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阐述与解决能力提升训练
结构化思维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提升训练

常见的思维类型
开会过程
1、主持,引导思维过程,点评(蓝帽) 2、 陈述问题事实(白帽) 3、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青帽)
4、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列举优点(黄帽)
;
列举缺点(黑帽) 5、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6、总结陈述,得出方案(蓝帽)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首先建立一个思维分析框架,把复杂的问题结构化,做到 简单呈现,然后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到问题根源或者 事物的本质、进而找到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
找不到重点,大量文字和数字堆砌, 结构混乱
表达/沟通
语言准确,思路清晰,能快速总结说话 很难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在短时间内表
要点
达情绪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 强调“先总后分”的思考过程 • 横向和纵向结合的立体思维模式 • 金字塔结构是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工具
PART TWO
如何构建思维的结构化
结构化思维的基本工具
D:决定 决策性问题
目的
1.获取资料和数据 2.识别事实寄出 1.鼓励参与者互动 2.鼓励参与者自由表达 3.鼓励大家畅想
1.识别重要性和意义 2.挖掘信息潜在含义
1.下决定 2.制定行动步骤
提问范例
1.在这个问题上你了解到什么情况? 2.从事实和数据出发,能否概括一下你所了解的?
1.在这件事情上,什么使你觉得惊讶(喜)的? 2.在这件事情上,什么使你觉得有点气馁? 3.这件事你自己有什么感受?
结构化思维的应用 —— 工作汇报
汇报对象常见的四类疑问
是什么
好不好
疑问
为什么
怎么做
结构化思维的应用 —— 工作汇报
自下而上构建框架的方法
列出要点
要点1
要点1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1. 启发性的研究: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提出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 开展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1. 问题导向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时共同合作。
4. 创新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思路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建议1. 设计多样化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提供支持和反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信心。
4. 鼓励实践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 引言问题解决能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
无论是面对个人困境还是组织中的挑战,我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这项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
本文将从基本步骤的角度来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过程,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思考。
2. 确定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情境或挑战时,我们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实际问题所在。
这可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我们还需要能够将问题细化为可解决的小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3. 收集信息一旦问题被明确确定,下一步就是收集相关信息。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和获取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数据、事实和观点。
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调查问卷、采访专家或借助互联网来进行。
收集到的信息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角度和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分析问题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包括对问题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逐一梳理和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
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进行问题分析,例如鱼骨图、SWOT分析或五力模型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方案所需的关键要素。
5. 制定解决方案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理解制定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
我们可以使用决策矩阵、优先级法或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可能的后果,以便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 实施和评估一旦解决方案制定完成,下一步就是将其付诸实施。
这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来解决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案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案教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供实际案例和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1. 板书:解决问题的步骤2. 多个问题案例,包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术问题。
3. 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首先,我将与学生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各种问题,但是通过灵活思考和创新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通过这个引入,我将着重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步骤1:了解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我将给学生展示几个案例,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讨论如何正确识别问题的关键点,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步骤2: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是收集所需的信息。
我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资源,包括书籍、互联网和采访他人,以获取相关信息。
我还将强调重要的信息筛选技巧,以确保所收集的信息准确和有用。
步骤3:生成解决方案在这一步骤中,我将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生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将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并鼓励他们提出多种选择。
我还将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成本、效率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步骤4:实施解决方案在这一步骤中,我将鼓励学生付诸行动并实施他们的解决方案。
我将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执行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5:评估和反思在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中,我将鼓励学生评估他们解决问题的效果,并进行反思。
我将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我还将鼓励他们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我将组织一系列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将收到一个问题,并协作解决。
我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获得成功。
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愿意深入探究其内在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阅读优秀的推理小说或学习逻辑学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 学会分解问题。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 多样化思考。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评估每种方案的优缺点,以便选择最佳方案。
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解决问题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协作,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
6.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实践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提升训练

大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小要因 中要因
特 性
中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26
特性要因圖的使用
‧尋找對策:特性要因圖也可用來做對策整理用, 這時魚頭的方向會剛好相反過來,又稱為反轉。
如 何 做
中要因
小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27
大要因
第五階段 D5列出選定及驗證永久對策
對策擬定階段主要在利用如腦力激盪,創造性思 考法等來產生可能的解決方案。 系統圖分析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再依據每個可能 的原因透過腦力激盪法或創意思考,找出各種可能 的對策來, 而注意對策最好不要使用”加強”, “嚴格”, “落實” , “增強” , “確實”等字眼, 最好有具體對策。
21
第三階段D3現況分析
現狀分析(細部分析5M1E法)
人(Men) 機器(Machine) 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od) 測量(Measurement) 環境(Environment)
22
第四階段 D4定義及驗證真因原因分析
比較分析法:
找出群體之相同點與相異點,並因此確定努力之方向 消去法: 原因發掘 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 魚骨圖,系統圖,關聯圖,KJ法…etc 原因確認 ※三現主義: 到現場、看現物、瞭解現況找事實、數據確認原因。
9
新的問題與解決依據
三現主義:
1.到現場. 2.看現物. 3.瞭解現況
10
問題思考具有五種能力
(一) 敏銳力(觀察):對問題或環境的敏感度。有些 人敏感度高,任何事物若有疏失或不尋常的地方, 很快的會感覺出來。 (二)流暢力(連想/創意) :這是指對同一個問題或 看法能夠提出很多觀念或新點子,來解決問題。 (三)系統力(整合/歸納) :就是能夠從多角度、多 方位思考同一個問題。 (四)獨創力:能夠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新觀念能力, 也就是見解與其他人不同。 (五)精進力:在新觀念上不斷地使之構想更完整, 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11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在面临困难或挑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在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少人面对问题时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缺乏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为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培养与训练。
一、认识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1. 提高工作效率:问题解决能力高的人,在面临困境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办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加个人竞争力: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人,能够在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促进个人成长:通过解决问题,个体不断学习和成长,积累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4.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高的人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的发展。
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1. 主动寻求挑战:积极主动地寻找并接受各种挑战,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并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领域,通过积累知识来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4.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5.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6. 接受挫折并从失败中学习:接受挫折和失败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过程,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1. 思维导图法: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梳理问题,从而能够全面而系统地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
2. 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采用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训练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训练引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他们学习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提升自己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在进行问题解决训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1.理解和定义问题:首先要确切理解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义。
2.收集信息:通过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制定计划: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制定一个合理可行并具备一定可预测性的计划。
4.实施方案:根据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并按照步骤执行。
5.检查和评估结果:检查实施方案后产生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6.调整和改进措施:如有必要,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解决结果。
2.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训练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2.1 开放性问题探究通过给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前面所介绍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析、收集信息、制定计划等步骤,最后得出结论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案例分析和讨论选择一些真实案例或者虚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不同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问题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式,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2.3 规划和执行小组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规划并执行一个小组项目,如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并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来克服困难。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4 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有争议的话题,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收集和评估不同观点的证据、分析其逻辑关系,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問題分析與解決
(8 Disciplines)
辦公室的另一天...
問題是什麼?
當現況與標準(SPEC,SOP)或目標(KPI)有了 差距時,即遇到問題.
• 8D就是8個DISCIPLINES
• 最早係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遇到不知道『真正肇因 (Root Cause)』的問題時,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D5: Corrective Action Taken & Verification 矯正對策執行與驗證
D5.1 執行對策
D6: Preventive Action Taken & Verification 預防對策執行與驗證
D6.1 針對各別對策監控其有效性 D6.2 並確認真正有效之對策 D6.3 對策應力求防呆
P. D. C. A.循环八步骤
步骤 5. 实施行动计划 5.1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协调C. A.循环八步骤
步骤 6. 评估结果 (分析数据)
6.1 结果同目标相符吗? 6.2 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6.3 哪里还存在着距离? 6.4 我们学到了什么?
步骤 2.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2.1 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验证
步骤 3.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3.1 比较并选择主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
步骤 4. 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 动计划 4.1 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4.2 测试并选择 4.3 提出行动计划和相应的资源
CIP – D0
選擇改善來源 選擇具閱讀權限部門, 預設為所有部門
填寫CIP預定結案的日期
專案範圍-常見錯誤
• 最常見的錯誤 – 解決世界饑荒的問題 – 症狀 : 許多輸出、目標含糊、問題定義不清、 輸出無法衡量 – 解決方法 : 將問題分成幾個專案
• 其他常見錯誤 – 太容易,問題已知。解決辦法 : 立即解決它。 – 長期發展專案 - 造成大量資金投入。
改善的有效性
Problem Solving System
• PAR(Preventive Action Request) (SPAR, PPAR, APAR,DPAR) -需短期解決之異常處理系統
• CIP(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gram) -需長期解決之大異常處理系統
D7 : 標準化 D8 : 長期有效性
驗證
舉例說明: 警衛室失火
流程與執行重點
D0: Improvement Subject &Basic Information 改善主題及基本資訊
明確改善主題及相關問題之背景
D1: Team Up 成立小組
確認改善小組成員及具備問題改善之能力
D2: Problem Description 問題描述及現況掌握
8.1总结这一PDCA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把 它们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
D0 : 改善主題及 基本資訊
D1 : 成立小組
D2 : 問題描述及 現況掌握
D3 : 緊急防堵對策 執行
D4 : 要因分析及 真因驗證
Innolux 8D Flow
D5 : 矯正對策執行 與驗證
D6 : 預防對策執行 與驗證
4
7.OPTO Sensor fail
6
8.Base Cover IQC Defect.
5
9.42X2 掃 e瞄 儀 模 組 制 程 改 善
9
10.Insurance (0.10%)
3
11.交際費 (0.01%)
5
12.CIS Scanner acoustic Noisy
• 8D廣為美國企業接受,隨著美國COMPAQ電腦公司對 外採購的增加,COMPAQ公司會要求其協力廠商運用 此一方法來解決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
• TSMC
• 8D通常比較適合用在團隊以事實為導向來解決問題。 (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TOPS。)
各家解決問題手法比較
解决问题之基本方法
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計畫、實施、檢查、行動 -適合於各種管理活動
AP CD
AP CD
AP CD
P . D. C. A循环八步骤
步骤 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确认问题 1.2 收集和组织数据 1.3 设定目标和测量方法
D2.1 掌握過去歷史資訊 D2.2 判定歷史資料之特徵及分配 D2.3 利用IS/ IS Not 診斷什麼東西有問題, 而什麼東
西不會有這個問題? 以層別或縮小問題的範圍 D2.4 設定SMART目標及時程
(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mbitious, Reachable, Timely)
D3: Containment Action Taken 緊急防堵對策執行
尋找緊急措施防堵問題惡化
D4: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Root Cause 要因分析及真因驗證
D4.1 分析結果及其可能原因 D4.2 利用數據分析層別出可能原因 D4.3 利用實驗設計或統計方法驗證真因
确认措施的标准化 确认新的操作标准
P. D. C. A.循环八步骤
步骤 7.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7.1 采取措施以保证长期的有效性 7.2 将新规则文件化:设定程序和衡量方法 7.3 分享成果 7.4 重复解决方法 (交流好的经验)
步骤 8. 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 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
D7: Standardization 標準化
D7.1 有效對策應制定於SPEC D7.2 是否水平展開至其他單位或製程
D8: Validation of Long-term Effectiveness 長期有效性驗證
D8.1 收集對策實施後1個月(>30組)以上資料 D8.2 利用CPK, 檢定, ANOVA等統計方法確認
如何選擇改善主題?
Pre-Filter
`
Financial Impact
1.Base Cover Failure
5
2.LCM Yield increase
9
3.Change purchase policy
3
4.測 試 合 并
2
5.Printer acoustic Noisy.
7
6.流 水 線 及 升 降 機 不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