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Link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H3C配置手册-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H3C配置手册-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Smart Link Monitor Link引入⏹Smart Link是一种针对双上行组网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高效可靠的链路冗余备份和故障后的快速收敛。

靠的链路冗余备份和故障后的快速收敛⏹Monitor Link是对Smart Link技术的有力补充。

Monitor Link用于监控上行链路,以达到让下行链路同步上行链路状态的目的,使Smart Link的备份作用更加完善。

⏹本章对这两种链路层高可靠性技术进行介绍。

课程目标⏹掌握Smart Link 的运行机制和配置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掌握Monitor Link 的运行机制和配置S t Li k M it Li k ⏹掌握Smart Link 和Monitor Link 的典型组网目录⏹Smart Link简介⏹Monitor Link简介Monitor Link⏹Smart Link & Monitor Link典型组网⏹Smart Link & Monitor Link配置SWASWCSWB Smart Link 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SWDSmart Link 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备份,具备快速收敛性能,收敛速度可达到亚秒级。

SWAVLAN10SWCSWB Smart Link 组Master Port Slave PortVLAN10SWD 上的二个端口组成了一个Smart Link SWDVLAN20上的二个端口组成了个Smart Link 组,端口分别为主端口和副端口,发送控制VLAN 和接收控制VLAN 为VLAN 10,保护VLAN 是VLAN 20。

Flush 报文Destination MAC Address =010F-E200-0004(6bytes)Source MAC Address (6bytes)...Control Type =0x01(1byte)Control Version =0x00(1byte)Control VLAN ID (2bytes)SWID (6bytes)Auth-mode (1byte)Password (16bytes)VLAN Bitmap (512bytes)当Smart Link 组发生链路切换时通过发送FCS (4bytes)p (y )Smart Link 组发生链路切换时,通过发送Flush 报文进行MAC 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 表项的刷新操作。

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场景

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场景

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场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物联网技术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物联网技术以连接各类感知设备和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数据交互、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处理,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和信息共享。

本文将介绍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和应用场景。

一、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云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

1. 感知层:感知层是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包括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感知和控制物理世界的各类参数。

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感知层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传输层。

2.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层,并向感知层传输来自云平台层的指令。

传输层需要提供稳定、安全、低延迟的传输通道。

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蓝牙传输等。

3. 云平台层:云平台层是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在云平台层,数据由传输层传输到云服务器,经过算法分析、数据挖掘等处理后,生成有用的信息并将指令发送到传输层。

云平台层还可以提供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数据。

4.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能物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和服务的层级,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应用层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软件等形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1. 智能家居:智能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类设备互联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窗帘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对家庭安全的监控,例如门窗传感器、摄像头等,通过云平台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提供报警。

2. 智能交通:智能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管理领域,实现智能化的交通控制和智能化的调度。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提供实时的道路信息和交通流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化的信号灯控制,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技术概述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技术概述

24
Monitor Link组配置示例
SWB
GE2/0/1
Monitor Link组
GE2/0/1 GE2/0/2
SWA GE2/0/2
Monitor Link组
GE2/0/1 GE2/0/2
Smart Link组 1
GE2/0/1 SWD
Smart Link组 2
GE2/0/2
SWC
HostA
[SWC] monitor-link group 1 [SWC-mtlk-group1] port gigabitethernet 2/0/1 uplink [SWC-mtlk-group1] port gigabitethernet 2/0/2 downlink
பைடு நூலகம்
HostB
17
目录
Smart Link简介 Monitor Link简介 Smart Link & Monitor Link典型组网 Smart Link & Monitor Link配置
Smart Link组配置命令
创建Smart Link组
[Switch] smart-link group group-id
Smart Link产生
SWB
SWA
SWC
SWD
Smart Link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 备份,具备快速收敛性能,收敛速度可达到亚 秒级。
4
Smart Link概念
SWA
VLAN 10
SWB
SWC
Smart Link组
VLAN 10
Master Port
Slave Port
SWD
VLAN 20

Smart Link技术介绍

Smart Link技术介绍

高可靠性目录目录Smart Link (1)Smart Link简介 (1)Smart Link产生背景 (1)Smart Link概念介绍 (2)Smart Link运行机制 (2)Smart LinkSmart Link简介Smart Link产生背景当下游设备连接到上游设备时,使用单上行方式容易出现单点故障,造成业务中断。

因此通常采用双上行方式,即将一台下游设备同时连接到两台上游设备,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网络可靠性,如图 1所示。

图 1Smart Link应用场景示意图E t h1/1双上行组网虽然能提高网络可靠性,但又引入了环路问题。

通常可通过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或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环网保护协议)来消除环路,但STP在收敛速度上只能达到秒级,不适用于对收敛时间有很高要求的用户,而RRPP尽管在收敛速度上能达到要求,但组网配置的复杂度较高,主要适用于较复杂的环形组网。

为了在满足用户对链路快速收敛要求的同时又能简化配置,我们针对双上行组网提出了Smart Link 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备份,并在主用链路发生故障后使流量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链路上,因此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

Smart Link的主要特点如下:z专用于双上行组网;z收敛速度快(达到亚秒级);z配置简单,便于用户操作。

Smart Link概念介绍1. Smart Link组Smart Link组也叫灵活链路组,每个组内只包含两个端口,其中一个为主端口,另一个为从端口。

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端口处于转发(ACTIVE)状态,另一个端口被阻塞,处于待命(STANDBY)状态。

当处于转发状态的端口出现链路故障时(这里的链路故障包括端口down、OAM单通等),Smart Link组会自动将该端口阻塞,并将原阻塞的处于待命状态的端口切换到转发状态。

思科FlexLink与华为Smart

思科FlexLink与华为Smart

思科FlexLink与华为Smart LinkFlexLink下⾯讨论思科FlexLink的操作和使⽤。

问:什么是FlexLink?答:FlexLink 能够提供第2层永续性,⼀般在接⼊交换机和分布交换机之间运⾏。

它的收敛时间优于⽣成树协议/快速⽣成树协议/IEEE 802.1w。

FlexLink 在Cisco Catalyst 3000 和 Cisco Catalyst 6000 系列交换机上实施,收敛时间低于100ms。

换⾔之,从主链路的故障检测,到通过备⽤链路转发流量,总收敛时间低于100ms。

FlexLink 成对部署,即需要两个端⼝。

其中⼀个端⼝为主端⼝,另⼀个端⼝为从端⼝。

这两个端⼝可以是接⼊端⼝、EtherChannel?端⼝或中继端⼝。

问:FlexLink 是否关闭 Cisco Catalyst 3560-E 上的⽣成树协议?答:不会,FlexLink 只关闭FlexLink 对上的⽣成树协议。

换⾔之,只有为 FlexLink (主、从)配置的上⾏链路端⼝,才会关闭⽣成树协议。

为避免⽹络循环,建议不关闭其余端⼝上的⽣成树协议。

问:备⽤端⼝的阻塞⽅式是否与⽣成树协议相同?答:不必相同。

FlexLink 的最新增强允许备⽤端⼝对某些VLAN开放。

与多⽣成树协议相似,这些VLAN都由主端⼝提供备份。

这种⽅式称为负载均衡,即允许⽤户使⽤两条主链路,⽽不是⼀条主⽤、⼀条备⽤。

某些VLAN能将某条链路作为主⽤链路,另⼀些VLAN则可以将该条链路作为备⽤链路。

问:FlexLink 是否⽀持负载均衡模式?答:是的,FlexLink ⽀持VLAN均衡配置。

在双⽳的配置中,某些VLAN 将⼀条链路作为主⽤链路(链路A),将另⼀条链路作为备⽤链路(链路B);另⼀些VLAN则将链路B作为主⽤链路,将链路A作为备⽤链路。

问:是否能⽤ FlexLink 建⽴环拓扑?不能,FlexLink 的⽬的是取代⽣成树协议,建⽴上⾏链路,因此,它不⽀持环拓扑。

双上行组网量身定做:Smart-Link

双上行组网量身定做:Smart-Link

双上行组网量身定做:Smart-Link看到上述场景相信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STP协议,其相关机制还是十分契合此场景需求的。

不过在对收敛时间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下,STP并不适用。

而Smart-link技术则是为双上行组网量身定做的高可靠性、快速切换的解决方案。

鉴于篇幅问题,下文中将结合Smart-link的几个重要概念来介绍下相关机制,同时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直接通过GIF动图演示机制实现。

一个Smart-link组只包含两个成员端口,其中一个被指定为Master Port(主端口),另一个为Slave Port(从端口)。

正常运作时,同组的两个成员端口中,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端口处于Active状态,正常转发流量;另一个端口处于Standby 状态。

默认情况下,当两个成员端口都Linkup时,设备遵循的是谁先Up谁作为Active状态端口进行转发,和端口Master和Slave角色并无直接关系。

而抢占模式比较特殊,具体实现后续段落里会提到。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链路正常时Smart-link是如何避免环路和广播风暴产生的。

那么链路备份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请接着往下看。

当处于转发状态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原先处于Active状态转发流量的端口将会被阻塞,而Standby的端口会切换为Active状态进行流量转发。

同时下行设备会从新的链路发送一个Flush报文通知上游设备们进行MAC和ARP表项清除,以便于在新的拓扑环境下重新学习。

当然要想Flush报文能够被处理,所有处于双上行链路上的设备对应接口都必须开启接收处理Flush 报文的功能才行。

保护VLAN(Protected VLAN)的作用即是下行设备用来告知上行设备,在收到Flush报文之后对哪些VLAN内的MAC 表项和ARP进行清除。

控制VLAN(Control VLAN)是发送Flush报文所带的VLAN,上行设备会根据在对应端口上开启接收处理Flush报文的功能时,所配置的接收控制VLAN 列表来判断该Flush报文是否需要处理。

基于WiFi模块Smart Link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基于WiFi模块Smart Link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基于WiFi模块Smart Link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家居产品智能化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智能家居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无线模块的市场需求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于物联网WiFi模块的应用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基于WiFi模块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方案,基本都支持在家和远程两种控制模式,远程控制主要依赖于云端,那幺问题来了,在家的情况下,智能家居产品/设备中的WiFi是怎幺与家里路由器的WiFi连接的呢?
 WiFi模块智能家居应用
 有两种方式,分别是APP连接(Smart Link智能家居模式)和AT指令集,本篇SKYLAB君以Smart Link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下WiFi模块Smart Link
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Smart Link了解一下。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朱沙拓扑图:实验要求:⏹Smart Link是一种针对双上行组网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高效可靠的链路冗余备份和故障后的快速收敛。

⏹Monitor Link是对Smart Link技术的有力补充。

Monitor Link用于监控上行链路,以达到让下行链路同步上行链路状态的目的,使Smart Link的备份作用更加完善。

1.1交换机之间使用trunk口,PC1属于vlan10,PC2属于vlan20。

(模拟器交换机默认端口类型是路由模式)配置略。

1.2先关闭所有交换机STP,和在端口下的STP,STP不和smart link兼容。

[SW1]stp disable[SW1-GigabitEthernet0/0/0]stp disable1.3开启MSTP-instance和vlan对应关系。

[SW4]stp region-configuration[SW4-mst-region]region-name huawei[SW4-mst-region]instance 1 vlan 10[SW4-mst-region]instance 2 vlan 20[SW4-mst-region]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1.4双smart-link配置:[SW4]smart-link group 1[SW4-smlk-group1]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1[SW4-smlk-group1]flush enable control-vlan 10[SW4-smlk-group1]port g0/0/0 master[SW4-smlk-group1]port g0/0/1 slave[SW4]smart-link group 2[SW4-smlk-group2]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2[SW4-smlk-group2]flush enable control-vlan 20[SW4-smlk-group2]port g0/0/0 slave[SW4-smlk-group2]port g0/0/1 master[SW4-smlk-group2]preemption mode role 允许交换机主从角色抢占1.5配置monitor-link:[SW2]monitor-link group 1[SW2-mtlk-group1]port g0/0/0 uplink[SW2-mtlk-group1]port g0/0/1 downlink[SW3]monitor-link group 1[SW3-mtlk-group1]port g0/0/0 uplink[SW3-mtlk-group1]port g0/0/1 downlink1.6实验结果:实验总结:主端口故障恢复以后,流量不会重新切回主端口,仍然继续在原备份端口转发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域网协议目录
目录
Smart Link (1)
Smart Link简介 (1)
Smart Link产生背景 (1)
Smart Link概念介绍 (2)
Smart Link运行机制 (2)
Smart Link
Smart Link简介
Smart Link产生背景
当下游设备连接到上游设备时,使用单上行方式容易出现单点故障,造成业务中断。

因此通常采用双上行方式,即将一台下游设备同时连接到两台上游设备,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网络可靠性,如图 1所示。

图 1Smart Link应用场景示意图
E t h
1/1
双上行组网虽然能提高网络可靠性,但又引入了环路问题。

通常可通过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或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环网保护协议)来消除环路,但STP在收敛速度上只能达到秒级,不适用于对收敛时间有很高要求的用户,而RRPP尽管在收敛速度上能达到要求,但组网配置的复杂度较高,主要适用于较复杂的环形组网。

为了在满足用户对链路快速收敛要求的同时又能简化配置,我们针对双上行组网提出了Smart Link 解决方案,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备份,并在主用链路发生故障后使流量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链路上,因此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

Smart Link的主要特点如下:
z专用于双上行组网;
z收敛速度快(达到亚秒级);
z配置简单,便于用户操作。

Smart Link概念介绍
1. Smart Link组
Smart Link组也叫灵活链路组,每个组内只包含两个端口,其中一个为主端口,另一个为从端口。

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端口处于转发(ACTIVE)状态,另一个端口被阻塞,处于待命(STANDBY)状态。

当处于转发状态的端口出现链路故障时(这里的链路故障包括端口down、OAM单通等),Smart Link组会自动将该端口阻塞,并将原阻塞的处于待命状态的端口切换到转发状态。

如图 1所示,Device C和Device D各自的端口Ethernet1/1和Ethernet1/2分别组成了一个Smart Link 组,其中Ethernet1/1处于转发状态,而Ethernet1/2处于待命状态。

2. 主端口/从端口
主端口和从端口是Smart Link组中的两个端口角色。

当Smart Link组中的两个端口都处于up状态时,主端口将优先进入转发状态,而从端口将保持待命状态。

但是,主端口并不一直处于转发状态,而从端口也并不一直处于待命状态。

当主端口所在链路发生故障时,从端口将切换为转发状态。

如图 1所示,Device C和Device D各自的端口Ethernet1/1为主端口,Ethernet1/2为从端口。

3. 主链路/从链路
我们把主端口所在的链路称为主链路,从端口所在的链路称为从链路。

4. 保护VLAN
保护VLAN是Smart Link组控制其转发状态的用户数据VLAN。

同一端口上不同的Smart Link组保护不同的VLAN。

端口在保护VLAN上的转发状态由端口在其所属Smart Link组内的状态决定。

5. 发送控制VLAN
发送控制VLAN是用于发送Flush报文的VLAN。

当发生链路切换时,设备(如图 1中的Device C和Device D)会在发送控制VLAN内广播发送Flush报文。

6. 接收控制VLAN
接收控制VLAN是用于接收并处理Flush报文的VLAN。

当发生链路切换时,设备(如图 1中的Device
A、Device B和Device E)接收并处理属于接收控制VLAN的Flush报文,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
ARP/ND表项的刷新操作。

7. Flush报文
当Smart Link组发生链路切换时,原有的转发表项将不适用于新的拓扑网络,需要网络中的所有设备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的更新。

这时,Smart Link组通过发送Flush报文通知其它设备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的刷新操作。

Flush报文是普通的组播数据报文,会被阻塞的接收端口丢弃。

Smart Link运行机制
1. 链路备份机制
在图 1所示的组网中,Device C的端口Ethernet1/1所在的链路是主链路,Ethernet1/2所在的链路是从链路。

正常情况下,Ethernet1/1处于转发状态,Ethernet1/2处于待命状态。

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Ethernet1/1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Ethernet1/2将切换到转发状态。

z当端口切换到转发状态时,系统会输出日志信息通知用户。

z当主链路故障恢复时,该端口将维持在阻塞状态,不进行链路状态切换,从而保持流量稳定。

只有等下一次链路切换时,该端口才会重新切换为转发状态。

2. 网络拓扑变更机制
当Smart Link发生链路切换时,网络中各设备上的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状态,为了保证报文的正确发送,需要提供一种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的更新机制。

目前更新机制有以下两种:
z自动通过流量刷新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

此方式适用于与不支持Smart Link 功能的设备(包括其他厂商设备)对接的情况,需要有上行流量触发。

z由Smart Link设备从新的链路上发送Flush报文。

此方式需要上行的设备都能够识别Smart Link的Flush报文并进行更新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ND表项的处理。

3. 角色抢占机制
在图 1所示的组网中,Device C的端口Ethernet1/1所在的链路是主链路,Ethernet1/2所在的链路是从链路。

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Ethernet1/1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Ethernet1/2处于转发状态。

当主链路恢复后,如果该Smart Link组配置允许角色抢占,Ethernet1/2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而Ethernet1/1将切换到转发状态。

4. 负载分担机制
在同一个环网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VLAN的数据流量,Smart Link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分担,即不同VLAN的流量沿不同Smart Link组所确定的路径进行转发。

通过把一个端口配置为多个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每个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不同),且该端口在不同组中的转发状态不同,这样就能实现不同VLAN的数据流量的转发路径不同,从而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

每个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是通过引用MSTP实例来实现的。

5. 链路检测联动机制
当网络的中间传输设备或传输链路发生故障(如光纤链路发生单通、错纤、丢包等故障)以及故障恢复时,Smart Link本身无法感知。

Smart Link端口需要通过专门的链路检测协议来检测端口的链路状态,当链路检测协议检测到故障发生或故障恢复时就通知Smart Link进行链路切换。

当端口与CFD(Connectivity Fault Detection,连通错误检测)的CC(Continuity Check,连续性检测)机制联动时,CFD按照检测VLAN和检测端口来通知故障检测事件,只有当端口所在Smart Link组的控制VLAN与检测VLAN一致时,才响应此CC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