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 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三、体育概念的分类
➢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 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 为若干种概念,或者说把一个母类分为若 干子类,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规则有:
➢ ①子项和母项必须相称,即子项的外延总 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三)定义的步骤
➢ 1.首先找出包含被定义对象的较大的一个 事物类,即找出被定义对象的属。如体育 的属是文化活动。
➢ 2.找出这个属中区分这个种与其他种的差 别(种差),如体育在教育及文化活动这 个属里与德育、智育的差别,与养生文化、 饮食文化的差别。
➢ 3.把属和种差加在一起,就得到要定义的 概念。
➢ 陶行知(1891-1946)提倡建立“科学的健康堡 垒”,并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 的出发点”作为信条。
➢ 方万邦(1893-1969)他坚持体育即教育说, 主张体育教育化。
➢ 毛泽东(1893-1976)《体育之研究》“发 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20世纪80年代后,强调了必须从身心两个 方面来认识体育,将体育的发展与社会需 要联系起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体育与运动 的本质差别。对体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 生活质量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 确定体育概念,一般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视 角出发,按照逻辑学的规范来展开。逻辑 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 质。在体育科学领域里应用逻辑学这一工 具,能够有效提高体育科研工作者运用概 念、判断、推理反映体育客观规律的能力。
(一)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又是组成判 断的基本单位。
(三)休闲体育
体育概论

第一章:体育概念1、确定体育术语时考虑三条原则(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2、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6、健身体育——指以身体运动、自然力、饮食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优生优育等为手段,培育、培养、锻炼、养护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目的: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成绩。
特点: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明确而正式的规则;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功利性。
作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称为国名经济的增长点。
7、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特点:休闲性、时代性、新奇性、健身性、层次性、非功利性。
8、体育的分类:1:按区域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2:按参与者的年龄分: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人体育。
3:按参与者的职业分:、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
4:体育发展的年代: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当代体育。
5:按体育的属性: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
9、体育的属性:(1)健身性(2)教育性(3)文化性(4)竞赛性(5)技能性(6)娱乐性(7)社会性10、体育本质: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不仅有利于人的现代化,也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章:体育功能1、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体育的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 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体育概论重要知识点

引论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体育概论的科学定位,体育概论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学科。
第一章体育概念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运动。
体育按照属性分: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特点:1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2明确而正式的规则3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4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5功利性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体育属性: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体育的本质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第二章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任何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体育的自然质功能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技能水平2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3提高呼吸系统技能水平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一体育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二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一体育的经济功能1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3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体育的政治功能1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2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3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第三章体育的目的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3人们的体育需求我国的体育目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化发展。
我国体育的目标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提高国民素质健康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完美状态。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一章体育概念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得出定义 寻找种差 寻找邻近的属概念第一节 体育ຫໍສະໝຸດ 概念与定义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1.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人的活动 文化活动
“教育”
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认为,体育只限于在学校里进行的身 体教育;也有人认为,凡是与身体活动有关 的都是体育。那么,体育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体育”是在体育界中最常用 但又最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对“体育” 的理解,需要借助正确的体育概念来思考、 分析和判断。要准确表达对体育的见解及展 开体育的研究工作,就必须明确规范的体育 概念。
引论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一)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体育学是为了让体育的初学者认识和了解体育的本质、功 能、目的、过程、手段、制度,并说明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学 科。因此,本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②
③
④
⑤
体
体
体
体
体
育
育
育
育
育
概
功
目
过
手
念
能
的
程
段
⑥
⑦
体
体
育
育
科
文
学
化
⑧
⑨
体 育 体 制
引论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
在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理 论体系。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教材《体育理论》出版。这 一阶段主要研究的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的问题, 没有涉及人和社会的研究领域,内容比较贫乏、肤浅。同年, 第一个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颁布, 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体育理论体 系,为中国体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体育概念体育:体育是伴随着人类起源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有关人类身体实践的文化活动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形态: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中人们最常见到的体育外部表现形式。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健身休闲: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体育功能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作为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体育功能的变化性:虽然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但是人类对这一事物的需求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体育的功能也随者改变。
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是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第三章体育目的体育目的:我国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加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方法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竞赛和游戏,观赏各种表演或竞赛等。
体育途径:体育途径是从区域和时空的角度概括体育的路径。
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求与爱好,利用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活动。
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

下定义,最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概念是从属加种差定义中派生出来的。属 加种差定义的形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上述公式中,种差加上邻近属概念等于定 义项。
定义项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共有本质属性和特有本质属性 的统一,邻近属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共有本质属性, 种差反映了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 邻近属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并不一定是最近的属概 念少选择种差应考虑两个要求:①运用种差把被定义 概念与邻近属概念中的其他种概念区别开来;②运用 种差增加邻近属概念的内涵以缩小邻近属概念的外 延,使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之间具有全同关系。
有些运动被认为是具有观赏性的技艺。 运动是人类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与体育 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 段,这些属于体育活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 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 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 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
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 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 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 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 而不是体育。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 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 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动事业的 发展。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 需要 (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 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 践问题的能力
二、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 脉络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着《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着《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运动被认为是具有观赏性的技艺。 运动是人类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与体育
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 段,这些属于体育活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 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 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 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
精品课件
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 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 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 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 而不是体育。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 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 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世界上几 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体育概念作个比较, 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观点,进而深化体育 研究,促进体育观的更新。
(一)中国 (二)日本 (三)美国 (四)结论
精品课件
(一)中国 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理解多年来存在分歧,
几乎没有权威的解释。在众多对体育概 念的表述中,苏竞存先生对体育及其有 关概念的见解具有典型意义。
精品课件
三、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 概念的比较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这一点 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前川峰雄所著的《体育 原理》中反映出来。在这本书中,前川峰 雄列举了欧美学者的观点。欧美学者多理 解体育是一种 “活动”且不将体育与 “ sport”严格区分开来。
在日本,关于体育有多种解释:①身体教育 论;②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③增强体力论。
第一章 体育概念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体育的本质
精品课件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体育”是体育工作者最常用但又最不容
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大家对“体育”的理 解可谓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国际上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 的统一的“体育”概念。但是,作为一名体 育专业的大学生和一名未来的体育工作者, 都应该对 “体育”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精品课件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
需要 (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
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
践问题的能力
精品课件
二、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 脉络
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 国内:古代中国的强身健体活动,如导引、养生、五
60年代后,国际体育界开始高度关注体育概念的 研究,正式成立了“统一体育术语国际研究会”, 第一次举行了以讨论体育基本概念为主题的国际 学术会议。
精品课件
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体 育和竞技运动 (sports)的观点,但至今仍没 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1980年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把体育概念列 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可见,对体 育概念问题的研究,是国际体育界共同关 注的一个学术问题。
精品课件
(二)日本
日本在1868年 (明治初年)使用 “体操”一词,它 来自欧洲的“gymnastic”,译成 “体术”、 “体学”、 “锻炼法”,1873年统一命名为“体 操”。学校中的课程命名为 “体操科“后来传入 中国。1876年,日本学者近藤镇三在 《独逸教育 论抄》中将 “身体教育”译成 “体育”,从此正 式使用 “体育”这一词。
直到1923年,北洋政府 “新学制课程标准 起草委员会”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 (草案),才正式将 “体操科”改称为”体育 科”, “体育”与“体操”自此代表不同 的含义。之后, “体育”这个概念的使用 范围越来越广泛。
精品课件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并逐 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影 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原来作为学校的身体教育的 范畴。
精品课件
德国顾兹姆茨于1793年出版的《青年的体操》 一书,使用了“身体的教育”和“属于教育 的身体运动”这样一个概念。
在日本,将 “体育”作为新词由近藤镇三首 创。
在中国, “体育”这个词是19世纪末从日本 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是 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精品课件
中国在洋务运动 (1860一1890)中曾从外国引 进来 “体操”一词 (在军事学堂中先后开设 体操课)。 “体操”传人我国后,一度同 “体育”并用,两者概念几乎相等。
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实际上类似于今天 的体育活动。 国外:古希腊、古罗马也盛行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实践 活动,其内涵与体育相同,但那时还没有“体育” 一词及概念。 直到18世纪60年代, “体育”一词才在法国出现。 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 (1712一1778)的名著 《爱弥尔》(Emile),其中用“体育”(education physique) 这个词论述了对爱弥尔的身体教育过程。 随后德国、英国等国纷纷启用卢梭的“体育”一词。
教育”; 二是偏大,认为竞技运动、娱乐休闲都是体育,好像
体育无所不包。 事实上,对体育过窄或过宽的理解都是不妥的。在特
定条件下,竞技运动是体育、休闲是体育、学校体育 是体育,这是可以的。但是,从物质的规定性来看, 不能把体育、运动、竞技运动、娱乐、休闲混淆起 来,体育与竞技运动、娱乐休闲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精品课件
苏竞存先生用了两个概念: 一是体育 (PE),二是运动 (sport)。 他认为,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
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 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 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运动 (sports)是指 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技 性的和非竞技性的运动。
精品课件
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时断时续,体育界 曾有过几次大的讨论,例如体育与运动的 区分与统一性、体育属性问题、体育科学 体系问题等。
体育概念一直是探讨的焦点,但直至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布,我们仍 然未能明确体育的几个概念。
精品课件
就体育的概念来看,理解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偏窄,认为体育就是 “学校体育”、“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