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设计与审核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近年来,由于人口密集、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伤害和损失。

首先,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场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影院等,其疏散预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预案时应考虑到场所的结构、人员密集程度、安全设施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次,制定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需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情景。

例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情况,每一种灾害都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在预案中应包括针对不同灾害情景的应急措施,详细说明疏散途径、安全出口位置、疏散路线等信息,确保人们可以迅速、有序地离开现场。

另外,预案的执行和演练也十分重要。

仅仅制定一份完善的预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让场所内的所有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预案,根据演练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疏散路线的设置。

必须清晰标识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确保人们可以迅速找到并沿着正确的路线撤离现场。

其次是人员疏散的指导。

在发生意外事件时,应有专人指挥疏散行动,避免人员踩踏和混乱。

同时,应提前培训员工和场所内的其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疏散,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再次是协调与沟通。

在疏散过程中,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要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有效交流,保持整个疏散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疏散途径和安全出口的保障。

要确保疏散途径通畅,不堵塞,安全出口应配备相应的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设施,保证人们可以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总的来说,制定公共场所安全疏散预案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在突发意外事件中的生存几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规定(3篇)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所:1. 公共娱乐场所:如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网吧、游戏厅等;2. 公共交通场所:如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3. 公共商业场所:如商场、超市、书店、电影院等;4. 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5. 公共教育场所: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6. 公共医疗场所:如医院、诊所、急救站等;7. 公共办公场所: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8. 其他公共场所。

三、安全疏散规定1. 安全出口设置(1)公共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确保每个安全出口的宽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安全出口应分布均匀,便于人员疏散。

(3)安全出口不得设置门槛、台阶,通道应畅通无阻。

(4)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①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底层或靠近底层的位置;② 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观众席、包厢等人员密集区域;③ 公共交通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候车室、候机室等人员密集区域;④ 公共商业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⑤ 公共文化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观众席、舞台等人员密集区域;⑥ 公共教育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教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区域;⑦ 公共医疗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急诊室、病房等人员密集区域;⑧ 公共办公场所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

2. 疏散通道(1)公共场所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设置障碍物。

(2)疏散通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小于安全出口的宽度。

(3)疏散通道的照明设施应齐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3. 疏散指示标志(1)公共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包括文字、图形、箭头等。

(2)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位置,便于人员识别。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配置和管理安全疏散设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门、疏散通道、避难层、安全出口等。

第四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和保持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和保养第五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合格。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保养工作应当由经营、使用单位负责,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到定期检查、清理、修缮等。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八条对于因非工程原因导致的安全疏散设施受损,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灾难情况下的疏散预案,并向员工和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疏散通道、避难层及其相关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堵塞。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封堵或挡住。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应当设置在安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并保持常闭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部门对于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设施,有权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

第十五条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使用单位,监督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用户普及安全疏散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标准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标准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标准一、概述在现代社会,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连。

为此,制定和实施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安全设计、防火安全管理、警示标识、紧急处理机制等方面来论述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建筑物安全设计(1)出入口设计:公共场所的出入口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人员疏散的顺畅和安全。

同时,根据建筑物使用范围和人员流量,设置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和宽度,确保灵活、快速的疏散通道。

(2)防盗设计:公共场所的防盗设计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安全门禁系统、防盗报警装置等,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防爆设计:针对易受恐怖袭击的公共场所,应加强防爆设计。

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爆炸物的存放量,采用防爆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发生爆炸时的安全逃生和倒塌控制。

三、防火安全管理(1)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按照相关规范设置消防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疏散通道: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通道宽度、门的开启方向和数量,应符合相关规范。

(3)防火分区:根据公共场所的功能和特点,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采取相应的防火门、防火墙等措施,阻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警示标识(1)出口标识:公共场所的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出口。

标志应醒目、清晰,符合相关规范。

(2)禁止标识:对于不允许进入的区域或禁止使用的设施,应设置禁止标识,以提醒和警示人员遵守规定,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警示标识:对于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或设施,应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五、紧急处理机制(1)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预案应经常修订和演练,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疏散设计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疏散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疏散设计高洪庆(天津市消防总队,天津300051) 摘 要:根据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并结合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的火灾特点,对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进行讨论。

关键词:人员密集;火灾;疏散路线中图分类号:T U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029(2004)05-0446-031 引 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在我国每年发生的数万起火灾中,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

由于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以后损失一般都较为惨重,故社会影响极坏。

火灾中人的行为和安全疏散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两个重要因素。

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特大火灾,因该场所疏散通道不畅,导致233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2000年3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火灾,因大门被老板反锁,其内的近百人无处逃生,74人死亡,全国震惊。

2000年12月25日的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由于疏散出口大多被锁死,加之舞客缺乏逃生自救知识,造成309人死亡。

因此,有必要对安全疏散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笔者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火灾中人的行为研究成果,并根据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火灾特点,对安全疏散设计进行初探。

2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中人的行为特点2.1 人在火灾中的行为2.1.1 工作人员的行为(1)灭火型。

这是工作人员中最多的一种。

这类人员的心理一是害怕惊动人们引起骚乱;二是存在能迅速扑灭的侥幸心理;三是害怕追究在场人的责任。

(2)助人型。

这是工作人员中出色的行为模式。

即火灾发生后,积极引导人们安全疏散,甚至奋不顾身,舍己救人。

(3)逃难型。

即一旦知悉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先期“撤退”,害怕“等火烧身”。

(4)阻止疏散型。

这主要是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防止别人“趁火打劫”。

(5)安全意识缺乏型。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与疏散技巧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与疏散技巧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与疏散技巧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和疏散技巧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无论是商场、学校、办公大楼,还是酒店、餐厅和体育场馆,正确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合理的疏散技巧都可以大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了解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在公共场所,正确了解并学习使用消防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熟悉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灭火器、灭火栓、喷淋系统等应急设备对于控制火势和救援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在火灾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火势的蔓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公共场所,人们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了解火灾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学习如何正确疏散和逃生。

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应急电话号码也是必要的,这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3.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预防是最好的消防。

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员工应该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确保火灾隐患的消除。

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升员工和用户的火灾防范意识和疏散能力。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提前规划合理的安全通道和应急疏散路线,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4.能够快速冷静地疏散一旦火灾发生,疏散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需要能够快速而冷静地疏散。

向其他人发出警报,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然后,按照预先规划的疏散路线,有序地向安全出口前进。

在疏散过程中,不要乘坐电梯,应尽量使用楼梯。

为了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如果无法通过楼梯逃生,可以选择回到房间,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待救援。

5.注意自我保护在火灾发生时,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尽量避免吸入浓烟。

低姿势前进,尽量避开烟雾和高温区域。

如果被困在房间内,可以关闭门窗,并用湿毛巾堵住门缝,保持通风口通畅。

保持镇静,耐心等待救援。

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和疏散技巧至关重要。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研究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研究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公共场所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人流量也越来越密集。

例如,大型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火车站、机场等等。

在这些地方,如果发生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及时疏散人员,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一份完备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的重要性1、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现代公共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密度越来越高,面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完备的人员疏散方案,人员将很难及时脱离危险区域,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

2、减少财产损失如果突发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公共建筑将会被损毁,不仅会带来人员伤亡,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在人员疏散方案的制定中,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减少财产损失以及遏制灾难的扩散。

3、维护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场所管理方面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疏散人员,可能会引发公众恐慌,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制定完备的人员疏散方案,不仅可以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还可以有效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方案的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人员疏散方案应该参照最新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结合目标场所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疏散方案。

具体来说,应该确定合适的逃生通道、疏散完毕时间、疏散人员的数量等各项疏散标准。

2、细致周密在设计人员疏散方案时,应该对所有可能导致人员无法逃生的障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在疏散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障碍物进行处理。

同时,还需要确定疏散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技术。

3、人性化设计针对不同人员群体,疏散方案应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细节。

例如,对于体弱者、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应该建立相应的疏散措施,以确保他们可以及时逃离危险现场。

同时,在设计疏散标志、标识等方面也要考虑到普通民众的习惯和认知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设计与审核摘要:本文根据几起特大火灾事故实例,分析出安全疏散设计不合理,安全出口管理不力,是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并系统地论述了安全疏散的设计与审核。

关键词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设计审核
1疏散人数的确定
1.1明确固定座位数的场所:
疏散人数N=该场所最大容纳人数N1(座位数)。

1.2没有明确固定座位数的场所:
其疏散人数的确定主要有二种方式。

1.2.1按面积乘以换算系数确定。

即N=S·μ式中S为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

μ(人/㎡)的取值见表1.2.1
录像厅、放映厅μ=1.0
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μ=0.5
1.2.2按每人占有使用面积来确定。

即N=S/V
2疏散宽度的确定
2.1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反映标是指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宽度。

百人宽度指标=N∕(A·t)·b
式中:N—疏散总人数
t—允许疏散时间,min
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人/m
b—单股人流宽度,m。

为便于操作,防火设计规范根据上式计算给出了相应的值。

2.2疏散宽度的计算
2.2.1
2.2.4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2.3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
2.3.1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3m。

2.3.3影院、剧场、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及座位排列应满足下列要求: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宽度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不宜小于0.80m。

横走道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间的座位数,剧院、影院、礼堂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当前后排距不小于90cm时,可增至50个。

3安全出口数量的确定
3.1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应少于两个。

3.2
人员密度超过1.2人/m2的建筑物,如剧场、电影院、多功能厅等,应按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计算;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部分,可按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计算。

3.3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3.4三层及三层以下、占地面积不大(不超过500平方米)、使用人数不多(不超过100人)的小型建筑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4疏散距离的确定
4.1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2)高层建筑内的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其它房间不宜超过15米。

4.2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