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七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2. 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其发展演变;3. 熟悉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4.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学计划将分为以下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1. 教学内容:-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安排:- 第1周: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 第2周:探讨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3周:复和测试。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1. 教学内容:- 两河流域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2. 教学安排:- 第4周:介绍两河流域文明;- 第5周:了解埃及文明;- 第6周:研究印度文明;- 第7周:复和测试。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文明1. 教学内容:- 希腊城邦;- 罗马帝国。
2. 教学安排:- 第8周:介绍希腊城邦;- 第9周:了解罗马帝国;- 第10周:复和测试。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1. 教学内容:- 夏商周;- 秦汉。
2. 教学安排:- 第11周:介绍夏商周;- 第12周:了解秦汉时期;- 第13周:复和测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教学计划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讲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 演示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历史事实;3.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互动交流;4. 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和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计划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2. 课后作业:巩固和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3. 单元测试:对学生对每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进度表:以下是本教学计划的大致进度安排:六、教学资源:本教学计划所需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七年级历史下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二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进度表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学期
单元一:古代文明
- 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 第二课: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文明
- 第三课: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第四课: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单元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第一课:古代希腊的兴起和民主制度
- 第二课:古代希腊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 第三课:古代罗马的兴起和帝国制度
- 第四课:古代罗马的法律和道德观念
第二学期
单元三:中世纪封建制度
- 第一课: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二课:封建社会的层级结构
- 第三课:封建领主和农民的生活
-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单元四:欧洲大航海时代
- 第一课: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动因
- 第二课:哥伦布和马哥孛罗的航海探险- 第三课:欧洲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
- 第四课: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学期
单元五:近代工业革命
- 第一课: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因素- 第二课: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
- 第三课: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第四课:工业革命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单元六:现代国际关系
- 第一课:世界两次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 第二课: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第三课: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
- 第四课:现代国际合作与全球化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的进度表。
请根据学期和单元的安排进行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在新的学年,我们历史老师将继续努力,以学校的工作方针为指导,踏实敬业,潜心教学,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大胆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进度表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进度表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时间顺序、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中国古代史概述•教学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概念、起源、时间跨度;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时间跨度(30分钟)–第二课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5分钟)–第三课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45分钟)第二节:中国近代史概述•教学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起源、时间跨度和重要事件;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了解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时间跨度(30分钟)–第二课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45分钟)–第三课时: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45分钟)第三节:世界史概述•教学内容:了解世界历史的概念、时间跨度和重要事件;认识世界历史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世界历史的概念、时间跨度和重要事件(30分钟)–第二课时:世界历史对中国的影响(45分钟)–第三课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45分钟)第四节:历史研究方法•教学内容: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30分钟)–第二课时:历史研究的技巧和步骤(45分钟)–第三课时: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45分钟)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方法•课堂测验:每节课后进行简答题或选择题测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进度

七年级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31 9.4 9.11 9.18 9.25 10.2 10.9 10.16 10.23 10.30 11.6 11.13 11.20 11.27 12.4 12.11 12.18 12.25 1.1 1.8 1.15 1.22 1.29 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周课时数2节 备注
开学典礼(军训、开学事项)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原始农耕生活 3、远古的传说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青铜器与甲骨文 6、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一次月考 月考 国庆节 教师节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十一长假 百家争鸣
9、 秦统一中国 10、秦末农民大起义 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东汉的兴亡 期中考试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6、三国鼎立 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二次月考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1、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 复习迎接考试 期末考试 新蔡县教研室编制 质量监测 期末考试 元旦 期中考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历史 学科 ( 人教版部编教材 ) 教学内容及进度
9.3 9.10 9.17 9.24 10.1 10.8 10.15 10.22 10.29 11.5 11.12 11.19 11.26 12.3 12.10 12.17 12.24 12.31 1.7 1.14 1.21 1.28 1.31 8、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科教学进度表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科教学计划表赠送一下资料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线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蹒pán 跚shān震悚sǒng珊shān 瑚hú ` 秕pǐ谷 B 、调侃kǎn盔kuī甲 炮páo制 针灸jiǔC 、收敛liǎn 戏谑xuè 踌chóu 躇chú譬pì如 D 、襟jīn怀 蝉蜕tuì丰姿绰chuò约 确凿záo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2分)人声顶沸 津津乐道 万事如意 水天相接 落日残霞 月残星疏 大言不惭 前扬后合百无聊赖肆意忘为如法炮制渚清沙白风姿绰约翩翩起舞惴惴不安衣衫蓝褛3、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慈母情深》一文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表明这印象不可磨灭,以及具有重要或特殊的意义。
B、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C、《雪地贺卡》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下班发现一张寄给雪人的贺卡,好奇心之下,“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有秘密的童年,后来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没有再回复。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只要是因为其精巧明丽,便于记诵。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2分)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在学习上,他非常勤奋,总是不耻下问,经常连老师都被他问倒。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学科 ( 部编人教版 ) 教学内容及进度
每 周课时数2 节 备注 4日正式开学
3.11 3.18 3.25 4.1 4.8 4.15 4.22 4.29 5.6 5.13 5.20 5.27 6.3 6.10 6.17 6.24 7.1 7.8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5日、26日、27日中招
~
~
~
期末考试
新蔡县教研室编制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供参考)
七 年级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4 3.12 3.19 3.26 4.2 4.9 4.16 4.23 4.30 5.7 5.14 5.21 5.28 6.4 6.11 6.18 6.25 7.2 时间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 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
~
5日、6日、7日假期 (清明节)
~
~
~29日假期 (劳动节)源自30日、1日是假期 (劳动节)期中考试
~
~
~
~
~
~
~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16日、17日假期 (端午节) 18日假期 (端午节)
~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假期 期中考试复习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