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合集下载

食用菌生理

食用菌生理

食用菌
提供C02 益 分解转化复杂有机物
形成菌根

腐解木料 致树木病害
返回本节
自然界 的主要 分解者
返回本节
本章主要内容
生长 碳源、氮源、无机盐、
1.营养 物质 生长因素、水分
生理 类型
腐生型、寄生型、共生型
温度(由高到低的规律) 湿度(由低到高的规律) 2.理化因素 酸碱度(偏酸性,适当调高) 空气(由少到多的规律) 光照(由暗到亮的规律)
所需营养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水分
返回本节
(一)碳源
概念 能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
作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来源 复杂:纤维素、木质素等
常用
胞外酶水解后
主要:植物性下脚料
吸收利用
辅助:白糖
诱导 孢外酶产生 促进菌丝生长
返回本节
玉米芯
返回本节
(二)氮源
粪草 生菌
从草本植物残体或粪肥中吸取养料 纤维素是首要碳源
几乎不能利用木质素
落叶层
土生菌 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 草地
数量最多
肥沃田野
腐生菌 分布最广
多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返回本节
(二)寄生菌
1.概念 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细胞中吸 取养料的菌 。
2.种类
多为兼性
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 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
返回本节
菌丝体生长 子实体形成
主要靠 料温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气温
皆兼顾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返回本节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一、营养物质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

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

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

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

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

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

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

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

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返回本 节
动物界
真核 生物
植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真菌界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大型 真菌
• 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 、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 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 结构为主要依据。
二、主要种类 三、食用菌的种类
菌盖
•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
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
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
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
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
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
菌盖
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
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 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
返回本 节
82
83
马鞍菌
84
鹿花菌
85
返回本 节
86
返回本 节
87
(二)担子菌亚门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 食、药菌 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 (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 菌目、红菇目 (平菇、香菇、草菇 等) 腹菌类: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 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 (竹荪、马勃 等)
•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 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同性 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 称自交不育。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 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 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 体,存在时间最长。

单元2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单元2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气温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返回本节
(二)水分和湿度
1.水分的作用
占 鲜重90%左右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在细胞中 基本溶剂 分 代谢介质 自由水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返回本节
2.培养料含水量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来自 后期补水

桑椹期

萌发


纽结期← ←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
思考题
1.简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2.简述食用菌生活史。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一、食用菌的营养 二、食用菌的生活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2.弄清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了解在实际生产中控制解决的办法, 从而为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打下理论基础。
调节:10%NaoH或石灰等 0.2%KH PO 、 K HPO 2 4 2 4 3.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六)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1、食用菌与微生物 2、食用菌与动物 3、食用菌与植物
返回本章
1.食用菌与微生物的关系 制作发酵料 有的与食用菌伴生 有的刺激出菇



食用菌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营养因子和环境因 子两个方面。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 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 实体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也 有区别。 探讨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因子和环 境条件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需要。
一、食用菌的营养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13
❖2.菌丝干重法:测定单位体积培养 液中菌丝体干重。
❖ 将培养液中的菌丝用滤器过滤、洗净, 如菌丝较粘可采用离心法,取得菌丝后在 70-80℃下烘于至恒重,称重。
❖注意:样品中不含有菌体以外的其它物 质。
14
❖ (四)菌丝拮抗现象:
不同种的食用菌在菌
丝生长发育中,菌丝
会相互限制对方的生
长蔓延,产生拮抗,
一、温度 二、水分和湿度 三、氧与二氧化碳 四、酸碱度 五、光线 六、生物环境
50
一、温度
❖(一)菌丝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三基点 ❖ 最适温度:香菇24-27℃、草菇36℃、
平菇27 ℃、木耳和茯苓30℃、银耳27℃、 猴头菌、金针菇、大肥菇、双孢蘑菇、松 口蘑24℃。
51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为了培育健壮的菌丝 体,常常要求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 (生理最适温度)略低 2-3 ℃。
利用。但在培养料中,不必加入过多的葡萄糖, 以防止葡萄糖过多而降低对纤维素的利用。
26
❖ 食用菌生产所用的碳源,除葡萄糖和蔗糖等简 单糖类外,主要来自各种植物性原料,如马铃薯、 棉籽壳、胡萝卜、木材、木屑、稻草、麦秸、玉米 芯、甘蔗渣等。
27
(二)氮源
❖ 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如尿素、氨基酸、蛋白 胨、蛋白质等。
8
1.生长迟缓期
这个时期是菌种适应新环境的时期。
A、接种物是孢子时,孢子在生长前须经过一定 的萌发时间。
B、接种物为菌丝碎段,菌丝碎段形成一个新的 生长点后才能生长,而且碎段菌丝中新合成物质 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足够的能量才开始伸 长。
9
2.快速生长期 ❖ 快速生长时菌丝呈顶端生长,菌丝生长速度与
❖ 由于多数维生素不耐高温,在120℃以上高温易 分解,因此,在对含维生素的培养基灭菌时,需 防止灭菌温度过高及灭菌时间过长。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态学特征(一)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态学特征(一)
菌丝体 食 用 菌 子实体
有性孢子
二、菌丝体的形态构造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 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细胞呈管状,壁薄、透 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 状体或网状体。
菌丝宏观形态(二)
菌 丝 体 概 况
特征:聚集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锁状联合动画
三生菌丝
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 了的双核菌丝。
特殊的菌丝组织体
1.菌丝束: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具有输导 作用。 2.菌索: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 成粗绳索状的组织。如密环菌的菌索。 3.菌髓: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 管之间的菌丝层。 4.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眠 体,质地坚硬,色深,大小不一。 如茯苓。
孢子印
概况
基本繁殖单位(种子) 抗逆性强 微小的颗粒状 形状因种类而异 镜下无色透明,成堆时显示各种颜色 产生于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担孢子的形成
次生菌丝 顶端细胞 核配
担子
减数分 裂
担孢子
孢子印
概念: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 形成的图案 作用: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孢子印制作
浸渍标本
3. 子实体发育阶段 温度较菌丝体阶段低,子实体分化阶段高 温度


菌丝体阶段 分化阶段 发育阶段
水分和湿度
水分 :是指培养基(料)中的含水量, 一般为60-65%
湿度:是指栽培空间的空气相对湿度
1、菌丝体阶段 含水量:一般:60%左右,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如香菇:代料栽培含水量为:55%--60% 平菇:65% 蘑菇:62%--65% 手握法:紧握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60%-70%

食用菌栽培课时表

食用菌栽培课时表
第七章 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
课时 4 2 4 2 4 2 4 2 4 2 4 1 1 3 3 3 3 2 4 2 4 3
授课类型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7月3日
7月4日
7月6日
7月8日
§7-1 菌种的分离与提纯 §7-2菌种的扩大、培养 §7-3菌种质量的鉴定及菌种选购 §7-4菌种的保存 测试 第八章 香菇栽培 §8-1概述 §8-2 香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8-3 木屑菌筒栽培技术 第九章蘑菇栽培 §9-1 概述 §9-2蘑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9-3 蘑菇栽培技术 第十章 平菇栽培 §10-1概述 §10-2平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10-3平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秀珍菇栽培 §11-1概述 §11-2秀珍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11-3秀珍菇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
实践
日 8月16日 8月17日 8月18日 8月19日 8月20日 8月21日 8月22日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25日 8月26日 8月27日 8月28日 8月29日 8月30日 8月31日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0:3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0:3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实验室常以蛋白胨、氨基酸、铵盐、硝酸盐、尿素等简单氮化物为氮源。生产中常以豆饼粉、玉米粉、麸皮、米糠等复杂而廉价的有机氮为氮源。
简单氮化物可被直接吸收利用,复杂氮源须经胞外酶水解成简单氮化物才能成为有效态氮源。
氮素营养的多寡对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有很大关系。在营养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氮量过低,则菌丝生长受阻;而在于实体发育阶段,氮素浓度过高,对于实体的发生和生长反而不利。
(二)菌丝体对温度的需求
特点:耐低温、喜适温、怕高温。对温度需求范围较宽,一般在20℃~30℃之间,适宜温度一般在25℃左右。
食用菌菌丝体对低温有较强抵抗力,在有防冻剂保护的条件下,多数菌种的菌丝体可在-196℃左右的液态氮超低温冰箱内保藏数年而不死亡。但草菇菌丝抗寒力差,在5℃条件下菌丝很快死亡。食用菌菌丝体一般不耐高温,如香菇菌丝在40℃4h、45℃40min便死亡。原因是:温度过高使蛋白质、核酸变性,酶失活;而低温降低了代谢活动。适温时酶的活性最大。适宜温度是生长最快的温度,但不是健壮生长的温度,实践中常将适宜温度调低2~3℃。
1、温度类型
子实体所需的温度因菌类有较大差异,按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所需最适温度,可将其分为:
2、温度反应
(1)恒温结实:子实体分化时不需温差(如草菇、蘑菇等)温差大于5℃,易导致幼菇死亡。
(2)变温结实:分化时需8~10℃温差(如平菇、香菇等)。拉大昼夜温差,利于子实体分化得快、齐、壮。
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主要依赖于料温,子实体生长主要依赖于气温。生产中应既注重料温,也要注意气温。生长前期的料温一般比气温高。应根据栽培季节选择不同温度类型的品种,若温度与要求相差太大,则难以成功或减产。
(一)碳源
食用菌属于异养型的真菌,只能以有机碳为碳源。凡能为食用菌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碳源是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元素,也能量的来源。碳素约占菌体成分的50%~65%,因菌体的多数物质皆以碳素为骨架。食用菌吸收的碳素约20%用于合成细胞,80%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具有双功能作用的碳源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
一、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

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

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

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

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

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

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

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

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

不同菌类对最适碳氮比的需求不同。

(三)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

按其在菌丝中的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磷、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

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

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为0.1~0.5克。

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

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营养基质和天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

(四)生长因素: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等物质。

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

二、生理类型
根据食用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腐生;从动植物尸体右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食用菌为~。

根据腐生对象,主要分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木生菌又叫木腐菌:在自然界主要生长在死亡的树木、树桩、断枝或活立木上的死亡部分,从中吸取营养,破坏其结构,导致木材腐朽,但一般不侵害活立木,如香菇、灵芝、平菇、金针菇、茯苓等。

粪草生菌又称草腐菌:主要生长在腐熟的堆肥、厩肥、腐烂草堆或有机废料上,如: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

2、寄生: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的寄主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进行生长繁殖的食用菌为~。

兼性寄生和兼性腐生,如蜜环菌。

3、共生:与相应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关系的为~
食用菌与植物形成菌根如:牛肝菌、口蘑等。

蜜环菌与天麻。

5※<标题二>
第二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是食用菌旺盛生长的保证。

一、温度:一般来说食用菌是属于耐低温,怕高温的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每一种食用菌对温度的需求均是呈现前高后低的规律。

1、菌丝对温度的需求:一般为20~30℃。

最适生长温度:是指菌丝体生长最快的温度,但不是菌丝体健壮生长的温度。

在实践生产中,为培育出健壮的菌丝体,常将温度调至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低
2~3℃。

2、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需求:
(1)温度类型:低温型:如金针菇、猴头菌、双孢菇等,多发生于早春、秋末或冬初。

中温型:如银耳、木耳、大肥菇等,多在春、秋季发生。

高温型:如灵芝、草菇等,多在盛夏发生。

(2)温度反应:变温结实性菌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恒温结实性菌类如草菇、木耳、猴头、灵芝等。

3、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需求:略高于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

子发育的温度指的是气温,而菌丝体生长温度和子实体分化的温度指的是培养料的温度。

二、水分和湿度:
1、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在
60~65%,在实践生产中常用手握法测定培养料的含水量。

2、湿度:食用菌在不同阶段对空气湿度的需求不一样,一般呈现前低后高的规律。

菌丝生长阶段的适宜空气湿度为65~70%;而子实体分化阶段提高湿度,促进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的适宜空气湿度为85~90%;
三、酸碱度
规律:大多数食用菌宜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3.0~8.0,最适pH为5.0~6.5。

不同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嗜酸性,如:双孢菇、草菇,最适pH在7.5;有的嗜碱性,如:猴头菌,最适pH在4.0。

四、氧气和二氧化碳。

食用菌是好气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需不断的吸进氧气,呼出CO
2规律: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在生长过程中一般呈现前少后多的需求量。

易致子实体畸形。

例外:金针菇。

较高浓度的CO
2
通风换气是贯穿食用菌整个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五、光照
规律: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线的需求也不一样,一般呈现前暗后亮的规律。

大多数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处长的快、齐、壮,光线对菌丝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多数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进入光敏感期,需要一定散射光。

子实体的发育仍需一定散射光。

若光照不足,轻则菇色变浅,重则菇体畸形。

5※<标题三>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1、对食用菌有益的微生物
2、对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
(1)寄生性为害
(2)竞争性病害
(3)寄生兼竞争性病害
二、食用菌与动物
1、对食用菌有害的动物
2、对食用菌有益的动物
三、食用菌与植物
1、植物对食用菌的有益作用
2、植物对食用菌的有害作用
思考题:
1、食用菌生长的所需哪些营养条件?
2、食用菌对温度、湿度、空气及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
3、哪些因素有利于变温性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
4、导致食用菌子实体畸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