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名师编辑资料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3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点二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问题引领]
1.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 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请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保持不变? 提示:不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在 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开始一段时间内,干扰较小时,曲线虽有波动,但是都在正常范围内波 动,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 提示:抵抗力稳定性。 (3)当外来干扰较大时,曲线偏离了正常的作用范围,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 正常范围内,这期间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 提示:恢复力稳定性。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问题引领]
1.请你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举例并简要描述负反馈调节过程。 提示:
2.下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 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 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分析并回答 下列问题。
(1)图A和图B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哪幅图?写出图A中的食物链。 提示:图A所示的是负反馈调节。图A中的食物链是乙→甲→丙。 (2)对比图A、图B,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的?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什么有关? 提示:①对比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 统难以恢复原状。 ②决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 统的成分简单→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 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讲义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个大家庭,它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而生态系统的稳态,则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想象一下,一个生态系统就像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需要协调运作,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等,都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生态系统才能为其中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例如,一片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动物以及土壤、水分、空气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大量树木被砍伐,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表现(一)结构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各自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就像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藻类等生产者,鱼类等消费者,还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它们的数量不会突然大幅增加或减少,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长度和每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相对固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也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二)功能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比如碳循环、氮循环等,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输入和输出大致相等,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供应和平衡。
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从生产者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各级消费者。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散失,但总体的输入和输出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一)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讲义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而生态系统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比如,一片森林中,树木的数量可能会因为某些自然因素(如火灾、病虫害)而暂时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调整,又会重新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
生态系统的稳态包括多个方面,如物质循环的平衡、能量流动的稳定、生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等。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能够适应并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从而更好地生长、繁殖和进化。
其次,有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容纳丰富的生物种类,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
再者,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湿地能够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种间关系等。
比如,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某个物种过度繁殖,可能会打破种间的平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外部因素则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逐渐适应并恢复到稳态。
人为因素是当前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人类的活动,如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排放污染物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难以维持。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稳态。
3.5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1)

对点演练4 下列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B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解析] 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养料,说明豆科植物 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草原上羊的数量 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加,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发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耕地上出现小灌 木林是群落演替的结果,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成分齐全(必须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续表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数量不宜太多,个体不 减少对氧的消耗,防止生产量
宜太大
消耗量
典例3 [2022·江苏扬州期中质检]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 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 ) 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保__持__或__恢__复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相__对__稳__定__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也称生态系统的稳态。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对于一定程度的干扰,生态系统能通过__自__我__调__节__保 持相对稳定。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生版)-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二)

C.血糖调节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D.自由基攻击生物膜时产生更多自由基继续攻击生物膜属于正反馈调节
17.“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
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 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
思维导图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 平衡 及其 调节 机制
抵 抗 力 稳 定 性 和 恢 复 力 稳 定 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
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
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 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 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 态系统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C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生物的种类要 齐全; 生物要有很强的生活力 透明 ; 生态缸的材料 生态缸在 光线良好的地方 避 , 免阳光直射
本章知识体系
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能量流动 食物链 生态系统 的结构 食物网 生态系统 稳态 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 功能 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
练习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有自我调节能力 D 食物链破坏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 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 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 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 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 D.抗干扰能力
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 高的原因是 A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 B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人为劳动 C 种植地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且 种植地植物种类少, 环境条件好 D 其产品运输到系统外
生态瓶
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 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 而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 危害, 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 B C D 松毛虫繁殖力强 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4.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 础,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恢复 力稳定性越强。与自我调节 因素 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能力有关 联系
稳态
如何实现生态系统的稳态? 反馈调节可以实现 生态系统的稳态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 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 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原不至于破坏。 减小,更不会灭绝。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反馈调节
• 负反馈调节: • 正反馈:具有破坏性
兔数量增加 兔数量减少 兔食物增加 兔因饥饿死亡 植物减少 植物增多 在草原中,当兔子数量增加时,植物由于被过度啃 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食,数量会减少,这样,兔子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 抑制。——负反馈调节 兔吃植物量增加 兔吃植物量减少
右图是美国科 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 的“生物圈Ⅱ号”实验 室,1993年1月建成后8 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 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 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 果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 因里面 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撒出。 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 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 的稳定性很难做到。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 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 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 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 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捕食
呼吸 作用
呼吸 光合 作用 作用
无机环境
分解 作用
消费者
分解者
2、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
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 物 链 (2)碎屑食物链 的 种 (3)寄生食物链 类:
(1)捕食食物链
食物链成分:
①非生物环境 初级消费者 ③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②生产者 ①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者④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浮游植物
虾
小鱼
大鱼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 它是 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 生物的总和。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项是 ( )
D
A.草→田鼠→兔→鹿 B.蝗虫→麻雀→ 鹰→狼 C.虾→鱼→海豹→北极熊 D.绿藻→虾→鱼→鳖
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所形成 4 3 2 1 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食蛇 物占 网有 的几 复个 杂营 程养 度级 取? 决 于 什 么?
最食 长物 的网 食中 物共 链有 是多 哪少 一条 条食 ?物 链 ?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 环境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结构)
1、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2、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草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北极苔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