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走进西安碑林,感受中华文明word版本 (20页)

合集下载

走进碑林的总结报告

走进碑林的总结报告

走进碑林的总结报告走进碑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中国古代的风华盛世。

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雁塔区,是中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的碑刻集中地之一。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和底蕴,还能深度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碑林共有碑刻碑石数千块,涵盖了自汉朝至清朝的各种文字和题材。

我先来到了钟鸣石,这是碑林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国字体博物馆”。

钟鸣石是一个巨大的石框架,悬挂着巨型钟和巨型石鼓,钟和鼓的上面刻有各种各样的汉字,代表着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

走近一看,我才意识到中国古代文字的多样性和变化之大。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了解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历史。

接着,我来到了石棺墓,这是一个展示陶俑和石雕的地方。

陶俑是唐代皇帝陪葬的仪器,非常珍贵。

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唐代帝王的威严和辉煌。

石雕则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用以纪念历史人物和事件。

每一件石雕作品都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通过观赏这些石雕,我仿佛能穿越时空,见证历史的变迁。

最后,我参观了碑廊,这是一个供人观赏碑刻的长廊。

这里的碑刻分为文人、高僧、名将和科举等不同类别。

每一块碑刻都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阅读这些碑刻,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读过的经典名篇,比如《长恨歌》、《白马篇》等等,这让我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

碑林不仅是一个展示碑刻艺术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碑林,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

我相信,在碑林的影响下,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和辉煌。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的文化瑰宝继续闪烁着光芒,让世界共享这份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走进碑林游记字作文

走进碑林游记字作文

走进碑林游记引言碑林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最大的碑刻收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存碑刻陈列馆。

碑林内分布着大量珍贵的碑刻,包括著名的《太白陵墓志铭》,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首次踏入碑林的感受我第一次踏入碑林的时候,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惊艳到。

整个碑林分为内外两层,结构宏伟而庄重,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

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刻着“碑林”两个大字,给人以厚重感。

一进门就能看到内区的石碑丛林,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大小的碑刻。

探索碑林的历史与文化碑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

它起初是为了保存和展示历代文化名人的碑刻,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融文化、艺术、历史于一体的博物馆。

在碑林中,游客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块碑刻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氛围。

有的碑刻上刻有诗词、文章,展现了古人的文学才华;有的碑刻上刻有历史事件、名人事迹,让人回顾那段辉煌岁月;还有一些碑刻刻满了汉字,每个字都显得深邃而神秘。

这些碑刻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欣赏碑林中的名作在碑林中,我见到了许多著名的碑刻,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白陵墓志铭》。

这是一块木质碑刻,刻在唐代李白的墓前,记录了他的一生。

碑刻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李白的豪放和才情尽显其中。

此外,还有一块名为《颜回碑》的碑刻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它是为了纪念孔子的弟子颜回而立,碑刻上刻有颜回的事迹和孔子对他的评价,体现了古代师徒关系的深厚情感。

除了以上两块碑刻,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碑刻,每一块都让人耳目一新,是一个学习和欣赏的好地方。

在碑林中的体验除了欣赏碑刻,我在碑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体验。

碑林内有一条小径,是专门为游客设置的。

我跟随着小径的指引,一边观赏碑刻,一边感受着石阶的凉爽和小径两旁的花草香气,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仙境。

在碑林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文化表演。

有的是表演传统古代武术,有的则是表演传统音乐和舞蹈。

碑林游记作文

碑林游记作文

碑林游记作文引言碑林,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景区。

拥有众多的碑刻和古建筑,这些都见证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参观了碑林,并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碑林游记。

到达碑林我早早地出发,搭乘公共汽车前往碑林。

车子穿过熟悉的街道,经过繁忙的商业区,最终到达了碑林的门口。

一出车门,我就看到了古老的城墙,它将碑林围绕其中。

古色古香的碑林进入碑林,我犹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古代的文化胜地。

这里建于唐代,是全世界最大的石刻艺术陈列馆,保存着众多的古代碑刻和古迹。

碑林中的碑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我沉迷于每一块碑刻的文字和图案之中,品味着古代文化的韵味。

有的碑刻记载了历史事件,有的记录了文人墨客的诗篇,有的刻满了神秘的符号。

它们无疑是古代智慧的结晶,让人折服不已。

除了碑刻,碑林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皇宫、寺庙和园林。

这些建筑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我在这些建筑中穿梭,仿佛置身于唐代盛世之中。

探寻碑林的奥秘在碑林中,我不仅仅是一个游客,更是一位探寻者。

我跟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一块名为《乾陵碑》的碑刻面前。

导游告诉我,这是唐朝皇帝李世民为自己的母亲乾陵皇后立的墓碑。

碑文中记载着皇后的事迹和功绩。

我读着碑文,仿佛看到了皇后勤政兴国的场景,感受到了古代帝后的帝王之风。

紧接着,我来到了《玄奘大师肉身舍利坛经碑》前。

导游告诉我,玄奘大师是一位著名的唐代佛教高僧,他奔波于中印两国,传播佛法,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块碑刻是为了纪念他的事迹而建的。

我沉浸在碑刻的故事之中,感受到了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除了这些著名的碑刻,碑林还隐藏着许多未被人们所知的宝藏。

我细心地观察着每一块碑刻,希望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有时候,我会花费很长时间细细品味一块碑文,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碑林中的每一块碑刻都是一本浩瀚的历史书,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游记

西安碑林博物馆游记

西安碑林博物馆游记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始建于唐朝时期。

这座博物馆以收藏有大量的碑刻而著称,其中包括近3000块古代碑刻和石刻,涵盖了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牌楼,上面写着“碑林”两个大字,让人倍感庄重和肃穆。

进入博物馆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碑刻,有的刻着历代帝王名字,有的记录了古代文化、科技和艺术成就,还有一些刻着诗歌、名言警句等。

在这里,我看到了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本草纲目》碑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碑刻、北魏孝文帝所立的“石经”等著名碑刻。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气势恢宏、笔力雄浑,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多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历代碑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卓越成就。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博物馆,它的丰富和瑰丽让人流连忘返。

- 1 -。

西安碑林文化遗产作文

西安碑林文化遗产作文

西安碑林文化遗产作文
《走进西安碑林》
哎呀,说起西安碑林,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上次我去西安碑林,一进去就被那满目的石碑给震住了。

你能想象吗?一块块古老的石碑,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历史讲述者,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聆听它们的故事。

我在碑林里溜达着,突然被一块石碑吸引住了。

那上面刻着的字,龙飞凤舞的,我一开始都没看明白。

我凑近了,瞪大眼睛,仔细瞧。

嘿,这字刻得可真够深的,一笔一划都透着股子劲道。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摸了摸,感受着那刻痕的凹凸不平,心里想着,这得费多大的功夫才能刻成这样啊!
旁边有个导游在给游客讲解,我也凑过去听。

原来这块石碑记录的是一个古代名人的事迹,具体是谁我有点记不清啦,反正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个人的一生,起起伏伏,有荣耀也有挫折。

我在碑林里待了整整一天,都不觉得累。

每一块石碑都像是一个宝藏,等着我去发掘。

看着那些古老的文字,我就想啊,古人可真有智慧,能把这些东西流传下来,让我们后人也能感受一下过去的辉煌。

等到要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回头再看一眼碑林,心
里默默说着:“我还会再来的!”
西安碑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让人来了就忘不了。

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书法艺术的殿堂,非碑林莫属。

碑林位于西安市城墙内,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艺术宝藏。

我怀着冲动的心情,来到了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

他们的书法各成一体,将中国书法文化推向高潮,他们留下的字帖、文集,是书法文化的瑰宝。

在碑林的第二展室,我看到了我最喜欢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集王羲之圣教序碑?。

这个石碑不是王羲之亲手所书,是唐代的怀仁和尚,从王羲之行书中集成而来的,这个碑文完全展现了王羲之书法飘逸,行云流水的特点。

我了解到,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在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边,都摆着笔墨纸砚,没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赶快写到纸上,他废寝忘食的联系书法,最终成为一个书法大师,书法是中国古人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我的字写得不好,我非常惭愧,我要向书法家门学习,好好练字,争取写出漂亮的汉字。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

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年的悠久历史,以碑石荟萃而著称。

碑林馆藏宏富,总藏石4000余方,碑石时代序列完整,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殿堂〞。

碑刻的种类齐全,书体完备,真草篆隶行均有,居中国古代碑石收藏之冠。

当我面对一件件书法名作,讲解者清脆的声调会帮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碑碣刻石之间,讲解者郎朗的诵读声,会引发内心的怀古幽思。

欣赏一件件碑刻碣石,听着讲解就像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说,听那些关于哲思、书法、博物一系列娓娓动听的故事。

面对丰碑碣石,仿佛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流,如同一树花,增一瓣香,润一片心,使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想象更加丰富斑斓。

它展现的不仅是古与今的'融合,师与生的融洽,更是心与神的融汇,思与行的融化。

碑林,中华文明的寄托!我爱碑林,我爱我的祖国!10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西安碑林演讲稿

西安碑林演讲稿

西安碑林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西安碑林这一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的地方。

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碑林之一,被誉为“石刻艺术的宝库”、“东方艺术的明珠”。

西安碑林始建于唐代,占地约11万平方米,收藏着唐、宋、元、明、清各代
碑刻1800余品,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这里的碑刻
包括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这些碑刻以其精美的文字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和珍贵遗产。

西安碑林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辉煌,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西安碑林还是一座文化的殿堂,吸引着无数学者、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这里的碑刻,不仅是艺术的精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块碑刻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艺
术的精湛和博大。

西安碑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自豪和自信。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前往西安碑林,亲自感受这座博大精深的文化殿堂,了
解中国古代的辉煌和智慧,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

谢谢大家!。

【最新2018】西安碑林游记的作文-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2018】西安碑林游记的作文-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2018】西安碑林游记的作文-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西安碑林游记的作文
在国庆假期的第二天我和妈妈来到了碑林博物馆参观,我们在碑林遇见了我最敬爱的李老师和她的女儿,我非常激动,竟然可以和李老师一起参观博物馆我真是太幸运了。

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圣殿,因碑石如林而得名。

北宋元祐二年便有了拯救文化,集藏碑石的愿望。

在他们的精心策划下,终于在1087年将第一批碑石移入“府学之北墉”经过宋元明清历代有识之士的细心搜集和保护,终于使今天的西安碑林成为拥有近三千余方藏石的中国最大的碑石聚集地和最为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

在这些碑石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成石经了,开成石经共刻了114块石头,每块石头都有两米多高,每块石头都是两面刻字,刻的内容有:《周易》,《尚书》,《诗经》,《论语》,《春秋左传》等12部儒家经典,共计160卷,65万多字,被称为最重最大的一部石刻图书,有着“石质图书馆”的美称。

这里还有许多书法名人的作品,比如欧阳修,柳公颜,他们的作品都是书法初学者的最佳选择。

相比于碑林的藏书我们的知识真是太少了,伟大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我要努力学习,发扬光大!少年强则国强,我要让我的祖国走上世界巅峰。

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走进西安碑林,感受中华文明篇一:云杉《文化的非洲》云杉:文化的非洲来源:《中国文化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

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

一、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从哪里来怎么能够知道往哪里去偏见是因为偏见者的孤陋寡闻和浅薄无知。

如果不是有幸亲自踏上埃塞俄比亚这块古老的土地,我真不会相信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因为,当今发达的媒体告诉我们的埃塞俄比亚是饥饿、贫穷、战乱和灾荒的同义语。

电视画面和新闻图片里的埃塞俄比亚,不是骨瘦如柴的灾民,就是赤地千里的荒原。

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走进她的博物馆。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简陋得让人难以臵信,几块水泥板搭成的两层小楼,楼前是篱笆围起来的庭院,如果不做介绍,还以为是一处路边旅店。

但是,其貌不扬的博物馆里陈列的大量文物却是可以震撼世界的。

有人开玩笑说,随便拿一件拍卖了都可以建一座足够宏伟的博物馆。

镇馆之宝是被西方人命名为“露西”的古人类化石,她是一九七四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的。

这是一具生活在三百二十万年前百分之四十完整的女性骨架,也是至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露西”化石的发现告诉人们,伟大的人类是从埃塞俄比亚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从这里升起的,这里是人类的故乡。

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介绍,“露西”死去时的年龄大概二十岁左右,埃塞俄比亚人亲切地称她为“露西小姐”。

其实,当代人应该称她为“露西奶奶”更确切,因为她是至今为止我们已知的年龄最长的先人,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的祖母。

博物馆专门开辟了“露西”陈列室,除“露西”外,依次陈列着距今二百多万年、一百多万年、四十多万年、二十多万年等不同年代的人体化石。

埃塞俄比亚的专家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件化石的故事,既像人类学家用严谨的考证叙述人类进化历程,又像历史学家向我们讲述人类从远古走到今天的艰辛和辉煌。

大凡有一点历史感的人,只要走进这间小小的陈列馆,都会停下脚步沉思,当然还有膜拜和崇敬。

依我看,这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的陈列室,可以称得上是记录人类漫长历史的人类共同的祠堂,是今天已有七十亿庞大群体的人类的祖庙。

在和埃塞俄比亚人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们那份发自心底里的自豪。

对人类的发祥地和今天依然守护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现代社会的每个人。

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也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应该致以礼敬。

中国人向来有祭祖拜宗的传统,我以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美德。

中华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绝,一脉绵延,当然与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特质有关。

近年来,人们对过盛的祭典风多有批评。

不过,传承总是需要形式和仪式的,只要不是借名头敛财,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大可不必去上纲上线。

我倒是觉得,作为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寻根问祖的目光可再深远一些,视野可再宽广一些。

除了到大槐树下、到炎黄故里、到山顶洞前去感恩叩拜,还应该走进非洲大陆,走到埃塞俄比亚来,因为这里有我们祖宗的祖宗,有人类真正的故乡。

一个现代国家的现代人,我想该有这样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

当我们匆匆前行的时候,多一些回望,自然会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淡然,也多一分走向远方的自信和坚定。

一个家族要敬仰自己的先人,一个民族要礼敬自己的历史。

而人类,当然要敬仰自己迈出第一步的出发地,每一个人都要记住和珍视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呢?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是无法面向未来的!二、爱国不需要理由,文化自信是需要理由的每每和埃塞俄比亚人谈文化,他们都津津乐道于三千年灿烂的文明,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得意的光芒,那神情令人难忘。

人们常说,爱国对于每一个有祖国的人来说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爱父母一样天经地义。

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则是需要理由的。

埃塞俄比亚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他们的悠久历史,来源于他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古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这里的文明就达到顶峰。

发达的经济贸易、建筑艺术,曾经吸引无数地中海、阿拉伯半岛的达官商贾。

阿克苏姆有点像我们的古都西安,不同的是,西安今天依然是一座繁华的都市,而阿克苏姆的繁华却已被历史的烟尘淹没,满目沙砾和干枯荒草很难和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联系起来,只有最能代表当时文明水准的方尖碑依然耸立在古城遗址的荒原上。

方尖碑是古阿克苏姆人的墓碑,材料是当地的花岗岩,规模小的只有几米高,规模大的有几十米高,不管大小,每座石碑都是由一整块石头雕成。

方尖碑的规模和它的雕刻水平当然与墓主人身份的高低贵贱有关。

阿克苏姆文物专家带我们参观的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据说是当年帝国繁盛时的皇家陵园。

高低错落的石碑有几十座,俨然是一处蔚为壮观的碑林。

最大的一座三十三米高,重达五百多吨,已经倒塌,残碑断成一块块的巨石横亘在荒草上。

另外两座分别为二十四米和二十一米高的石碑,依然巍峨屹立着。

一群群来自世界各处的游人围在巨大的石碑周围,仰视这直插蓝天的两千多年前阿克苏姆人的伟大杰作,有惊叹,有不解,有思索,更多的是一份谦恭敬畏,对文化的敬畏,对埃塞俄比亚古老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敬畏。

看到方尖碑,自然会想到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它们都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是灿烂文明的标志,当然也都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的历史。

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文史不分家。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都是以文化形态传承的,都是以文化符号、文化遗存书写和记忆的。

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最光亮最耀眼最可以掀起波澜的也都是文化。

而没有日积月累,没有时间的淘洗,没有历史的沉淀也就不会有文化。

因此,人们一说历史,大都会约定俗成地说成历史文化。

历史和文化是一对情侣,如影随行。

阿克苏姆的文物专家介绍,那座二十四米高的方尖碑曾经被意大利人于一九三七年掠走。

由于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坚持不懈的索要,终于在二〇〇五年得以归还,方尖碑回到了它本来应该在的地方。

埃塞俄比亚人以他们义正辞严的斗争维护了方尖碑的尊严,当然也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

我们有理由为他们高兴,这毕竟是一个民族对曾经有过的屈辱的一次清洗,毕竟是现代社会一次文明的胜利、文化的胜利。

历史上,有那么一些以文明中心自居的国家,靠坚船利炮,靠巧取豪夺抢掠了世界各地无以计数的文明瑰宝。

然后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武装”他们的博物馆,或装潢他们的宫殿。

他们甚而大言不惭地以此为荣耀,以此为傲慢自恃的资本。

近年来,常常从媒体看到,希腊、埃及,包括我们中国,向西方一些国家索要被掠文物的消息,而像埃塞俄比亚这样成功索回的却很鲜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要靠自身的建设和积累,而不是靠野蛮的侵占和掠取。

物质方面可以一夜暴富。

文化上不可能一夜暴富。

文化不可以有暴发户。

强盗可以把他人的财富据为己有,怎么可以把他人的思想和精神据为己有呢?一个国家可以抢掠世界上的文物珍宝,但怎么可以抢掠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呢?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从物质层面讲还是贫困的,甚至还有不少人要受到饥荒的折磨。

可埃塞俄比亚又是富有的,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饶的精神理想都是他们可贵的财富。

我们从文物专家们自信的话语中真切感受到,绵延几千年的阿克苏姆文明,悠久灿烂的埃塞俄比亚历史文化,依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像雨露和阳光滋养和温暖着这个古老的民族,依然是埃塞俄比亚前行和复兴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寄托。

三、艺术的本质是人的观念、情愫、魂魄的文化表达,离开情感和精神,所有形式和技巧都与艺术无关篇二:西安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2[1]陕西省西安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调查人: ____ _朱咏妍____ _ 调查时间:_201X.08.01- 201X.08.15目录陕西省西安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 1 - 目录............................................................ - 2 -1. 背景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调查内容................................................. - 3 -2.1 旅游现状调查 ........................................ - 3 - 2.2 游客消费行为调查..................................... - 3 -3. 调查过程................................................. - 4 -3.1 调查总体 ........................................... - 4 - 3.2 调查目的 ........................................... - 4 - 3.3 调查方法 ........................................... - 4 - 3.4 调查实施 ........................................... - 4 - 4. 结果分析................................................. - 4 -4.1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 4 - 4.2 旅客旅游行为分析 ................................... - 7 -5.实践体会 .................................................. - 9 - 6. 附件:调查问卷 ....................................... ...- 10 -1. 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形象日益突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旅游作为工作之外的释放工作压力和缓解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调节方式。

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可塑性文化。

旅游市场的消费人群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都市白领、都市经理人,而是扩展到了学生人群、老龄群众等新的消费群体,出现了诸如毕业旅行,夕阳旅行等新的旅游消费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