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附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质教案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一课时对是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本课根据考古学家挖掘的古代人类化石研究的基础上,讲述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
并且对于北京人进行详细的阐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 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北京人的特点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北京人比古猿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教学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进入新课:自学互研生成新知(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集体备课人:林志主备人:林志时间: 2019 年【学习目标】
1、掌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掌握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
重点:北京人
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
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生活的?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附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附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附教案)(新教师必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课堂实录)【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新课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看看《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头颅模型和遗址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北京人的想法和认知。
2. 学习①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内容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头颅模型、骨骼化石、石器工具等实物,并利用历史学家的考古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实物的意义。
②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作为智人的祖先,与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就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①人类的早期进化历程有哪些关键节点,北京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②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4. 总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形成对北京人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概括北京人的特征、活动方式、生活环境以及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课堂拓展1.着重讲解中国早期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通过考察北京人的生存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阅读扩充材料,增加对北京人的认识和理解。
2.就“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结合自身观察和思考,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的知识了解有限,对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区别,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人类生产方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人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会如何生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教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及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绵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和贸易的方便。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由古猿演变而来,在我国有很多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出示《远古人类的分布图》)。
提问: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是在哪里发现的?距今有多少年?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
2.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附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1:播放“人类进化的演示图”。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科学考察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在这幅图中,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一)、元谋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学习元谋人生活情况。
可惜由于考古资料的有限,我们对元谋人的活动还所知不多。
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二)、北京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了解北京人生活时间、地点、环境等。
师:北京人长什么样子呢?由于有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使我们终于能够揭开北京人神秘的面纱。
创设情境2: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胸像”、“北京人采摘果实的想象图”进行古今人类对比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2020年9月1日,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正式开始上课,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以下是课堂实录:一、导入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大家“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代表之一,它们生活在距今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接着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人是什么吗?二、探究1.从化石中了解北京人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北京人的化石在河北周口店被发现的过程,并以一张幻灯片图像向大家展示了北京人化石的大小、特征和馆藏情况。
接着,老师介绍了化石是怎样得到的,还有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化石分析得到了北京人的一些特点,例如:性别、年龄、体型等。
2.从文化遗址中了解北京人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周口店文化遗址,并以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北京人的生存环境、住所等情况。
学生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同学认为:北京人的住所比较简陋,也没有太多工具。
也有同学说:北京人应该经常在外面活动,所以他们的身体比较强壮。
三、思考老师把北京人的相关资料发给学生们,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并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北京人是人类的祖先,他们在生活中应该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同学们认为北京人的生活可能比较艰难,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很多天气和环境的变化,但他们应该比较聪明,能利用周围的资源做出适当的改变和创新。
这样思考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和文化。
四、总结老师让同学们回答了对北京人的提问后,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北京人对今天人类文明的贡献。
北京人和智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有智慧和发现和发明的能力等。
而有些特殊的地方也是我们智人可以学习的。
老师用这个故事向同学们强调:人类不能停止学习和创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创造更好、更强大的文明。
五、作业布置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自主学习更多的北京人相关知识,希望他们能够探究出更多有关北京人的特点,为下一节课更好地展示自己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实录(附教案)
(新教师必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新课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看看《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请同学们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师:请同学们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
师:请问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
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