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年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解析数量关系与常识判断

年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解析数量关系与常识判断

年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解析数量关系与常识判断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公务员招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的数量关系与常识判断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本文将提供一些年公务员行测真题以及对应的解析,重点关注数量关系与常识判断。

一、数量关系题1. 根据下列数据,判断哪个为假?已知:A与B比较,A的数量是B的2倍;C与D比较,C的数量是D的3倍;D与E比较,D的数量是E的4倍;E与F比较,E的数量是F的5倍。

A) A比D多B) B比F少C) E比D少D) C比B多解析:根据题干所给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个选项的数量关系。

A选项表示A比D多,假设D为1,则A为2,但实际题干中A与B的数量关系是2:1,所以A选项为假。

B选项表示B比F少,假设F为1,则B为5,但实际题干中B与F的数量关系是1:5,所以B选项为假。

C选项表示E比D少,假设D为1,则E为4,但实际题干中D与E的数量关系是4:1,所以C选项为假。

D选项表示C比B多,假设B为1,则C为3,实际题干中C与B 的数量关系是3:1,所以D选项为真。

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为真,故选D。

二、常识判断题2.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哪个为假?已知:工厂A的生产效率比工厂B高;工厂B的生产效率比工厂C高;工厂C的生产效率比工厂D高;工厂D的生产效率比工厂E高;工厂E的生产效率比工厂F高。

A) 工厂A的生产效率最高B) 工厂F的生产效率最低C) 工厂D的生产效率最高D) 工厂B的生产效率最高解析: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个选项的常识判断。

A选项表示工厂A的生产效率最高,根据题干中的信息,A的生产效率比B高,B的生产效率比C高...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的生产效率不是最高,所以A选项为假。

B选项表示工厂F的生产效率最低,根据题干中的信息,E的生产效率比F高,所以F的生产效率最低,故B选项为真。

C选项表示工厂D的生产效率最高,根据题干中的信息,D的生产效率比E高,E的生产效率比F高,所以D的生产效率最高,故C选项为真。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汇编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汇编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是指行测科目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国考数量关系中常考的题型:
1. 计算问题: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等。

2. 排列组合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排列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工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工时计算、成本分析等。

4. 利润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商业利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行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容斥问题:考察考生对于集合交、并、补的计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几何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8. 概率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概率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函数图像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 极值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最值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最大值、最小值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初等数学明题型,研计算一、约数,倍数问题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二、余数问题余同取余、和同取和、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余同:X除以4余1、X除以5余1、X除以6余1,则X可表示为60n+1和同:X除以4余3、X除以5余2、X除以6余1,则X可表示为60n+7差同,X除以4余1、X除以5余2、X除以6余3,则X可表示为60n-3三、多位数问题两类(1)逐位选择型:ABC构成一个数,A不是5或9,B不是偶数,C不是奇数,有多少个数?需要考虑各位置,可以选择的范围,注意首位不为0.(2)先表示出多位数,然后再根据提议求解。

100a+10b+c四、平均数问题核心公式:a=(a1+a2)/2;各项和=平均数*个数等差数列中,算数平均数等于中位数。

五、周期问题A/T=N......a 第A项等同于第a项。

六、星期日期问题。

(1)平年闰年平年:不能被4整除,365天,2月28天闰年;世纪年被400整除;非世纪年被4整除,366天,2月29天(2)隔N天,指每隔N+1天星期日期判定:不隔年,先计算有多少天,除以7,把余数相加隔年,过一年+1,闰年再+1连续多个日期之和,一般是等差数列,通过计算平均数来定位中位数答题。

工程问题核心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题型分类:只给时间/效率制约型(比例关系)/条件综合型常用方法;赋值法:只给时间型,赋总值,求效率效率制约型,赋效率,求总量(时间)方程法:只给时间型一、赋值工作总量二、求效率三、找等量关系效率制约型:一、赋值效率二、求出总量或时间三、找数量关系综合条件型:直接列式或者使用方程解答。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基本量问题: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需要求的量,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差为2,求这两个数。

2. 增长率问题:已知某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求在另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

3. 平均数问题: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这组数据的总数。

4. 比例问题:已知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其中一个数。

5. 排队问题:已知一组人的顺序关系,求其中某个人的位置。

6. 时间问题:已知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一个事件的时间,求另一个事件的时间。

7. 工程问题:已知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求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

8. 利润问题:已知一笔投资的利润和成本,求投资的回报率。

9. 概率问题: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求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上仅是数量关系题型的一部分,实际上数量关系题型
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与解析汇报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与解析汇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涉及范围较广,也是很多考生学习的难点。

臻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行程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辅以真题示例,以助各位考生梳理行程问题解题思路。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甲,乙在AB途中相遇。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1、同时出发例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D。

A、B两地的距离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

2、不同时出发例2:每天早上李刚定时离家上班,张大爷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

有一天李刚因有事提早离家出门,所以他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

已知李刚每分钟行70米,张大爷每分钟行40米,那么这一天李刚比平时早出门( )分钟A.7B.9C.10D.11解析:D。

设每天李刚走X分钟,张大爷走Y分钟相遇,李刚今天提前Z分钟离家出门,可列方程为70X+40Y=70×(X+Z-7)+40×(Y-7),解得Z=11,故应选择D。

3、二次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路程的两倍。

例3: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两城市相距( )千米A.200B.150C.120 D100解析:D。

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 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例题一:【例1】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A.16B.17C.18D.19常规解法:第一种:特值法。

设每人每天工作量是1,则总工作量是20×15×1=300,先完成的量=20×3×1=60,剩余300-60=240,还需要240÷15=16天,共计16+3=19天。

第二种:比例法。

3天前后的效率之比=20:15=4:3,则时间之比=3:4,则后面的工作量按原先效率是12天,即3份对应12天,所以4份对应16天,共计16+3=19天。

“中公快解法”: A+3=D。

A选项是正常计算结果,但不是所求结果,而考生朋友们在考场上极易错选A(A其实是出题人设置的一个陷阱),D才是真正所求的“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例2】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盒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盒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

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B.4C.7D.13常规解法:方程法。

设有大包装盒x个,小包装盒y个,根据题意可知,12x+5y=99。

由奇偶性可知,5y必为奇数,即y为奇数,则5y的尾数只能是5,此时12x的尾数是4,x=2或7。

当x=2时,y=15,符合题意,故两种包装盒相差15-2=13个。

(当x=7时,y=3,此时x+y=10,不符合“共用了十多个盒子”的要求。

)“中公快解法”:A+C=10,C-A=B。

但是题干中是“共用了十多个盒子”,所以,A、B、C都不是正确答案,答案直接选D。

【例3】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

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A.329B.350C.371D.504“中公快解法”:A+D=833。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整理全集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整理全集

第1讲计算问题主要题型:①尾数法、估算法、公式法、②乘方尾数问题、裂项相消、重复项计算、③新定义符号运算、符号运算、数学概念例1:破:①底数留个位;②指数除以4,恰好整除取4。

例2:破:用(最小数的分之一减最大数的分之一)乘以原来的分子/两数之差例3:破:把目标算式转化成已经给定的算式、特殊值带入第2讲多位数问题主要方法:带入排除,多步推理题型:①多位数求值、②多位数构造、③多位数个数统计、④多位数判定位置、⑤多位数乘法拆分、⑥多位数加法拆分、⑦复杂多位数问题例1:破:按给定条件一步步推理例2:破:多位数个数统计--位数固定:按数位来考虑,此时第一位可以是0。

破:多位数个数统计—位数不固定:按位数划分,如果是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

首位不能是0。

例3:破:多位数加法拆分问题,分5步,①求总和;②确定问题对其他影响;③写下确定的情况;④剩下的总和求平均,对应中位数,写下这种情况;⑤对此情况调整修正。

第3讲平均数问题题型:①总和与平均数、②轮换平均数、③混合平均数、④不规则平均数、⑤分析性平均数、⑥调和平均数:三个数,它们的倒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三个数构成调和平均数。

例1:破:轮换平均数,写出各自表达式最后求和例2:破:混合平均数:已知各自平均数,又知混合后平均数,用十字交叉法求人数比例,再带入。

例3:破:不规则平均数:混合的不均匀,有两两求平均,有三三求平均。

设未知数带入求解。

例4:破:调和平均数题型的突破口是每次的增量成等差(最常见是相等),知道是调和平均数,直接带入求解。

第4讲工程问题总量不变,效率和时间成反比。

可赋值总量为一常数。

题型:①基本工程问题(等式列方程);②分阶段工程问题(按阶段解题);③两项工程型问题;④合作问题;⑤时效转化问题。

例1:破:典型的分阶段工程问题,赋值总量,然后按步骤写出。

效率与时间成反比。

第5讲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破题之道就是要在变化的过程中抓住不变量。

题型:①重复稀释:多次加溶剂稀释,加的过程有变化,有时是不等量、有时先倒出再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

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2016国考行测备考:由“鸡兔同笼”问题学母题思想【母题】有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数数头一共有10个,数数脚一共有26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中公解析:假设10个头全部为鸡的头,每只鸡有两只脚,所以一共应有20只脚,事实上一共有26只脚,故少算了6只脚。

之所以少算是因为把一部分的兔子假设成鸡了,而一只兔子假设成一只鸡就少算2只脚,故少算的6只脚是3只兔子给少的,因此兔子有3只,鸡有7只。

【变式一】小明去参加数学竞赛考试,一共回答了20道题。

已知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扣1分。

考试结束,小明一共得了40分,问小明答对了几道题?中公解析:题目很容易判断为鸡兔同笼问题,答对的题目是“鸡”,答错的题目是“兔子”。

假设20道题均答对,每道题得3分,则小明应该得60分,事实上小明只得了40分,所以多算了20分,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答错的题目当成了答对的题目,而一道题目答对与答错里外里差4分,故20分是5道题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明答错了5道题,答对了15道题【变式二】小王培育1000亩树苗,培育成功一亩可以赚2元,培育失败一亩不仅不赚还要倒赔2元,所有树苗培育完成后,小王一共得到1600元。

问小王培育成功多少亩树苗?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培育成功的树苗为“鸡”,培育失败的树苗为“兔子”。

假设1000亩树苗均培育成功,每亩赚2元,则小王可以赚2000元,事实上小王只得到了1600元,所以多算了400元。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培育失败的树苗当成了培育成功的树苗,而树苗培育成功与失败里外里差4元,故400元是100亩树苗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王培育失败了100亩树苗,成功了900亩树苗。

【变式三】有甲乙两个教室,每个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以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以坐9人。

已知当月在两个教室一共举办讲座27场,场场座无虚席,共培训1290人,请问在甲教室举办了几场讲座? 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甲教室为“鸡”,乙教室为“兔子”。

假设27场讲座均在甲教室举办的,甲教室每排坐10人,有5排,故每场讲座可以容纳50人,则27场讲座一共可以培训1350人,事实上只培训了1290人,所以多算了60人。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在乙教室培训的当成了在甲教室培训,一场在乙办的讲座与在甲办的,里外里差5人,故60人是12场讲座差出来的,所以在乙教室培训了12场,甲教室培训了15场。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提分技能之合作交替问题例如:一个人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4,从乙返回甲的平均速度为6,请问从甲到乙然后从乙返回甲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中公解析:想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但是总路程和总时间题目没有说明,而且题干对于路程是多少没有任何的限制,所以可以认为路程是具有任意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从甲到乙的路程设为12,这样就可以求出从甲到乙所需要的时间为12÷4=3,从乙返回甲所需要的时间为12÷6=2,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4÷(3+2)=4.8。

例题1. 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个小时,乙需要12个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A.l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C.l3小时50分钟D.14小时中公解析:答案选B。

首先要想到用特值思想,设总工程量为48,则甲的效率是3,乙的效率是4,把甲乙各工作一小时看成一个周期,则每个周期2小时可完成工作量7,则工作12小时后,完成了42。

第13小时甲做了3,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5,剩余的3由乙在第14小时完成。

在第14小时里,乙所用的时间是3/4小时,所以总时间是13.75小时。

例题2. 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14B.16C.15D.13中公解析:答案选A。

设隧道工作量为20,则甲、乙的效率(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2,两人各干1天完成1+2=3。

20=3×6+1+1,即甲、乙先各干6天,然后甲干1天,剩下的工程量为1,由乙半天完成,因此总的工作时间为6×2+1+1=14天,选A。

2016国考行测备考:分分钟搞定抽屉原理问题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这就是一道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

典型的问法:“至少……,才能保证……”,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此时考虑最差的情况,一副扑克牌共有4种花色,考虑最差情况,每一种花色抽出来一张,即4张,那此时思考,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抽一张就能满足2张牌花色相同吗?显然不能,因为实际中,扑克牌中还有2张大小王,所以此题最差的情况应该是每一种花色只摸一张,接着大小王被抽出,那么最后再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摸一张,即可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即结果为4×1+2+1=7张。

例1:有白色手套20只,黑色手套16只,灰色手套14只,大小相同,在黑暗中至少摸出几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两只同色手套为一双)。

A.11B.12C.13D.14答案:B中公解析:最差原则。

4×2+3+1=12只。

(要想保证摸出5双手套,考虑最差的情况,只摸出4双手套,偏偏不摸第5双手套,此时恰好摸出4双手套,然后每个颜色再摸出一只,最后再任意摸一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

)例2:在一只暗箱里有黑色的小球30只,白色的小球22只,蓝色的小球18只,大小都一样,每摸出2个同色小球奖励1分,从暗箱中至少摸出( )只小球才能保证至少得10分。

A.30B.18C.20D.22答案:D中公解析:9×2+3+1=22只。

(至少得10分,即至少需要摸出10对同色小球,考虑最差情况,先摸出9对同色球,偏偏不摸第10对同色小球,接着每个颜色各摸出一只,最后任意摸一只即可。

)例1.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A.3%B.2.5%C.2%D.1.8%答案:A。

中公解析:此题在加水的过程中溶液中的盐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把盐的质量设为特值,设任意特值均可,为了方便计算设为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

当盐的质量为12,第一次加入水的时候溶液的浓度为6%,可以得出溶液的质量为200;第二次加入水后浓度为4%,可以得出溶液质量为300,溶液前后增加了100,增加的量为每次加入的水量。

第三次再加入质量为100的水,溶液质量变为400,溶质盐的质量为12,则浓度为12÷400=3%。

例3.今年苹果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导致每斤苹果的利润下降了10%,但是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了50%,问:今年销售苹果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多少?A.35%B.25%C.20%D.15%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中出现单个利润的前后变化,则设原来每斤苹果的利润为10,销量为10,则现在每斤苹果的利润为9,销量为15,可得原来总利润=10×10=100,现在总例4.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掉70%的商品,为尽早销售掉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问打了多少折扣?A.4折B.6折C.7折D.8折答案:D。

中公解析:设这批商品单个成本为100,销量100,折扣为X,实际利润=50×70+30× (150X-100),期望利润=50×100,50×70+30× (150X-100)=82%×50×100,解得X=80%,选D.公务员考试行测速解技巧之最不利原则例2、有一排长椅总共有65个座位,其中已经有些座位上有人就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