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_吴子明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方向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治疗原则论文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马鑫(北京大
万方数据
主坐囱型苤壹!!!!生!Q旦筮堑鲞筮!!塑£!i!』!!!!翌丛鲤:Q!塑!竺!Q!i:Y!!:ii:盟!:!Q 表1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架构体系
注:OTR为眼偏斜反应;VOR为前庭眼动反射;BPPV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PD为持续性姿势一知觉性头晕;TIA为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表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的前庭症状分类
田军茹赵性泉
一、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
(一)ICVD的框架结构… ICVD对前庭疾病的界定主要在两方面:(1)累及前庭 1.眩晕(vertigo):运动错觉。这种运动错觉有两层含
义:(1)没有自身运动时产生自身运动感觉;(2)正常头动
时产生与这种运动不同的变形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运动
迷路的内耳疾病;(2)由迷路至脑的传导通路包括脑干、小
机制可能是什么),从而深化前庭疾病诊断,推动流行病学和
4.姿势症状(postural):发生在直立体位,与维持姿势稳
定相关的平衡症状。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
行),但不包括身体姿势相对于重力的改变。
ICVD在第2个层面对常见的前庭综合征进行定义。包 括3种前庭综合征,分别为急性、发作性、慢性前庭综合征。 ICVD在第3个层面对前庭疾病进行界定,一些疾病的 诊断标准已发表,包括前庭型偏头痛[3]、梅尼埃病、良性阵发
中耳/颞骨/p
听道占位、P
耳发育异常、
前雇系统疾病 的行为表现、
后颅寓占位、
慢性前庭病自
上半规瞥裂、
颅颈交界区发 育异常、神经 变性瘸等
内科:晕厥(前)、心律失常、高 或低血压、甲状麒功能亢进 或藏退症、贫血等 骨科:颈濠性疾病(如交瘟型或椎 动脉垂颈椎病)
前庭功能检查与选择

庭 功能丧 失 的患者 , 通常受 累 的频率 表现为 低增 益。偶 尔可见前庭 眼反射增益大 于 1 , 可见于小脑
作者 简介 : 吴子明 , 博士 , 主任 医师 , 研究方 向主要 为临床前庭医学
通讯作者 : 吴子明 , E — ma i l : z i m i n g w u @1 2 6 . C O I n
1 . 1 冷 热试 验
是 水 平 半规 管 功 能 的符 合 其 生理 刺激 的检查 方 法, 与冷 热 试 验 一样 也 为 检查 前 庭 上 神经 功 能 。检 查 时 常采 用 加 速 、减 速 或 正 弦谐 波 作 为 刺 激模 式 。
冷 热 实验 是评 价 一侧 外 周 或 中枢性 前 庭 功 能缺
于临床 , 如 前 庭 诱 发 的 肌 源性 电位 、 主 观垂 直 f 水平) 前庭 功 能 的敏 感 性为 3 1 %~ 9 0 %, 而特异 性 为 8 6 %t 1 。 视觉 检查 、 动态 视敏 度检查 和前庭 高 频刺激 检查 等 。
1 . 2 转椅 检 查
1 用于评价迷路或前庭神经的检查
・
3 9 7 ・
・
姜泗长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专辑j . 1
前庭 功能检查 与选择
吴 子 明 张 素珍
解放军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d t 京, 1 0 0 8 5 3 )
【 中图分类-  ̄] R 3 3 9 . 1 6
【 文献标识码】A Fra bibliotek【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9 2 2 ( 2 0 1 3 ) 0 3 — 0 4
前庭康复基础

20世纪70~80年代 前庭代偿理论拓展,并重新 引起人们对前庭锻炼观念的认识
1974年 Hecker,Haug和Herdon作者报告了 Cawthorne-Cooksey练习的疗效
1980年 Norre和Deweert根据前庭习服的理论, 提出用于治疗外周前庭疾病的治疗计划
感觉替代与减少头动
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后,开始有依赖视觉。步行 时,患者可能通过视觉锁定视靶,提供关于相 对运动的信息 患者逐渐学会平均分配对视觉和本体觉的依赖 头静止,无症状;患者采用避免快速头动的策 略去避免视网膜滑动。这种策略限制前庭代偿
前庭康复治疗技术和目标
前庭,减轻静态和动态
前庭代偿生理—一侧病变后旋转的反应
第四步:前庭通路的重调 (动态代偿)
前庭代偿生理—一侧病变后旋转的反应
逆时针旋转又产生神经元反应的不对称 不对称的程度较病变前减轻 前庭通路须重调,使头动时产生适当的代偿性 眼动,这一过程称为动态代偿
需要前庭康复的原因
代偿不完全 采用不当的适应性策略 失代偿
外周前庭病变的静态代偿
Cawthorne-Cooksey练习
1. 在床上或坐位 ⑴眼动,先慢后快 ①先上, 后下 ②左,右运动 ③注视1ft~3ft远的手指 ⑵头动,先慢后快, 然后闭眼 ①前屈, 后伸 ②左右转头
2. 坐位 ⑴眼动与头动 ⑵耸肩与转肩 ⑶前屈拾物
3. 站立 ⑴眼动, 头动, 肩部运动同前 ⑵开眼与闭眼,从坐位到站位 ⑶手间传球(在眼水平以上) ⑷膝以下手间传球 ⑸从坐位到站位, 同时转身
颈-眼反射传入 扫视的改善 平稳跟踪的改善 感觉传入的替代与减少头动
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病因学比较研究_吴子明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l.8,No.2,2010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病因学比较研究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冀飞陈艾亭杨伟炎韩东一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突发性聋和前庭神经炎,进一步探讨两类疾病在病因学上和前庭神经损伤的差异。
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间37例突发性聋、30例突发性聋伴发眩晕和40例前庭神经炎的前庭功能(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和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和高刺激率ABR 的特点及差异。
结果(1)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别显著不(P >0.05)。
(2)高刺激率ABR :前庭神经炎组,患侧高刺激ABR 异常率为33.3%;突发性聋组,患侧异常18例,患侧异常率占69.3%(18/26)。
突发性耳聋组高刺激率ABR 异常率明显高于前庭神经炎组(P <0.01)。
(3)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两组患者前庭损伤的差异性比较:前庭神经炎组,前庭上神经损伤占50%,前庭下神经损伤占10%,前庭上下神经损伤占40%;在突发性耳聋组,前庭上神经损伤占53.3%,前庭下神经损伤占6.7%,前庭上下神经损伤占40%。
两组在前庭神经损伤的模式上差别不显著(P >0.05)。
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的主要病因可能是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前庭神经炎的主要机制可能是病毒感染。
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和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损伤模式相似,均主要累及前庭上神经。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血管因素;病毒因素【中图分类号】R764.437,R76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22(2010)02-0134-03Comparison of etiology between sudden hearing loss and vestibular neuritisWU Zi -ming,ZHANG Su -zhen,LIU Xing -jian,JI Fei,CHEN Ai-ting,YANG Wei-yan,HAN Dong-yi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Otolaryngology Institute of Chinese PLA,Beijing 10085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u Ziming,Email:zimingwu@【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etiology between sudden hearing loss and vestibular neuritis andto find out if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 in.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from balance centre between 2004.1~2007.7.There were 37cases of sudden hearing loss (SHL ),30patients with SHL accompanied vertigo and 40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neuritis.Vestibular function (bithermal caloric test,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and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 )and high stimulus rate ABR were compared.Results(1)The age difference between SHL and vestibular neuri -tis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1).(2)High frequency rate ABR :In vestibular neuritis,abnormal high stimulus rate ABR was 33.3%;In SHL,abnormal high stimulus rate was 69.3%.The high stimulus rate ABR in SH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vestibular neuritis (x 2=,P <0.01).(3)The ratio of the superior vestibular nerv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ferior vestibular nerve both in SHL and vestibular neuritis.ConclusionThe possible etiology of sudden hearing loss was innerischemia and vestibular neuritis was probably ascribed to the viral cause.Both SHL with vertigo and vestibular neuritis preferentially affected the superior division of the vestibular nerve while sparing the inferior division【Key words 】Vestibular neuritis;Sudden hearing loss;Vascular cause;Viral cause在诸多内耳病中,突发性聋和前庭神经炎是两类代表性疾病,前者是耳蜗以及听神经的损害,后者是前庭及前庭神经的异常。
前庭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吴子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
前庭系统疾病的诊治
眩晕症发生率的排序
1. BPPV 20%~30% 2. 前庭型偏头痛(VM) 10% 3. VBI占眩晕 5%~7% 4. 梅尼埃病 5. 前庭神经炎
一、BPPV
z 老化 z 创伤的剪切力作用 z 缺血 z 前庭毒性 z 内耳积水 z 特 年龄与性别
前庭功能检查正确选择
1.前庭功能检查要求检查者的技术较高 2.检查不准确或解释不当,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3.患者的病史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
Thank You
低频
3. HSN(摇头眼震) 4. HIT (半规管脉冲)
高频
z 耳石器功能检查
1. 球囊功能检查
2. 椭圆囊功能检查
Frenzel Lenses
水平、矢状位脉冲 冷热试验、转椅 oVEMP cVEMP
矢状位脉冲
Caloric test
VEMP临床应用要点
cVEMP
oVEMP
影响VEMP的因素
z 肌肉力量与VEMP振幅的线性关系
基底动脉
2. 少见原因
锁骨下动脉盗血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
四、梅尼埃病
z 典型梅尼埃病: 敏使朗、利尿剂等3个月 z 不典型梅尼埃病
1. 仅有眩晕 2. 仅有低频聋
梅尼埃病诊治进展
z 内淋巴积水的影像学 z 化学切除 1. 20%损害听力 2. 40%累及对侧(20年后) z 激素 1. 控制眩晕作用有限(82% VS 57%) 2. 庆大霉素优于激素(93% VS 61%)
五、前庭神经炎与假性前庭神经炎
z 五个体征提示为假性VN 1. 眼球偏斜(垂直偏斜) 2. 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变向) 3. 平稳跟踪 4. 固视抑制失败 5. HIT
功能性眩晕-眩晕诊治的新高度

功能性眩晕-眩晕诊治的新高度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本文发表于《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年15卷第6期最近十年是眩晕领域快速发展的阶段。
显著特征是检查手段不断进步,建立在症状明确分类的前庭疾病分类在前庭医学领域逐渐深入人心。
认识的进步,也在改变眩晕的疾病谱和诊断模式。
临床上,无论是急性发作性眩晕、还是慢性前庭综合征,原发或继发性的焦虑或抑郁都可能是前庭症状的原因或结果。
这些有助于理解站姿、步态、空间感知神经机制。
多年遵守的诊断二元论,即功能性前庭疾病和精神性前庭疾病要让位于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联合诊断。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治疗,这种认识的提升,直接受益的就是治疗方法的进步。
近来,巴拉尼协会颁布了PPPD的诊疗指南草案,将其列入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的范畴[1]。
第一次正式提出PPPD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等。
1 功能性眩晕概念的演变功能性眩晕是新的名称,用以区别以往的躯体化形式障碍性眩晕或心理躯体性眩晕,表现为前庭样症状:眩晕、头晕和姿势失衡。
这也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采用的前庭症状定义。
目前,功能、精神疾患与结构性前庭疾病并列。
因此,目前眩晕分类应该包括:结构性前庭疾病(如耳石症、梅尼埃病)、精神性前庭疾病(如PPV)和功能性前庭疾病(如即将推出的PPPD)。
由于功能性眩晕的高发性,明确的定义、识别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确认主要依据独特的临床症状群,而不是根据有无结构性前庭疾病。
目前,国际前庭疾病分类主要是依据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综合征、发作性前庭疾病和慢性前庭综合征三种[2-3]。
功能性疾病既与结构性疾病不同,也有别于精神性疾病。
近年来提出的PPPD这一概念,始于WHO的定义[4],包括恐怖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V),慢性主观性眩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空间运动不适(space-motion discomfort,SMD)和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VV)。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_吴子明

目前,眩晕的定义仍然是眩晕症诊治的核心内容 之一。前庭症状有哪些表现,是本文着重要阐明的问 题。如表 1 所示,前庭症状可以包括(1)眩晕、(2)头 晕、(3)前庭-视觉症状、(4)姿势性症状。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的自身运动感 觉,或者见于正常头动时出现的自身运动感觉。这 种自身运动感是内在性前庭感觉,有别于所谓的外 在性视运动感觉。这种眩晕感就是一般所指的旋转 感(旋转性眩晕)、晃动感和倾斜感、上下移动、跳跃 感、滑动感等(非旋转性眩晕)。正如眩晕症有的自 发性,也有是诱发性的。自发性眩晕主要见于前庭 系 统 疾 病 如 前 庭 神 经 炎 、梅 尼 埃 病 、前 庭 型 偏 头 痛 等;诱发性眩晕依据诱发的原因可见于温度刺激、机 械旋转或振动刺激、电刺激等,如 BPPV、上半规管裂 等。这些诱发性的眩晕,依据各自的诱发机制,具体 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
振动幻视是前庭功能障碍常见的主诉症状。这 是一种将静止物体感知为运动的异常的感知,双侧前 庭功能低下的患者振动幻视发生几率很高。这类患 者的主诉是步行时不能读标示牌上的文字。但在头 静止不动时,视觉是正常的。所谓振动幻视指固定的 物体出现的前后或者上下运动的视幻觉。这一症状 通常是前庭、脑干或小脑受累的体征,偶尔也可见于 眼肌麻痹或者视皮层的病变。这一症状归入外在性
质不明晰,更为重要的是,位置性眩晕症状的定义 已 为大家接受。
再次,前庭-视觉症状是前庭系统病变或视觉与 前庭系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视觉症状。包括不真实 的运动感、物体倾斜以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觉) 丧失 而导致的视觉变形( 模糊) 。前庭-视觉症状包括(1) 振动幻视、(2)视觉延迟和(3)视觉倾斜和(4)运动引 发的视物模糊。视觉延迟是一种周围的景物落后于 头部运动的错觉,或者是头动后,周围景物出现短暂 的移动。该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2 秒,可伴有 与头动有关的眩晕或头晕。视觉倾斜是一种周围的 景物偏离垂直线的错觉,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与无 症状的主观垂直视觉(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 ) 是不同的。SVV 可见于外周或中枢性前庭系统疾 病。其他有关的名词如“房间倒错觉”“( room tilt illu⁃ sion”或“room inverted illusion”),指一种特殊类型角 度为 90° 或 180°的视觉偏斜。紧张性头位偏斜、眼球 的反向旋转的意义是人自身尝试将视网膜的水平线 与地平线调成一致。自发性眼球偏斜反应可能源于 耳石器,特别是椭圆囊功能的失衡。耳石-眼反射通 路在前庭核水平交叉,在交叉平面以上,眼球较高一 侧为患侧。外周病变时,向头偏斜侧(向地偏斜)的眼 球垂直向下垂直偏斜;对侧眼球向上垂直偏斜。同 时,头偏斜侧眼球的上极外旋,而对侧眼球的上极内 旋。外周迷路病变和外侧延髓病变头位通常偏向患 侧 。 不 只 是 外 周 前 庭 病 变(耳 石 器 功 能 障 碍)出 现 SVV,急性一侧脑干病变也可以出现病理性的静态 SVV。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指在头部运动过程中或 运动后短暂的视力下降。这一症状产生的原因系在 头 部 运 动 时 ,前 庭 - 眼 反 射 (vestibulo- ocular reflex, VOR)有助于保持视网膜图像的稳定。当 VOR 功能 损害时,会出现视网膜图像不稳,从而导致头部运动 中或运动后短暂的视力下降。该症状在行走中可持 续出现,也可以是短暂的。这种情况下,也可出现振动 幻视或视觉延迟。因产生机制是一样的。
【专题笔谈】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专题笔谈】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作者:蒋子栋韩军良吴子明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10): 751-753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EVS)是一组以短暂发作的眩晕、头晕、站立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持续几秒到数小时,偶有数天者,通常包括一些暂时的、短暂的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如眼震、跌倒发作)。
也有一些症状和体征提示耳蜗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VS通常具有发作性疾病引起的多次反复发作(诱发性或自发性)的特点,但也可能为首发事件之后初次表现。
表现为EVS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 MD)、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惊厥发作、低血糖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引起的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结构损害[1]。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临床诊治水平有很大提升。
目前,这一疾病在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等方面应该向纵深发展,避免诊断泛化,实现科学干预。
诊疗要点如下。
1.BPPV经典的发病机制有两种:管结石症学说和嵴顶结石症学说,这两个学说几乎可以解释BPPV的临床主要症状。
但有些患者在耳石复位后还可以有不稳感等症状,而检查时可以看不到眼震,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可能与耳石在前庭内有关,虽然不能诱发出眼震,但可以存在前庭症状。
因此,在BPPV的发病机制中,前庭结石也是一个可能的原因,针对这一机制应有对应的处理策略。
2.BPPV诊断的金标准是变位试验(也称位置试验)。
有下述一些要点:首先,应该注意双侧评价,以往可能重点关注一侧,而对侧往往视为没有异位耳石存在,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会导致对双侧或多个半规管累及的患者发生误诊或漏诊,因此在评价时应常规分别评价左侧和右侧;此外,若第1次检查为阴性结果,应进行重复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疾病性和颈源性眩晕)。所有这些分类,都不完美, 需要结合目前的学科进展加以改进和完善。完善的 基本前提是把眩晕症诊治的核心前庭症状进行明晰 的分类和解释。
前庭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症状,是眩晕症正 确诊断的前提,正确理解和定义前庭症状也是专业 交流的基础。近十年,前庭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 步,但前庭疾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阻碍了该领域 的进步[2]。但目前用于描述头晕和眩晕等基本的前庭 症状的专业术语定义都存在问题。巴拉尼协会(Bara⁃ ny Society) 于 2006 年成立了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主 要目的是促成前庭疾病的国际分类。并于 2009 年发 表了疾病分类的基础工作—前庭症状分类这一重要 文献。前庭症状的国际分类概括于表 1 。 [3-4]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 年第 13 卷第 1 期
· 187 ·
·前庭疾病与症状分类系列讲座·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
吴子明 张素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北京 100853)
谈到眩晕症状的国际分类,先要介绍国内常用 的眩晕分类[1]。首先是根据解剖部位或病变器官分 类:1、DeWeese 分类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或称 系 统 性 眩 晕);非 前 庭 系 统 性 眩 晕(或 非 系 统 性 眩 晕)。2、Edward 分类法,将眩晕分为颅内和颅外两大 类。3、根据病变器官分类,可分为耳源性、血管性、 中枢性、颈性和视性等。其次,根据眩晕性质分类, 如 Hojt-Thomas 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疾病引起,有明显的外物 或自身旋转感;后者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 脑血管、贫血、内分泌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所致。 目前,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 分类:1、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中 枢性眩晕);2 非前庭性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
质不明晰,更为重要的是,位置性眩晕症状的定义 已 为大家接受。
再次,前庭-视觉症状是前庭系统病变或视觉与 前庭系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视觉症状。包括不真实 的运动感、物体倾斜以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觉) 丧失 而导致的视觉变形( 模糊) 。前庭-视觉症状包括(1) 振动幻视、(2)视觉延迟和(3)视觉倾斜和(4)运动引 发的视物模糊。视觉延迟是一种周围的景物落后于 头部运动的错觉,或者是头动后,周围景物出现短暂 的移动。该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2 秒,可伴有 与头动有关的眩晕或头晕。视觉倾斜是一种周围的 景物偏离垂直线的错觉,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与无 症状的主观垂直视觉(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 ) 是不同的。SVV 可见于外周或中枢性前庭系统疾 病。其他有关的名词如“房间倒错觉”“( room tilt illu⁃ sion”或“room inverted illusion”),指一种特殊类型角 度为 90° 或 180°的视觉偏斜。紧张性头位偏斜、眼球 的反向旋转的意义是人自身尝试将视网膜的水平线 与地平线调成一致。自发性眼球偏斜反应可能源于 耳石器,特别是椭圆囊功能的失衡。耳石-眼反射通 路在前庭核水平交叉,在交叉平面以上,眼球较高一 侧为患侧。外周病变时,向头偏斜侧(向地偏斜)的眼 球垂直向下垂直偏斜;对侧眼球向上垂直偏斜。同 时,头偏斜侧眼球的上极外旋,而对侧眼球的上极内 旋。外周迷路病变和外侧延髓病变头位通常偏向患 侧 。 不 只 是 外 周 前 庭 病 变(耳 石 器 功 能 障 碍)出 现 SVV,急性一侧脑干病变也可以出现病理性的静态 SVV。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指在头部运动过程中或 运动后短暂的视力下降。这一症状产生的原因系在 头 部 运 动 时 ,前 庭 - 眼 反 射 (vestibulo- ocular reflex, VOR)有助于保持视网膜图像的稳定。当 VOR 功能 损害时,会出现视网膜图像不稳,从而导致头部运动 中或运动后短暂的视力下降。该症状在行走中可持 续出现,也可以是短暂的。这种情况下,也可出现振动 幻视或视觉延迟。因产生机制是一样的。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 年第 13 卷第 1 期
· 189 ·
眩晕。振动幻视时可见后天出现的自发性眼震。例 如,单侧外周急性前庭损伤后,如果固视物体的话, 视觉模糊不清,并向自发性眼震的快相侧移动,因为 眼 震 的 反 复 ,也 可 见 眼 震 快 相 产 生 快 速 的 往 复 移 动。单侧外周急性前庭损伤振动幻视通常持续时间 短暂,急性眩晕和自发性眼震消失,这种视幻觉也随 之消失。如果是中枢前庭通路病变,振动幻视症状 可以为持续性,但往往有脑干受损的其他的症状和 体征。振动幻视产生的原因系前庭-眼反射异常所 致。如,耳毒性药物所致的双侧对称性 VOR 功能丧 失后,患者不能固视目标,在步行时,出现周围景物 晃动或跳动感。垂直平面上人类头动的频率范围是 2~3Hz,前庭功能丧失后,单纯依靠视觉跟踪系统无 法补偿。这种振动幻视最常见于双侧前庭病,双侧 前庭性疾病有以下几种[5]:①双侧特发性前庭疾病, 约 20%双侧前庭功能减退者无明确病因,它有两种 表现方式,开始有眩晕,或无眩晕而有隐匿性进行性 失衡。病人通常诉夜间失衡严重。大多数病人有振 动幻视。②家族性前庭病,该综合症首先由 Baloh 于 1994 年描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是几年内 短暂的眩晕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发展为慢性失衡 和振动幻视。前庭检查显示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冷 热反应减退,VOR 增益下降。病人无听力损失或听 觉系统的任何症状。其他听力学和影像学均正常。 神经学检查也正常。眼动功能定量检查也正常。偏 头痛是本综合症一重要表现。③复发性前庭病,该 病 LeLiver 等于 1981 年提出的一种阵发性复发性眩 晕,与梅尼埃病相似,眩晕也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但 无任何听觉系统症状,病因不明。病毒感染后,寄宿 的亲神经病毒激活,周期性阻滞一侧前庭神经的传 入,可能是其机制[5]。
目前,眩晕的定义仍然是眩晕症诊治的核心内容 之一。前庭症状有哪些表现,是本文着重要阐明的问 题。如表 1 所示,前庭症状可以包括(1)眩晕、(2)头 晕、(3)前庭-视觉症状、(4)姿势性症状。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的自身运动感 觉,或者见于正常头动时出现的自身运动感觉。这 种自身运动感是内在性前庭感觉,有别于所谓的外 在性视运动感觉。这种眩晕感就是一般所指的旋转 感(旋转性眩晕)、晃动感和倾斜感、上下移动、跳跃 感、滑动感等(非旋转性眩晕)。正如眩晕症有的自 发性,也有是诱发性的。自发性眩晕主要见于前庭 系 统 疾 病 如 前 庭 神 经 炎 、梅 尼 埃 病 、前 庭 型 偏 头 痛 等;诱发性眩晕依据诱发的原因可见于温度刺激、机 械旋转或振动刺激、电刺激等,如 BPPV、上半规管裂 等。这些诱发性的眩晕,依据各自的诱发机制,具体 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
前庭-视觉症状 ( vestibule-visual symptoms)
姿势性症状 ( postural symptoms)
外在的眩晕 ( external vertigo)
振动幻视 ( oscillopsia)
视觉延迟 ( visual lag)
视觉倾斜 ( visual tilt)
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 movement-induced blur)
不稳 ( unsteadiness)
方向性倾倒 ( directional pulsion)
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到 ( balance-related near fall)
平衡相关的跌到 ( balance-related fall)
· 188 ·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l. 13, No.1, 2015
振动幻视是前庭功能障碍常见的主诉症状。这 是一种将静止物体感知为运动的异常的感知,双侧前 庭功能低下的患者振动幻视发生几率很高。这类患 者的主诉是步行时不能读标示牌上的文字。但在头 静止不动时,视觉是正常的。所谓振动幻视指固定的 物体出现的前后或者上下运动的视幻觉。这一症状 通常是前庭、脑干或小脑受累的体征,偶尔也可见于 眼肌麻痹或者视皮层的病变。这一症状归入外在性
姿势平衡是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 维 持 平 衡 的 诸 多 要 素 中 ,前 庭 系 统 处 于 核 心 地 位。在新版国际分类中,将平衡有关的症状进行了 定义和分类。统称为姿势性症状,并划分为 4 种类 型。(1)不稳、(2)方向性倾倒、(3)平衡相关的近乎跌 到、(4)平衡相关的跌到。首先,不稳是指在坐、立或 行走时的不稳的感觉,无特定的方向性。不论在何 种直立位置( 坐、立或行走) ,增加稳定性的动作,如 靠住平稳的物体,能显著减轻或消除不稳感,否则这 种不稳感应考虑是否真正为前庭症状。除前庭系统 外,许多其他系统的疾患也可以引起不稳。如不稳 不伴其他前庭症状,前庭系统疾患虽可能性不大。 其次,方向性倾倒指在坐、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向 特定的方向转向或跌倒的感觉。方向为向左、右侧
头晕是比眩晕更难把握的一类症状,在眩晕症状 的国际分类中,头晕的定义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 障碍感,没有运动的错觉或扭曲的感觉。在本分类 中,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一些症状可以共 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和头晕。一个症状并不排斥另 外的症状(患者同时存在两个症状,出现眩晕不排斥, 患者还可以有非眩晕性头晕)。因此,根据国际分类 眩晕和头晕是可以并存的,这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重 大。以经典的前庭神经炎为例,疾病的开始可能出现 头晕感此时并无明显的旋转等动感,一定时间后,可 以出现典型的旋转性眩晕,这时患者体验深刻,往往 可以清晰描述,经历数天后,旋转感逐渐消退,而再次 转变为头晕感,没有旋转,而是头晕,在交界期,两种 症状可以并存。正确认识这种症状的转变,对于临床 疾病的识别与诊断有一定意义。因此,头晕的分类也 完全沿用眩晕的自发性和诱发性的分类方法。在眩 晕(头晕)中,直立性或位置性眩晕(头晕)需要注意 鉴别。直立性眩晕指由平卧到坐位或坐位到站立位 时出现的眩晕感,这一症状需要和位置性眩晕进行 鉴别。位置性眩晕产生的原因是头位与重力垂直线 的夹角改变为前提。直立性眩晕不如直立性头晕常 见,该症状更多与直立性低血压有关。直立性眩晕 (头晕)与位置性眩晕(头晕)的鉴别在于后者,在平 卧翻转时可以出现眩晕(头晕),而前者一般没有症 状。此外,进一步明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 置性(positional)概念,而摒弃了变位性(positioning) 的概念。原因是这种区分没有实际意义,差别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