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教育婴幼儿期是一个人在生命早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语言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会逐渐习得一系列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这些动作和技能的习得是婴幼儿身心发展和运动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0-3岁的婴幼儿期是一个较为特殊、重要而微妙的时期。
这个时期宝宝的身体、神经、心理和审美的能力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其动作发展非常重要。
婴幼儿时期的运动从出生起就开始,从掀动和吮吸到匍匐、坐立、爬行、走路等都是一步步的发展。
在动作发展中,婴幼儿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从而构建起身体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并且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婴幼儿的动作能力在0-3岁期间不断发展,初时为无控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运动,最终形成对复杂物体的操作和对情境的解决能力。
因此,在该年龄段内,需要重视对婴幼儿的动作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其身体的发展、学习成果、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0-6个月阶段:控制身体位置和力度在出生初期,婴幼儿仅有极度简单的动作。
这一时期宝宝的运动主要以无控活动为主,如抓握、运动腿部、周围观察、吸吮和牵引机体。
婴幼儿通过这些无意识的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和外界联系起来。
在0-3个月期间,运动控制主要是头部和上肢,此时的协调能力和视觉反应还不够完善。
在3-6个月阶段,婴幼儿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学会翻身,积极尝试四肢用力上下撑起自己的身体。
此时宝宝需要进行大量的侧卧、平挺、俯卧等丰富的姿势训练,以发展全身的肌肉和协调能力。
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在宝宝的沙发或床上放置玩具,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尝试拾起物品。
这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以及上肢肌肉的控制发育。
6-12个月阶段:独立爬行,学会坐立在6-9个月阶段,暴冲式向前爬行逐渐成为婴幼儿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在地上铺一条儿童爬行毯,让宝宝在上面自由爬行探索。
此时宝宝的手的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6-12个月阶段,婴幼儿逐渐学会坐起、站立并行走。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各种动作技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逐渐完善,肌肉力量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动作,从简单的翻身、爬行到复杂的站立、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
一、0-6个月:非熟练的全身运动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新生儿通过反射动作和初步的全身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
他们能够短暂地抓住和握住物体,但这种动作通常是不稳定的和不协调的。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鼓励宝宝进行各种运动,如仰卧起坐、翻身和爬行,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发展和协调能力。
二、6-12个月:初步的主动运动在6个月大时,婴幼儿开始表现出更复杂的动作,如爬行、站立和行走。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手和膝盖来爬行,有些孩子甚至能够扶着家具走路。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足够的安全和鼓励,让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练习他们的新技能。
同时,也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来增强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
三、1-2岁:更加独立的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在1岁到2岁之间,婴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行走和跑步,同时也对手部精细动作有了更好的掌握。
他们可以抓取小物体,如积木、玩具和食物,并能够更准确地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刷牙、洗脸和穿衣。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宝宝进行运动和手部活动,如户外散步、亲子游戏和绘画等。
四、2-3岁:更加协调和复杂的动作在2岁到3岁之间,婴幼儿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和复杂。
他们可以双脚交替地跑步,并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手部精细动作。
他们也开始尝试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行为,如穿鞋、系鞋带和开门等。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来帮助宝宝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如跳绳、跳舞和玩拼图等。
总之,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各种动作技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足够的机会和鼓励让宝宝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发展、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新生宝宝的许多动作都是出自于本能的反射行为,0-3岁婴幼儿成长的动作发展有何发展规律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生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会反射性抓住手中的物体新生宝宝的许多动作都是出自于本能的反射行为。
此阶段他的小手通常呈握拳状,但是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他手中的物品,如当你用指尖触碰宝宝的掌心时,他会抓住你的手指,甚至可以让你把他提起来离开他躺着的地方。
这一时期的抓握反射是最强的。
妈妈培养对策让宝宝抓握摇铃准备一个布制的婴儿摇铃让宝宝抓握,最好是黑白色或是其它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这样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通过摇铃训练宝宝小手的抓握能力,从而增强手指的触觉,扩展手的活动范围。
1~3月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小手半开会吮吸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小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呈握拳状,小手也慢慢从被动抓握发展到有意识地主动抓握,例如能握住拨浪鼓2~3秒不松手。
3月龄左右时,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开始玩自己的小手:他可能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或用左手抓住右手的一两根手指,有时还会将小手放进嘴里吮吸拳头和手指。
妈妈培养对策进一步锻炼手部的抓握能力轻轻抚摸宝宝的手背,刺激宝宝手部的反射动作。
给宝宝准备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让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继续训练小手的握持能力,并且引导宝宝观察和把玩自己的小手。
4~6月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会主动抓物体、会撕纸随着宝宝双眼视力的进步,由视觉引导的触碰技能逐步发展起来,这使宝宝在抓握时比前一阶段更具方向感,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来抓住物体。
不过这个阶段,大部分宝宝还无法很灵活地运用手指,对于想要的物品常常采取“五指并用一把抓”的形式,但也有些发展较快的宝宝会用双手撕纸,并有意识地将盖在自己脸上的丝巾拉开。
妈妈培养对策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在宝宝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悬挂一些容易抓握、带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侧转或向前抓握玩具,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抓握的能力;引导宝宝将玩具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也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宝宝撕,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1)由上向下,又称头尾原则,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离躯干远处的动作出现,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才出现手的精细动作。
(3)大小原则,开始时取一小丸,用手一把抓,然后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最后用拇指与食指取物。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
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手帕。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婴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0-3岁的婴幼儿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正经历着快速的发育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动作发展规律1. 头部控制能力的提升:从出生时的头颈无力到逐渐能够坐直头部不再摇晃,03岁婴幼儿的头部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3个月大的婴幼儿能够追寻和凝视物体,并试图伸手去抓取。
到了03岁,他们可以通过触摸、抓取和探索来认知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3. 姿势调整和平衡能力的增强:03岁婴幼儿能够自如地从仰卧位转至俯卧位,并逐渐能够坐、站、行走等。
他们需要更好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来实现这些动作。
4. 空间感知和运动规划的提高:从0-3岁,婴幼儿逐渐能够感知空间,并能够将之前学到的动作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更复杂的运动规划,如爬上沙发、爬下楼梯等。
5. 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改善: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的关节和肌肉逐渐强健,灵活性和协调性也随之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做出更为复杂和精确的动作。
二、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父母或祖辈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好的基因可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动作发展基础。
2. 环境刺激:婴幼儿为了适应外界环境,需要接受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刺激。
充足的运动空间、适宜的玩具和活动器材以及父母的陪伴和互动都能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
3. 日常生活经验:日常生活经验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婴幼儿在爬行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肌肉和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加深对身体空间的感知。
4. 大脑发育:婴幼儿的大脑在0-3岁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发育阶段。
大脑发育状况与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大脑发育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动作能力的提升。
5. 营养摄入:适宜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为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3岁婴幼儿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

0~3岁婴幼儿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对于每一个新手父母来说,了解 0~3 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阶段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粗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在迅速地发展和进步。
粗动作,通常指的是宝宝们较大肌肉群的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他们的肌肉力量还很弱,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本能的动作。
比如,当宝宝被竖着抱起来时,他们的头会短暂地抬起几秒钟。
到了 2 个月左右,宝宝可能会在俯卧时尝试抬头,并能将头稍稍抬起片刻。
大约 3 个月时,宝宝开始学会翻身。
这是他们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肌肉力量,也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4~6 个月的宝宝,逐渐能够靠坐一会儿,然后慢慢过渡到独坐。
这期间,他们的背部和腰部肌肉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6 个月之后,宝宝开始进入爬行阶段。
爬行对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还让宝宝能够主动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有些宝宝可能会先学会向后爬,然后才是向前爬,这都是正常的发展过程。
10 个月左右,宝宝会尝试站立。
他们可能会扶着家具或者大人的手慢慢站起来,一开始可能只能站几秒钟,但随着练习的增加,站立的时间会逐渐延长。
1 岁左右,很多宝宝开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虽然步伐还不太稳,但这是他们走向独立行走的重要开端。
到了 2 岁,宝宝的行走已经比较稳定,能够跑、跳,甚至尝试上下楼梯。
精细动作则主要是指宝宝手部和手指的动作,比如抓握、拿捏、涂鸦等。
新生儿出生时,他们的手部通常是握拳的状态。
1~3 个月时,宝宝会开始有意识地松开拳头,并能够短暂地握住放在他们手中的物品。
4~6 个月时,宝宝可以用整个手掌去抓握较大的玩具。
7~9 个月,他们的手指开始变得灵活,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品,这是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进步。
1 岁左右,宝宝可能会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虽然动作还很笨拙,但这是他们自我照顾能力的初步体现。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

● 15个月——家长扶着每个台阶用两只脚去踏 ● 18个月——自己两步一个台阶地上楼梯 ● 24个月——能独自上下楼梯 ● 36个月——上楼可以一步一个台阶,
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整理ppt
27
8、跑 (1.5岁—3岁)
(1) “跑”的动作发展
★1岁半会跑
● 18个月——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跑步还不成熟 ● 24个月——能连续跑5—6米 ● 30个月——起跑时手的姿势、动作正确,但不能保持到
● 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有益于骨骼及神整理经ppt 器官的发展
18
(2)婴儿“爬”的动作发展
1个月—匍匐动作
2个月—俯卧位交替踢腿
3至4个月—用肘支撑上身数分钟
7至9个月—用手支撑胸腹离开床面
8至9个月—用上肢往前爬
1岁—手膝并用往前爬行
1.5岁—会爬台阶
整理ppt
19
(3) 婴儿爬行的三个阶段
◆方法: 左右摇摆→半翻→全翻
◆作用: 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力量,为后期练习坐和爬行 做准备
整理ppt
11
200个宝宝翻身高峰期调查结果Leabharlann 月龄翻身率3个月以前
14%
4个月
27%
5个月
23%
6个月
14%
7个月
7%
8个月
3%
9个月以后
2%
还没有翻身的
10%
整理ppt
12
(3) 婴幼儿翻身练习的建议 ★最好在洗澡之后,保证室内温度,宝宝少穿点衣服 ★动作一定要轻柔 ★要循序渐进 ★刚吃完奶后或身体不舒服时不宜练习 ★学会独立翻身后,仍要继续练习
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

0-3岁婴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年龄发展规律
1个月
婴儿具有抓握反射,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抓握反射由被动的抓发展为主动的抓。
2个月有意识的抓,我们把东西放到孩子的手心里他就可以攥紧。
3个月抓握时间加长,而且他的两个小手会搭在一起。
4个月宝宝不仅能够攥住,同时可以摇动和摇动的时候用眼睛看。
5个月宝宝能够抓住近处的玩具,这个时候能够拍掌和握住。
6个月最初的撕纸。
7个月
葡萄干这种小的物品可以拿到手里,在握住一个玩具的时候,可以看向另一个玩具。
8个月能够三指捏细小的物品。
9个月能够二指捏。
10个月
可以将小的物品放到杯子或是其他容器里,自己将积木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传递。
11个月
一只手可以同时抓两个小积木,开始有了用手偏好,更习惯用右手或是更习惯用左手。
12个月可以全掌握笔,给宝宝笔的时候他会在纸上随意划。
13-18个月
可以叠两块积木;会拍手挥手再见;可以用小勺吃东西,虽然吃的还是很乱;能用两只积木敲击在一起发出声音,能把小纽扣或珠子放到容器内,能用蜡笔在纸上涂鸦。
19-24个月
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握住蜡笔;能用蜡笔或彩笔图画或是标记;能叠3-4块积木;能打开不是特别紧的容器盖子或是包装;开始学用剪刀剪纸(要接近两岁时);能一次翻一页书。
25-36个月
能通过扭动门把手开门;用剪刀剪纸(还不能按照线剪);能自己洗手;能将容器的盖子扭开并拧紧,即使是矿泉水瓶子这样的小盖子;能将大的珠子穿起来;能很正确的使用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其他动作的变化
串珠游戏-搭建游戏-折纸
(一)精细动作的含义
粗大动作一般指个体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
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包括:抓、握、写字等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精细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抓握的变化 抓握反射-有意识抓了后扔掉-双手搭在一起-碰触-原 始抓握-真正的抓握-五指抓握-两指抓握
(2)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2、非条件发射动作与条件发射动作之间的关系 区别: (1)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 (2)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恒久不变。条件反射是
后天习得,可以消失和改变的。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原始反射动作
(3)摩罗反射:该反射出生后4个月左右消失
(4)巴宾斯基反射: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显著反应。一
般6-18个月后会逐渐消失。2岁之后会出现与成人相同的 足跖反射。
《婴幼儿运动能力培养》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运动
四、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手和手指操纵物体的顺序 根据格赛尔的研究 1、5个月 可以拿起来积木(无意识) 2、6个月 同时弯曲手指抓积木,并可以换手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2、姿势反射动作
(1)踏步反射:一般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但6-10周左右
就会消失
(2)游泳反射:该反射会一直存在,但6个月之前是无意识 的反射动作,8个月之后是有意识的游泳动作。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1、先天反射性动作 又称为非条件反射动作,是生来就有的。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
反射、排尿反射。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2、非条件发射动作与条件发射动作之间的关系 联系:
(1)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发射的基础
2、联合阶段——尝试错误学习
3、自主阶段——有效的反应,并与其他动作整合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影响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一、生理成熟
代表人物:格赛尔
代表性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影响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二、教养环境 代表人物:华生 新几内亚婴儿在独坐之前就能靠双手扶住东西站立; 非洲婴儿头直立较早;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原始反射动作 (5)强直性颈部反射:婴儿出生后数周内,此时可 以表现出用手习惯,出生后3个月左右会消失。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粗大动作的含义
粗大动作一般指牵涉大肌肉群的动作。
包括:翻身、爬行、行走、跑、跳等。
第五章Βιβλιοθήκη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二、粗大动作的发展
(二)粗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脖子: 2、手臂:
3、腿:
4、躯干: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2、姿势反射动作
(3)恢复平衡反射动作:是以平衡器官的活动为中介的姿 势反射 (4)降落伞反射:是测试婴儿神经中枢与外围的自我保护 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该反射一般是9月后就会出现,会
终身存在。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二、粗大动作的发展
8、1.5岁 自发地、充满精力地用笔涂写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手和手指操纵物体的顺序 根据格赛尔的研究 9、2.5岁 用笔照样画垂直线 10、3岁 按照样子画圈
11、4岁 勾出菱形轮廓
12、5岁 根据范例画出三角形和棱柱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二、行走动作发展的顺序
1、5个月 从俯卧到仰卧
2、8-10个月 用腹部着地蠕动 爬行 3、13-15个月 蹒跚行走 爬梯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三、动作技能发展的顺序 动作技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了解动作技能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精细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2、绘画的变化
全掌握笔-三指握笔-自发画画-有意识的绘画
(不会停笔)-模仿简单线条-画圆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 (二)主要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1、原始反射动作
(1)抓握反射:灵长类遗传,在出生之后3、4个月会消失,
以自主抓握取代。
(2)吸吮反射:一般出生之后1岁左右会消失。和寻乳反射 是配套的反射反应。
3、7个月 可以从桌上拾起积木,用手握牢一个弹丸
4、8个月 可以用部分手指拾起弹丸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手和手指操纵物体的顺序 根据格赛尔的研究 5、9个月 拇指与食指成相对位置捡起积木 6、10个月 用精确的钳抓动作抓住弹丸
7、1岁 模仿成人写字,用笔乱涂(无意识)
中国“视线跟随”较丹佛小儿早,但粗大动作“翻身、俯卧
举头等”较晚。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影响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差异
根据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的动作
四、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动作发生和熟练的年龄提 前
第五章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