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3)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2013-07-10 12:38:58)转载▼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一、幼儿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
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
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
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
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
体重约9000克。
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
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
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幼儿血液量相对(体重) 比成人越多,血液量增加快。
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 结的防御机能也较显著。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5.幼儿泌尿的特点
幼儿的肾脏功能差,排泄及再 吸收的能力较差。
幼儿的膀胱容量较小,3~7岁的 幼儿每昼夜排尿约7~10次。
幼儿的膀胱容量较小,3~7岁 的幼儿每昼夜排尿约7~10次。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9.幼儿皮肤的特点
幼儿皮肤的表皮薄,保护机能差,易损 伤和感染;对外界气温的变化不易适应, 寒冷时易受凉或生冻疮,热时易中暑;幼 儿皮肤渗透作用强,农药、酒精都可经皮 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
调。体检时,我们常用幼儿的身高和体重指标来判断 其体型及生长发育情况。
体围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
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2.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喉腔】喉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 富,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声门短而窄, 声带短而薄,所以声调较成人高而尖。
【牙齿】幼儿的牙主要是乳牙,乳牙牙体小、数目 少、咀嚼功能较差。乳牙共20颗,约于2岁半时出 齐。乳牙牙根浅,钙化程度不够,容易发生龋齿。 幼儿在大约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乳牙逐渐被 恒牙代替,这个过程叫换牙。
【舌】幼儿的舌宽而短,灵活度较差,因此,他们 的发音不太准确,协助吞咽的能力也比较差,但味 觉比较敏感。
【肺】幼儿胸腔狭窄,呼吸肌不 发达,肺活量小,易患肺炎。
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具有以下基本规律和特点:
1.幼儿期是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最快的阶段。
从出生到6岁,幼儿的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迅速,体型变化明显。
2.幼儿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婴幼儿时期的大脑神经元数目最多,经过数年的调控,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也会逐渐建立起来,各个领域的功能也会逐渐成熟发展。
3.幼儿的动作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变得更加精细和协调。
一般来说,幼儿1岁时开始学习爬行,2岁时学会行走,3岁时会跳跃,4岁时学会跑步和抛接物品,5岁时则可以完成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
4.幼儿的运动发展与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头部趋向中央,手臂、腿越来越长,手的使用技能也逐渐提高,胸部、肩部和髋部的力量和协调性都会不断增加。
5.幼儿期是习得基本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可以在这个时期养成正确的站姿、行走方式,培养好的卫生习惯。
6.幼儿期的运动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的体育技能,同时营造良好的健康和运动氛围,促进幼儿全面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
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动作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了解这些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一、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幼儿动作发展首先表现为全身性的、笼统性的、非精细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例如,幼儿初学画画时,常常是笼统地画一个近似圆形代表头部,而在成人指导下,他们逐渐能画出更精确、更细致的头部轮廓。
二、从无意到有意发展的规律
幼儿动作最初是由自身生理发育的需求所驱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生理需求逐渐转化为心理需求,动作的发展也逐渐从无意向有意转化。
例如,幼儿在初学走路时,是因为生理上有了走的需求而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行走的意义,如为了到达某个目标或获得某个物品,从而主动地行走。
三、从分化到整合的规律
幼儿动作最初是局部的、独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整合起来,形成更为完整、更为协调的动作。
例如,幼儿在初学骑车时,可能先分别学习掌握平衡和蹬踏两个独立的动作,随着练习的深入,这两个动作逐渐协调起来,最终实现完整、流畅的骑车动作。
四、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幼儿动作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从初级到高级的。
例如,幼儿在初学写字时,可能只能写出简单的线条和图形,随着练习的深入,他们逐渐能写出更为复杂、更为精细的文字。
总之,幼儿动作发展呈现出多种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揭示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培训资料

欢迎来到我们的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将探索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
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一个持久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身体 各部位的比例,肌肉骨骼和激素水平等对这个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保教 工作者,了解幼儿身体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必要的。
幼儿动作技能的培养
基础技巧
对幼儿来说,了解动作技能,通过单项训练学习和 掌握基本动作技巧是必要的。
赛事锻炼
适当安排幼儿的赛事和活动有助于幼儿锻炼自己的 动作技能,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变化风格
变化的技巧和风格可以让幼儿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教练员示范
教练员的示范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技 能,直接进行指导。
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相关问题
• 安全问题:保护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教育者深刻理解运动的危害性和安全性,创造安全、 友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 幼儿动作障碍问题:了解幼儿动作障碍的相关知识和特点,很有必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和支持,帮助幼儿克 服运动和身体方面困难。
• 幼儿运动量问题: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需要合理的运动量支持,而过度运动可能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 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平衡运动量和食欲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
1
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的动作特点是采取简单的行为方式,重点在于认识和掌握各种器械 和设备,习惯性运用各种大肌肉运动。
2
中级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的动作特点是逐渐开始培养细小肌肉的运动,例如手指和脚趾。开 始转向力量和灵敏度的综合训练。
3
高级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的动作特点是逐渐成为一名运动员,掌握最终竞争技能,包括技术 功底、策略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步形成自由和自我超越的设计
2014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二)

2014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二)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二、幼儿动作发展儿童出生后。
开始只能躺在床上乱动,以后才逐渐会走、会跑、会跳,会用手灵巧地拿东西,这是动作的发展过程。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肌肉和骨筋活动的发展,但是它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为,儿童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作接触周围事物,认识周围事物,产生及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同时也表现着他们的心理活动。
儿童动作的发展在3岁以前已基本完成,以后只是向更准确、更有组织、更匀称协调的方向发展。
3岁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规律地按一定顺序发展的。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
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l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首坐起。
l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l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l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l5个月,能独自行走。
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快速生长期:幼儿期是身体生长最为迅猛的时期,在此期间,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都得到了迅速增加,整个体格的发展迅速。
(2)不均匀发展:在幼儿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各部位的发展不均匀。
例如,头部和躯干的发展相对较快,而四肢的发展相对较慢,直到进入学龄前期才逐渐达到统一(3)伸长期和发育期交替:幼儿的身体发育过程经历了伸长期和发育期的交替。
伸长期指的是身体的线性增长,而发育期则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器官和系统逐渐成熟的过程。
2.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从头至躯干到四肢的发展顺序:幼儿的动作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在幼儿期初,头部控制是最先发展的,接着是躯干的控制,之后是四肢的控制。
这种发展顺序是有利于幼儿能够正确控制自己的身体。
(2)从全身动作到局部动作的发展:在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首先会学会掌握整个身体的动作,然后逐渐掌握部分身体的动作。
例如,幼儿在学会走路之前会发展出爬行、翻身等动作。
(3)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的发展:幼儿在动作发展过程中,会从简单动作逐渐发展到复杂动作。
例如,幼儿初期会学会基本的拿取和放置动作,之后才会学会细致的搭积木、绘画等复杂动作。
总之,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了解这些规律和特点对于儿童教育和幼儿活动的设计十分重要。
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发育水平和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其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健康和全面。
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整体发展和学习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开展的规律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开展的规律1.头部动作的开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开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开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开展躯体动作的开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开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单独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开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开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单独站立。
15个月,能单独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简单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开展抓握动作的开展,是手的动作开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开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开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根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
展的规律及特点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
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15个月,能独自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
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
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
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
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
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
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
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
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
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
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
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
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
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
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
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
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
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
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
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强化练习
【单选题】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A。
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单选题】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一抬头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B.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C.翻身一抬头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D.抬头一翻身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答案:B。
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一翻身…坐一爬一站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的是()
A.从上到下
B.从小到到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不随意到随意
答案:B。
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随意到随意。
【单选题】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D.无意的触觉活动
答案:B。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相互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