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的诊断

合集下载

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目录[隐藏]【概述】【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编辑本段]【概述】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一良性疾病,其特征为严重眩晕的突然发作,最初是持续性的,而后为阵发性的。

[编辑本段]【发病机理】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元。

本病被认为是累及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元炎,因为它呈频繁流行性的发生,并特别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故认为病因系病毒所致。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眩晕的第一次发作是严重的,伴发恶心和呕吐,持续7~10天。

出现向患侧的持续眼震。

该病一般可以自愈,可能发病为仅有一次的发作,或在过了12~18个月后有几次后续发作;每次后续发作都不太严重,持续时间较短。

无耳聋或耳鸣伴发。

(1)本病多发于30~50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3)临床表现以眩晕最突出,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

多无耳鸣、耳聋,也有报道约30%病例有耳蜗症状;严重者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4)病初有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多为水平性和旋转性,快相向健侧。

(5)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部分病例痊愈后前庭功能恢复。

(6)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

[编辑本段]【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性评估应包括听力检查,冷热试验的眼震电图,钆增强的头颅MRI,特别要注意内听道以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性,如桥小脑角肿瘤,脑干出血或梗塞形成。

根据感染后突然起病,剧烈眩晕,站立不稳,头部活动时加重,不伴耳鸣、耳聋,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预后良好可诊断。

根据明确的感染诱因,不伴耳鸣、耳聋,预后良好可与梅尼埃病及梅尼埃综合征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对眩晕的急性发作可依照梅尼埃病的处理法进行症状的抑制。

对长时间的呕吐,有必要行静脉补液和电解质以作补充和支持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诊治以及残余症状的处理

前庭神经炎的诊治以及残余症状的处理

减少盐分的摄入,有助于减轻内耳水 肿,预防前庭神经炎的发生。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 族、C族等营养神经的食物,如绿叶 蔬菜、水果、坚果等。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 素质和免疫力。
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有助于改善前庭功能, 减轻前庭神经炎的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
在前庭神经炎发作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3
诊断准确性
目前前庭神经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和 医生的经验,缺乏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容易 导致误诊和漏诊。
治疗手段有限
针对前庭神经炎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严重病例缺乏有效的 治疗方法。
残余症状处理
部分患者治疗后仍会出现残余症状,如头晕、平 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缺乏 有效的处理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客观诊断标准的建立
随着对前庭神经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药物研 发提供新的思路。
借助先进的医学技术和设备,未来有望建 立客观、准确的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
02 前庭神经炎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用于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减轻前庭神经炎症。
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可减轻前庭神经炎的炎症 和水肿。
镇静剂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缓 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有助于减轻前庭神经炎的 症状。

前庭神经炎的诊断及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诊断及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诊断及治疗前庭神经炎(VN)是一种急性前庭系统受累而导致不伴耳蜗症状(耳鸣、听力损害)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发作性眩晕疾病,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

因其临床特点与中枢性眩晕诸多相似之处,很多VN 患者第一时间往往就诊于神经内科,因此前庭神经炎的诊治进展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医生的关注。

01前庭神经炎的发病部位1909 年首次报道突发眩晕而无耳蜗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1924 年Nylen 命名为前庭神经炎;1952 年Dix 及Hallpike 改名为前庭神经元炎;1981 年Schuknecht 组织病理学研究4 名患者,发现前庭神经和外周感受器同时受损,又命名为前庭神经炎。

目前看来,命名为「前庭神经炎」似乎显得更合理。

02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其可能是病毒感染(嗜神经病毒再激活)在人类前庭神经节内发现单纯疱疹病毒I 型的潜伏证据。

炎症的证据: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2/3 的VN 患者前庭神经节细胞中可检测到I 型单纯疤疹病毒(HSV-1)DNA 的表达,伴随CD8+ T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的聚集。

表明这些患者的前庭神经节中存在HSV-1 的潜伏感染。

因此推测潜伏病毒地再激活可能是VN 的主要发病原因。

动物实验、影像学研究、等位基因检测均证实前庭神经炎与感染和免疫相关。

缺血的证据:除了炎症、免疫因素外,外周血CD40 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增多TNF-a、粘附分子、环氧化2 增高,前庭神经炎与微血管灌注下降,微血栓事件相关。

但整体来讲炎性证据更多一些。

03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表现临床特征: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弱:① 急性眩晕,伴恶心、呕吐;② 眩晕持续数日至数周(24 小时);③ 无听力下降及其他脑神经受损;④ 上感病史少(30%);⑤ 基本为单次发作;⑥ 体格检查: 单侧前庭功能减弱(静/动态)。

辅助检查提示为单侧前庭功能减弱,除了VHIT、变温、c/o-VEMP、转椅、OTR 等检查,庄建华教授强调还要看重听力检查。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前庭神经炎(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制定VN的诊治标准或临床实践指南。

国内各级临床医师对VN 的诊疗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造成了较多患者的漏诊或误诊误治。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在VN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价和治疗策略上均取得较大的进展。

基于此现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国情,制定了《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和促进我国VN的诊疗工作。

1909年Ruttin首次报道了一种以突发眩晕为主要表现,而无耳蜗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1924年Ny1en将该病命名为前庭神经炎。

1952年Dix及Ha11pike将其改名为前庭神经元炎,以区别于梅尼埃病等其他眩晕疾病。

1981年Schuknecht等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VN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侧前庭神经萎缩,伴或不伴末梢感受器受损,即病变损害部位主要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其表现与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一致,因此又将此病更名为”前庭神经炎”。

近期韩国学者发表的延迟增强MRI研究证据也支持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

既往临床上这两个疾病名称一直相互通用,也曾将本病称为病毒性迷路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急性单侧周围前庭神经病等,而诊断名称的混乱也导致了明确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定义的缺乏。

因此,经专家研讨后,建议统一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疾病名称。

共识一迄今为止,国际上尚缺乏VN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实践指南,且VN命名混乱,导致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的诊断治疗缺乏明确和统一的标准。

基于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证据,本共识建议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名称,未明确诊断前可先纳入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范畴。

前庭神经炎床旁前庭功能查体特点分析

前庭神经炎床旁前庭功能查体特点分析

前庭神经炎床旁前庭功能查体特点分析李海燕;刘英北;钟晓玲;孙丽【摘要】目的评估前庭神经炎患者床旁前庭功能查体的特点,明确对诊断有意义的实用性体征.方法对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院确诊的10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均进行床旁前庭功能查体,包括眼震,头脉冲试验,眼倾斜反应,Romberg 征,Fukuda原地踏步.结果 10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中,84例(84.0%)可见周围前庭眼震,快相向健侧,87例(87.0%)患侧头脉冲试验阳性,8例(8%)患侧眼倾斜反应,20例(20.0%) Romberg征阳性20例,偏患侧18例,Fukuda原地踏步阳性85例(85.0%),偏患侧50例.结论前庭神经炎的床旁前庭功能查体中周围前庭眼震、头脉冲试验阳性提示外周性前庭神经病变,阳性率高,可以作为床旁前庭功能重点检查项目.【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34)030【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前庭神经炎;眼震;头脉冲试验;眼倾斜反应;Romberg征;Fukuda原地踏步【作者】李海燕;刘英北;钟晓玲;孙丽【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1前庭神经炎指的是由于单侧前庭神经传入阻滞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孤立的、自发性眩晕[1],在就诊眩晕中心患者中占3.2%~9%[2-3],是第二位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变[4]。

前庭神经炎诊断主要靠床边前庭功能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如床边查体见快相向受损对侧的水平-旋转眼震,头脉冲试验阳性,同侧眼倾斜试验(OTR)阳性,向患侧倾斜的不稳感等,实验室检查如冷热试验提示患侧半规管轻瘫,刺激患耳时,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引出波幅下降或引不出,这些都证实同侧前庭功能损害,支持前庭神经炎的诊断。

2024持续性眩晕发作的前庭神经炎诊断与治疗

2024持续性眩晕发作的前庭神经炎诊断与治疗

2024持续性眩晕发作的前庭神经炎诊断与治疗头晕和眩晕是临床门急诊最常见的症候之一。

以头晕、眩晕和姿势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前庭综合征或疾病是患者就医的常见原因,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7%~30%.由于不同疾病表现的相似性和同一疾病表现的异质性,对于前庭综合征相关的病因快速判断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对前庭神经炎这一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介绍。

前庭神经炎(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

在所有周围性眩晕中,VN发病率位于第3位,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梅尼埃病。

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VN患者复发率低,因此再次发作常不支持VN诊断。

10%~15%的VN患者可以继发BPPV,30%~5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头晕,可表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IVN的诊断及注意事项(一)诊断标准《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议VN的诊断标准如下:1.急性、首次、持续性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和姿势不稳。

2.无听力下降及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

3.单向水平为主略带扭转的自发性眼震,伴或不伴轻微上跳成分,眼震符合亚历山大定律,患侧甩头试验阳性。

4.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单侧前庭神经功能减弱,如患侧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增益降低伴纠正性扫视,患侧双温试验反应降低,患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异常,患侧眼偏斜(OTR)等,纯音听阈检测显示听力正常(或明确听力损害与本次疾病无关λ5.除外其他疾病,必要时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二)注意事项VN常急性起病,有时表现为突然起病,基本为有生以来第一次眩晕发作,表现为严重眩晕,患者常明确描述为〃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及不能行走或步态不稳感,站立或行走时易向患侧倾倒,症状呈持续性,至少超过24h,一般在发病后48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慢减轻。

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

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

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严小艳,王凯,陈丰,汪敏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疾病,在前庭性疾病中约占7.0%~8.3%。

前庭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不稳感、恶心、呕吐。

前庭神经炎可导致急性前庭功能障碍,前庭康复对前庭功能障碍治疗有效。

但国内外对前庭神经炎的康复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了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的作用,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8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第305医院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病例。

入选病例须符合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①持续眩晕>24h;②向不同方向注视表现有方向无改变的水平自发性眼震;③无听力损害;④无神经系统伴随症状或体征;⑤前庭功能检查提示前庭外周异常。

同时,发病时间≤7d。

病例排除标准:既往因其他前庭系统疾病遗留有平衡障碍者,有梅尼埃病病史者,有脑梗塞者。

失访患者12例,最后入组50例。

研究对象均完成了基本临床信息采集和眩晕床旁检查,24~72h内完成前庭功能检查及头颅MR,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1年随访。

方法:分组:研究对象分为接受前庭康复治疗组(治疗组,25例)和未接受前庭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3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神经治疗)及基本的康复干预(运动疗法)。

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前庭康复治疗方案。

治疗前前庭功能评估:治疗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前庭功能评估。

评估内容为原发病与前庭功能损害情况评估,包括前庭损害的性质、部位、程度、代偿潜力、情绪状态、主观感觉等,并以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评估其前庭功能损害情况。

DHI量表评估眩晕或平衡障碍的严重程度,DHI总分100分,分为3个子项目,DHI-F(36),DHI-E(32),DHI-P(28),分值越高表示眩晕或平衡障碍的严重程度越高。

V ADL量表评估日常活动前庭功能状态。

前庭神经元炎2例

前庭神经元炎2例

前庭神经元炎2例患者,女,53岁,因“旋转性眩晕发作6小时”为主诉于2015年06月02日入院,患者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强迫体位。

入院检查:一般状态可,双肺呼吸音清晰。

专科检查: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活动良。

自发性眼震(→→→+)。

电测听:双耳正常听力曲线。

声导抗:双耳呈“A”型曲线。

头部CT: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排除中枢性眩晕。

入院诊断:梅尼埃病。

给予改善循环对症治疗。

针灸双侧太阳,神庭,百会,印堂,双侧颞后线。

盐酸氟桂利嗪晚饭后口服一粒,日一次。

第二日,患者自述眩晕症状略好转,仍卧床。

查:自发眼震(→→→+),未见自发眼震减轻。

继续上述治疗。

第七日,患者自述症状眩晕好转,可以由卧位转为坐位。

查:自发眼震(→→+)。

予本院经眩晕机器精密诊疗仪器检查示:左向自发眼震23.8度,右侧前庭急停衰减时间不对称,右侧前庭急停衰减慢速度不对称。

双温实验:CP=39%,DP=-35%,右侧前庭功能低下。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双侧比为2.76>1.61为振幅异常,P13潜伏期16.8>13.0ms,n23潜伏期24.4>23ms为潜伏期异常。

考虑:前庭神经炎。

详问患者近期是否右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否认。

第十日,患者可以缓慢活动,自发眼震(→+),嘱患者学习我科室前庭康复锻炼操,日两次,每次十五分钟。

并交代前庭康复的重要性,余继续上述治疗。

第十五日,患者自述明显好转,可以自由活动。

查:自发眼震(-)。

复查前庭功能示:自发眼震(-)。

双温实验:CP=33%DP=30%,右侧前庭功能低下。

停用盐酸氟桂利嗪,停用改善循环药物,停针灸。

嘱咐患者继续前庭康复锻炼治疗1个月。

1个月后复查,患者自述眩晕未再次发作,平衡障碍明显好转。

查:自发性眼震(-)。

双温实验示:CP=29%,DP=30%,右侧前庭功能提高。

患者,男,46岁,以头晕视物旋转4小时“为主诉于2015年04月09日入院,患者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强迫体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别名:流行性眩晕,流行性神经迷路炎,急性迷路炎,前庭麻痹症
所属部位:眼,头部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眼科,五官科
症状体征:眩晕、眼球震颤、恶心与呕吐
1909年Ruttin首次提出前庭神经炎一词,亦称流行性眩晕、流行性神经迷路炎、急性迷路炎或前庭麻痹症。

该炎症仅限局于前庭系统,耳蜗与中枢系统均属正常,多罹患于20~60岁成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本症可分为急慢性两种。

(一)病毒感染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着增高。

(二)前庭神经遭受刺激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三)病灶因素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应。

(四)糖尿病 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

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与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

局限性迷路炎:
1.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

2.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向患侧此乃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之故。

3.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与程度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瘘管位于鼓岬者叮呈混合性聋。

4、瘘管试验阳性瘘管被病理组织堵塞时可为阴性。

5、前庭功能一般正常或亢进检查时不宜采用冷热水试验以免感染扩散。

浆液性迷路炎:
1.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病人喜卧向患侧(眼震快相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

前庭神经炎图册
2.眼震为水平—旋转性闲患侧迷路处于兴奋激惹状态。

故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患侧迷路功能明显减退眼震快相指向健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瘘管试验可为阳性。

3.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性聋.但未全聋。

4、可有耳深部疼痛。

化脓性迷路炎:
1.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相侧不敢稍事活动。

2.平衡失调。

3.耳鸣患耳全聋。

4、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当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之可能。

5、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

6.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

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与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

(一)急性前庭神经炎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多于晚上睡醒时突然发作眩晕数小时达到高峰伴有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天数周尔后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恢复慢可长达数月多一耳患病偶有两耳先后发病者有自发性麻痹性眼震向健侧可以一家数人患病亦有集体发病呈小流行现象病期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就是其特点。

(二)慢性前庭神经炎多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复发作眩晕程度较轻直立行走时明显可持续数年恶心呕吐少见常表现为长久不稳感。

检查化验/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图册
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
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就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她试验一般均正常。

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

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

单纯周围性前庭性眩晕,无耳蜗受累症状。

1、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

2、无头痛及其她神经体征。

3、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

4、发作期中有自发性眼震。

化脓性迷路炎,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

本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

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

急性期应给予安定、冬眠灵等镇静药物,激素也有一定疗效。

慢性期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去除病灶。

如长期久治不愈,可考虑做前庭神经切断法治疗。

预后较好,一般可以自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