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 (1)

(一)课程定位 (1)

(二)课程任务 (1)

二、课程目标 (1)

(一)职业关键能力 (1)

(二)职业专门能力 (2)

(三)方法能力 (2)

(四)社会能力 (2)

三、课程内容 (2)

(一)预备知识 (2)

(二)核心内容 (3)

(三)项目设计 (3)

(四)学习情境 (7)

(五)项目实施 (7)

(六)教学要求 (10)

四、教学评价 (11)

(一)教学评价 (11)

(二)考核内容 (11)

(三)考核方式 (11)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着核心作用。本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对幼儿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否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定位

教育学与心理学作为示范类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是拿到教师资格证所必须通过的两门课程,同样的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两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好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这两门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更能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学是在学习了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另外在学习掌握了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游戏与玩具、幼儿园实习指导等实践性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初步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学习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法,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教育实践能力及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对幼儿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职业专门能力

●理解和运用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原则的理论,能够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

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

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的评价,并形成全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

●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初

步制定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的目标和

内容,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

●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在教学、游戏、

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境中观察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技能。

●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设置相关活动的环境;初步具备幼儿园教学、游戏、生

活、娱乐、节日等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能够根据本园本地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切合幼儿园及幼

儿实际需要的教育教学及游戏活动的能力;

(四)社会能力

●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理想和精神。

●热爱教师职业,喜欢儿童,了解儿童心理,善于与学生沟通,对学生有爱心、

有耐心、有责任心。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激发学习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自我激励,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

(一)预备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并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掌握上,她们对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只有较为零散的印象,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技能的掌握上,她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有待加强,对幼儿园常见的教学设计、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管理流程等缺乏清晰

的认识,没有动手实践的经验,需要加强相应的模拟课堂,教学设计等技能操作训练。

学习《幼儿教育学》需提前掌握《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程序,掌握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由基础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拓展三个单元构成。基础知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职业素养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面向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了实用性强且要求高的部分内容,为拓展部分。即教材针对幼儿教育专业所选定的相关技能提高部分。技能拓展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内容,是服务专业课的加强部分。即结合学生实际,对校本教材的开发部分,有效开展的相关活动与实习实训练习等内容。

基础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拓展,这三个单元所形成的结构,体现了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较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变革提出的要求。

(三)项目设计

《幼儿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范围,学习幼儿教育学,首先要了解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历史及特点,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掌握主要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学》的核心是讲授学前教育与社会、幼儿发展的关系,我国的教育目的与托幼机构的教育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组织幼儿活动的方法以及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学会用现代教育思想思考并解决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初步的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共开设两个学期,在三、四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共计84学时。

表1 教学内容安排表·基础模块

表2 教学内容安排表·拓展模块

表3 教学内容安排表·加强模块

(四)学习情境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学习方面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掌握理论知识,在技能拓展部分主要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模拟幼儿园上课的情景,在实践中领悟与掌握幼儿园教学、游戏、区域、生活等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表4:幼儿园教学活动学习情景教学设计表

表5:幼儿园游戏活动学习情景教学设计表

表6:幼儿园区域活动学习情景教学设计表

表7:幼儿园生活活动学习情景教学设计表

表8: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活动情景教学设计表

(五)项目实施

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的专业人才。教材编写中应当做到实例和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相结合,要求整套教材更贴近实际,使学生能熟知幼儿发展的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内容的编写应当以“好学、好用、有趣”为主线,采用幼儿园教学实例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直观易懂,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制定阶段性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方法。

在教材的编写中要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的专业人才。应当做到实例和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相结合,要求整套教材更贴近实际,使学生能熟知幼儿发展的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内容的编写应当以“好学、好用、有趣”为主线,采用幼儿园教学实例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直观易懂,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制定阶段性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方法。

在教学的组织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较为易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涉及幼儿园实际教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一线教学的现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涉及实践操作技能的知识点,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六)教学要求

在教学条件方面为配合幼儿教育学的学习与掌握,应当具备相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可配备“幼儿园模拟实训室”为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提供条件,校外应具有5至8个合作幼儿园,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供条件。

另外我们要求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且任课教师的学历水平应至少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任课教师同时还应保持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定期下到幼儿园进行实践,定期对幼儿园进行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定时召开教研会议,探讨和修正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等。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良性发展。因此要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设让用人单位和学校都满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二)考核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1.职业素养

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完成实做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20%。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专业能力

主要考核内容为收集幼儿教育学的相关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占总评价成绩的70%。

3.创新能力

主要考核学生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是否合理,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教学管理能否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10%。

(三)考核方式

评价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同时,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想结合,建设让用人单位和学校都满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项目考核表请见表9。

表9: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