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调频发射机参数调整对发射信号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频发射机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并解决调频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的传输,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电子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频发射机原理:包括调频调制技术、发射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指数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 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了解国家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相关规定。
2. 实践操作:- 调频发射机的组装:学生根据原理图,自行组装调频发射机。
- 调频发射机调试:学生调整发射机参数,优化发射效果。
- 信号传输实验: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传输,测试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调频发射机原理学习,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 第二周: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学习,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 第三周: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学习,了解行业规范。
高频课程设计说明书----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安装调试

高频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项目: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安装调试项目完成人:指导教师:学院:专业:2011年 12 月 30 日高频课程设计设计内容利用所提供的元器件制作一个超外差中波段调幅广播收音机。
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接收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学会调幅接收机系统的安装,增强动手能力。
掌握调幅接收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技术参数:1.接收频率范围:535~1605KHz 2.中频:465 KHz3.灵敏度: 50uV4.输出功率:mW1005.电源:3V6.调谐方式:手动电调谐设计所用仪器设备1.数字示波器(TDS1012);2.高频信号发生器(QF1055A);3.扫频仪(BT-3GⅡ);4.高频毫伏表(QF2270);5.频率计(NFC-1000);6.高频Q表(AS2851);7.调制度测量仪(QF4131);8.LCR测试仪(MIC-4070D);9.万用表(MY-65)。
工作计划1.2011年12月19日: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调幅广播收音机电路原理和调试技术讲座;2.2011年12月19日:发放收音机套件,安装;3.2011年12月20日:发放收音机套件,安装;4.2011年12月23日:安装收音机;5.2011年12月24日:安装收音机;6. 2011年12月25日~28日:调整与测试;7.2011年12月30日:提交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验收。
参考资料1.高频电子线路方面书籍;2.无线电类方面书籍。
指导教师签子系主任签字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安装调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调频收音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消费类占有相当的市场。
从分离元件组成的收音机到由集成电路组成的收音机,调频收音机技术已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
在众多种收音机中,调频收音机以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音质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调频发射机也以其良好的发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收音机,首先把接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我国规定中频信号是465kHZ),由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检波,这样就克服了直放式收音机在接收不同频率的时候灵敏度不均匀的缺点。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超外差调频接收机一、引言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型化、省电化、轻巧化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发射机还是接收机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尤其以接收机的发展更为明显,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其间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性能好以及易于使系统整机实现少调整和不调整等优点,通信电路正迅速向这方向发展。
二、概述2.1超外差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
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
和直接放大式相比较,超外差式接收机具能有灵敏度高而工作稳定,选择性好而失真度小等优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灵敏度是指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选择性是指接收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的力,也就是分隔邻近电台的能力;失真度是指收音机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失真的程度。
灵敏度、选择性、失真度都是收音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2接收机一种将载波频率和本振频率相结合,产生较低频率信号(IF)的无线接收机,与载波信号相比,中频(IF)信号容易进行解调。
三、正文3.1系统设计3.1.1设计目标和要求了解在高频(也包括低频)电子线路中所学过的单元电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掌握此接收机的组成,可实现的电路等。
3.1.2计的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频率范围 =88,108MHz2(灵敏度:5,30uV。
3(选择性:中频干扰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通频带2?f=200KHz。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输出功率,输入波形失真等问题。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报告

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1.2设计任务描述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1设计目的: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建立无线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2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2)设计指标1、接收频率范围 85~108MHz2、灵敏度≤1mV3、选择性≥50dB4、频率特性通频带为200KHz5、输出功率≥100mW1.3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我设计的是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整个电路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鉴频、低频放大。
(1)高频放大: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2)混频:混频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混合,输出一个中频信号,在调频电路中,本振信号必须是独立的,这是与调幅电路最大的一个区别。
混频电路是一种典型的频谱搬移电路,可以用相乘器和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这种搬移。
(3)本振:本振电路用LC谐振回路来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频率,将这个稳定的谐振频率与高频放大输出信号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哈工大高频课程设计讲解

课程设计报告(结题) 题目:中波电台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XXX学号11305201XX授课教师赵雅琴日期2015-05-24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一、仿真软件介绍 (1)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 (1)2.2 系统框图 (1)2.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2)2.3.1 主振荡器设计与仿真 (2)2.3.2 缓冲级的设计与仿真 (3)2.3.3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5)2.3.4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6)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仿真 (8)2.3.6 联合仿真 (9)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3.1 设计要求 (10)3.2 系统框图 (11)3.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11)3.3.1 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 (11)3.3.2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13)3.3.3 二极管包络检波的设计与仿真 (14)3.3.4 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 (16)四、总结与心得体会 (17)五、参考资料 (17)一、仿真软件介绍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元器件来替代),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课设总结报告——发射机和接收机

FM发射机与接收机设计2014 年 5 月题目一、单管FM发射机一.设计内容:采用三极管S9018设计单管FM发射机,发射频率为88MHz—108MHz范围内任意频率。
二.设计原理与分析:(分析下图原理,指出各个器件功能。
给出电感L的绕制方法)如图一:(见附录)1.原理简述上原理图采用三极管直接调频的方法。
通过驻极体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送入由三极管S9018 、C3和'b e C 、C6、C8和L 组成的共基极振荡器,由于三极管的结电容'b e C 会随着be U 变化,从而引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随之变化,达到直接调频的目的。
2.原理及器件详述(1)麦克风简介: FM 频段的无线麦克风频率都高过108MHz 。
一般要110-120MHz 之间,所以FM 电台的信号不会对FM 段的无线麦克风造成干扰,不过会受到其它杂波的干扰[1] 。
FM 无线麦克风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厂家生产,缺点是:音质差,频率会随时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经常会出现接收不良,断讯的情况,受到的干扰大。
对着话筒大声叫会出现断音,使用场合:对使用要求很低,对音质没有多大要求。
只要求有声音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用FM 无线麦克风了[1] 。
(2)电源电路:此部分包括3V 的直流电源、C1(104)、C4(104)。
3V 的直流电源为整个电路提供工作电压;C1和C4为电源滤波电容,滤除电源中的高频杂波分量。
(3)声信号采集电路(输入电路):此部分包括MIC 、C5(104)、R1(2K2)。
MIC 是驻极体话筒,其功能为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它的作用就是当驻极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
R1是MIC驻极话筒的偏置电阻,为MIC提供一定的直流偏压。
驻极话筒的输出阻抗值很高,约几十兆欧以上,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后级电路相匹配的,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之超外差调幅收音机[1]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之超外差调幅收音机[1]](https://img.taocdn.com/s3/m/fe8a34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8.png)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学号:姓名:专业班级:07电信指导老师:目录1选题意义 (3)2总体方案 (3)3调幅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5)3.1调幅的过程 (5)3.2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6)4各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分析 (7)4.1输入回路 (7)4.2变频级回路 (7)4.3中频放大及检波回路 (10)4.4低放级回路 (11)4.5功率放大回路 (11)5 收音机的调试 (12)5.1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12)5.1.1.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选取 (12)5.1.2.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 (13)5.1.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13)5.2中频频率调整 (15)5.3接收频率范围的调整 (15)6 课程设计体会 (16)7参考文献 (17)1选题意义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能力。
此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个中软件应用到电子设计,使电路的设计,调整和改进更加高效便捷。
低频信号有效的发射出去需要经过高频信号调制,利用高频信号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这次课程设计我选用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2总体方案图1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空间有许许多多电台发送的电磁波,它们都有自己的固定频率,收音机通过天线和由电感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的谐振电路(称调谐电路)来选择性的接收所需高频信号。
由调谐电路选择出的所需要的电台信号是已调幅的高频信号,并且十分微弱,需要先经过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再经过变频器(混频器和本振)将高频信号变为频率为465KHz的中频信号,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核心部分,由于它是调制信号,喇叭无法将这种信号直接还原成声音,因此,必须从高频信号中把音频信号分离出来,这个分离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
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目录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1)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3)1.1 调幅发射机分析 (3)1.2 超外差接收机分析 (3)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的设计 (4)2.1 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4)2.1.1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及仿真 (4)2.1.2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及仿真 (8)2.1.3.振幅调制电路及仿真 (9)2.1.4功率放大电路及仿真 (11)2.2整体电路设计及仿真 (11)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12)3.1混频器电路及仿真 (12)3.2 检波电路及仿真 (14)3.3 低频功率放大器及仿真 (15)四 心得与体会 (17)五 参考文献 (18)一:问题重述与分析本次设计中的两个系统,第一个是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本设计中试用是基本调幅发射机。
第二个是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1.1调幅发射机系统系统框图如下图图一:调幅发射机系统框图本设计将声电变换部分,及其之后的前置放大器,低频放大器都省略,用一个低频的正弦波交流电源表示,输出部分的天线模块也用规定的输出负载代替。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为535 KHz 到1605KHz ,当震荡波形不稳定时,最大波动频率范围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应该小于10-3 。
输出负载51Ω :输出部分,即电路最终端的输出负载为51Ω。
总的输出功率50mW :即输出负载上的交流功率,调幅指数30%~80% :设A 为调幅波形的峰峰值,B 为谷谷值,则由调幅指数计算公式有100%a A B m A B-=⨯+。
在振幅调制电路中可通过更改调制信号振幅和外加直流电源实现此指标。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调制信号频率,由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目录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1)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3)1.1 调幅发射机分析 (3)1.2 超外差接收机分析 (3)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的设计 (4)2.1 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4)2.1.1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及仿真 (4)2.1.2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及仿真 (8)2.1.3.振幅调制电路及仿真 (9)2.1.4功率放大电路及仿真 (11)2.2整体电路设计及仿真 (11)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12)3.1混频器电路及仿真 (12)3.2 检波电路及仿真 (14)3.3 低频功率放大器及仿真 (15)四心得与体会 (17)五参考文献 (18)一:问题重述与分析本次设计中的两个系统,第一个是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本设计中试用是基本调幅发射机。
第二个是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1.1调幅发射机系统系统框图如下图图一:调幅发射机系统框图本设计将声电变换部分,及其之后的前置放大器,低频放大器都省略,用一个低频的正弦波交流电源表示,输出部分的天线模块也用规定的输出负载代替。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为535 KHz 到1605KHz ,当震荡波形不稳定时,最大波动频率范围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应该小于10-3 。
输出负载51Ω :输出部分,即电路最终端的输出负载为51Ω。
总的输出功率50mW :即输出负载上的交流功率,调幅指数30%~80% :设A 为调幅波形的峰峰值,B 为谷谷值,则由调幅指数计算公式有100%a A B m A B-=⨯+。
在振幅调制电路中可通过更改调制信号振幅和外加直流电源实现此指标。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调制信号频率,由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1.2 超外差调幅接收系统系统框图如下图二天线接收到信号后输入到输入回路进行初步处理,此为输入部分。
输入信号与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等幅振荡信号经过混频器产生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由扬声器输出声音。
实际计算中为方便将输出部分视为功率放大电路。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载波频率535-1605KHz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波形的频率f 为535-1605KHz ,通过有关知识设计电路即可。
中频频率465KHz :混频器输出信号频率为465KHz ,混频器实际上是将两个输入信号频率进行相减,所以本性能指标说明良品率相减后得到频率为465KHz 的信号。
输出功率0.25W :输出模块,即低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0.25W 。
负载电阻8Ω:输入模块的输出电阻,由电路相关知识进行计算可匹配该指标灵敏度1mV :灵敏度用来表征网络特性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网络函数H 或网络响应R(统一用T 来表示) 对某元件相关参数p (p 可以是元件参数或影响元件参数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变化率称为网络函数对该参数的绝对灵敏度,记作:T H p∂=∂。
在仿真软件中有灵敏度测试,可以直接使用对电路进行分析。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模块电路设计2.1.1可调式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设计与仿真已知条件:cc V 取+12V ,晶体管2N2222,150β=,导通电压0.6BZ U V =。
主要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
(1)LC 振荡器的设计1.确定电路形式,设置静态工作点在本设计中,由于中心频率0f 不高,而对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
在我们所学的多种振荡器中,在不要求使用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唯有高精度的西勒振荡器满足要求。
所以所需的LC 振荡器按照西勒振荡器设计。
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取1CQ I mA =。
电路图如下:图三:西勒振荡器①估算c R :c R 的取值对于振荡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的工作状态都有很大影响,根据经验可得,通常c V 值为(0.6~1)cc V ,所以这里取9c V V =,由此:(129)31cc c c cQ V V V R k I mA--===Ω ②估算e R :e R 与c R ,还有二极管D 对cc V 分压,其中假设7.5ceQ V U =,可得:(127.5) 4.51cc ceQe c cQ V U V R R k I mA--+===Ω 1.5e R k =Ω③估算1b R ,2b R :为了保证在确定静态工作点的时候能实现直流偏置,可以取120b bQ I I =, 因此: 0.6 2.1b eQ V V V V =+=,/bQ cQ I I =β=6.67μA所以: 12()*b bQ b b I I R V -=,216.5b R k =Ω取标称值216b R k =Ω。
而 212*b b cc b b R V V R R =+,275b R k =Ω 虽然数据都很明确,但在电路仿真时为了防止由元件误差引起的失真,这里使用40k Ω和70k Ω变阻器代替1b R ,变阻器一般接在50%处。
④旁路电容b C 的估算:b C 一般对电路起旁路交流的作用,所以要求在一定频率下电容的阻抗要远小于2b R 。
本设计的工作频率假定为1.6MHz ,此时应该使电容阻抗为几十欧姆一下。
选取标称值0.01b C F =μ,对应容抗满足要求。
2.估计振荡回路元件值假定所需要的频率确定值为1.6MHz,频率计算公式为:0f =;对于西勒振荡器而言,当满足13C C >>,23C C >>时,可以认为34C C C ∑=+。
在实验尝试中发现,当C ∑较大时,由电容不稳定引起的频率失真较小,为了得到较好的频率稳定度,假设20L H =μ,则: 2626011495(2)*(2*1.6*10)*20*10C pF f L ππ∑-=== 选取标称值500C pF ∑=。
但在实验尝试中发现,由于电路中其他电阻、电容干扰或是设计时粗略等效的原因,使得当470C pF ∑=时,才能实现中心频率为1.6MHz 的要求。
所以3450C pF =,可变电容420C pF =。
为实现载波频率535-1605KHz 的要求,可变电容可调范围设置为0~400pF 。
电容1C ,2C 由反馈系数及电路条件13C C >>,23C C >>决定。
若取11C nF =,F 取18到12,则23C nF =。
(2)射极跟随器的设计为了减弱外加负载对振荡器振荡波形、幅度以及频率的影响,本设计在振荡器后加上射极跟随器作为缓冲器。
射极跟随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放大倍数为1。
1.确定电路形式由于传输信号是高频正弦波,射极跟随器的主要作用在于使自身输入阻抗高,且工作稳定,以增大频率稳定度。
本设计选择固定分压偏置,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
如下图所示:图四:射极跟随器2.估算元件参数假定2eQ I mA =, 2.4e R k =Ω则: *2*2.4 4.8eQ eQ e V I R V ===4.80.65.4b eQ BZ V V U V =+=+=由150β=,可知/(1)13.3bQ eQ I I A =β+=μ,1*20266b bQ I I A ==μ1124.75cc bb b VV R k I -==Ω2121.3cc bb b bQV V R k I I -==Ω-选取125b R k =Ω,222b R k =Ω,取隔直电容0.01c C F =μ,0.01b C F =μ。
所以,总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图五:振荡器和射极跟随器仿真电路图运用multisim 软件仿真,得到的波形如下:图六 震荡波形图输出电压为220mv ,频率为1.603MHz 。
经过20组数据的对比,得到频率稳定度低于310-,该仿真电路可行。
2.1.2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及仿真在振荡器及射极跟随器之后,应当接一个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将所获得的的正弦波放大。
本实验假定电感,电容,三极管都为理想的元器件,共发射极输入电容ie C =0 ,共发射极输出电容oe C =0。
(1)直流偏置电路的计算:假设1eQ I mA =,2e R k =Ω,则*2eQ e eQ U R I V ==,/(1)1/150 6.67bQ eQ I I mA A =β+==μ170.520*cc BZ eQb bQV U U R k I --==Ω 220.519*BZ eQb bQ U U R k I +==Ω所以,120b R k =Ω,170b R k =Ω。
隔直电容0.01c C F =μ,0.01b C F =μ。
(2)谐振电路的确定因为放大电路的谐振电路的中心频率与振荡器的中心频率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直接采用振荡器的谐振网络,数据如下:20L H =μ,3450C pF =,可变电容420C pF =,调节范围:0~200pF(3)放大倍数的确定先确定正向电压传导系数fe y :10.0382626EQfe m I mA y g S mV mV==== 总电导为0oe L g g g g ∑=++。
其中,理想三极管输出电导oe g =0,理想电感的电导值o g =0,谐振电导假设为 1/4k mS Ω=0.25则 00.25oe L g g g g mS ∑=++=电压放大增益:030.0381520.25*10feu y A g -∑====21.8dB 输出端的隔直电容0.01o C F =μ。
整体电路图如下所示:图七: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在加上一个有效值为280mV ,频率为1.6MHz 的正弦波之后,可以发现此时电路的电压增益只有20,与理论值相差很多;当换上一有效值只有28mV 的正弦波后,电压增益变大,变为100左右;电压有效值越小,电压增益越接近理论值。
可以得到结论,此电路可用,理论上的电压增益是一个最大值,还要考虑到大信号时电路的失真状况,需要实际操作来获得想要的效果。
2.1.3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已知条件: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 ,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
常见振幅调制有集电极调制,基极调制,模拟乘法器等方式,本设计采用乘法器仿真。
提供的集成乘法器元件有XCC ,MC1496.但在multisim 软件仿真中没有所要求的型号,所以用软件中所提供的MULTIPLIER 元件代替,下面是乘法器的原理图:图八;乘法器内部结构原理图其中,x y V V 为输入,0V 为输出,上下接直流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