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启东市汇龙中学朱泉辉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熟课文,记住重点实词“始”“穷”和文言虚词“而”“之”的用法与意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能说出本文所写景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柳宗元游西山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中,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重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能说出本文所写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从柳宗元游西山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中,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

1.读一读:请两位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其余同学点评。

2.问一问:请学生问一问词句上的难点。先小组质疑,解决不了的再全班讨论。

3.测一测:

重点实词:

(1)穷穷回溪(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始指异之

穷则独善其身游于是乎始

重点虚词:

(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始指异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不知日之入

三、合作探究

1.想一想:标题该怎么读呢?为什么?

2.找一找:(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西山的独特之处?显示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2)面对这么独特的景色,柳宗元有什么感受呢?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

3.悟一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的柳宗元为什么能在西山发现自己,和它产生共鸣呢?

4.写一写: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堂课的收获。

五、当堂反馈

练一练:

1.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故为之文以志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

4、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4.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训练与检测》必修一p115-118基础题和提高题的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