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24 火烧云 课堂实录教案

24.《火烧云》教学实录一、设计理念:一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从语文课程角度出发,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语文”。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2.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四、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五、教学流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师:这几天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同学都发烧了,烧了好几天,妈妈可心疼了,一听说发烧大家都非常害怕。
有一种事物,他可爱发烧了,每天早晨和晚上他都朝着太阳喊:“我要发烧!我要发烧!”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火烧云”。
(板书:火烧云)师:谁注意观察过火烧云,给我们描述一下。
(没人举手)师:咱班学生大多住在城市里,高楼大厦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视野的狭小使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美妙的自然景观,老师找了几幅火烧云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师:图片是静止的,拍的时候只能截取到一个点,而作家小红笔下的火烧云是动态的,要比这漂亮好多倍,快来读读课文欣赏一下。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课文时,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出示:红彤彤、笑盈盈、金灿灿、一模一样、模糊)师:找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的?(生汇报,师板书:发生发展变化消失)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出示句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和句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4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4篇)火烧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板书:变化)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
(观察图片)(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多快)(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茄子紫____________________(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
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喜悦语气)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1)指名读思考: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板书:狗、马、狮子)(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b、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3)自学第4、5自然段。
小学语文:《火烧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语文:《火烧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语文:《火烧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教学方案)洪春幸一、出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火烧云》。
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里马上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一片红色的云——师:那是火烧的颜色生:一大片云在跳跃——师:那跳动的是火苗,那是火烧的样子,那是不断变化的云生:各种颜色的云——师:主要是什么颜色?——师:看,这就是——火烧云。
带着我们的惊叹,一起读课题——生:火烧云师: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萧红用她的文笔带给我们是一片怎样的火烧云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一想: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火烧云?2、认读生字新词紫檀色高寿红彤彤恍恍惚惚一模一样模糊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火烧云。
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话?生: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反复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生:读师:把你想象的画面,用你的声音读出来,我们来听听,你想象中最精彩的是什么?生:重读“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师:你想象中的画面是多么巨大,一直烧到了东边——你们也有这样巨大的画面吗?一起读——生:齐读师:你想象中的画面有不同吗?谁愿意再来读——生:重读“天空着了火”——师:你想象中的画面是那么热烈,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你们的想象中也有这样热烈的画面吗?一起读——生:齐读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天空的云——生: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师:这就好像是——生:天空着了火。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8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8篇)《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8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一自然段)1、自读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⑴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⑴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⑴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⑴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⑴佳句欣赏。
《火烧云》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火烧云》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和观察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学会如何描述火烧云的外观和变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火烧云》是一篇描述自然现象的课文,通过讲述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和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火烧云的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火烧云。
2.3 教学重难点重点: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和观察方法。
难点:火烧云变化的多姿多彩和描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和观察方法。
教师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火烧云的美丽。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火烧云的观察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火烧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4.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和观察方法。
4.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火烧云的观察心得,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4.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火烧云的特点和观察方法,强调环保意识。
4.5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火烧云的图画,增强对火烧云的记忆。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火烧云的观察方法6.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火烧云的观察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火烧云的观察和记录。
火烧云的观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和运动变化的观察火烧云与天气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烧云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火烧云6.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火烧云观察的兴趣。
讲授新课:讲解火烧云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火烧云》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火烧云》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火烧云》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如“火烧云”、“绚丽多彩”等;(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学会从诗歌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火烧云》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和情感的把握;(2)从诗歌中提炼中心思想。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2)学生分享对火烧云的了解和印象;(3)教师简要介绍火烧云的成因和特点。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火烧云》;(2)学生跟读、自主朗读;(3)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学习生词和成语(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和成语;(3)教师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中心思想;(2)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的认识;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火烧云》诗歌;2. 抄写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3. 结合诗歌,写一段描绘火烧云的话;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收获;3. 家长通过课后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支持。
《火烧云》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火烧云》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火烧云》。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火烧云的成因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火烧云的形态和变化。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火烧云》。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火烧云的成因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火烧云的成因和形成过程的理解。
(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火烧云》的文本。
2. 与火烧云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火烧云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火烧云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火烧云》。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火烧云的成因和特点。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烧云的成因和特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火烧云,并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火烧云的形态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观察火烧云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火烧云》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火烧云》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火烧云”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美丽景色及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火烧云的兴趣;(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火烧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3)学会通过观察、描述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火烧云”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美丽景色及变化。
三、教学难点:1. 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和色彩变化的描绘;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自然景物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2. 火烧云图片资料;3. 生字卡片;4. 小组讨论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火烧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火烧云的美丽景色;(2)邀请学生分享火烧云的相关经历,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3. 小组讨论:(1)小组内讨论火烧云的变化,总结火烧云的特点;(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文拓展:(1)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尝试创作火烧云的描绘句子;(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火烧云的美丽景色及变化;(2)强调观察自然景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布置课后作业:用“火烧云”写一段话,描述课外看到的美丽景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后生字词,加强记忆;2. 根据课后作业要求,观察课外美丽的景色,用“火烧云”写一段话进行描述;3. 收集关于火烧云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云》课堂实录
本文是关于《火烧云》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火烧云》这篇课文可以说资历比较老了,老教材选它,课改教材也选它,它在儿童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说实话这篇课文我上过,也听别的教师上过公开课,感觉就是难。
如何教会学生去发现、体验生活中的美,培养一双慧眼,热爱生活,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这次,我有幸再次接触到它,它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组课文中,是作为阅读课文出现的。
本来我还有些犯怵,担心上不好,但是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还少了些包袱。
结果大胆发挥,成就了一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
下将实录如下:
一、师:导入:
潮汐、大峡谷、美丽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我们在享受美时,应该感谢作者。
其实呀,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你会发现天边的云彩也时很美的。
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就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的云彩。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火烧云》
二、师:读了这个题目,大家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叫火烧云?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老师也想知道,是不是火把天上的云烧着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同学自由读课文。
四、师:现在知道课文写的什么吗?
生:写火烧云。
生:写傍晚时天边的云彩。
师:作者把天边的云彩描写得美吗
生(齐):美!
师:现在我就请同学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生1读第四自然段。
生2读第三自然段。
师(相机):你读得真好!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吗?
生2:因为它描写了许多颜色,很美丽。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描写了多少颜色,同学们一起说,老师写。
(学生齐说,老师板书: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指着最后一行):有谁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前面都有水果蔬菜的名称。
师:你说得真棒!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呢?
生1:杏黄。
橘红。
生2:青绿。
师:青绿不太具体。
能不能再换一个?
生2:草绿。
师:很具体了。
生3:柠檬黄。
师:我们再看第二行的词。
谁会说?
生4:半红半紫。
生5:半红半绿。
师:你使我想起了《白雪公主》。
那个可恶的后母就是用一个半红半绿的苹果毒死了可怜的白雪公主。
(生笑,兴奋。
)
我们再看最上面的一行,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格式吗?
生(齐):abb式。
师:很好。
现在咱们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这样的词,看谁说得多。
五、师:这些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怎么没有绿色,蓝色呀?
生不语。
师:我们夏天喜欢看绿色,觉得凉爽,冬天喜欢看红色,觉得很温暖。
这是因为绿色蓝色等颜色是冷色调,使人凉爽。
而红黄等颜色是属于暖色调的,使人温暖。
傍晚天边的云霞色彩是暖色调的,就没有绿、蓝色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说
是火烧云了吧?
师:火烧云的颜色那么多,我们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生:多。
师:对,颜色很多,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板书:丰富多彩。
)
六、师:作者除了描写火烧云的颜色丰富多彩,还写了什么呢?
无人举手。
师:生1,刚才你说喜欢第四自然段,能说说看为什么喜欢吗?
生1:因为它写了一匹马。
我最喜欢马了。
师:这马其实是什么?真的是马跑到天上去了吗?
生1(想想):是火烧云。
师:对,那么这个自然段描写的就是火烧云的——
生1:形状。
师:你真棒!
师: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样?
生6:还会变成大狗、小狗、狮子。
师:我们来看看插图,看看你眼中的火烧云像什么?
生7:火烧云像一只狼,它张着大嘴想要吃小羊。
生8:火烧云像头牛,上面尖尖的是牛角。
(还有许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
师:就请同学们把你眼中的火烧云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生积极交流,课堂上气氛热烈。
)
七、师:火烧云变来变去,变化的速度快步快?你从哪知道的?
生9:火烧云变化的速度很快。
我是从“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这些词知道的。
师:你读书真认真!
师:火烧云变化真是快,所以天空里恍恍惚惚,(相机板书“恍恍惚惚”)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儿像那个,只有有心的人们才能发现它的变化。
八、师:我们一起来看板书,火烧云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变”。
(板书:“变”)同学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观察,认真观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
(课文上完了,也到下课时间了,黑板板书如下:)红彤彤金灿灿
颜色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丰富多彩)火烧云(变)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形状:像马、狗、狮子(恍恍惚惚)
再回头看看,自我感觉关于“半红半绿”的插话比较好,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感觉到,哎呀,老师也看童话书的,也许就会产生一种想读书的欲望。
关于冷暖色调的一段话,说实话我也不是懂得多,要是有同学再问问:冷色调有哪些?为什么火烧云是暖色调?我一定会汗颜。
但我想,现在不是提倡学科整合,构建语文大课堂吗?我只要有这个设想,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建大课堂,提高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就值!
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学生,他们在无意之中为我创造了契机,使我得以顺利把教学进行下去。
像刚开始,正好第二个读书的同学喜欢第三自然段,为我顺利实施“颜色”这一部分的教学搭了一架好桥还节约时间。
要是学生都不喜欢这一段就麻烦了。
还有要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文中描写的动物,真不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我之所以敢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阅读课文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讲授相对自由。
要是讲读课文,断不敢如此,那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讲漏了什么。
当然了,这节课也有不足,像关于颜色的内容就比形状的内容费时多些,而就课文内容来说,“形状”这一部分比重大些。
还有学生读书的时间不是很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