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修改版]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ec607bcc22bcd126ff0cff.png)
第一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好位置放置。
3、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4、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第二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以及化学指示胶带。
3、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发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化学指示胶带;发一次性物品时,查对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不符合要求不能发放第三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及各类包时,查对名称、数量与物品是否相符,器械用后清洁处理情况。
2.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3.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查对包是否注明失效期,指示胶带是否变黑,并固定位置存放。
4.发放消毒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做到三查四对,三查:放时查、存时查、发时查;四对:对品名、对数量、对日期、对科室。
供应室消毒员工作质量标准1.供应室消毒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灭菌合格率100%。
3.消毒物品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50cm、重量不超过5公斤,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
4.下排汽消毒锅内装物不超过2/3,预真空消毒锅装物不超过4/5,预真空消毒锅小装量不得少于锅容量15%。
5.消毒贮槽先打开通气孔,灭菌后立即关闭气孔。
6.灭菌后物品无散包、无湿包,3M指示带变黑。
7.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前进行B-D试验。
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有资料可查。
供应室查对制度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拟订日期
权责部门
机密等级
版次
拟订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1.目的:
为了规范供应室查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护理部
3.作业办法:
3.1住院部准备器械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打包者、检查者均签上自己的姓名或代号。
3.放器械包时,查对:包名、消毒日期,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3.3回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初步处理是否达到要求。
3.4质控员与消毒员共同测试与检查高压灭菌器效能,化学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备查。
4.本制度自2021年xx月xx日起施行。
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摘要:供应室是承担临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临床的各种手术以及治疗,换药等工作都需要供应室提供的无菌物品,只有提升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才能尽可能发挥临床工作的最大效益。
本文从了解查对制度的意义和流程入手,深入了解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查对意识,保障供应室的无菌物品高质量供给。
关键词:查对制度;供应室;重要性;工作探讨前言: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无菌物品的质量,最终影响手术的后续结果,因此在工作中要时刻意识到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保障供应室工作的顺利展开。
供应室的标准化查对工作能够确保临床工作顺利展开,提升无菌物品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供应室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无菌医疗用品,完成医院的整体消毒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给医院的住院患者以安全的保障,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以及在出院后继续暴发感染,完善医院管理。
严格的查对工作,能够确保医院内实现良好的消毒和隔离,帮助供应室合理规范地进行查对工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临床工作供应无菌物品提供重要前提。
整体提升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工作流程。
通过严格的查对制度,能让供应室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医院的整体管理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及合理化,确保医院的长久发展,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意识。
标准化的查对工作,能够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同时,提高供应的消毒标准以及水平,满足临床科室工作需求的同时,发挥供应室在医院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积极的发展意义[1]。
二、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实施流程(一)规范收纳、清洗物品、严格审核在临床科室进行手术交接过程中,要仔细核对医疗器械的数量,确保能够正确处理相关器械。
消毒供应室各种制度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目录(一)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二)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三)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四)消毒供应室沟通协调制度(五)消毒供应室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六)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七)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度(八)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九)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十)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工作制度(十一)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十二)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十三)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制度(十四)消毒供应室物品召回制度(十五)消毒供应室缺陷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
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二) 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2、在使用强酸强碱、多酶清洗剂含氯消毒剂时,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3、严格执行医院安全防火、防盗的有关规定及供应室有关规章制度。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一、回收与清洗分类环节:查对器械、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功能及污染预处理情况,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进入清洗流程。
二、检查包装环节:1.查对器械、物品的种类、数量、性能、清洁度等;确认符合规范标准后,按手术或诊疗包的要求初步组配,再由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核对,合格后进行包装,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填写六项信息,方可进行灭菌。
2.对纸塑袋包装的器械,还应查对密封袋的密封宽度是否≥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是否≥2.5cm及6项信息是否齐全,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三、消毒灭菌环节:检查每一包装的完整性、松紧度、体积、重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外有无化学指示胶带及6项信息是否齐全。
四、无菌物品发放环节:
应检查包外指示胶带颜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PCD批量监测合格、打印的工艺流程图各项参数符合要求时方可发放。
发放时应查对科别、品名、数量、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
五、下送环节:
下送人员在下送时与科室的接物人员查对科别、品名、数量及包装完整性,登记并签名。
六、领回的消毒灭菌产品如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清洗剂查验质量和有效期。
七、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性,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合格后方可入库。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使用药品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二注意。
三查:查药品、剂量、标签、有效期。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二注意: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用后注意观察反应。
(2)发药前应向伤病员交待清楚,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查对一次。
(3)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4)每天查房后,长期与临时医嘱转抄完应予查对,方可执行,值班护士接班时查对上一班执行情况,护士长每周全面查对一次。
(5)取血、采血时,须查对姓名、血型、质量、日期、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
2、药房:(1)配方时应严格执行三查四对。
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
四对:对药品、剂量、含量、用途。
(2)发药时应七对一交待七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剂量,用法,日期一交待: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3、检验室:严格执行三对,四查,一注意三对:收集标本时对病室、床号、姓名。
四查:检验应查姓名,检验目的,结果,怀疑项目。
一注意:收集标本时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4、放射科:严格执行五查二对一注意。
五查:查科别、姓名、年龄、性别、检查目的。
二对:对部位,片号。
一注意:注意造影剂过敏反应。
5、供应室:严格执行二查、二对二查:准备制疗包时,查卡片,器械数量。
二对:发治疗包时,对名称、消毒日期。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五查三数一注意五查:查床号、姓名、疾病、部位、过敏试验。
三数:缝合前数纱布块、缝针、器械。
一注意:使用麻醉药品时应注意查明药名、浓度、剂量、使用方法。
7、心电图等医技科室检查时,要查对科别姓名、年龄、性别、部位,检查目的。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措施

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百度文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措施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医嘱查对制度(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他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人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3、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急诊室、门诊注射室还应对性别和年龄。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甑;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4、输血查对制度(1)护士抽血样时严格查对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与化验单上的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的是否一致。
(2)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检查血袋:(1)标签有无破损、字迹是否清楚;(2)血袋有无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无明显凝块;(4)血浆中有无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5)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是否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6)红细胞层是否紫红色。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执行一切医嘱均应两人核对;护士每天核对医嘱、电脑及各种执行单,并记录核对人。
每周进行医嘱总核对,核对人应签名备查。
重整各种执行单时,重整者与核对者均要在其第一页签上全名与重整日期,并在查对本上登记。
夜班医嘱下一班查对上一班。
(2)操作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九对:对床号、姓名、容貌、药名、批号、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一切药物准备后要有第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特别是使用麻醉药、静脉用药更要反复核对。
(3)备药前要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安瓿有无裂痕,静脉用药要注意检查澄明度、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与裂缝。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配药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口服药排药后必须经治疗护士核对,发药时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
(5)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需作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使用毒麻药,限制药物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6)发药时药车上挂三查九对警示标识,如病人提出疑问,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7)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及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及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2、供应室(1)准备器械时,查对品名、规格、数量、质量、清洁度、打包者,质检员签全名。
(2)发器械包时,查对包名,消毒日期,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3)回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初步处理是否达到要求。
(4)质控员与消毒员共同测试与检查脉压真空灭菌器,化学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备查。
(5)将每次灭菌前BD实验真空测试图纸保存三年以备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查对制度
第一条回收使用过的物品时,应与科室护士清点查对品名、数量、器械性能、零件有无缺损及预处理情况。
第二条准备器械、辅料包装时,须按基数配置,并经两人核对品种、数量、清洁度、器械完好度无误后方可包装。
第三条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灭菌日期、外包装有无破损。
第四条每日查对物品交换清单,核对基数,及时补充。
第五条库存的器材和物品应定期清点数目,查对无菌物品有无过期、潮湿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