧重点与我国气候特征不相匹配,而且引进投资高,运行维护费用高,因此难于在我国花卉市场推广应用。
因此,根据我国环境条件自主设计低成本的高效率的花卉温湿度控制系统对加快我国花房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及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植被栽培技术:植被的“设施栽培”,即“保护地栽培”。
它是指在某种类型的保护设施内(如阳畦、温室、等),认为的创造是一直被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在不同季节内,尤其是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季节进行植被栽培的一种措施。
设施栽培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行为。
由于涉室内的条件可以实现人为控制,使得植被可以周年生产。
玻璃温室和塑料薄膜温室出现后,植被生产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生产出所需的各种植被。
可以说这是“设施栽培”的功劳。
在不利于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温室能够创造适宜植被生长发育的条件。
温室环境的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温度:根据植被生的适宜温度进行温室温度调节,若低于下限温度则采取升温措施,通常采取电热增温和火力增温,火力增温较为方便。
若高于上限温度则采取降温措施,通常通过水管降温和风扇降温。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温湿度的准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温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设备运行以及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准确且可靠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旨在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系统功能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将温湿度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4、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5、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
(二)系统总体架构本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报警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结果发送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将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
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三、硬件设计(一)传感器选择选用 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二)单片机控制模块选择 STC89C52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它具有丰富的 I/O 口资源、较高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三)显示模块采用液晶显示屏 1602,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相关信息。
(四)存储模块选用 EEPROM 芯片 AT24C02 作为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温湿度数据,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五)报警模块使用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
四、软件设计(一)主程序流程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单片机内部资源的初始化、传感器的初始化、显示模块的初始化等。
然后,系统进入循环,不断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方案 设计
元器件的选择
本次设计的元器件包括 STC89C5单片机、晶体振荡器、 电阻、电容、按键、开关、电 源座、三极管、二极管、蜂鸣 器、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继 电器等。
3.系统硬件设计
STC89C52引脚图
1 整体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与 电阻,电容,晶振等器件,组成了最小的单片机系 统。其它模块都是以单片机最小系统为中心展开的。
2 最小系统模块
STC89C52是一款低电压,高性能的CMOS 8位单 片机,它包含8k字节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 序存储器(ROM)和256 字节的随机存取数据存 储器(RAM)。
12345678901234567890 22222222233333333334 0123456776543210 EC A 2222222200000000 LC E PPPPPPPPPPPPPPPP AV PSEN 21 LL AAD 01234567 TTN 11111111 PPPPPPPPRESETP30/RXDP31/TXDP32/INT0P33/INT1P34/T0P35/T1P36/WRP37/RDXXG 01234567890 123456789 11111111112
我国温湿度测控现状还远远没有工业化,生产实践中仍然存 在着设备配套能力差,环境控制水平落后和软硬件资源无法 共享等不足。
2.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设计要求
1)可同时测量温湿度。 2)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 3)温度和湿度的正常范围都可以通过 按键设置。 4)如果超出正常范围,蜂鸣器会鸣叫 报警 。 5)有相应指示灯指示温湿度过高或过 低。 6)可模拟升温、降温、增湿和除湿过 程,使温湿度保持恒定。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调节相关设备来维持合适的温湿度条件。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的选型和接口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在硬件设计方面,温湿度传感器是获取环境温湿度的关键设备。
可以选择市场上成熟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比如DHT11或DHT22,它们通过数字信号输出温湿度值。
另外,还需要选择一款适用于单片机的控制器模块,如Arduino,它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的采集和输出控制信号。
执行器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控制目标选择,比如加热器、湿度调节装置等。
在软件设计方面,首先需要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代码。
通过单片机连接温湿度传感器,读取其输出的数字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转换为实际的温湿度值。
可以使用适当的算法进行数据滤波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需要设计控制算法。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PID算法或者模糊控制算法等进行温湿度控制。
PID算法是一种经典控制算法,通过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计算出控制量,并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方面进行调节。
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将模糊规则与输入值进行模糊计算,得到输出控制量。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控制。
最后,需要设计用户界面。
通过显示屏、按钮等外设,与用户进行交互,显示当前的温湿度数值和设定值,并提供设置温湿度的功能。
可以通过编程实现用户界面的交互逻辑,并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来实现温湿度的设定和控制。
总结起来,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进行硬件选型和接口设计,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的程序代码。
通过这些设计和实现,可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基于PLC的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国内东南大 学 、 国家 G P S工 程 中 心 、 武 汉 大 学 等 科研 院所 在 G P S姿 态 测 量 技 术 方 面 也 取 得 了一 些 科 研与应用成果 。 例如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利用 G P S O E M
其他导航测量系统等 , 可 以充分发挥各 自的优势。 参 考文献
HM l 及 PL C 控 制 系 统
如 图 3所 示 。输 出 电压 和相 对 湿 度 之 间 的关 系 可 以 用
显 示 装 置 与 输 出端 的 连 接 。
最小二乘法求得 :
Uo =1 . 07 9 +0 - 2 5 6 8 RH
4 0 0 0
o 3 0 0 0
/
, w' -
少到了 1 3 位, 不需 要 进 行 额 外 的 I / O 口扩 展 , 就 能 实 现 1 7个 L E D的动 态 显 示 。显示 方案 原 理 如 图 4所 示 。
检测 数值 , 先 用 环 境 温 度 和 设 定 温 度 进 行 比较 , 当 环 境 温 度 大 于 设 定 温 度 时 打 开 制 冷 阀 ,相 反 打 开 加 热 阀: 然 后 用 环 境 湿 度 和 设 定 湿 度 进 行 比较 , 当 环 境 湿 度高于设定湿度 时打开风机 , 相 反 时 大 开 加 湿 阀 。所
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

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1. 引言控制温湿度是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而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许多场景中,如办公室、仓库、病房、药房等,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保护物品、促进人体健康等。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和开发一个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温湿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自动调节,以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2. 系统设计2.1 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环境的温湿度,常用的传感器有DHT11、DHT22等。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控制决策,可以选择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器。
•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如控制加热器、制冷器、加湿器、除湿器等。
2.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采集: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的连接,实时获取温湿度数据。
•控制算法:根据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和设定的阈值,设计控制算法进行决策。
•控制逻辑: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执行机构。
•用户界面:提供用户界面,允许用户设定温湿度阈值和查看当前环境温湿度。
3. 系统实现3.1 硬件实现硬件实现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硬件连接和布局。
在本设计中,选择了DHT22传感器和Arduino Uno作为传感器和控制器。
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连接通常通过数字引脚或模拟引脚实现,根据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规格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引脚连接。
3.2 软件实现软件实现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编程,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和编程。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一种常见的算法是使用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和调整模糊集合来决策控制指令,以实现温湿度的控制。
用户界面可以使用图形化界面开发工具进行设计和开发。
界面应包括设置温湿度阈值、实时显示当前温湿度等功能。
4. 系统测试与验证在系统实现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满足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度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摘要 (1)英文关键词 (1)1 前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3 设计要求 (3)1.4 设计方案研究 (3)2 系统硬件组成电路设计 (3)2.1 系统结构概述 (3)2.2 单片机STC89C52简介 (4)2.3 湿度采集模块 (7)2.3.1 湿度传感器的选取 (7)2.3.2 DHT11引脚说明 (8)2.3.3 湿度测量电路 (8)2.4 电源模块 (8)2.5 键盘及LED液晶显示模块 (9)2.5.1 LED液晶显示模块 (9)2.5.2 键盘模块 (10)2.5.2.1 键盘接口技术原理 (10)2.5.2.2 键盘电路 (10)2.6 报警电路模块 (11)2.6.1 蜂鸣器简介 (11)2.6.2 报警电路 (11)2.7 湿度控制模块 (11)2.7.1 去湿模块 (12)2.7.2 加湿模块 (13)3 软件设计 (14)3.1 主程序流程图 (15)3.2 DHT11的信号发送 (15)4 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 (16)4.1 测试方法 (16)4.2 结果分析 (16)5 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19)附录1:总体设计原理图及PCB图 (21)附录3:整机实物图 (22)附录4:软件程序 (22)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现代工农业技术的发展,空气的湿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越加广泛,且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本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采用了DHT11湿敏电容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在某特定环境下的湿度进行收集,将采集的数据传入单片机中进行处理,然后通过LED数码管令采集到的湿度值进行显示,接着将所测量值与设置的湿度范围进行对比,当所测得的环境湿度低于所设定的湿度范围的下限值时,驱动加湿器将会进行加湿;如果所测得的环境湿度高于设定的湿度的范围的上限值,驱动电吹风进行工作使环境的湿度下降,以减少所在环境的湿度。
关键词: STC89C52;DHT11 ;湿度控制;传感器Humidity control system design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air humidity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air humidity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Humidity values will be displaying through the LED digital tube, and then sent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processing.This system uses STC89C52MCU as core processor, the DHT11 Humidity Capacitance digi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a sensor of collecting humidity in air environment.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of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processing, will be comparing measurement and setting the humidity range. If the measured ambient humidity is below the lower limit of set humidity range the humidifier will be driven. When the measured humidity is higher than data of the high limit, the hair drier will running to change the humidity of surroundings.Key words: STC89C52; DHT11; humidity control; Sensors1 前言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它主要是指设施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所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相反,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与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时最基本最常见的工艺指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越发关注,而且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与空气中温湿度有直接的关系。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绝对湿度也叫水蒸气密度,它表示水蒸气的质量与总容积的比值;相对湿度则是表示相同湿度下,大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饱和时的压强之比,相对湿度的英文缩写为RH(Relative Humidity)通常是用百分数来表示。
湿度作为农作物最为敏感的因子之一,湿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地面蒸发量和设施内农作物蒸腾,而且直接与作物光合强度与病害情况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方法测量湿度,它的误差将达到±5%~±20%。
湿度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被测量量。
此外,湿度的校准也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湿度标定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而且在国内外的湿度标定设备又十分高昂。
因此,在此条件上,本设计提出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来控制湿度检测及控制的方法。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在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网络传输、计算机技术和湿敏元件的高速更新,因而使得湿度的测量朝着自动化、网络化,高速化发展。
在常规的环境测量参数中,湿度是最难准确测量的一个。
事实上,湿度测量技术发展到现今,已历时200多年。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发明了干湿球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干球、湿球两支温度计本身的设计精度;湿度计必须处在通风状态:只有水质、纱布、水套、风速都满足一定要求时,才能保证其准确度,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只有5%~7%RH。
干湿球测湿法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它通过测量干球、湿球的温度,然后经过计算得到湿度值。
因此对使用温度范围没有严格限制,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工作。
干湿球测湿法的维护很简易,在实际使用中,只需定期给湿球更换湿球、纱布及加水即可。
干湿球测湿法与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比较,不会出现老化,精度下降等问题。
人们根据头发随大气湿度变化而产生伸长或缩短的原理,从而制成了毛发湿度计。
但人们对湿度传感器中的湿敏元件的探究,是从1938年美国的F. W .Dunnore 研制浸涂式氯化锂湿敏元件成功才开始的。
干湿球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来测量湿度的方法,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
因为测量湿度比测量温度要复杂很多,温度是个独立的被测量,而湿度却受其他因素(大气压强、温度,表层材质)的影响。
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湿度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小型大棚湿度将会减少人工负担,从而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取用湿度传感器芯片进行湿度测量加之以单片机编程进行控制,打破原有的人工控制模式,采用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控制,研制的系统具有小型化,智能化,湿度控制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设定。
国外早已将湿度控制技术应用到了很多领域,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然后再到最后的智能化;向着低功耗、小型化、完全自动化的方向全面发展。
我国站在国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3 设计要求(1)湿度测量范围:30~80%RH。
(2)湿度控制50±10%RH范围内。
(3)测量精度:±5%RH。
(4)用LED显示所测到的湿度。
(5)根据所测湿度值,与控制范围内的两临界值进行对比,来控制加湿装置与去湿装置。
1.4 设计方案研究现如今,湿度控制系统的种类有很多种,而且它的实现方式有很多样:可采取PLC、基于单片机和Labview语言等多种实现方式去体现它的功能。
通过Labview语言和基于PLC来实现功能的方式虽然存在很多的优势。
但基于我现在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及对单片机的广泛认知度,采用单片机系统来设计湿度控制系统更方便此设计。
2 硬件系统设计2.1 系统结构概述此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将由键盘控制、数字湿度采集模块、报警电路、控制模块、LED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几大模块组成。
系统通过数字湿度传感器来采集特定环境下的湿度,并将所采集的数据送入单片机中,将测量值与设置的湿度范围进行对比以此来控制环境的湿度。
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结构图2.2 单片机STC89C52简介本设计系统所选的是STC89C52单片机。
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 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 EEPROM,MAX810复位电路,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
另外STC89X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最高运作频率35MHz,6T/12T可选。
STC89C52单片机引脚图如图2-2所示。
图2-2引脚图引脚说明:p0 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
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和p1.2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时器/计数器2 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表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