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企业案例分析作业

同行业发展战略的比较
京东商城
起家时,京东商场明确提出低价是招牌策略。 但非长远之计,低 价客户重视的只是价格,而 不是平台本身,客户容易流失。
当当网
从图书馆专项经营网站到综合性门户网站,当 当实现了新的跨越。它目前智力的就是改善服 务。
新蛋网
新蛋网不以低价为策略,而致力于售后服务的 完善,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售后服务体验的改 进。
3.线上线下的冲突:对线下实体店产生了强烈冲击;后来苏宁推出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对线下实体店的冲击弱化了一些,但促销频繁的苏宁易购,侵蚀了线下实体店的利润, 毕竟线下实体店的成本远高于线上
4.支付方式不够丰富:以京东为例,易购在支付方式的丰富度上有欠缺,这与线上运
营经验不足不可分割。当然,易购特有的门店支付对于习惯于线下支付的客户群体更有 吸引力。如果能丰富支付方式,将更便利与消费者。
• 市场潜力巨大
• 有实力网罗专 业的电商人才
SWTO分析--S
品牌效 应 苏宁电器的知名度高,苏宁对广大用户的品牌渗透力与影响力远 高于京东
完备的物流 体系
拥有了一套较完备的物流体系,现有1400多家店,94个配送中心, 4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传统优势配送非常明显
价格 优势
产品由厂家提供,因分析
孟建芳
为什么要转型??
苏宁转型之动因
传统零售模式=低进价+大营业面积
扩大店面成本提高,供应商要求利润
传统零售业模式无法继续增加利润 必须开发出“有价值”的新模式
为什么要转型??
不能有鸵鸟心态
-----“其实,没有人喜欢挑战,没有 人喜欢转型。但是,企业家作为商 人,不能与市场拗着来。”苏宁副 董事长孙为民说,面对互联网时代, 苏宁的高管团队年富力强,必须在 这个新的时代里“博一把”。“过 去二十年,我们有过两次大的成功 转型,我们还可以做一次。” ------ 对于“新时代”,张近东的回 答则是,不能有“鸵鸟心态”。 苏宁的转型,以及为此进行的谋 篇布局,是在主动迎接这个“新时 代”。
张近东:数据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水和电”

6月18日23:30,当比利时与巴拿马在世界杯中激战正酣时,另一场数字之战渐渐收官。这一刻,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苏宁易购总部沸腾了,刚刚经历618年中大促的苏宁员工们,用啤酒炸鸡小龙虾和水果蛋糕烤乳猪,庆祝他们刷新的最新战果:截至6月18日18点,苏宁618整体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21%,旗下苏宁超市涨幅最大,销售额增长698%,生鲜销售额同比增长1185%。此外,超市、母婴等迎来爆发,雀巢奶粉、泰国金枕头榴莲、雪花啤酒等闯入单品订单排行榜前十名……这一串串数字背后串联起的消费图谱,正在解构出苏宁6亿消费者的用户画像,也逐渐勾勒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地图。在飞升的数字背后,苏宁易购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在618期间的苏宁易购线上和线下门店正式全面启动,让用户精确地了解所购商品的“前
世今生”。这是张近东送给用户的品质消费的标配,也是张近东用数字赋能零售的生动注解。
一键查询商品的“前世今生”一头牛,来自哪里,生前吃了哪些饲料,在哪里结束了“一生”,又是如何被加工,怎样被运输到超市的……当你在苏鲜生南京淮海路店购买牛肉时,贴在包装上的溯源编码,会让你对这块牛肉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这便是苏宁易购在今年618期间上线的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它能对商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追踪记录。苏宁易购用户在购买商品后,只要扫描产品上的溯源码,就可以“一键”查询产品信息。自2017年苏宁成立区块链实验室以来,区块链正在引爆苏宁的技术革命。
2017年9月29日,苏宁成功上线了苏宁银行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是国内第三家开展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业务的银行;2018年2月28日成功上线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打造的黑名单共享平台,全面助力提高金融行业反欺诈和风控水平,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资金成本……自2009年向互联网转型以来,张近东一直将科技作为苏宁的发展引擎。如今已经完成从PC端、移动端到大数据后台技术迭代的苏宁,正享受着数字经济时代技术驱动带来的红利。在刚刚结束的618大促中,智能电视、苏宁小Biu智能音箱迎来销售新高点,小米盒子、智能门锁、数码单反等产品在618当天被消费者疯狂“拔草”。基于技术创新的支撑,今年一季度,苏宁全渠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6%,上半年增长预计在40%以上,远高于全国社零增幅,可以说,苏宁的智慧零售
张近东经典语录

7
如何成长为一家时代 的企业:一是要大胆的去
做逆周期布局;二是
创新就是剩者为王;三
是未来一定要做“大多 数”。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张近东经典语录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5
苏宁的转型不
是“Duang” 出来的,是任性出
来的。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张近东经典语录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张近东经典语录
8
做零售永远是跑马 拉松,要懂得什么时
候蓄力、什么时候领 跑、什么时候加速, 把握好节奏。
9
苏宁的转型之所以
能成功,主要是三方面
张近东在挑战中崛起

张近东在挑战中崛起张近东在挑战中崛起我曾经讲过一句话,苏宁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我今天再讲一句话,苏宁要超过沃尔玛!――温家宝总理寄语张近东苏宁三次华丽转身,从最初的一家不起眼的空调批发店到今天全国首屈一指的家电连锁“大鳄”,都显示出张近东极为杰出的商业智慧,以及他为完成一项事业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风格。
回溯中国企业史乃至世界企业史,我们会发现,现如今的许多“巨无霸”企业大都是从最开始名不见经传或者属于行业的末流慢慢发展起来的。
很难有那种通过资本的嫁接与整合,迅速地扩大企业规模,同时能够维持很长时间的发展势头的大企业。
那些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慢慢壮大的企业,因为凝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坚持于自己的价值创造,特别是它们几乎是本能地适应每一个商业时代的变迁,能够捕捉到行业里微妙的变化,并且作出良好的调整,得以在每一轮洗牌中都获得生存,在行业的每一次转型中获得发展。
他们的位置越来越靠前,最后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的代表,变成了一个行业的“巨无霸”。
现在的苏宁就属于这样的一种成长型“巨无霸”。
而苏宁的今天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张近东,在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
以一敌八一战成名1984年,21岁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张近东和当时大多数人并没有两样,他被分配到南京鼓楼区的区属国有企业豪威集团当了一名文员,每个月按时领着55.8元的固定工资,每天显得有点无所事事地生活着。
1987年,当第二波经商热潮来临时,张近东几乎是有点急不可耐地一头扎了进去。
他和兄长俩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空调服务公司,跟空调、家电的缘分就此结下。
而真正的商业契机发生在1989年,张近东开了间咖啡厅,因为需要空调,于是,张近东托熟人的关系找到了时任春兰空调公司南京办事处主任的卞国良。
与卞国良的结识,让张近东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重大的转变,开始走上自己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
因为卞国良的推荐和引导,张近东才真正入行,认识了空调的销售与市场。
当时,春兰空调的市场急剧增长,春兰急需发展各地的经销商。
马云:贬电商 张近东的苏宁自杀式革命

马云:贬电商张近东的苏宁自杀式革命张近东是个枭雄式的人物,有雄心,却也踏实;敢冒险,却也稳健。
“2018年后,互联网的成本优势肯定比不过实体店。
”在谈到企业驱动力的时候,$苏宁云商(SZ002024)$ 董事长张近东突然变得很激动。
“我看最近网上有很多人退休,我认为这是他们缺少信仰、缺少责任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从一无所有到今天拥有财富,我们更应该报答社会和国家。
如果给自己留一个退路,退休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是对企业没信心,第二可能是享受去。
”是的,他批评的就是马云、史玉柱等人。
一向军人风格、霸气范儿的张近东似乎更正气凛然了:“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环境,50岁不到就说退休,还有那么多人欢送和欢呼,像崇拜神一样?我今天在这儿呼吁,我们民营企业家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我们更应该奋斗和奉献,哪怕我们可能在未来把创造的财富投入掉,也可能把过去的成绩抹杀掉,但是我们毕竟有这段经历。
”严肃、野心、悲壮,50岁的张近东百感交集。
这是他创办企业23年不多的个人情绪流露的时刻。
他自己仍处于刚刚与全球顶级企业家思想碰撞的激情澎湃中,他所领导的中国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则正处于大刀阔斧、充满风险的电商转型中。
他既像在给自己打气,也像在给这场生死攸关的电商大战赋予诗意的寄托:“没有任何一个人可能永远保持青春,关键是你是不是把青春奉献给了社会,这是最重要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在苏宁南京总部见到张近东时,他刚从美国回来。
今年5月,张近东去西雅图参加2013年微软全球CEO大会(还有两位中国企业家: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和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与巴菲特、盖茨等人交流。
“巴菲特80多岁,盖茨50多岁,他们有那么多财富,还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他之后还相继拜访了亚马逊、百思买等业内标杆公司,“这些交流激发了我的很多思索,恨不得马上回来工作,把苏宁的管理推到另一个高度。
”不管张近东主动还是被动,苏宁已经被绑上了电商时代的战车。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稿(中英对照)

这是苹果公司和Pixar动画工作室的CEO Steve Jobs于2005年6月12号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面的演讲稿。
谢谢大家。
很荣幸能和你们,来自世界最好大学之一的毕业生们,一块儿参加毕业典礼。
老实说,我大学没有毕业,今天恐怕是我一生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次了。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来自我生活的三个故事。
不是长篇大论,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如何串连生命中的点滴。
我在里得大学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之后--我真正退学之前,我还常去学校。
为何我要选择退学呢?这还得从我出生之前说起。
我的生母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
她有一个很强烈的信仰,认为我应该被一个大学毕业生家庭收养。
于是,一对律师夫妇说好了要领养我,然而最后一秒钟,他们改变了主意,决定要个女孩儿。
然后我的排在收养人名单中的养父母在一个深夜接到电话,“很意外,我们多了一个男婴,你们要吗?”“当然要!”但是我的生母后来又发现我的养母没有大学毕业,养父连高中都没有毕业。
她拒绝在领养书上签字。
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保证会让我上大学,她妥协了。
这是我生命的开端。
十七年后,我上大学了,但是我很无知地选了一所差不多和斯坦福一样贵的学校,几乎花掉我那蓝领阶层养父母一生的积蓄。
六个月后,我觉得不值得。
我看不出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不晓得大学会怎样帮我指点迷津,而我却在花销父母一生的积蓄。
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相信没有做错。
一开始非常吓人,但回忆起来,这却是我一生中作的最好的决定之一。
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可以停止一切不感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那些有意思得多的课。
事情并不那么美好。
我没有宿舍可住,睡在朋友房间的地上。
为了吃饭,我收集五分一个的旧可乐瓶,每个星期天晚上步行七英里到哈尔-克里什纳庙里改善一下一周的伙食。
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能够遵循自己的好奇和直觉前行后来被证明是多么的珍贵。
让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当时的里得大学提供可能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
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稿(通用6篇)

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稿(通用6篇)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稿(1)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for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ruth be to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今天,我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的大学之一。
说实话,(虽然)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但今天是我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
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
不说大道理,就是三个故事而已。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我在里德学院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还经常去学校。
我为什么要退学呢?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This was the start in my life.故事要从我的出生说起。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善变”与“嬗变”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善变”与“嬗变”本文档由中鞋网()整理发布全国两会召开,总有一些平常很淡静的重量级政经人士会成为热点,甚至惹来争议,张近东即是其一。
做了十年全国政协委员的张近东今年递交了一个提案:必须构建覆盖各行业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以规范中国电子商务秩序。
张近东更在北京不断宣称:“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将呈爆发式增长!张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宁电器董事长,这则涉及产业发展的提案显然并不足奇。
至于电子商务大发展的趋势,当今中国一个普通年轻人亦能感同身受,似乎并无大张旗鼓论述的必要。
是什么触动观察人士敏感的神经?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的3月,张近东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受访时称,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资讯平台,不能作为商业流通的根本;网上商城多数商品按成本价销售,无法提供附加值,不符合商业发展规律。
事实上,当年张近东的所有提案,均与电子商务无关,这意外一炮,让其即遭“围攻”,网络创业者火力尤其猛烈。
“到底谁不懂商业发展规律?”成为舆论最大质疑。
现如今,张近东以严肃的提案形式,力捧电子商务,苏宁电器管理层这两日更放出风声,未来旗下电商平台要做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与实体店旗鼓相当。
这一态度和立场的重大转变,让很多人难以适应。
某种程度,这种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
立场的转变意味着价值观的颠覆,从不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到要全力做大电商平台,两年内完成如此大的观念扭转,对张近东不易,对旁观者更难。
不过,从企业战略运营层面分析,与其说张近东“善变”,不如说是其“嬗变”来得更准确。
从一间实体店起家,到经营1000多家连锁卖场,20年来张近东所有商业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实体店运营本身。
因此其对电商的理解首先要归置于如何辅助千余家连锁平台的运营这一前提之下,这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因此其对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发迹于电商的创业者自然存有天壤之别。
切换一个角度看,张近东与电商们本身其实并无本质之争,只不过一个从实体店向网络平台的构建渐行渐近,它完成了物流平台等核心资源的构建;网商们在网络平台创立上占了先机,现在却发现依然要在弥补后台资源上重新补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宁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企业的转型与创新原文评论:“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
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
”投资苏宁就是选择和张近东一起“用我们的脚步丈量美好的未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1日下午消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今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主题为“从苏宁发展看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演讲。
张近东认为,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或者线上,一定是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纯电商模式只能是过渡。
他还回顾了苏宁创办二十多年来的数次重大转型决策,认为苏宁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互联网转型,实施O2O与开放平台战略,开始新的创业之路。
张近东在演讲的最后呼吁更多硅谷科技人才加入苏宁,共同推进互联网转型。
苏宁周二在硅谷核心城市帕洛阿托(Palo Alto)设立了硅谷研究院,主要从事搜索、大数据以及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这是苏宁首个海外研发中心,未来还计划在美国西雅图和纽约设立研发部门。
以下为张近东演讲实录:从苏宁发展看中国零售业的转型与创新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应邀来到世界知名的斯坦福大学,与各位老师和未来的商业才俊交流的主题——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为什么要谈这样一个话题呢?那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代,很多新东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比如O2O、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
所以这两年我老往美国跑,就是为了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和商业潮流,去年5月份,我去西雅图参加微软(37.08, 0.34, 0.93%)的全球CEO峰会时,就同比尔·盖茨先生深入探讨过新技术对行业的改变,晚上在比尔家宴会时,巴菲特老先生一如既往的充满激情和活力,一见我就说早就开始关注我们企业了,并半开玩笑的掏出自己皮夹要送给我,意思是要投资转型的苏宁。
今天来到斯坦福大学,看到朝气蓬勃的你们,让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了23年前我刚刚创业的时候。
那时候,我也只20多岁,和你们差不多年龄,丢弃了当时中国人眼中的铁饭碗,办了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
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再到香港、日本,今天又来到美国,苏宁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转型的迷茫阵痛,也有后发制人的弯道超越,但我们都执着坚定、自信从容,每跨越一个困难都会脱胎换骨,获得飞跃成长的机会。
从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史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实体零售阶段,近几年兴起的以电商为代表的虚拟零售阶段,以及加速到来的虚实融合的O2O零售阶段。
前两个阶段在美国大概花了150多年时间,但在中国却被压缩为短短的20多年,可以想象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的转型创新的压力和迫切性也更为艰巨。
今天,我想借苏宁成长变化的几个阶段,与各位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五点感受。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苏宁前20年的两次大转型对现在的启示。
苏宁创业的前十年,中国正处于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和同时代许多民营企业家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开始只有十几个员工,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忙采购进货,晚上还要到售后服务部门了解送货安装情况。
那时,空调在中国属于奢侈品,一台空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3到5年的工资。
到第二年我们的销售额有4000多万人民币,利润就有1000多万。
有次我到深圳出差,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很神秘又带点炫耀地说,现在深圳已经有百万富翁了。
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能有一万元人民币的“万元户”那就算是富人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心里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
我们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创业十年后,因为当时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上游渠道策略的调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家电消费进入普及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放大,但行业利润率却大幅下降。
苏宁的零售、工程和批发三类业务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批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决定放弃一年5个多亿美金的批发业务,全面转型零售。
我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批发没有利润,更主要的是坚持批发就会激化和供应商的矛盾,失掉苏宁转型零售的机会。
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想不通,不愿放弃,因此,我不得不在会议上放出狠话,谁再说要搞批发就开掉谁。
转型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气魄。
从2000年以后的十年,苏宁第二次创业,加速商业连锁扩张,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当时我们喊出:“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的目标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但我们不会动摇,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
一种观点认为,成功的连锁经营应该由近到远、由易而难渐进的发展,就像沃尔玛(78.9, -0.35, -0.44%),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但苏宁却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风险很高、难度很大的扩张路径,集中资源率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低端市场渗透。
结果我们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
到了2005年,中国零售业全面进入连锁时代,开店数量和销售规模成了比拼的重要指标,而当时家电连锁业主要集中在苏宁和另一家企业之间。
对于如何扩大连锁规模,我们两家企业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它是通过大量并购,快速放大规模,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时间先后并购了27家企业;而我们苏宁则坚持自主发展,同时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后台建设,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人才培养和物流基地的建设上。
这有点类似中国功夫,它练的是招式,苏宁练的是内功,虽然前者打起来好看,但是后劲不足。
2003年苏宁实施大规模校园招聘,一次性引进1200名大学生,以后平均每年都招聘2000名以上的应毕业届生,被称为1200人才工程。
同时,2005年苏宁和IBM、SAP两家公司合作,9个月时间完成了SAP/ERP系统升级,成为全球范围内实施周期最短、规模最大的ERP案例。
2006年他们在收购了当时中国排名第三的电器连锁之后,他们老板还曾经到我那儿跟我谈想收购苏宁,我跟他讲苏宁做事虽然低调,但不是无能,叫他不要想,即使想买他也买不起,最后我告诉他如果苏宁做不过他,就送给他。
我之所以这么跟他讲,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性格,苏宁人也是强势的,但是我们的强是强在骨子里的;更重要的是我十分清楚我们的实力,当年,我们开店最快时全年新开了460家店面;同时我们还建立起了坚实的后台系统和强有力的管理平台,所以我很清楚超过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两年后,我们的门店数和销售规模就都超越了他们。
这20多年来两次重大的战略调整,让我们领悟了一个创新转型真谛:“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要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变的是一定要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服务好消费者、赢得市场。
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零售企业,在互联网大潮涌来时,我们又是如何思考并转型的。
如果说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现在这十年的转型创新却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一场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商业大变局正在风潮涌动中,新的技术也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
首先我想谈谈苏宁是如何快速切入电商的。
事实上,我们早在1999年就关注电商了,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运用和物流业等基础设施都还不健全,宽带都没入户,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消费者几乎都没有网购的意识,那时国内的电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但到2009年时,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我们敏锐地的意识到电商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于是果断的上线了苏宁易购。
去年8月份,当我们线上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8.18周年庆”促销时,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
当时国内排名第二的B2C电商网站在微博上公开向我们下战书,说要做到“传统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比我们“便宜至少10%以上”,一场价格大战一触即发。
同学们,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在我们规模还很小时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在南京轰动一时,被誉为是“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
到后来两强争霸,甚至全球500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军中国时,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迎战,但都笑到了最后。
2005年一家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媒体认为我们日子要难过了。
当时有记者就问我打算怎么办。
我说它是一家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企业,但五年内不会考虑它。
这位记者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接着问“那五年之后呢?”我笑了笑说“五年我都不考虑,五年之后可能他们就要退出中国了。
”结果它在11年时就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算一算刚好五年。
这不是说我是预言家,而是因为我很清楚它虽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投入不足,速度不够,5年时间只开了9家店,而同期我们开了1300家店,它错过了在家电连锁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幅扩张的机遇,没有通过快速壮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自然无法抓住普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发展的失败。
商场如战场,如今面对一个初出茅庐,规模只有我们十分之一的对手挑战,我们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时他们知名度很小,但是苏宁已深入人心,所以对手很可能是想借此来炒作。
当时我在国外,我们易购的副总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迎战了,承诺价格永远比对手低。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电商也纷纷加入进来,原本是我们的周年庆瞬间演变成整个电商行业的大战。
一番较量下来,在15号当天苏宁易购就产生了5000多万美金的销售,是日常销量的8到10倍,流量也暴涨了近10倍。
14日全球网站排名还在600位左右的易购,一天时间便最高冲到了62位。
回国后,我来到他们的办公区,鼓舞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说:“你们年轻、有激情,我愿意与你们一起站在苏宁易购这辆飞驰的战车上并肩作战。
” 经此一役,奠定了易购在中国B2C行业前三的位置。
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纯电商时代。
在去年底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赌约,中国一个地产界的企业家和一个互联网界的企业家,以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为筹码,下了一个1个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640万美金的赌约: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那位房地产企业家就给互联网的那位1640万美金,否则就反过来。
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一个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一个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们两个拿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打赌,这似乎有点干涉我们零售业的内政了吧?在我们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从业者来看,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
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
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